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3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104例和对照组109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工作漏项、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工作漏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PCI患者实施护理,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成立临床路径小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常由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能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能及时疏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03例冠心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相关文献,寻找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改善了并发症的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合理的护理对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防止并发症加重及改善并发症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按CNP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NP应用于AMI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控制医疗成本,保证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完善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病人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 2组 ,每组5 0例。对照组 5 0例病人采用按常规医嘱进行护理 ,实验组 5 0例病人采用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 2组病人住院天数、卧床时间、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病人住院时间、平卧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 ,而病人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PTCA病人中的应用 ,可提高工作效率 ,控制成本 ,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AMI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病人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病人缩短,医疗费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病人低,满意度较常规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AMI病人能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有效PCI治疗,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同时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诊治的112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过程中易错、易漏问题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易漏、易错问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满意度则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PCI患者护理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丁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12):145-147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提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4月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方案。2017年5月—8月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治疗期间接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方案。评价2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及健康教育质量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规范护理操作,提升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汪志青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9月收治的冠心病PCI术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均行PCI术治疗和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循证护理干预方案,并对2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医嘱完全依从的比率显著增高,而部分依从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在神经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评分值明显提高.结论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PCI术患者医嘱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辅助治疗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3例,路径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结果:路径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出院后自护能力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路径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服务模式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疾病的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8名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128名和对照组60名,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模式。结果:研究组护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CCTST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生所护理的患者对护生的常规操作、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综合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护生循证思维与循证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胡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9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遵循医嘱给予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心衰、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虽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切口疼痛、腹胀、腰酸背痛评分分别为(1.56±1.32)分、(10.27±1.46)分、(1.34±0.97)分低于对照组(2.69±1.43)分、(16.18±2.25)分、(1.89±1.2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分别为(59.48±5.12)h、(6.43±2.26)d、(4.89±0.18)万元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69.13±6.27)h、(9.15±2.68)d、(5.27±0.16)万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表格书写、基础护理、介入护理评分分别为(92.47±4.58)分、(93.49±3.91)分、(94.09±5.17)分均优于对照组(87.19±3.72)分、(88.62±4.29)分、(90.26±3.9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疗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实施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饮食、休息、治疗配合、健康宣教、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先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综合评估,了解其机体素质、疾病状况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护理程序及细节的制订,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制订及预防性措施的实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EORTC QLQ-C30评分更理想(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好,可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家属满意率及护理前后3、9、15个月的MDI、PDI、Gesell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3、9、15个月的MDI、PDI、Gesel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防治肺结核患者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咯血发生率、咯血量、咯血停止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咯血发生率、平均咯血量、咯血停止平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及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肺结核患者咯血发生率,缓解紧张、恐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12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为传统护理组,2013年1~8月收治的53例脑卒中患者为临床路径组,传统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组制定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标准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知识知晓率、认知态度、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组在掌握康复知识、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和遵医行为等方面与传统护理组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