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1月—2010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左氧氟沙星ADR的92例患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类型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年龄<60岁患者有35例(38.04%),年龄≥60岁患者有57例(61.96%);静脉用药发生患者83例(90.22%),口服用药者9例(9.78%);联合用药所致70例(76.09%),单独用药22例(23.91%)。本组变态反应35例(38.04%),发生率位居首位;其次消化系统反应20例(21.74%),全身性损害15例(16.30%)等。所有患者经调整滴速、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左氧氟沙星ADR发生率日趋升高,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其相关因素,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何全 《兵团医学》2012,(2):53-55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2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ADR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占28.50%。由抗菌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1.50%。注射给药途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占90.0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全身症状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应重视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石河子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我院上报的452例ADR报告,分别从ADR的级别、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2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为136例(占30.09%);发生ADR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242例,占53.5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285例(占56.21%);引发ADR最常见的是化学药(354例,占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122例,占25.85%),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120例,25.42%).结论: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在分析和评价中意义重大,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分析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 / event , ADR/ADE)的发生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 对某院2013年1-6月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沙星注射液的病例798例中发生ADR/ADE患者的性别、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以及ADR/ADE的具体表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98例ADR/ADE总发生率为10.3%(82例), 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用药时间越长、使用剂量越大, ADR/ADE发生率越高;消化系统、神经系统ADR/ADE发生率较高。结论 在选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 必须慎重考虑不良反应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院老年科口服降压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老年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药物品种、用药时程、用法用量、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进情况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降压药物费用占总费用19%;钙通道阻滞剂(CCB)类药使用次数最多,占43.9%;用药例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左旋氨氯地平;DDDs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缬沙坦胶囊、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替米沙坦片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均>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最高为30.77%;单品种中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发生ADR例次最多,占所有ADR的23.08%。结论在降压药物的使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药物及剂量,适当调整联合用药剂量,避免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近3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制定相应对策,减少或规避ADR伤害、用药风险,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上报的ADR(共计465例),按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制剂剂型、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组织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83.01%;涉及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菌药物,占64.51%;ADR累及组织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占85.68%。结论重视对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为临床提供合理规范用药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参考,确保用药安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腹胆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在西京医院行LC的老年患者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0~79(69.2±10.5)岁。将200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抗菌药组于术中取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LC前30 min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菌药3 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后静脉给予甲硝唑,头孢哌酮等抗菌药4 d;对照组手术患者未使用抗菌药。每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1个月,观察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抗菌药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3例(3.0%),包括切口感染2例和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12例(12.0%),包括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抗菌药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LC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1年收集的96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79%(91例);其次是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9.97%(67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8.96%(47例)。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及检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谷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集的47例谷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结果:47例ADR患者中,男女比例为:0.88∶1,中老年患者(45岁以上)为主要人群(89.36%),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0min以内(42.55%),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73%),呼吸系统损害(18.18%),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4.77%),心血管系统(14.77%)等,从用药情况来看,存在超说明书适应症和超说明书剂量规定使用.结论:临床上应加强中老年患者谷红注射液的用药监护,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加强前30min用药监护,促进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及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尽量减少临床工作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收集到的2002~2006年航空工业中心医院277例ADR报告的报表资料,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反应类型、临床表现等输入计算机,用Excel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6;单一用药221例,合并用药56例;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80例,很可能137例,可能50例.怀疑7例,无法评价3例;本人或其家庭有药物过敏史的63例;抗茵及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73.3%;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52.7%.结论:老年患者应作为临床ADR监测的重点人群;应注意掌握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中成药的使用应注意慎重用药,特别是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并注意用药剂量.必须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17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7.0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48.04%;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2.33%。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情况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902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严重ADR的发生率,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用药途径及诱发ADR/ADE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2例ADR中,有447例(49.6%)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其中阿奇霉素是引起ADR的最多的药物(占31.4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是皮肤。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能确定的有79%,撤药后恢复率达到95%。结论在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ADR发生的最常见的诱因,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意监测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从患儿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药品种类、ADR分级等方面对我院78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的78例儿童ADR报告为我院2008~2011年所发生.结果:78例ADR报告中,1~3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性别差异不明显;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有50例(64.1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45例(57.69%);引发ADR药品以头孢菌素类最多;ADR分级以轻中度为主.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儿科药物,并重视ADR的监测及药物咨询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ole of gender a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contrast media-associa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M-ADRs) by comparing the incidence of CM-ADR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according to study design, ADR type,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examination.Material and methodsW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three electronic databases for eligible studies. In the studies included (n = 18), we assessed effect estimates of the relative incidence of CM-ADR, analysed by experimental design, ADR type and CT examination. This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a random effects model if clinical conditions showed heterogeneity; otherwise, a fixed effects model was used.ResultsWe identified 10,776 patients administered CM. According to the designs, stud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risk ratio (RR) = 1.0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79–1.46, P = 0.66) for RCTs, and RR = 0.77 (95% CI: 0.58–1.04, P = 0.09) for observational studies.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ccording to ADR type and for undergoing CT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M-ADR did not differ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Conclusions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M-ADR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according to study design, ADR type, or CT examination. Future studies to determine why gender has shown different roles as a risk factor between CM-ADRs and non-CM ADRs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5.
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疗效。方法:采用丽珠集团丽珠试剂厂生产的支原体试剂盒对118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188例患者中354例为支原体阳性(29.8%),其中解脲脲原体(UU)阳性286例(24.1%),人型支原体(MH)阳性8例(0.7%),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60例(5.0%),UU感染率明显高于MH和UU MH,其中男性中阳性率为2l.6%(135/624),女性为38.8%(219/564),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感染率(P≤0.01)对8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为克拉霉素抑菌能力最强,耐药率为7.3%。以下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司帕沙星、阿奇霉素、壮观霉素。结论: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险患者居多。临床经验治疗可根据药敏分析结果选择药物。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16.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为临床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收到的头孢类抗生素所致1054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29种,排前3位的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的各个系统,比例最高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结论应关注头孢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中老年知识分子人群中的发生率、CT特征及临床表现,从而进一步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26名中老年知识分子体检中发现的36例SAE(男29例,女7例;年龄52~78岁)回顾性分析了其CT特征与临床表现。结果研究表明,本组人群中SAE的发生率近于4.4%。CT平扫显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区较对称性低密度影,病变边缘模糊,基底节与内囊等处伴有腔隙性梗塞。桥脑基底部也有稍低密度影,边缘模糊。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高血压,以及高血脂见于全部病例,糖尿病见于19例,精神异常见于13例,以及嗜睡状态见于9例。结论SAE在中老年知识分子人群中的发生率有待在更大人群中做进一步调查。SAE基于上述CT特征和临床表现不难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