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已出台多年,具体工作中,有许多细节值得注意与改进。1装卸与清洗消毒内镜1.1使用避污纸内镜用后,护士对内镜、电缆分离时使用避污纸。  相似文献   

2.
3.
软式内镜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镜相关感染的暴发时有发生。由于内镜可重复使用、不耐高温及设计复杂等特性,要求有特定的清洗消毒方法,严格遵循指南/标准要求和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内镜及其附件再处理是医患安全和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软式内镜再处理指南的更新,帮助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洗消人员更好地落实指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确保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6):587-592
正前言本标准的4.1.1、4.1.2、5.2.7、5.2.8、5.3.3、5.3.7、5.3.8、5.3.9b)、5.3.11c)2)、5.3.11e)2)、5.3.11f)2)、6.1.2c)、6.1.4a)1)、6.2.2g)、6.3.2、6.4.5a)1)、7.1.2、7.6.4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卫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迅速的发展。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一直遵从着2004年版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但2016年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自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后,意味着此工作将以新规范的要求进行实施。因此,本文邀请了新规范的起草专家,阐释了新旧规范的不同点,详细介绍了新规范更新的背景、内容,强化手工清洗的重要性,并对新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说明。同时,也指出了新规范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为实际工作中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软式内镜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镜相关感染的暴发时有发生。由于内镜可重复使用、不耐高温及设计复杂等特性,要求有特定的清洗消毒方法,对于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国家也相继推出管理办法;其中消毒灭菌是预防内镜感染和内镜处理中一个重要角色,严格遵循指南/标准要求和厂家的使用说明书对软式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是保证医患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软式内镜消毒及灭菌方法的利弊、使用新进展,以帮助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及洗消人员根据各内镜中心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消毒及灭菌方法,更好地落实指南,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确保医患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60条胃肠镜检查后的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内镜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镜管道刷洗阶段,试验组内镜采用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刷洗内镜,对照组内镜采用清洗消毒员手工刷洗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内镜管道刷洗时间及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内镜总体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P=0.009),其中试验组胃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33%VS 86.89%,P=0.016),肠镜消毒合格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0.00%,P=0.299)。试验组内镜管道刷洗时间长于对照组[(158.76±17.46)s VS (117.44±13.59)s,P<0.001]。试验组刷洗前后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0.87±0.80)分VS (2.84±1.08)分,P<0.001],其中刷洗前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50)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制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编制任务来源、规范主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说明、标准的可行性与实施建议等,并对规范宣传贯彻执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15所基层医疗机构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根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设计调查表,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对内镜中心的布局设施、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监测和记录、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四个方面进行评定。同时,现场抽检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结果:15所基层医疗机构中,93.3%的内镜中心配备四槽以上的清洗消毒站,33.3%配备自动清洗消毒机,60.0%每天(或每次)对内镜进行测漏,40.0%每季度开展内镜消毒效果监测,约46.7%为工作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和开展培训。现场抽检的结果,内镜的消毒质量合格率在80%-90%。结论:目前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才诸多问题,需采取多方面的改进策略,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相似文献   

10.
软式内镜的再处理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1 软式内镜的清洁微生物嵌入有机物 (如血、粪和呼吸分泌物 )内阻止杀菌剂的穿透 ,可能引起消毒失败 ,然而一些消毒剂能被有机物灭活。严格的机械清洁去除插入管外部和所有能进入的管腔物质 ,这是消毒和灭菌前所必须的。吸引管腔的内部表面 ,在消毒前尽管已被彻底地冲洗和刷洗 ,仍可见患者的污垢 (血、粪、胃粘膜 )。检查后应用非磨擦性、厂方推荐的专用于医疗设备的酶洗涤液对内镜及附件进行及时清洁以防止分泌物变干 (这个再处理过程应发生在检查室 )。在机械清洁前 ,所有管腔应大量灌洗清洁液和自来水以软化、润湿和稀释有机碎屑 ;气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自我调查和自我评估的方式,了解全国软式内镜相关医务人员对《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网络推送问卷给医务人员,了解其在内镜诊疗及再处理过程中《规范》的执行落实情况。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991份。根据《规范》的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管理相关要求的执行率范围在79.71%~97.98%之间;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的执行率为1.82%~94.95%;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执行率为28.86%~95.26%;监测与记录的执行率为6.36%~89.51%。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对《规范》正式执行一年后落实过程仍然存在差距,通过自我调查和上报的形式更能够客观反映临床机构对《规范》执行落实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提示对《规范》的培训、教育、督查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元低腐蚀性过氧乙酸消毒液对通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的内镜钳子管道的消毒和生物膜去除效果,并观察验证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方法生物膜去除效果检测选取奥林帕斯内镜售后服务机构集中回收的临床已使用的内镜钳子管10条搭建生物膜模型后采用过氧乙酸浸泡后抽样。临床观察消毒液有效性和时效性,选取2019年1-12月300条胃镜和300条肠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消毒,统计内镜消毒效果;比较每条内镜连续5 d经步骤a、b来采集样本以检测管道表面附着情况。比较连续使用14 d,浸泡212条内镜后消毒效果。结果内镜钳子管道经过刷洗+过氧乙酸杀灭5 min和15 min,细菌培养无菌生长,生物膜有效去除。胃镜消毒后菌落数平均为(9.362±2.621)CFU低于消毒前菌落数(P<0.001),胃镜消毒合格率为100.00%(300/300)。肠镜消毒后菌落数为0 CFU低于消毒前(P<0.001);肠镜消毒合格率为100.00%。连续使用过程中采集天数对菌落数目无明显影响,且采集天数、采集步骤的交互作用对菌落数目无明显影响。连续使用14 d后浓度仍>1 000 mg/L,为有效浓度,消毒后内镜抽样合格率为100.00%。结论过氧乙酸消毒液在软式内镜消毒中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去除生物膜,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为简便准确,但由内镜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时有发生,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清洗消毒不严格,导致寄居于内镜及附件上的致病菌侵入患者而发生感染,已成为医学界、患者和社会媒体关注的问题,为此,各国纷纷制订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指南。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编制任务来源、规范主要内容的编写依据及说明、标准的可行性与实施建议等,并对规范宣传贯彻执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找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策略,持续提高内镜消毒质量。方法应用FOCUS-PDCA程序,查找影响内镜消毒失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整改、培训考核。改进前(2014年11月-2015年3月)检测内镜24件,改进中(2015年4月-2016年4月)检测内镜120件,改进后(2016年5月-2017年6月)检测内镜350件;应用倾注培养加滤膜接种的方法检测内镜消毒后菌落总数,比较不同阶段内镜消毒合格率以及护士、清洗工人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内镜菌落总数的合格率由改进前的75.0%、改进中的86.7%,提高到改进后的98.6%(χ~2=36.673,P<0.01),呈线性趋势;胃镜、肠镜和支气管镜的检测合格率均升高(χ~2=7.250,P=0.019;χ~2=11.012,P=0.003;P<0.01);机器清洗的胃镜菌落总数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6.7%提高到100.0%(χ~2=7.030,P=0.048);手工清洗的肠镜合格率由50.0%提高到100.0%(χ~2=18.096,P<0.01);手工清洗的支气管镜合格率由77.3%提高到99.4%(P<0.01);护士与工人的知识技能评分也由91.2分提高到96分(t=8.232,P=0.001)。结论利用FOCUS-PDCA模式可对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各环节及时进行管理和改进,规范了内镜洗消流程,持续提高了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纤维支气管镜的消毒效果。方法监测某院2018年6—7月(共计48 d)使用的7条纤维支气管镜。采用次氯酸消毒剂对临床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机洗消毒5 min,分别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和滤膜法、倾注法对纤维支气管镜外表面及内腔面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 7条纤维支气管镜共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159次。分不同日期随机抽样30次,采用ATP荧光法检测表面洁净度,RLU范围10~64,中位数为22,合格率100%。共检测内腔面159次,滤膜法与倾注法检出菌落计数均为0~6 CFU/件,合格率均为100%。稳定性试验7个周期的结果显示,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有效氯的初始浓度为210 mg/L,经一周消毒后,处理内镜20~32条不等,有效氯浓度为74~106 mg/L。结论次氯酸消毒剂应用于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纤维支气管镜可达到规定的消毒要求,次氯酸消毒剂机洗使用7 d时仍能保持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8.
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落实《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方法普查与自查相结合,设计自查表格,列出不达标项目,统计各科室内镜种类和数量提出改进清洗措施;改善条件,增加内镜清洗、消毒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制度,加大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结果 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全部达到合格标准。结论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是保障内镜诊疗安全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17  
目的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内镜及有关消毒设施的投入,组织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工作程序。结果医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使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内镜清洗与消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内镜消毒不当所引起的交叉感染也逐渐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我们仍发现部分医院对内镜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对内镜的消毒操作不规范 ,对消毒液的选择也不恰当 ,甚至有个别医务人员认为用低效消毒剂也没问题。事实上 ,近几年来内镜引起的医院感染并发症已有不少报道 ,其原因多为内镜消毒不当或污染所致。因此 ,严格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至关重要。1 把好内镜检查预约关 在内镜检查预约时 ,首先了解一般病史 ,同时对每位预约检查的患者必须在预约前接受肝功能检查 ,对HBsAg阳性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