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儿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及后气道宽度,并计算腺样体指数A/N,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后气道(PAS)宽度。结果大多数患儿腺样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厚,13例患儿的A/N≤0.60,26例患儿的A/N在0.61~0.70之间,37例患儿的A/N≥10.71,同时PAS≤5mm的19例,最小直径约1.5mm;6~10mm的32例;≥10mm的25例。X线鼻咽部侧位片评估腺样体大小与鼻咽腔阻塞情况与鼻内镜及术中所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X线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经济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咽腺样体肥大的16层MDCT表现.方法:对528例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学生进行鼓膜检查、听力检查、声阻抗检查和鼻咽部横断面CT平扫检查并比较.结果:528例被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小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咽腺样体肥大和听力损失,并且鼻咽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与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比率呈正相关.结论:16-MDCT扫描可清楚显示鼻咽腺样体肥大及其程度,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鼻咽腺样体肥大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儿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及后气道宽度(PAS),并计算腺样体指数A/N,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结果:A/N≤0.60者16例,0.61~0.70者14例,A/N≥0.71者56例;PAS≤5mm者36例;6~10mm者24例;≥10mm者26例。结论:X线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经济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患儿行鼻咽部行轴位CT扫描,层厚3.75mm,行0.625mm矢状面重建,观察腺样体形态并测量A/N比值。结果:68例均为腺样体弥漫性增大并向前不同程度突入后鼻孔,伴有双侧咽鼓管口淋巴组织增生及副鼻窦炎48例、中耳乳突炎25例、扁桃体肥大33例、鼻甲肥大57例。A/N≤0.61≥0.70者28例,A/N≥0.71者40例。结论:CT检查能全面准确显示腺样体肥大及阻塞鼻咽腔的程度,同时可以显示其并发症,CT检查是腺样体肥大术前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腺样体肥大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成人腺样体肥大也占一定比例。腺样体部位隐深,是儿童时期的重要免疫器官。临床上腺样体肥大常以鼻阻塞为主要症状,并常伴鼻窦炎。2002年5月~2004年10月,我们应用鼻内镜下电动负压切割器切除腺样体65例,术后听力、夜间打鼾、鼻塞、鼻漏等症状消失,腺样体无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价儿童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切吸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计5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男32例,女20例,年龄3-15岁,其中并发分泌性中耳炎21例、睡眠呼吸障碍19例、鼻窦炎9例。采用全麻鼻内镜下经鼻腔腺样体切吸手术治疗。结果腺样体切除彻底无残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11月,患者由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疾病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切吸手术病变切除彻底、准确,手术安全,手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于雪峰  廖俊  申林 《武警医学》2012,23(3):238-239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较常见的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的主要病因,长期不治还可导致颌面部发育障碍及身体生长发育迟缓[1]。近年来,随着鼻内镜的广泛应用,部分成年人的腺样体肥大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成为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因此,一经确诊,应尽早施行腺样体切除术。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口盲刮,并发症较多,存在许多弊端。我科从2005—08至2006—08对5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采取鼻内镜下刮除与等离子低温消融配合治疗腺样体肥大,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曲面体层X机头颅定位片在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站立在摄影架下,利用支架的升降调节高度,将二侧耳塞塞入患儿的外耳孔且向内轻压,调节鼻托支点,支撑于患儿的鼻根部,应用两侧耳塞与鼻托共3个点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固定患儿的头部,保持水平侧位状态,依据患儿的头颅发育情况,选择恰当曝光条件,在平静状态下曝光.结果:图像质量达到甲级25例(83%),乙级4例(1.3%),丙级1例(0.3%).结论:利用曲面体层X线机头颅定位摄影功能进行摄影,对儿童腺样体肥大进行检查、诊断具有显示结构良好、检查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鼻内窥镜下结合鼻腔切割吸引器行腺样体切除术34例,其中单纯腺样体肥大4例,腺样体肥磊+扁桃体肥大6例,腺样体肥磊+渗出性中耳炎10例,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渗出性中耳炎14例,手术不仅适用于儿童,用于成人。本文对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  陈贤明  甄泽年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120-11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经口对26例小儿腺样体肥大病人进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26例病人腺样体均切除干净,无残留,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经口行腺样体切除术具有视野清晰,病变切除彻底以及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鼻内镜和间接喉镜辅助直视下切除腺样体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140例腺样体肥大的患儿,鼻内镜组(A组)75例、间接喉镜组(B组)65例;分别统计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通气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75例中治愈52例,有效23例,有效率为100%;B组65例中治愈55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100%。分别比较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A组(19±4.1)ml,B组(18±4.6)ml、恢复通气时间A组(8±3.1)d,B组(7±3.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术后2、4、12周各疗效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鼻内镜检查:A组有3例(4%)腺样体残留;B组有7例(11%)腺样体残留;均发生在鼻咽顶与后壁交界处,对咽鼓管及鼻通气无影响。两种术式均无鼻咽闭锁或狭窄、饮水返流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经口间接喉镜下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均较满意,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均无差异,选择哪一种术式,可根据各自的医疗条件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刨切刀刨切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鼻内镜、刨切刀分别采用三种手术径路即:鼻内镜、刨切刀鼻腔单径路;鼻内镜、刨切刀口鼻联合径路;鼻内镜、刨切刀口腔单径路,对45例肥大的腺样体(每组15例)患者进行刨切手术治疗.结果:45例患者经3种手术径路对肥大的腺样体行刨切治疗,均起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3天内患者睡眠时憋气、呼吸暂停症状均消失.由于不同的手术径路显示出不同的优缺点,经综合分析3种手术径路后,以鼻内镜、刨切刀口腔单径路在刨切腺样体时具有视野清析、术腔宽畅、操作方便、刨切到位、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应成为该项手术的首选径路.另外也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结论:3种手术径路均能达到手术治疗目的,但尤以鼻内镜、刨切刀口腔径路疗效好,并发症少,为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之首选径路.  相似文献   

13.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MR定量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MR形态学表现、MR测量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对100例1~13岁经临床确诊为腺样体肥大且行刮除手术的儿童术前行鼻咽部MRI,将Fujioka X线平片测量法原理应用于MRI行腺样体形态学测量,并与100例同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匹配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中,A—N比0.512~0.604者27例.A/N比率0.621~0.678者44例,A/N比0.695~0.859者39例;对照组中,A/N比〈0.55者69例,AN比率0.556~0.613者24例,A/N比〉0.66者7例。后气道间隙(PAS)测量显示:研究组中3岁以下A/N比〉0.55者.PAS为2~2.8mm;4~8岁A/N比〉0.65者,PAS为4.1~5.2mm;其它均在8mm以内。对照组中3岁以上者PAS平均宽度均超过8~10mm,3岁以下者超过4.0mm。腺样体在鼻咽部MRI正中矢状面上主要表现为4种形状:镰刀形、刀鞘形、子弹形和山丘形。对照组以前2种形态为主,研究组主要为后2种。结论:腺样体MRI形态学测量方法明显优于X线侧位平片。A/N比与PAS是评价腺样体肥大的重要依据,当A/N比≥0.70,且PAS≤5mm及婴幼儿A/N比≥0.61,PAS≤2mm时是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肺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病理确诊前均行多层螺旋CT和胸部X线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分别与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和胸部X线诊断肺癌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56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阳性)38例,其中中央型肺癌20例,周围型肺癌18例;阴性18例,其中肺结核6例,肺部感染4例,肺部纤维瘤4例,纵膈恶性淋巴瘤4例。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螺旋CT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74%,77.78%,89.29%。结论多层螺旋CT观察肺癌病灶诊断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X线平片可先作为早期筛查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结果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CT征象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堵塞后鼻孔14例,合并副鼻窦炎12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6例,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结论 CT检查可以明确病灶范围及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患儿鼻咽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矢状位重组,测量A/N值。结果:CT平扫所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鼻咽腔变窄,10例伴有鼻窦炎,6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A/N值≤0.60者6例,介于0.60与0.70者15例,>0.70者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儿童腺样体肥大有明显地优势,应作为腺样体肥大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镜表麻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对44例7~12岁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的患儿采用鼻内镜表麻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结果:术后3~12个月对37例追踪观察,34例鼾声、憋气消失,呼吸通畅,3例鼾声减弱,已无憋气现象。并发卡他性中耳炎17例22耳,20耳耳闷、耳塞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2例2耳上感时仍有耳闷,听力下降,并发鼻窦炎7例脓涕明显减少,仅上感时增多。结论:采用鼻内镜表麻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显著,具有低温微创、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恢复期短,不需住院,不破坏鼻咽部的正常粘膜和生理功能,无并发症、不出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的CT及MR诊断价值及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比值)对判断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应用。方法:分析139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CT及MR表现,其中作CT矢状面图像重组或MR矢状面扫描的42例。重点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改变、邻近解剖关系及其并发症,并对其矢状面图像进行A/N比值测定。结果:腺样体肥大的CT及MR表现为鼻咽顶后壁中央弥漫性的软组织增生,呈团块状、山丘样突出或不规则增厚,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区均无浸润表现,邻近骨质无异常改变。腺样体肥大指数A/N比值≥0.71有33例,0.70≥A/N比值≥0.61有7例,A/N比值≤0.60有2例。结论:CT和MR的横断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的A/N比值的测定能准确地诊断腺样体肥大,明确并发症,并能准确量化肥大程度。  相似文献   

19.
收集8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腺样体肥大(adenoidalhyper trophy)的CT扫描病例,旨总结其可靠的CT征象。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2-02~2004-02经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8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85例,伴有睡眠时张口呼吸及打鼾77例,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50例,伴有鼻分泌增多、流黄色脓鼻涕18例,伴有耳内闷胀、耳痛、听力下降4例,伴头痛5例。其中18例伴有鼻窦炎、扁桃体炎,经CT鼻窦冠状位扫描以明确炎症范围。47例做了内镜检查,以确定梗阻部位及辅助治疗。全部病例都经临床及手术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李晓琴 《西南军医》2006,8(1):53-54
儿童睡眠呼吸疾病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腺样体肥大,同时腺样体肥大也是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基础因素。我们对27例并发慢性鼻窦炎和(或)分泌物中耳炎的患儿采用内镜辅助经口腔腺样体切除术,观察慢性鼻窦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