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品管圈对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操作后,患儿家属临床评价满意度明显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二者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护士出错率显著降低,与活动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对其实施护理中强化品管线应用,不仅相关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且还可加深医护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在临床当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慢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风湿免疫科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实验组。在二组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措施。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活动前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综合考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活动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活动后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提高(P<0.05),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品管圈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的应用”为活动主题,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质量环(PDCA)循环活动,并评估该活动效果。结果:(1)有形成果: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实施前2.8分钟降至1.4分钟,目标达成率101.67%;(2)无形成果:品管圈成员学习了多种品管手法,增强了圈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药师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籍以六级电子病历系统药学功能的创建与应用,促进药学指标质控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方法:依据六级电子病历标准,制订药学功能建设规划甘特图,逐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处方医嘱前置审核、药品调剂PDA扫码、处方点评意见推送等主要事项,评价六级电子病历有关合理用药指标情况。结果:该级别药学功能如期实现并运用,其中关键指标事前审方干预成功率由2019年80.68%上升到2020年90.0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事后点评不合理处方数由2019年232张减少到2020年136张,用药不适宜3种情形(遴选药品、给药途径和联合用药)改善明显(P<0.05)。结论:通过六级电子病历药学功能应用,可提高药学指标质控水平,促进药学服务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环节管理。  相似文献   

5.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2—5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研究组(n=51例)和常规组(n=49例)。常规组患儿家长接受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患儿家长接受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早产儿干预后1周、2周、3周时的母乳喂养率。比较2组早产儿家长干预前及干预后(出院时)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2组早产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宣教1周、2周、3周时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2.55%、94.12%、96.08%,均高于常规组的46.91%、65.31%、8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早产儿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技能掌握、不良情绪减轻、喂养知识学习、疑问解答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对NICU早产儿家长开展家庭喂养知识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家长家庭喂养知识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屈光手术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从就诊环境、手术过程舒适度、手术效果、服务态度、围手术期沟通宣教五方面分析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在屈光手术中心接受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找出手术步骤和流程、医患沟通、医疗服务质量的各项缺陷,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并开展持续质量改进(CQI)工作,并通过评价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同年龄段患者的满意度以确定改进工作的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就诊环境、手术过程舒适度、围手术期沟通宣教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手术过程舒适度、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沟通宣教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提高屈光手术患者的满意度,为院内其他品管圈活动项目的开展与推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品管圈健康教育对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45例(品管圈健康教育)、对照组45例(未纳入品管圈),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进行品管圈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铁结合力、甲状旁腺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肾功能、血脂以及电解质等其他指标无变化(P>0.05)。结论 品管圈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健康的饮食和生活规律对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干预前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0%的妇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为活动科室,由感染管理处牵头开展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活动内容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干预后,三个科室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从5.19%提高到50.4%、从19.91%提高到62.06%、从14.14提高到了21%,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圈员的品管圈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3.3分提高至2.8~4.6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并从多维度提升圈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改进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改进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流程”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管理后,可复性清洁工具合格率比管理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可复性清洁工具处理的合格率,同时使参加该品管圈的人员在运用品管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上有所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对常州地区三级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分析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从药品供应、药品调剂、抗菌药物管理和药学服务四个方面对2019年1-6月、2020年1-6月、2021年1-6月常州地区三级医院的药事管理质控指标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 Wallis H 检验。结果:疫情不同阶段常州地区三级医院药品供应率、二级库周转天数、门诊处方总数、急诊处方总数、出院患者人数、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处方干预率、住院患者医嘱干预率、参与临床会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占比、急诊处方干预率、住院患者监护率、人均每周开展临床查房次数、人均每周开展药学查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疫情对常州地区三级医院药品供应与调剂工作影响显著,对抗菌药物管理及药学服务影响较小。建议进一步完善疫情下的应急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持续加强合理用药管控,拓展药学服务内容,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药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品管圈手法来降低急救中心药房调剂内差的数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造成急救中心药房调剂内差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活动效果。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急救中心药房调剂内差件数由原先的50.3件/周下降到18.7件/周,进步率达62.8%,同时也提高了圈员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急救中心药房药品调配内差件数,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能持续提高急救中心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药师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0)和干预组(n=7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干预组给予社区医院药师服务模式。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84,P<0.05);干预组对药学服务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62,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上、下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45、8.031、13.878、7.251,P值均<0.05)。结论:社区医院药师服务模式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肖翔  蒋云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10):1423-1425
目的:通过在医院内部交通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维护院内正常的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经过头脑风暴,对日常工作中医院内车辆堵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改善对策,通过对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的评价,将有效对策列入标准化制度。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院内车辆堵塞次数明显减少,通行情况显著改善。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改善院内交通秩序,提高保卫部门的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跨理论模型的行为阶段管理模式对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某三甲医院2019年3月-11月自愿开展品管圈活动的16个圈,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个圈。对照组采用集中培训、分散开展的方法,试验组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阶段管理模式开展活动。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人员的品管圈知识掌握程度、品管圈活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阶段干预能够提升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品管圈活动持续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加强药师审方意识,提高静脉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采纳率,使静脉用药更合理、规范,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应用品管圈PDCA十大步骤,七大管理手法分析PIVAS不合理医嘱主要类型,降低PIVAS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提高不合理医嘱采纳率,并进行持续探讨与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PIVAS 不合理医嘱采纳率由改善前56.16%提高至82.50%,目标达成率97.37%。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PIVAS不合理医嘱采纳率,还增强了药师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了药学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嘱合理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我院引入品质管理概念,运用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执行、确认和处置,完成PDCA循环.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能显著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数,提升药学服务内涵,有利于药学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婷婷  孙玲 《智慧健康》2023,(11):220-222+226
目的 药学服务在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成干预组和参照组,各44例。接受基础用药指导的为参照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药学服务干预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剂量差错、重复用药、药品与名称不符、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总发生率以及干预满意度(干预态度、干预专业性、干预细节、干预效率以及干预效果)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不合理(用药剂量差错、重复用药、药品与名称不符、联合用药不当)用药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干预态度、干预专业性、干预细节、干预效率以及干预效果分别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 药学服务干预较基础用药指导的效果更明显,可将患者用药不合理发生率显著降低,促进干预满意度的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通过药学服务指导合理用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公务员人群综合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选取4家行政机关开展为期2年的健康干预,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研究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 4家干预单位均按照干预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干预活动.干预前共调查公务员588人,干预后共调查公务员568人.干预人群对于吸烟的危害(68.20% vs 87.15%)、二手烟的危害(10.03% vs 30.46%)、盐摄入量(41.50% vs 50.88%)、油摄入量(23.13% vs 39.26%)、锻炼强度(64.12% vs 73.06%)等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提升(P<0.05);干预人群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吸烟率、吸二手烟率由干预前的49.32%、30.78%和39.39%降低为干预后39.43%、24.47%和25.88%,吸烟和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显著(P<0.05).在饮食方面,干预人群不按时吃饭(6.80% vs 2.82%)和从不/偶尔饮用乳制品(48.13% vs 38.03%)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在运动方面,干预人群的锻炼频次、参加工间操的频率以及每使用电脑1h休息一次的比例均明显上升(P<0.05).在睡眠方面,调查对象睡眠时间超过7h的比例显著上升(64.79% vs75.88%) (P<0.05),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5).在预防保健方面,调查对象主动参加体检(78.74% vs 84.15%)、测血压和测血脂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干预后公务员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上升、吸烟和超重肥胖率显著下降,表明北京市公务员人群健康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新宇 《健康研究》2014,(4):371-373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通过开展QCC活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随访时的生存质量。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随访时,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罗红梅 《现代保健》2014,(26):98-100
目的:探讨在慢性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合适的药学服务干预方法对于患者用药疗效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50例慢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5例。观察组采用相关措施对患者用药进行药学服务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干预开始后半年内的用药依从性变化。结果:通过开展积极的药学服务干预措施,观察组6个月后的治疗总有效率8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而干预后1~6个月的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各时期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药学服务干预在慢性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疗效和用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