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例24岁男性因反复脚踝处红肿热痛伴易饥饿就诊,双能CT扫描显示双侧跟骨后缘及双侧跖趾关节间隙多发小痛风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高脂血症、高乳酸血脂、空腹血糖偏低。肝脏组织病理学可见显著糖原累积。进一步完善家系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基因测序,结果证实G6PC基因c.248G>A(p.Arg83His)、c.238T>A(p.Phe80Ile)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248G>A突变来自母亲,c.238T>A突变来自父亲,诊断糖原贮积症Ⅰa型。予高淀粉饮食,限制单糖摄入,同时进行降尿酸、降血脂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随访一年,无痛风急性发作,饥饿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在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目标区序列捕获及第二代测序技术对9例经典型PKU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进行检测;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及其父母基因突变型进行验证。结果  9例患者检测到PAH基因的12种致病性突变,包括7种错义突变(p.I65T、p.F161S、p.Q204C、p.R241C、p.L242F、p.R243Q和p.Q375E),2种无义突变(p.R111X和p.Y356X),3种剪接突变[c.442 1G>A(IVS4 1G>A)、c.1315+6T>A(IVS12+6T>A)和c.1316 2A>C(IVS12 2A>C)],以及3种非致病性的变异(p.Q232Q、p.V245V和p.L385L),致病性突变均来自患者父母。其中,2个致病性突变未见报道,分别为c.1316 2A>C和p.Q375E(CAA >GAA)。结论  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可以准确检测出PAH基因突变,对遗传病因明确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对以“头部不自主抖动”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家系内ATP7B致病基因特点及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探讨错义和同义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其他成员ATP7B基因序列。结果 先证者ATP7B基因存在Exon8 c.2333G>T p.(Arg778Leu)错义杂合突变、Exon14 c.3243G>A p.(Glu1081=)同义杂合突变(参考序列NM_000053.3),其小妹存在相同突变;先证者女儿基因检测提示:Exon14 c.3243G>A p.(Glu1081=)同义杂合突变(参考序列NM_000053.3),其儿子及大妹存在相同突变位点;患者母亲基因检测提示:Exon8 c.2333G>T p.(Arg778Leu)错义杂合突变,与患者弟弟存在相同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位点c.2333G>T p.(Arg778Leu)致病,并同时存在c.3243G>A p.(Glu1081=)同义突变。结论 c.3243G>A同义突变影响mRNA的剪接,导致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南省黎族自治县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该地区2017年1—12月出生的新生儿干血片,采用荧光分析法进行G6PD酶活性筛查,对初筛阳性的干血片样本采用多色探针荧光PCR熔解曲线法(MMCA)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共收集14 130例新生儿干血片,G6PD酶活性筛查共筛出1 059例阳性,初筛阳性率为7.49%,其中男性682例,女性377例,男性新生儿G6PD初筛阳性率9.13%,女性5.66%,男女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黎族新生儿初筛阳性率8.33%,汉族6.25%,不同民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MMCA法对1 059例初筛阳性干血片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共检出864例样本发生突变,突变率81.59%;男性突变率86.07%,女性73.47%,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黎族突变率83.26%,汉族77.71%,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本次共检出11种G6PD基因单一突变型(c.1376 G>T、c.1388 G>A、c.95 A>G、c.871 G>A、c.519 C>T、c.1024 G>T、c.392G>T、c.1360C>T、c.517T>C、c.592C>T和c.86C>T)和5种复合突变型,其中c.1376 G>T复合c.871 G>A突变、c.1376 G>T复合c.517 T>C突变和c.392 G>T复合c.871G>A突变在海南省尚属首次报道。结论海南省黎族自治县地区是G6PD缺乏症高发区,黎族为高发人群,基因突变类型复杂多样,突变以c.1376G>T、c.1388G>A、c.95 A>G和c.871 G>A四种最为普遍。在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开展G6PD的活性筛查和基因检测,有利于G6PD缺乏症的确诊和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Lewis血型血清学分型和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Lewis血型表型的影响及相关表型的血清抗体。方法:用全自动血型仪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使用人类红细胞Lewis血型基因分型试剂盒和测序试剂盒依照说明书进行Lewis血型血清抗体阳性标本的分型和序列测定。结果:24例Lewis抗体阳性产妇中,抗Lea 19例,占79.17%(19/24),抗Leb 5例,占20.83%(5/24);基因检测结果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相符,测序结果显示FUT2基因多态性4种,分别是357C>T、385A>T、759C>A、849G>A,检测到FUT3基因多态性6种,分别是59T>C、202T>C、314C>T、508G>A、612A>G、1067T>A。FUT2的357C>T、385A>T、849G>A在中国人中比较常见,其中357C>T是同义突变,385A>T突变会导致FUT2酶的活性降低至野生型的20%,849G>A突变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失去FUT2酶的活性。759C>A突变之前未见报道。6种FUT3基因多态性除59T>C突变降低FUT3酶的活性外,其余均导致FUT3酶活性丧失。结论:SNP是导致Lewis血型系统两种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主要因素,其编码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学表型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先天性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GJB6基因突变与之相关。调查一个来自中国的先天性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与GJB6基因的关系。方法: 收集一个共有17个家系成员(患者8人,5男3女)的先天性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抽提DNA。然后针对GJB6基因的每个外显子设计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GJB6基因的整个编码区,测序、筛查突变。结果: 通过对家系患者的GJB6基因筛查,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c.31G>A(p.G11R)。结论: GJB6基因错义突变c.31G>A(p.G11R)导致该家系先天性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7.
付郁强  程亚颖  王鑫 《重庆医学》2023,(9):1303-130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伴先天性皮肤缺损(CAS)的临床特点及基因遗传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的3例EB伴CAS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学特征,并结合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儿出生即出现大片皮肤破损和水疱,入院后水疱及血疱反复出现,破溃可见糜烂面。其中2例患儿行基因检测均发现编码Ⅶ型胶原蛋白的基因(COL7A1)存在突变。病例1存在c.4439G>A(p.G1480D)及c.2587+1_2587+2insCG(splicing)复合杂合突变,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病例2存在c.8569G>T(p.E2857X)及c.4820G>T(p.G1607V)复合杂合突变,变异分别来自其父母。其中c.4439G>A、c.2587+1_2587+2insCG、c.4820G>T突变为首次报道。3例患儿均确诊为EB伴CAS。经皮肤黏膜护理、预防感染等治疗后创面缩小、逐渐愈合,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本文中病例扩大了EB伴CAS患儿的基因变异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MFS)患儿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的新发突变并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为MFS患儿提供基因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MFS患儿,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并提取外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与FBN1突变数据库及健康儿童FBN1的DNA进行对比,确定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发现1例新发错义突变c.2638G>A和1例新发PTC突变c.IVS30+1A>G,1例已知MFS的错义突变c.3349T>C。结论 PTC突变c.IVS30+1A>G和错义突变c.2638G>A、c.3349T>C可能是MFS的致病原因,应用PCR-SSCP-DNA测序方法能为儿童MFS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贵州土家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致病突变型,检测G6PD缺乏症发生率及基因频率。方法通过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对2 789例土家族男性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DNA测序对78例个体进行基因突变型鉴定。结果在2 789例纯系土家族男性中,发现2例酶活性异常。在印江县采集的78例(2例酶活性异常和76例正常)纯系土家族男性血样中,共检出G6PD c.1388G>A突变2例、c.1376G>T突变1例和c.1311C>T/IVS 11+93T>C突变2例,基因突变型分别占2.6%、1.3%和2.6%。结论在贵州土家族人群中发现c.1388G>A、c.1376G>T和c.1311C>T/IVS11+93T>C 3种突变型,是共同存在于中国人群的G6PD基因突变型,中华民族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贵州省印江县土家族男性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6.5%,可为上述地区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景晖  杨婷婷  李媛 《重庆医学》2022,51(5):760-763
目的 确定2例黄疸患儿的病因及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根据黄疸诊疗思路确定2例患儿均为先天性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分别采集2例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针对尿甘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 UGT1A1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1存在c.1456T>G(Y486D)纯合突变,患儿2存在c.1456T>G(Y486D)、c.1268T>G p.(Leu423*)双重杂合突变,c.1268T>G为未报道的基因突变位点。结论 患儿1、2均确诊为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Ⅱ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至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对患儿DNA样本进行内分泌疾病相关基因高通量测序,并进行家系DNA样本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0例患者均检测到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变异,其中5个变异以前未报道过,分别是c.401dupA(p.P135Afs23)、1 350 bp缺失突变、c.2505C>G(p.Y835X)、c.1747T>C(p.F583L)和c.610G>T(p.E204X),其中c.610G>T(p.E204X)为嵌合体突变。结论:本研究中5例未报道变异均可能致病,提示基因检测有助于AIS的确诊,有利于AIS患者的临床决策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敲除G6PD基因常见突变位点——c.392G>T(p.131G>V)突变位点的HEK293T细胞, 为后期研究其基因修复提供可靠的细胞模型。方法针对G6PD基因c.392G>T(p.131G>V)突变位点靶向设计4对向导RNA (sgRNA),构建表达Cas9-sgRNA的外源PX458质粒,将其转染至HEK293T细胞内,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表达GFP荧光蛋白的 细胞进行培养,利用T7核酸内切酶1(T7E1)酶切验证CRISPR/Cas9的剪切效率,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测序鉴定并检测 G6PD mRNA、蛋白表达和细胞功能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基于G6PD基因c.392G>T(p.131G>V)突变位点的Cas9-sgRNA外 源PX458 质粒,T7E1 酶切检测四对sgRNA 的编辑效率分别为6.74%、12.36%、12.54%、2.94%。测序鉴定敲除G6PD 基因 c.392G>T(p.131G>V)突变位点的细胞株构建成功,细胞G6PDmRNA、蛋白表达和G6PD酶活性降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维生 素K3诱导细胞死亡增加。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敲除G6PD基因c.392G>T(p.131G>V)突变位点的HEK293T稳定细胞模型, 为后期研究基因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广东韶关地区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广东韶关地区G6PD缺乏基因突变,获得基因突变谱并进行方法学应用评价.方法: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试剂盒对613例G6PD缺乏症表型筛查阳性样本,分两管检测中国人群常见的12种G6PD基因突变(95A>G、383T>C、392G>T、487G>A、517T>C、592C>T、871G>A、1004C>A、1024C>T、1360C>T、1376G>T、1388G>A).结果:613例标本中检出基因突变536例(男性365例,女171例,占87.44%),其中:1388G>A突变210例(占37.30%),1376G>T突变213例(占37.83%),95A>G突变55例(占9.77%),871G>A突变49例(占8.70%),1024C>T突变18例(占3.20%),1004C>A突变2例(占0.35%),1360C>T突变4例(占0.71%),383T>C突变1例(占0.18%),392G>T突变10例(占1.78%),517T>C突变1例(占0.18%),没有发现487G>A、592C>T突变类型.另外,女性双重杂合或纯合突变分布情况为:1388G>A纯合突变7例,1376G>T纯合突变4例,871G>A纯合突变1例,1388G>A/1376G>T杂合突变4例,1388G>A/871G>A杂合突变2例,1388G>A/95A>G杂合突变1例,1376G>T/1024C>T杂合突变1例,1376G>T/95A>G杂合突变1例,1376G>T/392G>T杂合突变2例.结论:1388G>A,1376G>T,95A>G,871G>A,1024C>T,1004C>A,1360C>T,383T>C,392G>T,517T>C是韶关地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已报道的中国南方人群突变谱相近;荧光PCR熔解曲线法G6PD缺乏症基因结果准确,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属细胞外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因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某种自身抗体、结合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清中,使红细胞致敏或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过早破坏而发生的溶血性贫血,其中以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多见。引起免疫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明确湖南地区人群中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者发病的遗传学基础,分析患者间隙连接蛋白2(GJB2)基因突变的情况,并探索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收集符合要求、无亲缘关系的NSHL患者140例。PCR扩增患者GJB2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纯化回收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统计患者GJB2基因突变情况。设计1对错配引物并酶切以证实该新发现的突变。结果:在140名无亲缘关系的NSHL患者中,共有56例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达40%(56/140);其中29例患者发现2个GJB2等位基因突变,另27例患者只有1个GJB2等位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突变率为30.4%(85/280)。总共发现10种不同的碱基变异,包括7种致病突变和3种多态。7种致病突变分别是无义突变c.139G>T,移码突变c.176_191del16和c.235delC,错义突变c.109G>A,c.344T>G,c.550C>T和c.571T>C。c.344T>G是1个新报道的错义突变。最常见的突变是c.235delC, 共有27名患者检测到该突变,达19.3%(27/140)。c.109G>A突变频率仅次于c.235delC, 有25名患者检测到该突变,检出率达17.9%(25/140)。结论:GJB2突变是导致湖南地区人群NSHL的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其c.235delC突变是湖南地区人群NSHL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发现1个GJB2基因的世界首次报道的新突变c.344T>G(F115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3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6例存在基因突变,回顾性分析这6例患者的临床及基因特征,并进行家系研究。基因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后直接测序。结果 6例患者均青少年发病,5例发作有明确诱因,检测血钾低且补钾治疗有效。5例患者有明确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家族史。患者基因突变分别为CACNA1S基因c.1583G>A(p.Arg528His)、c.2627T>A(p.Val876Glu)、c.2690G>A(p.Arg897Met)及c.2700G>C(p.Arg900Ser)突变以及SCN4A基因c.2015G>A(p.Arg672His)和c.2024G>A(p.Arg675Gln)突变,其中CACNA1S基因p.Arg528His和SCN4A基因p.Arg672His为热点突变,Arg897Met为新的突变位点。结论 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存在CACNA1S或SCN4A基因的胚系突变,CACNA1S Arg897Met为新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会因遇到某些诱因而引起急性的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海南省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地区,并且该病具有地域和种族特异性,通过筛查和最终基因确诊可做到积极有效的预防。但是目前还未见海南省人群G6PD缺乏症基因层面的报道。目的 调查2017年度海南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并分析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选取全海南省内各助产单位2017-01-01至2017-12-31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30 512例。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的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用于G6PD基因初筛。对于初筛可疑样本,采用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GPD)比值法进行生化检查确诊。生化检查确诊为G6PD缺乏症的患儿,找出其干血片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17年度海南省全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初筛样本中初筛阳性率为4.00%(5 221/130 512),G6PD/6GPD确诊2 993例,经基因检测该2 993例新生儿均有G6PD基因突变。海南省新生儿G6PD/6GPD确诊G6PD缺乏症发生率和G6PD基因突变率均为2.29%(2 993/130 512)。G6PD/6GPD确诊G6PD缺乏症发生率汉族为1.80%(1 972/109 590),黎族为5.28%(934/17 698),其他民族为2.70%(87/3 224)。黎族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于汉族(χ2=826.206,P<0.001)。本次共检出10种基因突变类型:1 636例(54.66%)c.1376G>T,659例(22.02%)c.1388G>A,254例(8.49%)c.95A>G,204例(6.82%)c.1024C>T,93例(3.11%)c.871G>A,64例(2.14%)c.519C>T,25例(0.84%)c.392G>T,22例(0.74%)c.1360C>T,19例(0.63%)517T>C,11例(0.37%)c.592C>T,并检出8例(0.27%)c.1376G>T复合c.1388G>A突变,3例(0.10%)c.1376G>T复合c.871G>A突变,3例(0.10%)c.1376G>T复合c.517T>C突变。并发现5例(0.17%)未知突变,其中1例487G>A、1例1004C>A和1例c.86C>T,在海南省人群未见报道。结论 海南省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较高,且显著高于汉族。同时,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以c.1376G>T、c.1388G>A、c.95A>G 和c.1024C>T为主;且发现5例未知突变,其中c.86C>T、c.487G>A和c.1004C>A突变各有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MBAD)的基因型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怀化市出生且接受疾病筛查的新生儿147 94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MBAD发生率,2-MBAD患儿的基因类型、临床特征。结果:经串联质谱(MS/MS)筛查并结合基因检测诊断为2-MBAD的新生儿26例(1/5690),其中汉族10例,侗族8例,苗族7例,瑶族1例。发现短链或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c.1165A>G 15个纯合突变位点,6种突变类型:3种为已报道突变(c.1165A>G、c.655G>A、c.923G>A);3种临床意义未明突变(c.1164G>C、c.1106T>A、c.848A>G);c.1165A>G是最常见基因型。未见民族、表型、基因型相关性。随访2~52个月,9例患儿出现发育迟缓。结论:确诊年龄越早、干预及时对患儿的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影响越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腺苷脱氨酶2缺乏症(deficiency of adenosine deaminase 2,DADA2)致病基因频率,为有效开展中国人群DADA2的防控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智因东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的11.1万例原始数据,对ADA2基因致病和可能致病性突变进行携带者筛查,分析ADA2基因杂合突变的类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发现29种ADA2基因致病和可能致病性杂合突变,其中6种[c.730G>T (p.E244X)、c.1049_c.1061 delAGCTGCCTTACTT (p.K350Tfs*14)、c.940A>T (p.K314X)、c.1239+2 (IVS8)T>C、c.1240-1 (IVS8) G>A、c.1087C>T (p.Q363X)]既往未见报道,等位基因累计频率为0.58%。人群基因频率最高的为p.F355L (0.5%),其次为p.Y453C (0.014%)和p.P193L (0.013%),其他26种位点均小于0.01%,为罕见突...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存在自身抗体,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常常出现疑问.如果存在自身抗体掩蔽下的同种抗体,输血治疗常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我们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检出自身抗体抗I和同种抗体抗E并存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