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 衰弱作为机体脆弱的综合表现,是衰老的主要问题。睡眠障碍影响着50%的老年人,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影响越严重。但目前衰弱与睡眠问题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探索衰弱与睡眠障碍的关联,以期为老年人衰弱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6年4—6月选取如皋长寿和衰老研究中1 792例老年人的睡眠和衰弱数据。收集老年人基线资料、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以PSQI量表得分>10分为有睡眠障碍,≤10分为睡眠正常〕、衰弱情况〔采用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评价,以FI-LAB<0.1为非衰弱,0.1~0.2为轻微衰弱,>0.2~0.3为轻度衰弱,>0.3~0.4为中度衰弱,>0.4为重度衰弱〕。结果 不同性别老年人BMI、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PSQI量表得分、睡眠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情况老年人性别、吸烟情况、自报健康情况、衰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自报健康情况时,女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1.238,95%CI(1.020,1.503),P<0.05〕,男性老年人FI-LAB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0.621,95%CI(0.432,0.894),P<0.05〕,女性老年人重度衰弱与睡眠情况有关联〔OR=3.755,95%CI(1.188,11.868),P<0.05〕,男性老年人衰弱情况与睡眠情况无关联〔OR=0.291,95%CI(0.030,2.836),P>0.05〕。结论 女性老年人衰弱与睡眠障碍有关联,睡眠障碍高风险女性老年人衰弱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赵建云  杜维  王俊海 《西部医学》2022,34(11):1646-1650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清CRP水平分为观察组(血清CRP增高组)和对照组(血清CRP正常组),每组80例。采用Epwoeth嗜睡量表(ES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Pearson相关性检验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认知功能障碍评分与血清CRP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ESS、PSQ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PSQI量表各项目中,观察组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抽象、记忆各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MMSE量表评分中,观察组MMSE总分、计算力、延迟回忆、语言能力各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RP水平为(17.21±3.8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0.54)mg/L(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SS、PSQI总分及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各项与血清CRP呈正相关(P<0.05),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与血清CRP呈负相关(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OCA量表总分、MMSE量表总分及各项目评分均与血清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相关性,CRP水平越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睡眠质量越低,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进程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会改变抑郁障碍临床表现,持续抑郁障碍整个病程,影响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增加复发风险,但目前探讨抑郁障碍伴发OSAS影响因素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 探讨伴发中重度OSAS和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差异及伴发中重度OSA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心身疾病科住院的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进行结构化访谈并推荐入组。采用自制问卷(参考以往临床研究文献编制)记录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程、抑郁发作次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最近1个月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心肺耦合(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采集睡眠参数〔睡眠总时间(TST)、熟睡时间、浅睡时间、REM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初入熟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根据AHI将患者分为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AHI≥15次/h)和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AHI<15次/h)。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量表评分与CPC睡眠质量评估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障碍患者102例(64.7%),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31例,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71例。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患者的PSQI评分、HAMD-17总分及躯体焦虑化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绝望感评分、迟缓评分高于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浅睡时间大于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熟睡时间小于不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组(P<0.05)。TST与PSQI评分(r=-0.28)呈负相关(P<0.05),浅睡时间与PSQI评分(r=-0.71)、HAMD-17总分(r=-0.28)、自杀评分(r=-0.20)、绝望感评分(r=-0.23)、迟缓评分(r=-0.30)呈负相关(P<0.05),熟睡时间与PSQI评分(r=0.34)、HAMD-17总分(r=0.22)呈正相关(P<0.05),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时间与BMI(r=-0.24)呈负相关(P<0.05),与PSQI评分(r=0.30)、HAMD-17总分(r=0.21)、自杀评分(r=0.21)呈正相关(P<0.05),觉醒时间与PSQI评分(r=0.29)呈正相关(P<0.05),初入熟睡时间与躯体焦虑化评分(r=-0.21)呈负相关(P<0.05),睡眠效率与PSQI评分(r=-0.29)呈负相关(P<0.05),AHI与PSQI评分(r=0.48)、HAMD-17总分(r=0.38)、躯体焦虑化评分(r=0.24)、睡眠障碍评分(r=0.20)、绝望感评分(r=0.22)、迟缓评分(r=0.31)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QI评分〔OR=2.11,95%CI(1.23,3.63)〕、HAMD-17总分〔OR=1.45,95%CI(1.11,1.91)〕及浅睡时间〔OR=22.65,95%CI(3.75,136.68)〕是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浅睡时间长、熟睡时间短等睡眠异常,而PSQI评分、HAMD-17总分及浅睡时间是伴发中重度OSAS的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有必要对这部分抑郁障碍患者使用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对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48例,女性组52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40岁组27例、40~60岁组34例、≥60岁组29例。分别采用匹兹堡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文版SF-36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在骨折前、骨折后第4周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骨折后第4周男性组、女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均高于同组骨折前,组内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女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均高于同条目男性组,组间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男性组、女性组PF、RP、BP、VT、SF、RE 、MH、GH评分,组内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女性组PF、RP、BP、VT、SF、RE 、MH、GH评分均低于同条目男性组,组间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睡眠质量中除睡眠时间外,其余均总体呈下降趋势;PF、RP、BP、VT、SF、RE 、MH、GH评分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P<0.05);3组除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外,骨折第4周其余睡眠项目指标评分均高于同组同组骨折前,组内差异(P<0.05);除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外,≤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其余睡眠项目指标增值评分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P<0.05)。≤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PF、RP、BP、VT、SF、RE 、MH、GH增值评分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P>0.05)。结论:脊椎压缩性骨折后,男女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总体均下降,以女性更甚;年龄越大,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越差,睡眠质量总体与年龄呈正比,而生活质量在不同年龄阶段改变的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背景 睡眠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既往研究提示欺凌可能是睡眠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初中生校园欺凌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校园欺凌经历的相关性。方法 2020-03-18至04-18选取三亚市公立学校在读的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参与本次调研的9所公立学校分布在三亚市三个主要常住人口聚集区:天涯区5所、吉阳区3所、崖州区1所。以电子问卷方式调查三亚市初中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评分、临床失眠诊断、既往被欺凌经历及其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程度等信息,根据有无被欺凌经历分为有欺凌组和无欺凌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被欺凌经历与睡眠状况之间的关联。结果 发放问卷3 050份,共回收2 727份问卷,最终合格问卷2 167份,有效应答率为79.5%。初中生报告有被欺凌经历者125例(有欺凌组),无被欺凌经历者2 042例(无欺凌组)。两组年龄、性别、年级、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同学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女同学,初二、初三学生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初一学生,有焦虑、抑郁者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两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差比例、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紊乱累加问题、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ISI量表总分、失眠症状比例、医生诊断失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因校园欺凌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的程度与PSQI量表总分(rs=0.166,P<0.001)、ISI量表总分(rs=0.151,P<0.001)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3.54,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3.47,P<0.001)、入睡时间(OR=2.28,P<0.001)、睡眠时长(OR=1.88,P<0.001)、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93,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10.49,P<0.001)、日间功能障碍(OR=4.31,P<0.001)、失眠症状(OR=4.95,P<0.001)及医生诊断失眠(OR=2.76,P<0.001)均相关。在模型1中协变量的基础上,增加焦虑、抑郁作为协变量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2.45,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2.71,P<0.001)、入睡时间(OR=1.92,P=0.002)、睡眠时长(OR=1.59,P=0.025)、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27,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4.75,P=0.039)、日间功能障碍(OR=3.19,P<0.001)、失眠症状(OR=3.18,P<0.001)均相关。结论 被欺凌经历可能是初中生睡眠质量差和失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社区居民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1 000人,再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式选取安徽居民2 072人,合计3 072例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3 072位居民睡眠质量平均分为(3.19±2.69)分,有221 (7.19%)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参照:已婚,离异OR=3.053,95%CI:1.411~6.604)、性格(参照:外向,内向OR=1.683,95%CI:1.098~2.581)、体育锻炼频率(参照:从不,每周1~4次OR=0.499,95%CI:0.346~0.721;每周5次及以上OR=0.324,95%CI:0.163~0.642)是居民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观支持与睡眠效率呈正相关;客观支持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干扰因素、日间功能障碍和PSQ...  相似文献   

7.
背景 现今睡眠问题十分普遍,其中老年人群睡眠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有研究显示睡眠与尼古丁暴露相关,不同吸烟程度人群的睡眠质量可能呈现不同特点,但吸烟对老年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特点研究较为缺乏。目的 分析河北省老年人群吸烟情况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吸烟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6年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所有调查对象均完成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吸烟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填写等。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轻度吸烟组、中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比较四组的睡眠质量不同维度特点,分析吸烟指数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吸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 343例研究者,平均年龄(68.4±7.0)岁,其中不吸烟组3 973例(74.36%)、轻度吸烟组536例(10.03%)、中度吸烟组512例(9.58%)、重度吸烟组322例(9.77%)。四组老年人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饮酒频率、患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老年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损害得分及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教育水平、居住情况、医保、家庭月总收入、体育锻炼情况、饮酒频率、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疾病后,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2.452(1.738,3.461)〕;与不吸烟组相比,轻度吸烟、中度吸烟、重度吸烟的人群患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OR(95%CI)轻度吸烟=1.622(1.032,2.549),OR(95%CI)中度吸烟=2.753(1.833,4.137),OR(95%CI)重度吸烟=3.554(2.304,5.483)〕。结论 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吸烟人群睡眠障碍比不吸烟人群更为普遍。吸烟者的睡眠问题因其吸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吸烟指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驻京6个部队干休所325例离退休老年人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325例军队离退休老年人PSQI平均得分为(5.66±4.27)分,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7.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文化程度、近1年未参加体育锻炼,有精神创伤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85岁(OR=4.537)、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0R=6.039)、有精神创伤史(OR=8.505)、糖尿病史(OR=10;43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5.019)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军队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应采取综合保健措施,特别应关注高龄、文化程度较高、有精神创伤史及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安 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38 例初发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 兹堡睡眠量表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根据SDS 评分诊断患者脑卒 中后抑郁(PSD),分析睡眠障碍与PSD 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探讨PSD 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SDS 与PSQI 评分的关系。结果 离异或丧偶、伴有糖尿病史、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位于皮质下、左半球、无定期进行康复锻炼、自理能力明显障碍、有睡眠障碍患者的发生PSD 发生率 均有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表明婚姻状况[Ol ^ R=2.517,(95 CI :1.133,5.594),P =0.023]、 脑卒中类型[Ol ^ R=1.126,(95 CI :1.005,1.262),P =0.041]、康复锻炼状况[Ol ^ R=1.283,(95 CI :1.024, 1.607),P =0.030]、自理能力明显障碍[Ol ^ R=2.942,(95 CI:1.291,6.707),P =0.010]、睡眠障碍[Ol ^ R=1.585,(95 CI :1.105,2.273),P =0.012] 是患者发生PSD 的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0.208,P =0.000、0.037、0.001 和0.014)。 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 0.208,P <0.05)。结论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PSD 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 睡眠质量越差,抑郁表现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育龄期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不孕症患者确认发病前1月内的睡眠情况对PCOS发病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1-6月首次因不孕症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的25~40岁患者资料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PCOS患者103例,并按照年龄1∶1匹配,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非PCOS患者10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收集其发病前1月内睡眠情况自评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OS发病与自由职业、睡眠障碍及抑郁症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OR=1.686,95%CI 1.117~2.545,P0.05)、睡眠障碍(OR=3.118,95%CI 1.740~5.588,P0.05)和自由职业(OR=0.308,95%CI 0.095~0.998,P0.05)是影响PCOS患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不孕的育龄期妇女,从事自由职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生PCOS的风险。BMI值越大合并有睡眠障碍者具有更高的PCOS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薛文  黄芳  黄爱芳  曹广文 《广东医学》2016,(Z1):188-190
目的:研究影响敬老院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睡眠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施湾社区机场第二敬老院内整群选取4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进行测试评分以及自制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评定老年人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00名老年人PSQI测试中男女在睡眠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6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400名老年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6个可疑危险因素,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筛选出发生相关的3个危险因素:患有慢性病( P=0.002)、自我照顾能力为完全不能( P=0.014)、子女探望次数1次/月( P=0.032)。结论敬老院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主要与患有慢性病、自我照顾能力和子女探望次数有关。今后要加强对这类老年人的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睡眠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吴都  王赛英 《浙江医学》2017,39(23):2114-21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压昼夜节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疗休养的老年人363例,分析高血压患病情况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血压昼夜节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高血压与无高血压组均以非杓型为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7.5%和76.3%;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M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比较: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反杓型组均低于杓型组(均P<0.05),超杓型组、反杓型组均低于非杓型组(均P<0.05),反杓型组低于超杓型组(P<0.05);MoCA各维度得分比较:超杓型组、反杓型组的命名、延迟回忆得分均低于杓型组(均P<0.05),亦均低于非杓型组(均P<0.05),超杓型组注意维度得分低于杓型组、非杓型组(均P<0.05)。不同血压昼夜节律分型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引起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2.437,95%CI:1.480~4.012),其中反杓型血压的影响相对较大(OR=5.305,95%CI:1.814~15.514)。结论老年人出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是否患高血压无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影响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脑外伤伴发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脑外伤患者82 例,分析与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分)高低、单/ 多菌种感染以及G-/+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检出细菌97 株,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 评分(OR= 7.44,95%CI 2.80~19.76,P<0.01)、脑室外引流术(OR=9.594,95%CI 3.338~12.575,P<0.01)、G-菌感染(OR=3.745,95%CI1.008~12.560,P<0.05)以及肺炎(OR=3.225,95%CI 1.128~9.219,P<0.05)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院内病死率在G-菌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10.95,95%CI 0.6234~192.2,P<0.05)。结论 入院时GCS 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其中G-菌感染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主动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10月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00名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根据高血压分级分层进行主动健康管理和常规管理;对照组按照《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相关规范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期为2020年11月—2021年4月。两组在干预前完成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和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肾功能)的搜集,在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的填写。结果经过3个月管理后,试验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基线评分,试验组睡眠效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6个月管理后,两组睡眠各因素评分都有所降低,但试验组降低更明显。管理6个月与管理3个月相比,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明显改善(P<0.01),睡眠时间评分有所降低(P<0.05);试验组睡眠各因素评分明显改善(P<0.01)。两组PSQI、ISI和收缩压(SBP)组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个月后,对照组与基线比较,PSQI总分、SBP和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基线比较,SBP、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BP、PSQI和ISI总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管理6个月后,与基线比较,对照组SBP、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症状总分较基线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血压、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症状总分与均较基线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除了DBP外,其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管理6个月和3个月比较,除了DBP,试验组的量表评分减少和SBP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慢性病的主动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失眠和血压情况,可以减少社区慢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研究为社区的健康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相位角(PhA)与腹主动脉钙化(AAC)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行规律PD的178例患者,根据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分为无钙化组(AACS=0分)92例、轻度钙化组(1分≤AACS≤4分)44例、中重度钙化组(AACS≥5分)42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采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检测仪检测人体成分数据并计算患者Ph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AAC严重程度及进展的因素。结果3组患者年龄、透析龄、舒张压、糖尿病、ALP、PhA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95%CI:1.020~1.121,P<0.01)、性别(OR=4.340,95%CI:1.565~12.037,P<0.01)、透析龄(OR=1.038,95%CI:1.020~1.057,P<0.01)、合并糖尿病(OR=3.372,95%CI:1.167~9.743,P<0.05)和血同型半胱氨酸(OR=1.074,95%CI:1.030~1.120,P<0.01)是PD患者发生中重度AA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hA(OR=0.442,95%CI:0.228~0.856,P<0.05)是PD患者发生中重度AAC的保护因素。PhA(OR=0.318,95%CI:0.144~0.705,P<0.01)、合并糖尿病(OR=3.705,95%CI:1.122~12.236,P<0.05)与PD患者AAC快速进展显著相关。结论较低的PhA是PD患者发生中重度AA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PD患者AAC快速进展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体病相关理论认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而由此推断,其在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2月从济南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10个行政村的1 130例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体质量表(CC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文版Tilburg衰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及中医体质类型与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关联强度和交互作用。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9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1 091例老年人中无睡眠障碍905例(83.0%),存在睡眠障碍186例(17.0%);中医体质:平和质448例(41.1%),偏颇体质643例(58.9%);衰弱373例(34.2%),非衰弱718例(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OR=2.718,95%CI(1.891,3.905)〕、偏颇体质〔OR=4.782,95%CI(3.410,6.704)〕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睡眠障碍且为偏颇体质的老年人发生衰弱的风险为无睡眠障碍且为平和质老年人的12.960倍〔95%CI(8.207,20.465)〕,超额危险度(RERI)=6.101〔95%CI(0.579,11.623)〕,归因比(AP)=0.471〔95%CI(0.181,0.761)〕,交互作用指数(S)=2.041〔95%CI(1.092,3.817)〕,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存在睡眠障碍与偏颇体质是老年人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且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人发生衰弱具有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苑小星  杨海芳 《浙江医学》2019,41(13):1406-1408,141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与恶性实体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恶性实体肿瘤患者573例为肿瘤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初诊时血清UA及CRP水平,同时分析其对肿瘤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肿瘤组血清UA、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肺癌、大肠癌、卵巢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绝经前、后期)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UA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血清UA及CRP水平是肺癌(OR=1.584,95%CI:1.016~2.085;OR=1.955,95%CI:1.586~2.301)、乳腺癌(OR=1.262,95%CI:0.963~1.493;OR=1.807,95%CI:1.655~2.189)、大肠癌(OR=1.343,95%CI:1.251~1.466;OR=1.819,95%CI:1.332~2.415)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结论初诊时血清UA及CRP水平是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临床分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苑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17-118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的276例内科住院患者住院10 d后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用PSQI量表分别调查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PSQI 总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PSQI 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有一定改善,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降低,从而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康复阶段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该阶段需要关注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群。方法:横断面调查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于两家三甲医院康复科治疗的126名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530,P=0.000,95%CI=1.229~1.90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OR=1.249,P=0.004,95%CI=1.073~1.454)、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R=1.839,P=0.018,95%CI=1.111~3.045)、收入(OR=6.364,P=0.007,95%CI=1.670~24.249)、照护者(OR=5.269,P=0.015,95%CI=1.384~20.058)是康复阶段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疼痛程度越严重,NIHSS与PSQI评分越高,收入不足并且由职业陪护照顾时,越容易发生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86例p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进行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及临床数据,以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评分(the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Sj?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评估疾病活动度。以pSS患者的PSQI分值>7分为界,分为152例睡眠障碍组和34例睡眠正常组。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SS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81.7%(152/186), 其中52.7%(98/186)的pSS患者存在中重度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组pSS患者的PSQI平均得分为(12.29±3.30)分,睡眠正常组PSQI平均得分为(5.50±1.20)分。睡眠障碍组患者的PSQI评分、PHQ-9评分及GAD-7评分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患者,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5、0.031。睡眠障碍组的PSQI量表评分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等七个方面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组,并且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病程、焦虑程度、抑郁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1、0.240、0.421,P <0.05),而补体C3、C4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21、-0.235,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PHQ-9评分为pSS患者睡眠障碍的预测指标,其中病程OR=2.809, 95%CI: 1.21~6.52;PHQ-9评分,OR=1.422, 95%CI: 1.04~1.94(P <0.05)。结论:pSS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与疾病病程、抑郁、焦虑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