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用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测定68例患者脑梗死后血液CRP的含量,并与正常组相对比。结果68例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明显升高。结论CRP升高与高血压病伴急性脑梗死有关,CRP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脑梗死患者及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含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且重症脑梗死CRP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林群  马晓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44-17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血CRP进行测定,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后24 h血CRP浓度即开始升高,CRP在脑栓死患者、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者较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CRP增高(P<0.01)。病情越重血浆CRP水平越高。结论:血浆CRP是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适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及并发多脏器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雪芹  庞洪波 《淮海医药》2007,25(2):116-117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测定8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并与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水平低于无好转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适时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徐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05-10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为临床的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检验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进行综合总结研究.结果 C反应蛋白的含量在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治的一项重要的依据.结论 血液中高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关系,可以做为预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临床具体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一组为确诊的79例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正常体检者56名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急性脑梗死时C反应蛋白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复发组CRP水平高于首发组(P<0.05);大、中灶组CRP水平高于小灶组(均P<0.05);中、重型组CRP水平均高于轻型组(P<0.05);死亡组CRP平均值均高于好转组(P<0.05)。结论 CRP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并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轻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方法对发病24h以内入院的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外周血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根据临床表现、APACHEⅡ评分和CT分级对患者进行轻症、重症的临床诊断。分析C反应蛋白与轻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均增高,重症组C反应蛋白高于轻症组(P<0.01),且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时病情轻重呈正相关(r=0.837)。结论C反应蛋白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脑梗死患者4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脑梗死程度越严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患者脑梗死程度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有密切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可作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化痰通腑法是治疗急性期中风的常用法则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CRP对脑梗死的预后判断是既敏感又有特异性的生化指标。本文拟观察化痰通腑法对急性脑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CRP影响,探讨化痰通腑法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永生  段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71-177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动态观察,分别在病程第一、八及十五天测定,并与51例健康人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脑梗死患者生存和死亡与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从病程第一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八天达高峰,以后降低;死亡患者明显高于生存患者。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脑梗死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动态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可作为估计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仁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25-26,28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均为39例,均使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和ND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依达拉奉治疗15d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D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进而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本文对148例急性脑梗死病患者进行研究,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加重:高血糖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死亡组的血糖均值亦显著高于存活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进行研究,于入院次日晨检测空腹血糖变化及其与病情轻重、预后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且病情预后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应激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预后的相关性,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15例。对各组分别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监测,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患者各组治疗前水平(P<0.05);同时期中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复发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发展情况,起到了评估病情的作用,且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分为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中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分组于发病72 h内进行hs-CRP检测,并于治疗2周后,hs-CRP检测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体检组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72 h内进行hs-CRP检测为(13.28 4-2.39)mg/L,并于治疗2周后,hs-CRP检测(2.914-1.08)mg/L.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清hc-CRP,浓度的临床意义非常巨大,可以为临床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变化及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择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择取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观察组患者中不同病情轻重程度患者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随机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患者的随机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糖、甘油三酯、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临床用于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分为轻型脑梗死组患者60例,中型脑梗死组患者44例,重型脑梗死组22例及同期进行体检患者60例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并比较。结果脑梗塞3组与正常对照组hs-CRP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疾病程度及预后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红梅 《中国药业》2011,20(14):75-76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同时期健康人群61例,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意识障碍和无意识障碍hs-CRP和心肌酶谱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s-CRP、LDH、AST、CK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出现意识障碍患者的hs-CRP、LDH、AST、CK均高于无意识障碍(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可以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血清进行hs-CRP检测,并比较两组hs-CRP差异。结果脑梗死观察组hs-CRP水平为(10.12±1.56)mg/L,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为(1.28±1.52)mg/L。两组相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