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扬秋  Sieg.  W 《肿瘤》1997,17(6):435-438
目的 分析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 利用反转-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5例AML,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T细胞株Jurkat的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长度,PCR产物进一步进行基因扫描(genescan)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RT-PCR分析显示8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除Vβ20外,存在各Vβ亚家族的T细胞,而5例病人则仅  相似文献   

2.
杨学宁  吴一龙  李锦添 《肿瘤》2000,20(6):396-400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病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克隆性增殖及分布情况。方法:肺腺癌症人1例,术中取新鲜肺癌组织,肺癌组织经处理后分别与自身肿瘤细胞共同培养3.5天和7天。10例健康人、T细胞株Jurdat和B共同培养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推介检测分析T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新方法,探讨判别恶性肿瘤免疫状态的新途经。方法应用RT-PCR检测T细胞受体(TCR)Vβ2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长度,并经基因扫描(genescan)分析检测3例多毛细胞白血病(HCL)和1例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病人外周血的T细胞克隆性。结果4例病人的部分Vβ家族的扩增产物出现单峰(单克隆)或—主峰(寡克隆)图像,而正常对照的全部PCR产物呈多峰(多克隆)图像。结论HCL和c-ALL病人外周血中存在克隆性生殖T细胞,可能是宿主对白血病抗原的一种直接反应。该特点可作为微小残留病变(MDR)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扬秋  汪明春 《白血病》1999,8(1):19-21
推介检测分析T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新方法,探讨判别恶性肿瘤免疫状态的新途径。方法应用RT-PCR检测T细胞受体Vβ24个亚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长度,并经基因扫描分析检测3例多毛细胞白血病和1例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外周血的T细胞克隆性。  相似文献   

5.
TCRVβ基因谱系分析在检测肿瘤病人T细胞克隆性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等分析方法,通过对TCR Vβ24个基因谱的CDR3长度分析,检测T细胞的克隆性,是近年国外新开展的特殊检测方法。本文着重介绍该方法在肿瘤病人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人小细胞肺癌抗体/T细胞受体嵌合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将人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的变区VH、VK与T细胞受体(TCR)恒区Cα、Cβ进行拼接,构建成VHCβ、VKCα嵌合TCR,并分别克隆至pMAM、pXT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应用PCR中重叠延伸剪接(SOE)方法,能简化基因拼接步骤;该嵌合基因的克隆有助于对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扬秋 Siege.  w 《癌症》1998,17(5):388-389
T细胞受体(TCR)重排时,由于VD,DJ区之间可有不同数量和序列的核苷酸插入(N区),故形成一可变的区域(VNDNJ区),称为互补决定区3(CDR3)。不同重排(不同克隆)时,其CDR3长度不同[1],利用这一特点,采用基因扫描分析方法检测TC...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分别以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含内启动子)和GCEN(含IRES元件)构建了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eo^R)的两种双标记细胞系LG-3T3和GC-3T3,并观察比较了两种细胞在标记拯救实验中检测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RCR)的灵敏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细胞系均可用于标记拯救,其中GG-3T3检测RCR的灵敏度比LC-3T3高100倍,为提高标记拯救实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T淋巴瘤TCRVβ核酸疫苗。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人T淋巴瘤细胞Jurkat的TCR Vβ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用重组表达载体转染SP2/0细胞,在mRNA水平上检测其表达。再用pcDNA3和重组载体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收集抗血清,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扩增出TCR Vβ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证实其序列与已发表的一致。并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TCR Vβ。该质粒转染到 SP2/0细胞,可在mRNA水平上检测到其表达。在用pcDNA3-TCRVβ免疫的小鼠抗血清中检测到抗Jurkat细胞 TCR Vβ的抗体。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血清不与表达 TCRγδ的人T淋巴瘤细胞发生反应,而与转染该基因的SP2/0细胞产生强阳性反应。正常小鼠血清与pcDNA3免疫的小鼠血清与Jurkat细胞不产生显色反应。结论:所制备的T淋巴瘤TCVβ核酸疫苗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兔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T淋巴瘤TCR-Vβ核酸疫苗。方法: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人T淋巴瘤细胞Jurkat的TCR Vp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用重组表达载体转染SP2/0细胞,在mRNA水平上检测其表达。得用pcDNA3和重组载体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收集抗血甭,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抗体产生情况。结果:扩增出TCR Vβ的基因片段,测证实其序列与已发表的一致。并构建出重组表达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p16基因突变的情况,本研究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了24例NSCLC肿瘤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24例NSCLC肿瘤组织及同一病例非肿瘤肺组织均为住院病例手术切除标本,并经病理证实。按常规方法提取DNA。PCR反应在PE9600热循环仪中进行,扩增p16基因第2外显子,引物序列:  PS1:5′-ACAAGCTTCCCTTCCGTCATGC-3′PS2:5′-TCTGAGCTTTGGAAGCTCTCAG-3′循…  相似文献   

1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EB病毒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饶慧兰  黄奕莉  侯景辉  林汉良 《癌症》1999,18(4):407-408,425
目的:了解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埃泼斯坦-巴尔(EB)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1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进行EBV编码的RNA(EBERs)及EBV潜伏膜蛋白(LMPI)和潜在膜抗原检测。结果:本组12例ALCL中EBERs阳性率为25%(3/12),12例ALCL LMP1检出率为8.3%,EBNA2检出率为0(0/12);12例ALCL免疫表型,8例为T源性  相似文献   

13.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是否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AT)细胞互补基因(ATDC)具有抑制AT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和X线照射后AT细胞信号传导系统-PKC-δ蛋白表达的改变。材料与方法 LM217为SV40转化的正常人成纤维基质细胞。PB06-1为SV40转化的AT病人的成纤维基质细胞。实验分LM217和PB06-1±四环素(1μg/ml)3个组,分别照射不同剂量,求D0、α、SF2值,利用抗-PKC-δ和抗-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SSCP技术,对27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癌组织标本进行了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的检测,结果发现6例基因缺失和3例基因突变,且P^16基因的变异多发生在NSCLC的晚期。结论P^16基因的变异在NSCLC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APL患者外周血TCR VβT细胞克隆性增生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和基因扫描技术分析21例AP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长度,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21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所表达的Vβ亚家族数量差别很大,2~21个Vβ家族不等,其中,以Vβ2(71.4%),Vβ15(61.9%)和Vβ5(57.1%)出现频率较高,而Vβ10,和Vβ14出现频率最低(14.3%)。除2例外,患者外周血均可检测到某些Vβ亚家族的克隆性T细胞,主要为Vβ12,Vβ21和Vβ23克隆性T细胞。结论APL患者外周血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特点,并存在克隆性增生的T细胞,这可能是机体T细胞受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技术检测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Rγ基因(VγI,Jγ_(1-2))重排,其扩增产物的长度为400bp左右。初治和复发的13例患儿中有7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其中复发的3例患儿均有TcRγ基因重排,完全缓解的7例患儿中有4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此4例患儿目前继续维持治疗,尚无复发之临床表现。TcRγ基因重排几乎存在于全部的T-ALL和大部分B-ALL中,其稳定性强。对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可用于协助急淋患儿的诊断及长期监测。进一步研究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免疫化S-P方法对62例有55年随访资料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进行CD44V6的检测,以探讨其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意义。测得NSCLC的D44V6阳性表达率为69.3%,和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CD44V6阳性表达和NSCL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构转移以及3年、5年术生生存率有关(P〈0.005 ̄0.05)。结果还表明CD44V6强阳性表达者均为〉6cm的肺癌。提示CD44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Langerhans细胞(LC),T-淋巴细胞(T-cell)的浸润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用LSAB免疫组分方法,观察了113例宫颈组织,其中鳞癌93例,腺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8例,随访存活10a以上55列1a内死亡50例,结果S-100蛋白阳性的LC突起沿着癌组织之间的间隙伸入与癌组织紧密连接,宫颈鳞癌1,2级LC浸润阳性率44%,Ⅲ级阳性率为23.3%,(P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较LAK、TIL细胞更为优越的抗癌活性细胞,研究了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Lymphokine-inducedCytotoxicCell,LICC)的抗癌作用及其对荷癌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LICC能够有效地抑制荷瘤BERH-2肝癌wistar大鼠腹水的产生及其癌肿的扩散。荷瘤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动态监测结果显示,LICC能够有效地阻止荷瘤鼠外周血T总、Th细胞的下降,抑制Ts细胞的升高。从实验的第3周开始,两组间的Th、T总细胞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FC、QHS测定结果提示,LICC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间质中Lc、Tc的密度与组织学分类、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100、CD3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249例原发食管癌分别标记观察癌巢内和癌旁质中Lc、c的开矿、颁特点和密度。结果 Tc阳性细胞阳性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不均质褐色颗粒。Tc细胞性细胞阳性定位在胞膜呈棕黄色。癌巢内Lc数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