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及结肠镜下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2月至2013年5月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UC的病例共11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内镜表现及内镜下的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轻度52(占44%)例,中度48(占41%)例,重度18(占15%)例。结论大部分的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结肠镜明确诊断。因此,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经结肠镜检出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进行临床资料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UC诊断标准,将8年中结肠镜检出的55例UC内镜表现及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5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大多数临床表现与结肠镜检查结果吻合,但也有症状轻而结肠镜下反映病变较重者,提示结肠镜检查在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思健  朱泉英 《右江医学》2003,31(4):F002-F00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内镜特点。方法 通过结肠内镜及病理检查对 10 2例UC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内镜下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 64例 ( 62 .7% ) ,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 2 1例 ( 2 0 .6% ) ,粘膜粗糙呈现细颗粒状 48例 ( 4 7.1% ) ,假性息肉形成 17例 ( 16.7% )。内镜诊断正确率为 84.3 % ,病理诊断符合率 3 1.9%。结论 UC内镜下主要以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UC2的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其结肠病变黏膜组织中的MUC2表达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正常组织中MUC2阳性表达,溃疡性结肠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比较(1.0±0.9vs5.2±2.7),有显著性差异(P<0.01)。MUC2的表达强度与病情活动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在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MUC2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MUC2与UC关系密切,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UC2表达活性与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有一定关联,其表达量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的指标之一。MUC2的阳性染色都表现在胞质中。正常对照组的结肠黏膜中均检测到活化的MUC2,而溃疡性结肠炎组MUC2的表达明显减低,说明MUC2的表达减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地对2001年5月-2008年5月41例UC患者进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结果:确诊41例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轻度(35.8%),中度(45.2%)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疼、血便。临床类型主要为初发型(48.8%),慢性复发型(35%)。病变范围分型为直肠12例(29.2%),直肠乙状结肠15例(36.6%),左半结肠5例(12.2%),右半结肠2例(4.88%),全结肠5例(12.2%),区域性结肠2例(4.88%)。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结合早期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病变并确定范围、分期,减少漏诊、误诊;本组患者内科治疗有效率(89%),以SASP/5-ASA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肖佐清 《当代医学》2013,(22):111-113
目的分析2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以及危险因素,为临床上监测及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CRC)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20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例UC患者中,诊断出结直肠癌有5例,总体风险为2.5%,都处于进展期。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程、病变范围、活检有无不典型增生、是否使用药物及激素治疗、是否有内镜随访等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分析显示UC-CRC危险因素为:疾病病程、病变范围以及结肠镜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分析表明通过定期内镜随访、相关药物以及激素治疗可以减轻UC-CRC发病的风险。结论 UC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很高,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偏低。一般UC有全结肠炎,病程长达10年且活检有不典型增生等都是危险因素。所以能进行定期的内镜随访以及配合药物和激素的治疗都可以有效预防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内科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方法:对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首发症状都是腹痛,内镜表现主要表现为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理检查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和慢性炎症40例;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93.5%,死亡率为4.3%.结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内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病情程度以轻、中度为主,结肠镜对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有重要价值,临床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董丽丽  李珍  徐蓉  丁芳  李华铭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9):97-100,127
目的 探讨血清外泌体miRNA-221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PCR仪检测血清miRNA-22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iRNA-221对UC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红细胞沉降率、基底浆细胞、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miRNA-22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内镜活动度重度活动组和中度活动组血清miRNA-221水平高于轻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血清miRNA-221水平高于中度活动组(P<0.05)。严重度指数重度和中度患者血清miRNA-221水平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血清miRNA-221水平高于中度患者(P<0.05)。血清miRNA-221与红细胞沉降率、基底浆细胞、CRP、Mayo、UCEI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NA-221在预测发生识别UC、UC内镜下活动度、UC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95%CI:0.713~0.857)、0.674(95%CI:0.576~0.771)、0.801(95%CI:0.725~0.887)。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血清miRNA-221水平升高,血清miRNA-221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表达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评估UC的发展阶段和疾病严重程度,可作为早期诊治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结肠镜检查结果,避免误诊。方法对近7年收集的25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男女比例相近,为127:124,累及全结肠78例,直肠52例,直肠乙状结肠47例,左半结肠42例,节段分布32例。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多种多样,早期结肠镜检查并结合病理有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UC2的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其结肠病变黏膜组织中的MUC2表达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正常组织中MUC2阳性表达,溃疡性结肠炎组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的比较(1.0±0.9vs5.2±2.7),有显著性差异(P〈0.01)。MUC2的表达强度与病情活动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在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MUC2表达水平明显减低,提示MUC2与UC关系密切,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MUC2表达活性与UC的病情活动性及严重性(病情轻重、内镜分级、组织学分级、病变部位)有一定关联,其表达量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的指标之一。MUC2的阳性染色都表现在胞质中。正常对照组的结肠黏膜中均检测到活化的MUC2,而溃疡性结肠炎组MUC2的表达明显减低,说明MUC2的表达减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总结和分析内镜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内镜特点和内镜表现,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本组32例患者中,男女之比分别为0.77:1,平均发病年龄(38.4±4.2)岁,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范围:直肠及乙状结肠炎占53.13%,左半结肠炎占31.25%,全结肠炎占6.25%,次全结肠占6.25%,右侧结肠占3.1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程短,癌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低,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肠镜检出86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经结肠镜检出86例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资料分析,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按照UC诊断及疗效标准,将8年中2208次结肠镜检出86例UC内镜表现,活检结果及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大多数症状表现与结肠镜检查结果吻合,但也有结肠镜下反映病变较重,而症状较轻者,提示结肠镜检查在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西洲 《吉林医学》2011,32(22):4587-458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深化对本病的认识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10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均有消化系统表现,主要是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少数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皮肤、眼睛等肠外表现罕见,临床类型以慢性复发型为主,病情程度以中度为主。治疗上以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为主,辅之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很少应用。结论:应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5-ASA),辅之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免疫抑制剂及手术治疗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治疗方法有差别。为了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现对我院确诊为IC和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抗氧化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E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SOD,MDA,LPO,NO,GSH-Px的水平变化,同时检测结肠炎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指数(CAI)与内镜分级.结果 UC患者组血MDA、LPO和NO水平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SOD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E治疗后可明显降低UC患者血MDA、LPO和NO水平,增加SOD和GSH-Px活性,同时CAI评分与内镜分级亦显著得到改善(P<0.01).结论 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E能显著抑制UC患者氧化损伤,减轻结肠炎症损伤,具有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从2000年1月~2007年9月经结肠镜结合病理确诊的98例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98例UC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73例(74.5%),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43例(43.9%),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且脆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68例(69.4%),假息肉形成22例(22.4%),假息肉合并其它17例(17.3%)。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侧结肠多见,其它各段结肠亦均有发生。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UC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有无癌变,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148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 (UC)的临床特点及肠镜检查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对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14 8例UC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结肠镜阳性检出率为 10 0 % ,钡灌肠为 65 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疾病 ,钡灌肠对UC诊断提示率较低 ,对疑诊UC的患者 ,应首先作结肠镜检查及粘膜活检。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43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梅 《吉林医学》2008,29(9):714-715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肠镜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地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43例UC患者进行内镜及临床分析。结果:确诊43例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侵犯直肠11例(25.6%),直肠乙状结肠12例(27.9%),左半结肠6例(13.95%),右半结肠1例(2.33%),全结肠9例(20.93%),区域性结肠炎4例(9.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病变并确定范围、分期,减少漏诊、误诊;本组患者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部分中重型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邓澎  张淼  潘攀  吴俊超 《四川医学》2020,41(11):1109-11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病变伴远端弥漫性结直肠炎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符合条件的远端结直肠弥漫性炎性病变患者,内镜下有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改变的患者为观察组,无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改变的患者为对照组。结合两组患者的病史、内镜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及半年后肠镜复查结果,分析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病变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意义。结果共纳入120例内镜下远端结直肠弥漫性炎性病变患者,其中观察组29例患者,28例(96. 5%)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91例患者,71例(78. 0%)确诊溃疡性结肠炎。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病变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特异性95. 2%,敏感性为28. 3%,观察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率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 5%vs 78. 0%,P<0. 05)。结论本研究发现内镜下阑尾孔周围点片状炎性病变伴远端结直肠弥漫性炎性病变提高了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