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鸟嘌呤酶(GUA)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动态改变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以2-FAA喂饲SD大鼠,观察大鼠肝细胞从损伤到癌变过程中血清及肝组织中的GUA的活性变化。[结果]在鼠肝细胞发生变性至肝组织全数癌变时,各实验组血清及肝组织中GUA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UA第二周开始升高,以后酶活性持续升高,但肝癌鼠GUA的动力学常数(Km值)与正常鼠的GUA相比,未见异常改变。[结论]胞浆酶GUA为肝细胞损害的特异标志酶,血清该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反映了肝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鼠肝脏癌变过程中GGT及其同工酶的表达与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登福  黄介飞 《肿瘤》1995,15(1):53-56
本文对化学致癌剂2-FAA诱发鼠肝癌过程中,膜结合γ-谷氨酰移换酶(GGT)及其同工酶的表达与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Wistar大鼠经2-FAA喂饲后,经病理学及的组织化学证实,在肝脏由癌前病变到癌变过程中,肝细胞大量表达GGT并分泌入血。肝组织GGT,实验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接近胎鼠肝GGT水平,血中GGT呈持续住增加.早期升高速度慢于ADA,GST和ALT,正常鼠肝及血GGT仅为单一区带,肝癌鼠肝与血清GGT也呈动态改变,显示正常鼠和胎鼠肝GGT的双重特征,研究结果提示鼠肝癌时GGT大量表达,且有癌胚性质,且血中同工酶异常区带出现较早,检测其同工酶有助于对鼠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PCNA和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且PCNA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癌周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和GSTπ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组织。结论GSTπ可作为肝细胞癌前病变的标志酶;增生结节可能为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 PCNA和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且PCNA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癌周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和GSTπ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5.
陈旦洋  严瑞琪 《癌症》1998,17(1):7-9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和部分肝切除术(partialhepatectomy,PH)对大鼠肝脏DNA合成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双PA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细胞。结果:1次或4次NDMA作用后5小时至2周,明显可见BrdU标记的肝细胞和肝窦壁细胞,四次NDMA处理BrdU标记细胞数高于一次处理。PH加一次NDMA处理后5小时至1周内,两类细胞BrdU标记细胞数高于相应单纯NDMA处理。PH加四次NDMA处理后5小时,BrdU标记肝细胞数高于相应单纯NDMA处理。BrdU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周围。结论:NDMA可刺激肝细胞和肝窦壁细胞DNA合成,PH和NDMA对肝细胞和肝窦壁细胞的DNA合成有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球蛋白相关蛋白-1(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UGRP1在62例肺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20例新鲜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UGRP1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GRP1在正常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浆中呈阳性表达;UGRP1在肺癌组织细胞核、胞浆中均有阳性表达,且以胞核阳性为主,UGRP1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UGRP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UGRP1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UGRP1在肺癌中表达的下调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UGRP1可能是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徐砺新  顾健人 《肿瘤》1995,15(1):21-23
c/EBP(CCAAT/EnhancerBindingProtein)是一种热稳定蛋白,作为肝细胞核富含的转录调控因子,在促进和维持肝细胞分化状态中担负重要功能,本文通过Northern杂交检测3例正常肝组织,1例新生儿肝组织,10例肝癌及8例癌旁肝组织中C/EBPmRNA丰度,结果显示在正常肝、新生儿肝及癌旁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多数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瘤旁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差显著(P<0.05).以上结果进一步提示C/EBP在维持肝细胞分化状态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和肝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刺五加对实验性肝癌发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43只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1)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2)3-MeDAB组:喂含0.06%3-MeDAB饲料10周(3)刺五加组,除致癌剂外另加入刺五加,历时20周。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均自由进食及饮水。结果:刺五加组较3-MeDAB组:F(1)外周血液及肝组织中PAI-1含量明显减少。(2)肝细胞周期时相G0/G1比率增加,S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曲霉毒素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变过程中JNK的变化,进一步了解JNK1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雄性4周龄SD大鼠77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6只,空白对照组11只。实验组应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诱发大鼠肝细胞癌,空白对照组大鼠,按正常饲养方法饲养,两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第12、20、36、46周进行肝组织活检,58周时处死取肝。所有标本均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测,并应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癌组织及肝组织JNK1 mRNA及JNK1活性蛋白质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46周时发现首例肝癌,存活至实验结束并发生肝癌的大鼠共24只,6只无任何肿瘤发生,空白对照组大鼠11例均未发生肿瘤。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大鼠均可检出不同程度的JNK1 mRNA表达,其中肝癌组织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无癌大鼠20周、出癌大鼠36周始即有不同程度p-JNK1活性表达,并随着AFB1作用时间延长阳性率明显增加,且无癌大鼠p-JNK1检出的时间较出癌大鼠早;半定量分析表明无癌大鼠肝组织p-JNK1活性较同期出癌大鼠肝组织及肝癌组织增强,在实验第46周及58周时尤其明显(P<0.01)。结论 在AFB1诱导肝细胞癌的过程中JNK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JN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起到抑制HCC的作用,如JNK信号通路激活时间较早、强度较大可阻止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肝门部胆管癌、癌周组织及12例正常组织中VEGFmRNA和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检测。结果:2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VEGFmRNA阳性表达率为76.9%(20/26);癌周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8.9%(7/26);正常组织表达率为8.3%(1/12),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mRNA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VEGFmRNA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mRNA表达和MVD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发生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型无关(P>0.05)。结论:VEGF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生成与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大鼠诱发肝癌过程中,观察^125I-IudR-胰岛素与癌变过程中肝细胞的特异性亲和力的变化。方法:DENA诱发大鼠肝癌分批处死。取肝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重度增生组及癌变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轻度增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5I-IudR-胰岛素与肝细胞的亲和力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鼠实验性肝癌最早可测的分子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杰  武忠弼 《癌症》1996,15(4):265-267
作者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大鼠肝组织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癌过程中N-ras、c-myc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肝癌变过程中,N-rasC-myc表达增高,并且最早出现于小肝细胞及嗜碱性肝细胞灶,在晚期瘤样结节和肝癌中c-myc的表达仍呈高表达,N-ras在部分癌灶中不表达。结果提示它们的异常表达是大鼠肝癌变中较早出现的分子改变,可能与肝癌的启动有关,也是肝癌形态发生的分子基础之一。结果支持化学诱发肝癌的启动阶段致使肝细胞正常的分化途径阻断的假说。  相似文献   

13.
李锦军  葛超  薛鹏  黄坚  万大方  顾健人 《肿瘤》2002,22(3):173-17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抗原(Hep Par1),p5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表达差异及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两步法-EnVision System-HRP)检测10对肝癌和癌旁组织,3例正常肝组织中Hep Par1,p53,HBsAg等蛋白的表达差异;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实质细胞的总面积(以细胞直径代替)和核质比。结果 1)Hep Par 1: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中度表达,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为弥漫性高表达,肝癌细胞中阳性率为24.53%(13/53);2)p53: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均呈阴性;肝癌组织,在被检的10例样品中肝癌细胞均为阳性;3)HBsAg:正常肝组织中肝细胞呈阴性,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为片状弥漫性或散在性高表达,肝癌组织,在被检的10例样品中肝癌细胞仅有1例呈阳性;4)各种组织中实质细胞的平均直径为癌旁肝细胞>正常肝细胞>肝细胞癌细胞;5)正常肝细胞和癌旁肝细胞的核质比无差别(P>0.05),但均明显<肝细胞癌细胞(P<0.01和P<0.01)。结论 肝细胞抗原(Hep Par 1)在分化较高的肝细胞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可作为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来源的标志;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核质比明显>正常肝细胞和癌旁肝细胞(P<0.01和P<0.01)。  相似文献   

14.
以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AB)诱发大白鼠肝癌为模型,观察了在诱癌过程中和肝癌形成后,肝细胞质膜上糖蛋白的变化。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肝细胞质膜,用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分离出肝细胞质膜糖蛋白,再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诱癌4wk,l6wk的肝细胞质膜搪蛋白成份和正常肝比较无显著差异。肝癌细胞质膜上糖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和正常肝比较,一些高分子量的糖蛋白缺失,而低分子量的糖蛋白含量增加.并显示了一条分子量为6.61KD的新的糖蛋白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c-erbB-2、ER及PR在肝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肝癌治疗中应用c-erbB-2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erbB-2、ER及PR的表达,并对3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1年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5例肝细胞癌患者中27例(27/35,77.14%)c-erbB-2阳性表达,ER与PR均为阴性表达.正常肝组织中1例(1/10,10%)c-erbB-2弱阳性表达,ER与PR均为阴性表达.c-erbB-2的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5).c-erbB-2在年龄≤45岁的肝细胞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100% (14/14),在年龄>45岁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61.9%(13/21),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9).c-erbB-2的表达与病理特征如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门脉侵犯、淋巴转移、血清AFP水平和HBV感染无关(P>0.05),与肝细胞癌患者1年生存率有关(P=0.049).结论:c-erbB-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率明显升高,与肝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小、预后差有关.提示c-erbB-2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及靶向治疗的新靶点.ER与PR在各种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提示内分泌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富马酸二甲酯慢性毒性与致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440只Wistar大鼠喂饲含0、125、250、500及1000ppm富马酸二甲酯(DIMEFU)的饲料24个月。实验结果,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食物利用率、掺入量、生长、一般表现、列亡率及平均寿命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液学检查仅个别指标出现差别,但波动在正常范围。1000ppm组动物血清GPT、GOT及肝、肾脏器系数呈现持续性改变。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各组非肿瘤性及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与饲料中DIME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抑凋谢基因bcl-2蛋白表达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改变的关系以及刺五加多糖的抑癌作用。方法用bcl-2单抗进行免疫组化SABC检测,用酶学动力学方法检测酶活性。结果饲喂致癌剂3-甲氨基偶氮苯(3′-MeDAB)的早期(15天),bcl-2蛋白表达已明显增高,实验结束时3′-MeDAB组阳性率为89.5%(17/19),刺五加组为64.7%(11/17)。bcl-2的过量表达与肝组织中γ-GT活性升高和GST活性降低相一致。结论bcl-2蛋白过度表达出现,对实验性肝癌的早期阶段,很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刺五加多糖对实验性肝癌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的发生是多种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的复杂过程[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  相似文献   

19.
徐薇苓  张蓉轩 《肿瘤》1995,15(4):318-320
应用胶体金标记鲎凝集素(Limuluspolyphemusagglutinin,LPA)标记4例正常肺组织和54例肺癌组织,各例还用生物素化蓖麻(RCA)、菜豆(PHA)、双花藕豆(DBA)和麦胚凝集(WGA)作为对照标记。结果表明:1.LPA受体在正常肺组织中选择性分布在大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和粘膜下浆液性细胞,在非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为57.1%(20/35),小细胞癌、类癌中的阳性率为63.2%(12/19);2.与RCA、PHA、DBA和WGA受体表达相比,LPA受体表达可能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更密切,LPA受体在肺癌中的阳性率较RCA、PHA、DBA和WGA受体表达阳性率高,而且在小细胞癌和类癌中阳性率相差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HIF-1α和VEGF 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血管新生及侵袭转移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值。结果 HIF-1α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癌旁(16.1%)和正常肝组织的(8.3%)(P=0.001);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显著高于癌旁(59.4%)和正常肝组织(41.7%)(P=0.044);肝细胞癌组织中MVD值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有无肝内或淋巴结转移及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有关(P〈0.05)。HF-1α与VEGF表达有关(P=0.005);HF-1α与VEGF共同表达阳性组的MVD值显著高于共同表达阴性组MVD值(P=0.001)。结论 HF-1α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血管新生,从而促使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