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淑琴  冯启高 《医学综述》2001,7(5):291-292
晕厥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据国内外统计 ,人群中最少有2 0 %的人发生过一次晕厥 ,占急诊患者的 3%~ 4 % [1 ] ,其中不明原因的晕厥占 70 % [2 ] 。在儿童的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亦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手段之一 ,更有助于了解此类晕厥发生的机制。新近直立倾斜试验也被广泛用于研究评价儿童及青少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与治疗 ,发现该人群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率高达 15 % [3] 。现将近年来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 晕厥的定义和临床特点晕厥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以晕厥为主诉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年龄为2~14岁,平均10.0岁;男12例,女24例,男/女为1/2.心源性晕厥4例,占11.1%;脑源性晕厥4例,占11.1%;贫血性晕厥1例,占2.8%;低血糖性晕厥3例,占8.3%;血管迷走性晕厥18例,占50.0%;原因不明性晕厥6例,占16.7%.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中女性占83.3%,平均年龄11.4岁.结论 儿童晕厥的病因复杂,良性疾病占绝大多数.血管迷走性晕厥是青春期女孩晕厥的主要原因,防范措施应根据不同病因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晕厥儿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在我院儿科以晕厥为主诉就诊的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是晕厥患儿最常见的病因占50%,其中最多者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所有晕厥患儿的39.29%。其次为神经源性晕厥,占17.86%,心源性晕厥占10.71%。直立倾斜试验(HUT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用的方法。结论导致儿童晕厥的病因众多,以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心源性晕厥最危险,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诊断晕厥患儿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疗效。方法:将直立倾斜试验(HUT)阳性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卡托普利组(n=15)和倍他洛克组(n=15),每月随诊1次,并复查HUT,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卡托普利组无发作6例,好转5例,无好转4例;倍他洛克组无发作7例,好转3例,无好转5例。结论:卡托普利可有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5.
陈培佩  沈国莲  冯亚男 《浙江医学》2014,(22):1885-1886
晕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系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1],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的最常见的病因[2]。直立倾斜试验(HUT)是诊断和评价药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优劣的标准,分为基础HUT(BHUT)和药物HUT(SNHUT)[3]。现将我科对51例晕厥患儿HUT中的护理介绍如下,旨在为临床加强试验的安全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阻力训练可有效减少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门诊接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9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方法,治疗组除进行此常规治疗外,还予抗阻力训练。结果治疗6个月后,出现晕厥的百分比,对照组达51.1%,治疗组28.8%,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要效果好。结论抗阻力训练可有效减少晕厥发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永日 《中国医刊》2006,41(12):34-35
晕厥是儿科的常见病症,大约有15% 的儿童有过晕厥的经历.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约占所有晕厥的80%[1].自Kenny等首先开创性将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运用于临床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来,经过各国学者20多年的研究,其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诊断率也明显提高,现已被国内外公认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任燕  杜爽 《新疆医学》2007,37(5):300-301
晕厥原因复杂,可有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许多原因引起。除此以外,仍有部分患儿其晕厥的原因始终不明。VVS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占不明原因晕厥中的70%~80%,[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fl缶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2009年我国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及直立试验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儿科门诊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以“晕厥”来就诊的57例患儿进行初步诊断,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临床特征。结果:57例患儿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53例,占92.9%,年龄2~15岁,平均(10.23±3.58)岁,男30例,女23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51例和境遇性晕厥2例;心原性晕厥4例,占7.1%,年龄0.8~8岁,平均(5.5±3.3)岁,均为男性。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心原性晕厥相比,其发病年龄、发作次数、诱因、先兆、发作时的体位及有无心脏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神经介导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晕厥的多数,多发生在11岁以上的青少年,有比较明显的诱因及先兆,一般发生在直立体位,晕厥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晕厥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就诊的晕厥患者86例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晕厥的病因和治疗效果。结果我院晕厥病因主要为血管迷走性晕厥(46.5%),心源性晕厥(30.2%),脑源性晕厥(11.6%),未明原因(11.6%);治疗后患者痊愈、好转74例(86.0%),无效后转省级医院治疗8例(9.3%),死亡4例(4.7%),另所有患者均得到1年随访。结论详细分析晕厥患者的发病病因,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好转率。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就诊3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静脉输液时发生晕厥6例,施行各种小手术或换药操作时发生晕厥11例,实施各种导管侵人性操作时发生晕厥3例,情绪或环境诱发晕厥5例,排尿性晕厥2例,其他3例。所有病例经临床观察和辅助检查均可排除癫痫、药物过敏反应和低血糖反应,且未发现明显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各系统疾病,晕厥发作前2周未服过任何药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漆洁 《广西医学》2009,31(4):499-501
目的评价直立倾斜试验(HUT)对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的诊断价值,了解不同类型阳性患者晕厥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不明原因晕厥患者46例,比较其HUT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特点,观察血压、心率变化,调查阳性患者反应类型及不同类型阳性反应患者HUT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1)基础倾斜试验(BHUT)阳性6例(13.0%),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NHUT)阳性21例(45.7%),总阳性率58.7%。(2)27例HUT阳性者血流动力学反应类型:血管抑制型14例(51.9%),心脏抑制型3例(11.1%),混合型10例(37.0%)。(3)HUT阳性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常见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和逸搏。结论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HUT能显著提高HUT的阳性率,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可能是血管迷走性晕厥产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晕厥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进行直立倾斜实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儿中阳性23例,占71.88%,基础实验阳性9例,占28.12%,异丙肾上腺素诱发14例,占43.7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试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神经介导性晕厥诱因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所有患者发病因素的特点。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引起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主要原因;晕血是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最主要的原因;排尿是情境性晕厥最主要的原因;颈部按摩是颈动脉窦晕厥最主要的原因。结论不同类型神经介导性晕厥,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也各不相同,在针对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临床治疗时,应针对病症的起因,寻求对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预防与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后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病因,以提高其规范的治疗。方法分析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后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临床特点及检查资料。结果 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后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均有血管发育异常或Willis动脉环的变异。结论人脑Willis动脉环的变异可能会加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局部脑缺血,积极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百会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于物理抗压力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百会穴治疗,持续治疗1个疗程后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显著优于观察组的68.89%,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百会穴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杜军保 《中国医刊》2002,37(6):8-10
晕厥作为儿童时期的常见症状 ,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 ,发病的高峰年龄为青春期。晕厥病因复杂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VS)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 ,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 80 %。1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儿童一般其晕厥都发生在心脏充盈减少或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时 ,如看到血液、疼痛刺激、环境闷热或洗热水浴等 ,运动或紧张也可诱发晕厥发作 ,然而最常见的诱因是持久站立。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在这些情景中由于静脉池的过度淤血导致心脏充盈减少 ,诱发自主神经的矛盾反射而引起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8.
晕厥是临床较常见症状,晕厥的病因诊断是现代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难点。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类型中的常见类型,在各种形式的神经介导性的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或称血管减压型晕厥最为常见[1],多发生于青年人,临床上诊断无特殊方法。国外近年来已广泛应用倾斜试验来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2],本文主要研究倾斜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不明原因晕厥组40例,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7±13岁(18—52岁),病史中均有2次以上晕厥发作,病程为2周-15年。经仔细询问病史、体检及心电图、脑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颈…  相似文献   

19.
不明原因晕厥也叫血管迷走性晕厥,2000年以来本院共收治56例此类儿童,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明确不明原固晕厥儿童的病因,协助诊断及治疗。方法: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给予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后除外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及代谢病,给予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持续监测心电监护,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25例。其中心脏抑制型10例(占40%),血管抑制型11例(占44%),混合型4例(占16%)。结论: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