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 MS, 1D-和2D-NMR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3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去甲血根碱(norsanguinarine,I)、O-甲基淡黄巴豆亭碱(O-methylflavinantine,II)和五脉绿绒蒿碱(meconoquintupline,III).结论化合物III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藏药五脉绿绒蒿研究的最新进展,预测其应用前景与新的研发方向。方法查阅现有关于五脉绿绒蒿研究的文献资料,从资源、形态组织学、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较全面的综述。结果与结论五脉绿绒蒿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光谱数据融合策略建立藏药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含量快速检测模型,探讨环境因素对五脉绿绒蒿生物碱类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19个不同产地的五脉绿绒蒿的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NIR)、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MIR)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别建立3个单一光谱模型和2个数据融合定量检测模型,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等不同环境因素与总生物碱含量的关系。结果 经数据融合后,NIR+ATR模型效果较好,其校正集相关系数、预测集相关系数、校正集均方根误差、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值分别为0.980 3,0.997 2,0.060 3,0.063 3,且残差预测偏差>4。海拔、年均降水量与总生物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纬度、年均温度与总生物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和碱解氮与总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光谱数据融合可以增强模型的预测能力,五脉绿绒蒿生物碱类物质的积累同时受大的地理环境因子和小环境土壤因子及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五脉绿绒蒿快速质量评价及资源合理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潘锡平 《药学学报》1992,27(10):788-791
A new phenolic dauricine-type alkaloid together with the know dauricin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a of Menispermum dauricum DC cultivated in Xianning district, Hubei province.Dauricine was obtained as the major alkaloid and was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with authentic sample.The new alkaloid is an unstable white powder. Based on spectrometric analysis (UV, IR, FAB--MSand 1HNMR) and N-methylation which offered clauricine dimethiodide(Ⅴ), the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as RR, N-desmethyldauricine(Ⅱ), which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nature.  相似文献   

5.
狭叶山胡椒根中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奇志  赵毅民  王克军 《药学学报》2005,40(10):931-934
目的研究狭叶山胡椒根中的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DHP-20P反相填料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MS,1H NMR,13C NMR,HMQC,HMBC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同时采用半合成方法确证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樟苍碱(I)、N-甲基樟苍碱(II)、波尔定(III)、异波尔定(IV)、降波尔定(V)、magnocurarine (VI)、N-乙氧甲酰基樟苍碱(VII),通过合成方法验证了N-乙氧甲酰基樟苍碱的化学结构。结论所有化合物皆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N-乙氧甲酰基樟苍碱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1,2,3,4,6-O-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β-PGG)对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PC12细胞孵育于高糖DMEM培养基中,在药物处理前1周,将神经生长因子(NGF)加入培养基中,使培养基中NGF的终质量浓度为50 ng/mL。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以及50 μmol/L β-PGG预处理7、12、20、30 h组,观察预处理不同时间对MPP+中PC12细胞存活影响。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Bax、Fas、FasL、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表达情况,并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力。结果 对照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低,MPP+组PC12细胞死亡率最高,从β-PGG预处理12 h起PC12细胞死亡率较MPP+组均明显降低(P< 0.01)。MPP+组PC12细胞活力最低,50 μmol/L β-PGG预处理12 h时PC12细胞活力进一步增高,预处理20 h时细胞活力最高。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含量增加,至15 h时增加达到高峰;与之相反的是,β-PGG预处理5 h后即可见Bax、Fas、FasL蛋白含量减少,至30 h时达最少。50 μmol/L β-PGG预处理PC12细胞15 h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分别为MPP+组的36.5%、40.2%、42.2%。结论 β-PGG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增强Bcl-2的表达、抑制Bax、Fas、FasL的表达以及降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力实现了抑制MPP+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促进PC12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7.
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的全草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山奈酚-3-O-β-D-葡萄糖( 1→2)-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3)、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D-葡萄糖(5)、桂皮酰胺(6)、对羟基桂皮酰胺对羟基苯乙胺(7)、小麦黄素(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芹菜素(11)、山奈酚-4'-甲醚(12)、山奈酚(13).其中化合物1、5、6、7、12、13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刘越敏  柳娜  寇亮  刘雪枫  罗慧英  景明 《药学研究》2019,38(11):648-651
熏倒牛为牻牛儿苗科熏倒牛属植物,是一种传统藏药,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青海、宁夏六盘山西坡、四川西北部(诺尔盖)等地区。近年来对熏倒牛活性成分的研究证明其具有抑菌、抗炎镇痛、镇静解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本文对熏倒牛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学、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其后续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藏药镰形棘豆的镇痛抗炎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镇痛和抗炎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和福尔马林法确定镰形棘豆的镇痛效应和类型;使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卡拉胶诱导的小鼠腹腔炎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探讨镰形棘豆的抗炎效应.结果:镰形棘豆总提取物经口服给药可明显减少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57.2%);还可对抗由福尔马林诱发的第二相疼痛(40.1%);但是不能降低小鼠对热刺激的反应性.在抗炎试验中,镰形棘豆总提取物可显著地抑制模型小鼠的耳肿胀程度(58.0%)和白细胞的迁移(59.4%),以及模型大鼠肉芽组织的增生(49.2%).结论:镰形棘豆具有良好的外周镇痛活性,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27个黄酮类成分,包括10个异黄酮、9个二氢黄酮、3个二氢查耳酮、2个黄烷,其化学结构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圆二色谱等波谱法得以确定。其中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酶法协同超声提取防己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研究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酶法辅助超声波提取防己总生物碱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药材粉末加2%的复合酶在pH 4.5,50℃的条件下酶解1 h,然后用17倍量的74%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30 min,超声功率为165 W,超声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防己总生物碱的提取率可达3.92%。结论 酶法协同超声提取防己总生物碱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盐酸回流提取藏药斑花黄堇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影响总生物碱提取效果较大的盐酸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为自变量,以总生物碱的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nh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评估这些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提取斑花黄堇中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5 mL·g-1,盐酸浓度为0.4%,提取温度为75℃,得斑花黄堇中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0.46 mg·g-1结论 该法优化的提取工艺科学可靠,可用于斑花黄堇总生物碱的提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大血藤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MS,1H NMR,13C NMR,2D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大血藤的藤茎中分得1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香草酸)-6-(3″,5″-二-O-甲基-没食子酰基)-β-D-葡糖苷(I)、(-)-表儿茶素(II)、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III)、3-O-咖啡酰奎宁酸(IV)、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V)、罗布麻宁(VI)、香草酸(VII)、原儿茶酸(VIII)、3,4-二羟基-苯乙醇(IX)、4-羟基-苯乙醇(X)。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I和VIII~X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