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筛选具有结肠靶向性的葡聚糖-地塞米松连接物,探讨葡聚糖分子量对连接物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分子质量葡聚糖-地塞米松连接物与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内容物稀释液一起孵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地塞米松及地塞米松琥珀酸单酯的释放情况.结果在160 min孵育过程中,胃内容物中未检测到释放的地塞米松及地塞米松琥珀酸单酯;DexD26和DexD50在结肠及盲肠内容物中释放出地塞米松(包括地塞米松琥珀酸单酯)的总量分别是其在小肠近端及小肠远端内容物中释放总量的4.0和3.6倍;DexD2和DexD7.6在结肠及盲肠内容物中释放出地塞米松(包括地塞米松琥珀酸单酯)的总量分别是其在小肠近端及小肠远端内容物中释放总量的2.0和1.9倍.结论葡聚糖分子质量对连接物的体外释药特性有明显影响,大分子质量葡聚糖-地塞米松连接物具有较大的结肠定位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葡聚糖酯大鼠体内结肠靶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地塞米松—葡聚糖酯(DSD)体内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DSD体内结肠靶向性。方法:以Sprague-Daule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灌胃给药法分别给予DSD(实验组)和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DEX)(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血液、胃、近端小肠、运端小肠、育肠、结肠内容物中DEX分布情况。结果:DSD给药后,血液及胃内容物中游离DE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盲肠、结肠中药物含量百分率分别为44.35%-83.31%,10.22%-20.52%,远过错高于对照组(盲肠,结肠药物含量百分率分别为0.05%-24.67%,0.79%-3.15%)。结论:DSD经盲肠、结肠中特异性酶类水解后释放出游离DEX,大大降低了DEX的全身吸收,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  相似文献   

3.
酶依赖结肠靶向地塞米松-葡聚糖酯及其片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口服结肠定位释放药物的地塞米松 葡聚糖酯及其片剂。方法 通过丁二酸酐搭桥 ,合成地塞米松 葡聚糖酯前体药物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法鉴定结构 ;湿法制粒 ,普通压制法制备片剂 ;HPLC法测定体内外地塞米松的含量。结果 合成的地塞米松 葡聚糖酯为目标化合物 ,制得的地塞米松 葡聚糖酯片剂在结肠释放出大部分原药。结论 达到了设计目标 ,有进一步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酶依赖结肠靶向地塞米松-葡聚糖酯及其片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制口服结肠定位释放药物的地塞米松 葡聚糖酯及其片剂。方法 通过丁二酸酐搭桥,合成地塞米松 葡聚糖酯前体药物;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法鉴定结构;湿法制粒,普通压制法制备片剂;HPLC法测定体内外地塞米松的含量。结果 合成的地塞米松葡聚糖酯为目标化合物,制得的地塞米松葡聚糖酯片剂在结肠释放出大部分原药。结论 达到了设计目标,有进一步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地塞米松当归多糖前体药在大鼠体内的结肠靶向释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当归多糖为载体的地塞米松前体药在大鼠胃肠道内的转运及活性药物的释放情况。方法:地塞米松及其当归多糖前体药按1.96mg·kg-1(以地塞米松量计)给大鼠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地塞米松在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分布及血药浓度变化。结果:地塞米松当归多糖前体药灌胃后,释放出的地塞米松只分布在盲肠和结肠的内容物及粘膜中,在胃和小肠的内容物及粘膜中未检测到地塞米松释放;释放出的地塞米松吸收缓慢,达峰时间(tmax)为7.2h,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为42μg·L-1,曲线下面积(AUC)为334μg·h·L-1。地塞米松灌胃后,药物主要分布在胃、小肠近端及小肠远端的内容物和粘膜中,药物吸收迅速,tmax为2.2h,Cmax为2120μg·L-1,AUC为11875μg·h·L-1。结论:以当归多糖为载体的地塞米松前体药具有良好的结肠定位转释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结肠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吲哚美辛结肠靶向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开发一种结肠靶向胶囊,使吲哚美辛达到结肠部位实现靶向释放。方法 以蘸胶工艺制备不溶性半透膜囊体,灌装药物后以果胶片封住囊体,外套上普通胶囊壳后外包肠溶衣,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结果 该给药系统在人工胃液中不变形,药物不释放,采用PEG-2 000∶CA为60%的不溶性囊体,包衣增重90%,药物∶NaCl为1∶1制备的胶囊,药物在人工肠液中3 h释放<10%,在人工结肠液中10 h药物释放超过70%,基本释放完全,达到结肠定位释放要求。结论 吲哚美辛结肠靶向胶囊能实现在结肠定位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7.
西米替丁结肠靶向生物粘附释药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西米替丁结肠靶向生物粘附释药胶囊。方法:处方药湿法制粒,干燥后装胶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8.56%,RSD为1.64%。结论:方法准确,可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靶向结肠释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靶向结肠释药系统盛杰古丽萍王晓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3医院兰州730070)时辰治疗学的新观点即选择在自身组织生物节律周期中适当时刻施以治疗方案,用最小的适宜剂量的药物力求达到高效、低毒、副作用少的目的。心血管病多在清晨发作;哮喘多发生在凌晨3~5...  相似文献   

9.
前药--一种可靠的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前药的发展状况,并评价了各类前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前药技术作为一种可靠的口服结肠靶向释药系统,不仅能减少药物的口服剂量,降低副作用并且增加了药效。  相似文献   

10.
11.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由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细胞毒活性小分子高效杀伤作用的优点,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清除,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自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第一个ADC药物吉妥珠单抗(Mylotarg)以来,迄今全球已有14个ADC药物获批上市。这类新型的抗癌药物正引领癌症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基于ADC药物的构建核心和抗肿瘤作用机制,对ADC药物的体内外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代谢角度为ADC药物的设计、开发、临床前药理、毒理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Insulin-loaded alginate–dextran nan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nanoemulsion dispersion followed by triggered in situ gelation. Nan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mean size and distribution by laser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 and for shape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suli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in vitro release were determined by Bradford protein assay and bioactivity determined in vitro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Western blot immunoassay and in vivo using Wistar diabetic rats. Nanospheres ranged from 267 nm to 2.76 μm in diameter and demonstrated a unimodal size distribution. Insulin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as 82.5%. Alginate–dextran particles suppressed insulin release in acidic media and promoted a sustained release at near neutral conditions. Nanoencapsulated insulin was bioactive, demonstrated through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bioassay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利福布汀(rifabutin,RFB)制成利福布汀纳米结构脂质载体(RFB-NLC),提高其水溶性、缓释性.方法:首先进行RFB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以乳化剂用量、药物与脂质用量比、固液脂质用量比为处方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地塞米松脂质体,探讨地塞米松对乳腺癌4T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荷瘤鼠的抗肿瘤药效。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以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大豆磷脂(SPC)与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DSPE-mPEG2000)的质量比、SPC与地塞米松的质量比、超声时间对地塞米松脂质体粒径的影响从而筛选得到最佳处方和最佳工艺条件。采用MTT法比较地塞米松注射液和地塞米松脂质体对4T1细胞的作用。建立4T1 BAL B/c荷瘤小鼠模型,研究地塞米松脂质体对4T1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当SPC与DSPE-mPEG2000质量比为5∶1、SPC与地塞米松质量比为50∶3、超声时间为20 min时制备得到的脂质体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室温放置15 d稳定,于生理介质中稳定。MTT测定结果显示地塞米松注射液和脂质体对4T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均较弱,但在4T1荷瘤鼠的体内实验中,在5mg/kg的给药剂量下,地塞米松脂质体的抑瘤率却高达78.9%,显著高于地塞米松注射液(33.4%,P<0.05)和8mg/kg紫杉醇注射液(55%,P<0.05)。结论制备的地塞米松脂质体放置于生理介质中均能稳定存在,能口服能静脉给药。地塞米松脂质体对4T1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体外对4T1细胞抑制抑制作用并不强,推测地塞米松脂质体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林昕  张佳良  宋洪涛 《药学实践杂志》2020,38(4):307-311,317
目的 为了改善他克莫司水溶性差、眼部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研制了他克莫司阳离子微乳原位凝胶,并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得他克莫司阳离子纳米乳,并将其分散于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中制备他克莫司阳离子微乳原位凝胶。采用无膜溶出模型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采用玻璃瓶倒置法测定胶凝温度,筛选出最优凝胶基质处方为26%泊洛沙姆407和12%泊洛沙姆188;体外释药结果显示凝胶溶蚀速率是决定体外释药速率的关键。结论 成功制备了他克莫司阳离子微乳原位凝胶,其体外释药稳定,能满足眼用制剂要求,展现出良好的眼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奈福泮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奈福泮浓度 ,按Wagner -Nelson公式计算一定时间内奈福泮缓释胶囊的体内吸收百分率。在释放介质中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 ,计算相应时间内的累积释放百分率。结果 :奈福泮缓释胶囊在体外缓慢释放 ,体内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结论 :奈福泮缓释胶囊的体内吸收百分率与体外释放百分率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HT29细胞中CD133+的表达情况。建立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模型,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次,2次/周。替加氟组尾iv替加氟注射液,36 mg/kg,1次/周;胃肠安丸组,用纯净水将按胃肠安丸配成4 mg/kg,ig 0.2 mL/d;胃肠安+替加氟组尾iv替加氟注射液,36 mg/kg,1次/周;同时,用纯净水将按胃肠安丸配成4 mg/kg,ig 0.2 mL/d。观察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荷瘤裸鼠生存状况和结肠癌HT-29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加氟组、胃肠安组、胃肠安+替加氟组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替加氟组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替加氟组、胃肠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替加氟组、胃肠安组、胃肠安+替加氟组的CD133+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替加氟组明显低于单独使用替加氟组、胃肠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肠安组、替加氟组、胃肠安+替加氟组的实体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安+替加氟组的实体瘤质量明显低于胃肠安组和替加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安联合替加氟对结肠癌HT29细胞及其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格列美脲凝胶骨架控释贴剂的药剂学性质及其经大鼠皮肤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于口服水溶液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建立格列美脲体外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考察贴剂的体外透皮吸收速率和经皮渗透机制,并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建立高灵敏度的HPLC柱前衍生化方法测定格列美脲血药浓度,研究贴剂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结果该控释贴剂具零级动力学特征,其含量测定和重量差异检查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稳定性好;贴片给药的血药浓度明显较口服平稳,达峰时间推后,持效时间延长,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3%。结论格列美脲凝胶骨架型贴剂经皮给药后,能使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较口服缓慢而持久,具明显的控释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紫杉醇/低分子肝素–胱胺–维生素E琥珀酸酯(PTX/LMWH-cys-TOS)胶束的处方,评价其制剂学特性和体外细胞活性。方法 以载药率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有机溶剂、药物载体比例对胶束载药能力的影响,优化最佳处方。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胶束冻干粉针并考察复溶稳定性,采用透析法研究了胶束在不同浓度的二硫素糖醇溶液中的释放动力学,采用CCK8法研究了胶束在紫杉醇敏感和耐药细胞上的抗肿瘤活性,利用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在肿瘤细胞内的质量浓度。结果 紫杉醇和LMWH-cys-TOS的最佳比例是1∶3.6,使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加入冻干保护剂的胶束产品外观良好,复溶后的胶束应该在4 ℃保存,而且要尽快使用;在二硫苏糖醇存在的释放介质中,紫杉醇释放速度随着二硫苏糖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二硫苏糖醇的浓度是20 mmol/L时,紫杉醇的36 h的累积释放量高达93%。胶束能提高紫杉醇在耐药细胞HCT-15/Taxol上的毒性和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质量浓度。结论 PTX/LMWH-cys-TOS胶束改善了紫杉醇的溶解度,实现了靶向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