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制备两亲性壳聚糖N-辛基-N,O-羧甲基壳聚糖包覆紫杉醇脂质体(PTX-LP-OC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基于乙醇的前体脂质体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并以OCC包覆,并以普通脂质体(PTX-LP)为对照,测定其包封率、粒径大小、电位,观测其形态及稳定性,然后采用全体液平衡反向透析法研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紫杉醇脂质体包封率为89.5%,粒径为236.5 nm,Zeta电位为-31.4 mV,多糖包覆修饰后药物包封率无显著变化,粒径及Zeta电位显著增加,脂质体稳定性显著提高,药物释放呈缓释特征,且突释显著降低。结论:两亲性壳聚糖包覆脂质体是一个有前景的抗肿瘤药物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脱乙酰度(DD)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r)的壳聚糖(CS)对CS包衣羟基喜树碱(HCPT)脂质体的体外性质的影响,为选择具有合适分子参数的壳聚糖作为该制剂的包衣材料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的方法制备不同Mr的CS;利用N-乙酰基取代法制备不同DD的CS.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HCPT脂质体,并用不同分子参数的CS包衣.对其形态、zeta电位、平均粒径、包封率及体外释药特性做了考察.结果CS包衣HCPT脂质体外观均呈球形,粒径均匀.未包衣脂质体zeta电位为(-46.8±1.0)mV(n=10),经CS包衣后,zeta电位均变为正值,且随着DD的降低而变小,而Mr对zeta电位无显著影响.DD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无显著性影响,而随着Mr的降低而减小.CS包衣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着CS的Mr和DD的降低而减小,体外释药速度随着DD及Mr的降低而加快.结论CS的分子参数对CS包衣HCPT脂质体的体外性质有较大的影响,且成一定规律性,可通过调整CS分子参数得到不同体外性质的CS包衣HCPT脂质体.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包衣的维生素E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药师》2008,11(7):758-760
目的:制备壳聚糖(CS)包衣的维生素E(VE)脂质体,以期提高VE的稳定性。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VE脂质体,用0.1%CS溶液包衣。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及VE投药量,并对最佳处方制备的CS包衣VE脂质体进行形态、粒径、ζ电位及VE稳定性考察。结果:包封率最大的配方为卵磷脂:胆固醇为40:60,VE用量为70mg,脂质体形态圆整,可见明显的CS包衣层,ζ电位由包衣前的负值变为包衣后的正值,说明CS包衣成功。与VE原料、VE脂质体初悬液相比,CS包衣VE脂质体体外稳定性显著提高。结论:CS包衣VE脂质体可明显增加VE的体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氨苯砜脂质体,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氨苯砜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确定合适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质量考察及体外释放考察。结果: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方便简单,包封率较高。与混悬液相比,其体外释放有明显缓释特征。结论:薄膜-超声法适于制备氨苯砜脂质体,所得制剂体外释放有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FU-CMCS)微球。考察投药方式、交联剂、超声乳化作用等因素对微球粒径、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该方法制得FU-CMCS微球平均粒径1.6μm,球形圆整、流动性良好,人工肠液释药长迭15d。结论该制备工艺方法简单,制得FU—CMCS微球粒径小,分布窄,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N-三甲基壳聚糖包衣的盐酸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制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的盐酸阿霉素(ADM)脂质体。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ADM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盐酸阿霉素脂质体最佳处方;合成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并对最佳ADM脂质体进行包衣。结果:未包衣ADM脂质体平均粒径为(378.6±5.2)nm,Zeta电位为(-62.08±2.5)mv,平均包封率为(62.27±1.75)%(n=3)。TMC包衣后,脂质体粒径增大,并随着TMC季铵化程度的增大,Zeta电位显著增大(p<0.05);TMC20、TMC40、TMC60包衣脂质体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分别为:Q=7.6315+3.7863t1/2(r=0.9292),Q=6.9647+3.5709t1/2(r=0.9318),Q=7.3451+2.7665t1/2(r=0.9357)。结论:TMC包衣ADM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可行,其表面带有较高正电性,为下一步研究其血管靶向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法优化了绿原酸(1)脂质体的处方,再采用壳聚糖对1脂质体进行表面修饰。透射电镜观测结果显示,未表面修饰或表面修饰脂质体均为球形,表面修饰后的制品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所得脂质体和表面修饰脂质体的粒径分别为(185.0±10.8)和(265.0±11.9)nm,ζ电位为(–18.3±2.1)和(45.6±3.5)mV。体外释放试验表明,1脂质体的体外释药行为用Higuchi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而壳聚糖修饰脂质体则采用Korsmeyer-Peppas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考察制品对小鼠皮肤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显示,1溶液、1脂质体和壳聚糖修饰1脂质体的稳态渗透通量分别为1.77、0.98、0.73μg·cm-2·h-1,36 h时的皮肤滞留量分别为(113.4±7.4)、(399.6±5.5)、(519.6±13.1)μg/cm2。可见,与1溶液和1脂质体相比,壳聚糖修饰1脂质体的皮肤渗透量减小,但皮肤滞留量增加,作为1皮肤给药载体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壳聚糖载药微球,采用红外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阿司匹林包埋在壳聚糖微球中,测得其载药量为15.44%,包封率达到60.4%。pH=3.6时释药曲线较好,接近匀速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β环糊精(β-CD)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负载氟尿嘧啶(5-Fu),以增加5-Fu释放时间。方法 采用改进Hummers方法制备GO,使GO与β-CD酯化得到功能化GO-β-CD负载5-Fu。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GO-β-CD-5-Fu的体外释放度。利用紫外、傅立叶变换红外、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分别对GO,GO-β-CD,GO-β-CD-5-Fu表征测定。结果 GO功能化、负载均成功,负载率为105%。HPLC测定结果表明GO-β-CD-5-Fu突释效应减弱,呈梯度释放。T1/2为(4.5±0.08)d。结论 GO-β-CD负载5-Fu成功,体外释放时间增加,T1/2提高了324倍。  相似文献   

10.
用治疗结肠炎的药物5-氨基水杨酸作为模型药,用直链淀粉/正丁醇复合物及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衣材料,制备了5-氨基水杨酸结肠释药包衣片,并进行了体外释放实验等。结果证实包衣材料选用适当的比例,可心使药物在结肠定位靶向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化交联法制备甲硝唑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最佳工艺,并了解微球体外释药规律.方法:按正交设计,考察不同羧甲基壳聚糖浓度、投药比、交联度、乳化转速等条件对质量指标的影响,选出最佳方案,并进一步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各因素对所制微球综合评分指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乳化转速>投药比>交联度>羧甲基壳聚糖浓度,用优化的工艺制得微球50~200μm粒径分布百分数为48.86%,载药量为48.19%,包封率为37.46%,在pHI.2、6.8和7.6,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时间为6~8h.结论:本法所制微球工艺稳定.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包埋PLGA微球壳聚糖支架的构建及其对蛋白释放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能缓慢释放蛋白类药物的细胞生长支架。方法采用冷冻干燥制备壳聚糖支架,测定支架的孔隙率和吸水率。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制备乳酸-羟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包埋于壳聚糖支架中,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和支架的形态,考察药物在各种支架上的体外释放。结果壳聚糖支架为多孔结构,当预冻温度为-70 ℃时,支架的孔隙率和吸水率分别为78.6%±1.5%和85.1%±6.2%。PLGA微球能够较均匀地覆在壳聚糖支架上。单用壳聚糖支架,BSA在24 h累积释放达90%以上,制成PLGA微球后,再包埋于壳聚糖支架中,则药物释放明显缓慢,168 h的累积释放量为33.5%。通过改变壳聚糖的用量和PLGA材料的型号,可以调控药物在复合支架上的释放。结论包埋PLGA微球的壳聚糖支架有望用于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13.
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得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以载药量及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制品外观圆整,表面有细小孔隙,平均粒径为80μm,平均载药量10%,包封率为84%,体外释药用双相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释药机理为溶蚀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阿昔洛韦(ACV)壳聚糖(CS)眼用温敏性原位凝胶(ISG),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CS为增黏剂及吸收促进剂,以泊洛沙姆407和188(P407,P188)为基质,制备ACV-CS-ISG,以胶凝温度为指标,筛选P407与P188的最佳配比;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ACV-CS-ISG的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当P407与P188的处方用量分别为21%及6%时,ACV-CS-ISG胶凝温度为(33.6±0.4)℃,人工泪液稀释后变为(34.2±0.3)℃,与人眼表温度(34℃)相似;体外释药及凝胶溶蚀均呈现零级动力学特征,且两者相关性良好.结论 ACV-CS-ISG具有理想的胶凝温度及较好的缓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载有曲尼司特的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它的性质和体外释放。方法:用多聚磷酸钠(TPP—Na)做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的曲尼司特壳聚糖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的大小和电位,并考察纳米粒溶液的稳定性和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结果:制备了粒径为285.5nm的米粒,而且多分散指数为0.04,药物的包封率为82.4%。结论:壳聚糖可用作制备曲尼司特纳米粒的载体,制备的载药纳米粒有可能开发成注射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包衣小丸,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及载药小丸;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羟阿基甲基纤维素为致孔剂,流化床制备氟比洛芬包衣小丸;释放度实验考察小丸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包衣小丸缓释胶囊的释放曲线与进口缓释胶囊ForbensR相似,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和介质pH值对释药影响显著,而热处理时间和胶囊壳对释药无显著性影响。结论:氟比洛芬包衣小丸具有较理想的体外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苦参碱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苦参碱载药丸芯,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苦参碱载药丸芯进行包衣,并进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结果:苦参碱载药丸芯的优化处方工艺为:苦参碱10g,微晶纤维素40g,羧甲基纤维素钠0.5g,纯化水46mL。其包衣微丸外层衣尤特奇L30D-55增重20%,内层衣尤特奇EPO增重30%。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苦参碱包衣微丸在模拟的胃液中基本不释放,在pH 5.0磷酸缓冲液中较快释放,在pH 6.8磷酸缓冲液中则释放缓慢。结论:苦参碱载药丸芯处方工艺简单稳定。苦参碱包衣微丸结肠靶向性较好,同时模拟实验提示在结肠pH发生明显下降时苦参碱结肠靶向微丸仍具有结肠靶向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芹菜素为模型药物、脱乙酰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制备芹菜素壳聚糖微球,并测定微球中芹菜素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复乳-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微球,正交试验优化微球制备的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芹菜素含量。结果最佳工艺制备4批微球,形态良好,微球圆整,平均载药量为8.54%,平均包封率为69.69%,平均粒径为84.33μm。微球在pH 6.8和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36 h。结论所选制备工艺稳定,适用于芹菜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盐酸吉西他滨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参数,考察纳米粒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辅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盐酸吉西他滨壳聚糖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为参考指标设计试验,确定优化制备参数,以透射电镜观察其表观特征,考察纳米粒体外释药程度。结果:以优化参数制备的盐酸吉西他滨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为(78.93±1.52)%,载药量为(11.71±0.88)%,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69±24)nm,体外释放试验表明纳米粒中盐酸吉西他滨的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盐酸吉西他滨可以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可控,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