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中HBsAg携带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变化,我们对我校1994年、1995年入学的1948名大学生在校四年有关材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BsAg携带者病情发展变化情况,探讨B超对追踪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年内长期做B超检查的HBsAg携带者135例,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135例HBsAg携带者肝脏、胆囊、脾脏声像图有异常改变者87例,占64.44%,且声像图改变随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多趋势。结论应用B超对HBsAg携带者追踪观察能使一些无症状的疾病早期发现,做到早期治疗,从而延缓或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随访56例 HBsAg 携带者,发现其阴转率为17.9%(10/56),有13例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通过检测其血清中 HBV—DNA,发现相当一部分携带者仍具有传染性。对携带者经过一年以上治疗,如仍未好转,则随后阴转的可能性不大,勿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4.
对65例成人无症状HBsAg携带者进行连续3年随访观察。结果:HBsAg阴转率77%(5/65),HBeAg阳性率37%(24/65),HBeAg阴转率333%(8/24),抗HBe阳性率215%(14/65),临床转归ALT异常154%(10/65),TTT或CCFT(++)以上123%(8//65),肝大(05~15cm)4例,其中有急性肝炎经过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8例,发现肝硬化2例,肝癌1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0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的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和e系统以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抗-HBcIgM)作了检测,并以50例乙肝现症病人(HB)作为对照。结果具有抗-HBc及抗-HBcIgM共存者,在ASC为26例(52%);乙肝病人为29例(5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e抗原阳性率和PHSA-R阳性率也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ASC是具有HBV复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与乙型肝炎现症病人相同。  相似文献   

6.
7.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戌、庚等型,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危害性最大,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临床上除一小部分表现为急性肝炎外,大部分感染者表现为慢性肝炎或HBsAg无症状携带者,特别是无症状携带者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严重危害患者本人和他人的健康。解除HB-y格无症状携带状态,是乙肝防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根据三白草等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疏肝理气及抗肝细胞损伤等功效,组成中成药“三白草胶囊”治疗乙肝无症状携带者25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皿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8.
对222例HBsAg携带者进行了四年动态观察.其血清学转归:HBsAg阴转46例,阴转率20.72%;HBeAg阴转25例,阴转率34.72%.其临床转归:康复46例.慢性携带者117例,急性肝炎12例,慢性肝病22例.轻微肝功能损害25例.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是HBsAg滴度、年龄及HBeAg-抗HBe系统.HBsAg、HBeAg阴转和HBsAg滴度呈负相关.和年龄呈正相关;HBeAg阳性者HBsAg阴转率低,且易倂各种急、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宁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和中医脏腑辨证原则,对HBsAg携带者提出正常型、肝郁型、脾虚型、阴虚型、血瘀型、混合型六种证型。发现正常型(无症状携带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型,随着肝脏损害及肝功能异常程度的加重,病态型比例逐渐增高。肝郁型是HBsAg的携带者主要病态证型,并与其他各型间关系密切。272例病人用小柴胡汤治疗四个月,HBsAg近期转阴率为9.9%。临床观察HBsAg持续转阴较困难。HBsAg携带时间越长,HBsAg转阴越难。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我国健康人群中HBsAg阳性者可达10%~20%。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的肝脏损害情况及治疗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的课题。本文对256例HBsAg阳性,无自觉症状,化验肝功能正常者进行B超检查,以期对这部分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方法对15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进行B超检查,120例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其年龄加以分析。结果B超提示符合慢性肝损害的为66.2%,其中〈20岁为2%,20~50岁为68.6%,〉50岁为29.4%。120例肝组织病理结果中G1为85%,其中〈20岁为41.2%,20~50岁为58.8%。G2~G3为15%。S1为92.5%,其中〈20岁为40.5%,20~50岁为59.5%。S2~S4为7.5%。结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建议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定期行肝功能、HBVM及B超检查,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患乙型肝炎,又可由乙肝转变为肝硬化,其中少数病例甚至演变为肝癌,由此可见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转归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对1982~1983年入学新生HBsAg阳性携带者调查结果为7.4%与5.9%[1]...  相似文献   

14.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大国,HBsAg阳性率为9.75%(约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25%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无症状HBV携带者中约90%的人其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但因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HBV聚合酶基因YMDD序列变异产生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从1668例尸检肝组织中检出 HBsAg 携带者(简称携带者)78例,检出率4.7%.以8~12岁及20~29岁组携带率较高.97例生前曾检测过血清 HBsAg 的病例中,血清、肝组织 HBsAg 均阳性者16例;血清阳性、肝组织阴性者1例;血清阴性、肝组织阳性者2例.携带者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肝组织正常和非特异反应性炎占84.6%,慢性迁延性肝炎占7.7%,慢性活动性肝炎占2.6%,早期肝硬化占5.1%.本文中12岁以下携带者 HBcAg 阳性率明显高13岁以上携带者(P<0.025).  相似文献   

16.
17.
病毒型乙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难以治愈的疾病。要解决这一难题 ,首先应明确乙肝及慢性无症状携带者 (ASC)的体质辨证问题、病变脏腑定位问题、治疗周期问题以及在治疗中针对乙肝多样性、复杂性问题而独特用药问题 ,方能取得治疗上的创新与突破。1 关于体质辨证乙肝病毒感染及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的无临床症状特点 ,往往使医生无从下手 ,体质的差异无疑成为了关注焦点。近二十年的经验发现 ,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与调节功能受遗传因素的控制。而人类体质的类型毫无疑问是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 ,分清乙肝病毒感…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