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内科病房收费错漏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调查统计现况值,结合圈能力确立目标值,运用头脑风暴和8020法则分别找出导致问题的要因和真因。针对真因,找到对策,经过对策的实施得出对策实施后的现况值。结果在品管圈实施之前,收费错漏率较高,在品管圈成立之后,收费错漏率降低,有所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了团队协作精神维度未计算出t值和P值,及交流沟通能力维度的P值 0.05外在品管圈成立之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改善服务理念等得分较低。在品管圈成立之后,各个方面均有所改善,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内科病房收费错漏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理念对手术间物品进行管理,并统计手术间400件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在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期间未实施品管圈活动时的400件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较高,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的手术间物品归位的不规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间物品归位不规范率,因此适用于临床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本院手术室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组,2014年1~6月在本院手术室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执行,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更进一步对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方法择取2016年7月~9月、2017年1月~3月以及2017年4月~6月三个时间段内于我院眼科接受眼科手术的900个手术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病历的选取每月100份。三个时间段分别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三个时期,分别设为A、B、C三组,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率的差异。结果相同研究病历下,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阶段其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总例数、不合理例数以及不合理率均逐次递减,即C组眼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最低。结论对于行眼科手术患者,于围手术期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率,提升抗菌药物应用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新 《中国实用医药》2014,(16):257-25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小儿动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小儿动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实施,做好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小儿动静脉置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得到了明显降低,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护士对于护理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病房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出降低留置胃管患者滑脱率的改进措施和标准化流程,并组织实施,使留置胃管患者滑脱率明显降低。方法 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5年6月第2周至7月第2周留置胃管滑脱总人次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将2015年10月的第1周至11月第1周留置胃管滑脱总人次设为品管圈改善后的改善期和维持期,分别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置胃管患者滑脱率为0.74%(1/135),低于活动前胃管滑脱率21.73%(3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07,P=0.00),超过目标值10.56%,达标率为178%,进步率为96.6%。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留置胃管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培养了科室护理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手术间利用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第二季度未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术间利用率为对照组,2018年第三季度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术间利用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平均开台时间和手术平均结束时间,择期手术每日平均手术时间。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术间利用率后,观察组手术平均开台时间比对照组早,择期手术每日平均手术时间虽然增多,但是手术平均结束时间提前,手术间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管理手术间利用率后,能有效提高手术间利用率,缩短每日平均工作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张媛  唐振香  苗青原 《药学研究》2017,36(7):423-425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麻醉药品批号追踪不符率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查检活动前3个月麻醉药品注射剂(对照组)批号追踪差错数,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麻醉药品批号追踪不符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等品管圈活动.查检活动后1个月麻醉药品注射剂(试验组)差错数,比较两组批号追踪不符情况.结果 通过不断的持续质量改进,麻醉药品批号追踪不符率由2.67件/月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在降低医院麻醉药品批号追踪不符率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2月17日至3月9日(实施品管圈干扰前)在该院手术室内进行的339例首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17日至6月15日(实施品管圈干扰后)在该院手术室内进行的364例首台手术作为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首台手术中不准时开台的手术原因分析,成立品管圈"向心圈",制定了系列措施,完善了各项流程、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成立了"144"会议、修订了《手术室管理规定》。结果对照组339例首台手术中未准时开台183例,准时开台率为46.0%。经品管圈干预后,首台医生到达平均时间和平均开台时间均有所提前,观察组364例首台手术中准时开台率提高到86.0%。结论品管圈应用于首台手术中可提高准时开台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开展"降低病区退药率"品管圈活动,提高药房对药品质量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升圈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医院药学服务的持续改善.方法 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统计和分析病区退药的相关数据,查找出导致退药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对策,遵循"PDCA循环"开展各项工作.结果 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退药率、退药金额比和退药人数比均有所下降,相应的退药管理制度和退药流程标准化.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病区退药率,提高药房药品质量,提高圈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6,(8):621-62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有效降低缺陷乳头母乳喂养失败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如何有效降低缺陷乳头母乳喂养失败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遵循PDCA流程,依据5W2H原则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母乳喂养失败率由8.97%降到3.03%。结论: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有效降低缺陷乳头母乳喂养失败率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对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组建QCC小组,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设定QCC干预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措施。结果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QCC干预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40%(1/245),明显低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QCC干预前)的3.03%(6/1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QCC活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质量,为患者安全就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方法在降低外科手术患者意外拔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4~10月至2014年4~10月监护患者中非计划拔管患者的病历资料。2013年同期监护患者628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同期监护患者688例,作为观察组,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率。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拔管5例;发生率为7.9‰,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发生率1.5‰,观察组患者意外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品管圈方法,可降低意外拔管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治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04-10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不规范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在职同一批护理人员24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记录2015年9月品管圈活动干预前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效果、手卫生不规范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并制定相应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案,并于2015年10月开始施行干预;记录干预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效果、手卫生不规范率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知识掌握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后手部细菌数检测,洗手后手部细菌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5);手卫生不规范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进行品管圈活动可以协助护理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的降低护理人员手卫生不规范率,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找出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的漏服率明显降低,达到目标值。观察指标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确保患者服药到口,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NSAIDs使用合理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9月我院骨科使用NSAIDs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4月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查找分析骨科使用NSAIDs不合理的原因并进行改进,对比分析品管圈实施前、后NSAIDs使用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骨科NSAIDs使用不合理率由40.67%下降至1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目标达成率为105.27%,进步率为59.43%。另外,患者平均爆发痛次数由2.43次下降至1.33次,NSAIDs使用强度由207.97下降至113.36。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骨科NSAIDs使用合理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生合理使用NSAIDs意识和知识,规范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处理制度和流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的结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18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6.5%下降到3.2%,非计划性拔管2例降为0例。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