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常规性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仅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和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认知治疗、音乐治疗和家庭治疗为措施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DS)和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和MUIS评分无明显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和MU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有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年脑梗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60名30~50岁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第一天,出院前一天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出院前一天,以及对照组患者出院前一天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及其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两个维度与状态焦虑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护理人员采取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发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自编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评估。结果初发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中排在第1位的是积极应对条目“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排在第2位的则是消极应对条目“自己安慰自己”。焦虑发生率33.8%,抑郁发生率31.3%,积极应对与焦虑(rs =-0.293)和抑郁(rs =-0.486)均呈负相关(P <0.05),但消极应对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的初发脑梗死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医护人员若能尽早评估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应对方式,鼓励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并合理利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缓冲作用,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较入院24h内明显降低。结论应用疾病不确定感技术可显着降低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患者的术前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行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NMSC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NMSC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MUIS-A)总分为(89.89±7.41)分,焦虑总分为(56.66±9.12)分,术前MUIS-A评分与焦虑成正相关(r=0.375,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发生部位、既往皮肤癌手术史、有无焦虑患者的术前MUI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β=-3.253,OR=0.039,95%CI=-5.045~-1.460)、既往皮肤癌手术史(β=-4.896,OR=0.007,95%CI=-8.023~-1.769)是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的保护因素(P<0.05),文化程度低(β=6.532,OR=6.842,95%CI=3.459~9.605)、焦虑(β=0.113,OR=1.120,95%...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管理状况的相关性,为慢性病儿童的治疗与康复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MM)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对200名慢性病儿童父母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 分析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病儿童父母MUIS—FM总分为(104.46±15.17)分:慢性病儿童父母FAMM总分为(195.46±11.24)分,其中,患儿认可得分为(15.46±2.14)分,照护能力得分为(38.22±6.42)分,疾病负担得分为(15.16±2.71)分,生活困难得分为(57.35±8.54)分,疾病影响得分为(37.29±5.22)分,家长关系得分为(31.35±3.18)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病儿童父母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管理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是影响家庭管理状况的重要因素,降低慢性病儿童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能改善家庭管理状况.促进患儿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与焦虑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应对方式量表对50例正在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直线相关、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家属的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患病时间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直线负相关(P〈0.05)。结论:面对患精神分裂症这种负性生活事件,患者家属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其焦虑情绪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提示护士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患病时间短的患者家属关心、指导有利于家属向患者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路造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2012年10月—2015年8月在该科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腹壁尿路造口的4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尿路造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为中等水平,得分为(110.43±11.05)分;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得分为(76.67±17.28)分。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正确评估尿路造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2.
吴婷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4,(7):650-651
<正>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当疾病引起相关刺激时,患者会对刺激的构成及其含义进行归纳和认知,当个人无法归纳这些事件的含义时,疾病不确定感就会产生。疾病的不确定感往往会增加患者的负面情绪,造成患者紧张焦虑、不遵医嘱,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质量[1]。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3.
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它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不明确疾病的诊断;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的疾病预后。疾病不确定感不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机体的康复和今后的生活,降低应对能力,还可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对行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此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60例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则给予以健康教育,心理指导以及音乐疗法为干预措施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Mishel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价两组疾病不确定程度。结果入院时,两组MUI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研究组MU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够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高危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和足部自护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 2017年 1—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就诊的 191例糖尿病足高危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诺丁汉足部护理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 183份。糖尿病足高危病人足部自护行为总分为( 46.85± 8.71)分;不确定感量表总分为( 78.82±6.42)分;糖尿病足高危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与足部自护行为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r= -0.472,P<0.05;β=-0.472,P<0.05)。结论糖尿病足高危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程度越高,其足部自护行为水平越低。糖尿病足高危病人临床医护人员应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进而提升其足部自护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基础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MUIS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的MUIS、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MU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增加其社会支持,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疾病不确定感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造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不明确疾病的诊断;复杂的治疗和护理;缺乏与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有关的信息;不可预测的疾病过程和预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护理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护理教育的同时进行个体化或集体化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应用MUI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分别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护理干预前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疗效明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