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MH)行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9例IMH患者,对其进行PPV联合ILMP治疗,观察其术后1、3、6个月治疗效果及不同程度黄斑裂孔患者闭合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患者46例(77.97%),视力不变10例(16.95%),视力减退3例(0.51%),患者视力恢复至(0.43±0.17),黄斑厚度为(278.17±120.21)μm。裂孔闭合率为Ⅱ期90.00%、Ⅲ期78.57%、Ⅳ期63.63%。结论采用该类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黄斑裂孔闭合率较高,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3.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1):1611-1613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16日某院所收治的105例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样本,依照患者是否存在后极部玻璃体后脱离情况,将其分为I组52例(65患眼、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和II组53例(67患眼、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对患者开展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分析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MT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的CMT和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术后1月和术前相比,CMT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月以及6月CMT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月两组CMT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和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BCVA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无玻璃体后脱离的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应用PPV联合ILM剥除手术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但如果病患玻璃体已发生脱离,且无显著牵拉情况时,开展此类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帅  张婷  苏安乐 《贵州医药》2022,46(3):386-387
目的 探讨对不同分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联合采用25G玻璃体切割(PPV)和内界膜(ILM)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IMEM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5GPPV联合ILM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BCVA水平和CMT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  相似文献   

5.
6.
张雯  魏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73-574
目的探讨惰性气体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11例应用惰性气体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的患者采取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术后7例患者视力较术前得到提高,11例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结论惰性气体应用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手术复杂,采用针对性较强的围术期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张丽  张晓鹏  赵凤丽 《河北医药》2011,33(12):1815-1816
目的 了解特发性黄斑裂孔术中剥离内界膜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方法对Gass所定标准确诊的Ⅲ期Ⅳ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3例,术中撕除剥离的内界膜包埋切片后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25例为典型基底膜样,7例不同程度地含有玻璃体纤维及条索结构,未见到细胞结构。1例电镜检查为较薄的黄斑前膜。结论临床确诊的完全玻璃体后脱离患眼中,部分仍有玻璃体纤维粘附于视网膜内界膜上;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即使有良好ICG染色仍不能保证所有撕除组织是内界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植入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共21例(21眼)3~4期IEM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IEM及ILM剥除及Ozurdex植入术治疗的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1、3、6、12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术后1、3、6、12个月患者BCVA均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较术前改善了0.30 logMAR、0.40 logMAR、0.40 logMAR、0.50 logMAR。术后1、3、6、12个月患者CMT均比术前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较术前下降了185.41、214.05、233.82、230.02μm。患者高眼压发生率为28.57%,PPV术后白内障手术率为46.15%,行白内障摘除术时间间隔为(6.50±1.40)个月。结论 Ozurdex植入联合ILM剥除治疗IEM,可促进黄斑水肿消退、有效提高视...  相似文献   

9.
影响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分期、病程、裂孔直径与玻璃体切割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例(18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程、裂孔直径与术后矫正视力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期与术后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18眼术后3个月,OCT显示14眼裂孔闭合,16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眼视力同术前。裂孔直径、病程、黄斑裂孔的分期同术后矫正视力负相关。患者病程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r=-0.744,P=0.00;裂孔直径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r=-0.756,P=0.00;疾病分期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r=-0.576,P=0.012。结论对Ⅱ期以后的黄斑裂孔患者早期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青年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搜集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的45岁以下,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且合并有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联合行内界膜剥除,分为单纯玻璃体切割组和联合内界膜剥除组,分析两组的视力预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术后糖尿病黄斑水肿反复治疗需求情况。结果 研究搜集34例患者(41只眼),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纳入18只眼,患者平均年龄(40.67±5.25)岁。联合内界膜剥除组纳入23只眼,患者平均年龄(42.48±4.01)岁。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黄斑厚度在术后第1个月(t=-2.603,P=0.013),第3个月(t=-2.463,P=0.018)具有显著差异,但术后6个月时两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1.881,P=0.067)。根据病情需要,两组在3个月、6个月再次需要玻璃体注药治疗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青年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安全有效治疗措施,但并不必要对所有患者联...  相似文献   

11.
石龙华  王培才 《江苏医药》1992,18(4):185-186
采用玻璃体内空气注入法封闭黄斑裂孔联合巩膜外环扎术,治疗10例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此法不破坏黄斑区视网膜,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眼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视力情况、眼压恢复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9-01~2020-01应用眼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为(0.44±0.17),治疗前患者的视力为(0.22±0.03),治疗后视力显著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眼压为(9.91±1.23)mmHg,治疗前患者的眼压为(20.32±2.36)mmHg,治疗后眼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患者发生16例黄斑周围毛细血管出血,发生率为16.00%,该症无患者需额外治疗,均已自行吸收。结论:对黄斑裂孔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眼部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能够减轻眼部压迫,有助于恢复视力,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勇亮  李亚楠 《河北医药》2016,(7):1007-1009
目的: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行微创后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的效果及视功能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就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36例(41眼),均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和C3F8气体填充,在TA辅助下进行内界膜剥离,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标准对数视力表等对患眼进行检查和随访。结果术后裂孔闭合率达92.7%,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显著提高(χ2=10.25, P =0.001),视力提高率达91.2%;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χ2=35.79, P <0.001)。并发症情况:术中4眼出现毛细血管性出血,术后1周内9眼患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30 mm Hg),9眼出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及老年性白内障进展。结论后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可使特发性黄斑裂孔获得较高的闭合率,视功能亦可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6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1~6年.视网膜复位66跟(98.5%),视力提高45眼(67.2%);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60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裂孔未闭和新裂孔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视力下降的原因是黄斑部病变.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裂孔源性视刚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中是否填充惰性气体对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1年6月确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2期或以上患者共66例(70只眼),随机分为C3F8充填组(治疗组)35只眼,及空气充填组(对照组)35只眼,两组分别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后行气液交换术,手术医生均为同一人,术后随访1~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矫正视力改变情况;前置镜下观察对比两组裂孔闭合情况;用蔡司Cirrus HD-OCT观察对比两组手术前后黄斑裂孔的OCT图像改变情况。结果视力: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两组的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比较,t=2.1290,P0.05,两组视力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各个分期患者闭合率均为100%,而对照组2期闭合9例(90%),3期17例(85%),4期3例(60%)。结论 C3F8充填组在术后矫正视力以及裂孔闭合率均比对照组要好,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及C3F8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效果可靠,裂孔闭合率高。  相似文献   

16.
<正>高度近视眼多伴有眼轴延长及眼底的病理改变[1],临床上黄斑裂孔导致的视网膜脱离几乎仅发生在高度近视眼中,是其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2],其治疗方法首选玻璃体手术[3]。近年来微创玻璃体手术技术日益成熟,其手术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伤口愈合快,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受到手术医师和患者的青睐[4],而术中应用吲哚青绿染色剥除黄斑内界膜组织也大大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率。本文对我院2012年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剥除内界膜联合气体充填治疗创伤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的创伤性黄斑全层裂孔患者11例(11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设备进行手术,术中行内界膜剥除联合全氟丙烷(C3F8)气体眼内充填,术后切口可免除缝合,并保持面向下的俯卧位1-2周,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结果及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裂孔封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行23G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8眼(72.7%),经OCT证实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者10眼(90.9%),术后未能完全闭合但保持良好贴附者1眼。结论对创伤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设备进行手术,术中剥除内界膜联合玻璃体腔内充填长效气体,能有效封闭黄斑裂孔并提高患者视力,并能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玻璃体切割+剥膜+全氟炳烷(C3F8)注气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目前比较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该手术操作精密复杂,且手术时间长,术后体位要求严格等特点,故术前的耐心准备,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是保证该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方法本科自201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患者中,采用上述方法手术共32人32眼。结果本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手术效果理想,术后患者提高了视力,优化了生活。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保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其中伴周边部裂孔者7例,黄斑白孔11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其中12例填充硅油,13例填充C3F8。结果随访3~6个月,20例术后视网膜复位,其中12例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8例视力同术前。3例硅油取出术后和2例C3F8填充术后1个月再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前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玻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1例眼球摘除,术后视力大部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40眼伤眼中,手术成功共39眼,成功率达97.5%,其中功能治愈35眼,解剖治愈4眼,失败1眼,失败率为2.5%。结论随着玻璃体切割术的技术不断成熟,玻璃体切割术在严重眼外伤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重要,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