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 9岁。进行性胸闷、活动性气急 6个月。外院误诊为胸腔积液 ,穿刺抽出黄色液体 10 0ml。体检 :气管左移 ,右胸饱满 ,呼吸运动减弱 ,右肺叩诊实音 ,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胸部CT扫描显示右胸腔呈大片均匀高密度肿块影 ,境界尚清 ,心脏及纵隔器官明显左移。肺功能检查 :FVC为 2 9% ,FEV15 2 % ,MVV 62 %。诊断为右侧胸腔肿瘤。2 0 0 0年 12月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黄白色巨大肿瘤 ,几乎占据整个右侧胸腔 ,右肺被压缩在后上方。肿瘤为实质性 ,表面有圆块状隆起 ,包膜尚完整光滑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腹部外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2例胰腺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黏液非囊性癌1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8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例失访.黏液性囊性肿瘤术后1例因复发转移死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出现复发转移死亡;黏液非囊性癌失访2例,其余均于5~22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期lO个月.结论 胰腺黏液性肿瘤是一种恶性或潜在恶性病变.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疗效满意,胰腺黏液非囊性癌预后差,生物学特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MC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确诊为MCN的3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良性、交界性及恶性MCN之间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及生存差异。结果 38例MCN患者平均年龄(49±14.1)岁,男女比例为1∶6.6,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女性。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10.5%),胰颈1例(2.6%),胰体尾部33例(86.8%)。术前影像学正确诊断率为36.8%(14/38),表现为单房性肿物26例(68.4%),多房性病灶12例(31.6%),囊壁含实性结节或乳头状突起10例(26.3%),囊壁增厚或伴有钙化者9例(25.7%)。肿瘤平均直径(5.3±2.8)cm。术后病理证实35例(92.1%)为良性MCN(轻-中度异型增生),1例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2例浸润性癌。35例良性MCN患者的病灶平均直径为(5.4±2.8)cm,明显小于恶性组患者(9.0±1.4)cm。除1例腺癌浸润患者术后29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余患者均存活至今,中位随访时间33月。结论 MCN相对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手术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治疗决策应综合考虑肿瘤大小、增长速度、囊壁特点、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患者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策略,既要避免遗漏恶性尤其是浸润性MCN,也应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增加患者负担及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0年来经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确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就其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共16例次患者,肿瘤分别位于胸腔、腹股沟、后腹膜、外阴、颈部、下肢等部位,无明显特异的临床症状。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术后经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确诊。对患者定期随访,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5年和7年肿瘤复发,2例分别随访3年和5年后失访,2例患者分别于随访的第9个月和16个月因全身多发转移死亡,其余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大多数病例表现为局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目前仅能依靠术后免疫组化检查确诊,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间变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生肝转移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03-2019年期间收治且经手术治疗后出现肝脏及其他器官转移的颅内间变性SFT/HPC患...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9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阵发性疼痛在我院就诊。超声检查:右肾窦内可见范围约8.0cm×7.3cm实性低回声,向肾门部延伸,其内可见彩色血流。CT示右肾盂内可见不规则团块影,最大直径8cm,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收治58例IPMNs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分型、治疗方式。男性3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39~82岁,中位年龄67岁。58例IPMNs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53.45%),胰头部局部切除术9例(15.52%),胰体尾切除术7例(12.07%),胰体部局部切除术4例(6.90%),胰尾切除术4例(6.90%),胰尾联合脾切除1例(1.72%),全胰腺切除2例(3.44%)。结果58例IPMNs病人中主胰管型26例;分支胰管型9例;混合型23例;术后病理:腺瘤26例,交界瘤13例,非浸润癌10例,浸润性癌9例;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2.6个月;1、2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5%、79.3%和65.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的病人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7.5%、12.5%。结论IPMN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7岁,2019年5月于外院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示符合低度恶性纤维性肿瘤。2020年9月无意中于原手术刀口下方触及肿块,并逐渐增大。2021年9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复查乳腺彩超示左乳原手术刀口下方探及3.2×1.6cm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MCN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MCN患者中,伴异型性增生39例,伴浸润性癌10例。伴异型性增生的MCN患者中女30例,男9例,平均年龄(46.2±12.7)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2例,胰体部及胰体尾部18例,胰腺尾部9例;肿瘤平均直径(5.3±3.3)cm。伴浸润性癌的MCN患者中女8例,男2例,平均年龄(51.3±14.7)岁;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体尾6例;肿瘤平均直径(7.8±1.8)cm。 所有MCN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术后病理切缘情况,47例得到根治性切除,2例切缘为阳性(均伴有浸润性)。肿瘤直径、CA19-9升高、肿瘤内乳头状结构在伴有浸润性癌和伴有异型性增生的MCN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3个月。伴有异型性增生的MCN患者中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伴有浸润性癌的MCN患者中死亡3例,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MCN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MCN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但对于伴有浸润性癌的MCN患者,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由Klemperer等于1931年首先报道,主要发生于胸腔,发生于腹膜后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尚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文献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纵隔脂肪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手术治疗纵隔脂肪瘤 7例、脂肪肉瘤 5例 ,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纵隔脂肪瘤 7例中男 4例 ,女 3例。年龄 5~6 9岁 ,平均 39岁。 6例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 ,另 1例因纵隔脂肪瘤术后 2 1年复发而就诊。肿瘤位于右上后纵隔3例 ,右下前纵隔 1例 ,左下后纵隔 3例。纵隔脂肪肉瘤 5例 ,均为男性。年龄 12~ 75岁 ,平均 4 3岁。 2例因吞咽困难 ,2例因呼吸困难 ,1例因胸痛等就诊。肿瘤位于前上纵隔 1例 ,右下后纵隔 3例 ,左前上纵隔 1例。胸部X线检查均为纵隔和胸腔内较大的肿瘤阴影 ,有吞咽困难者食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索黏液性脂肪肉瘤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精索较大黏液性脂肪肉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未发现局部及远处转移后,经腹股沟切口,在内环口处切断精索并将带包膜的肿瘤连同睾丸和附睾一起切除。未行放疗或化疗。结果:切除一18.0 cm ×10.0 cm ×7.5 cm肿块,精索2 cm,睾丸3 cm×3 cm×2 cm,随访15个月,肿瘤未复发。结论:精索黏液性脂肪肉瘤罕见,多高分化的恶性肿瘤。很少发生转移。高位结扎精索并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则预后良好。复发也是局部的,可行再切除加局部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1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治疗水平。方法自1985年5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IPMT病人13例,男8例,女5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8例进行了ERCP检查,发现胰管扩张,胰液溢出5例。结果除1人外,其他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头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腺癌3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不典型增生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5例。结论IPMT与胰腺导管癌不同,ERCP有助于诊断本病,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近年被认识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约占胰腺囊性肿瘤总发病的21%~33%[1]。最早由日本学者报道,1996年国际卫生组织(WHO)根据形态学及病理学  相似文献   

15.
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发生在眼眶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SFT眼眶病例进行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标记,观察Vimentin、CD34、CD99、bcl-2、Desmin、SMA、KI-67、CK、S-100蛋白在SFT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例SFT发生于眼眶周围软组织,临床表现为肿块压迫所致的症状,肿块1.5~6 cm,光镜下肿瘤细胞由长梭形细胞构成束状、编织状排列,间质内有多少不一的胶原纤维和血管,形态多样性为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CD34、Vimentin、CD99均为弥漫强阳性,bcl-2阳性4例,Desmin、SMA、Ki-67、CK、S-100蛋白阴性。结论眼眶SFT与其他部位发生的SFT一样,是一组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及有多少不一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肿瘤,SFT的确诊必须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共同完成。SFT的生物学行为少数有低度恶性可能,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学构像并不能完全精确的预测其预后,取决于其组织学形态和肿块的大小及生长方式,完全切除肿块者预后较好。患者术后的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黏液分泌性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5月收治7例黏液分泌性胆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要点.结果 临床表现以波动性黄疸为主,肿瘤在MRCP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与胆囊癌、肝门胆管癌及下段胆管癌均有明显差别,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胆道黏液分泌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以波动性黄疸为主,MRCP检查有其特点.手术中应仔细探查、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年龄52岁。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半年,加重半月就诊。无外伤史。B超提示胰尾部占位,考虑错构瘤。CT提示胰尾部占位伴大量钙化灶。查空腹血糖31 mmol/L,其他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记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拟"继发性糖尿病、胰尾部错构瘤"入内科治疗,药物降糖、糖尿病饮食等处理,控制血糖正常后一周转外科手术。术前诊断"胰腺尾部肿瘤,性质待定"。术中见肿瘤位于胰腺尾部,肿物表面结节状,境界尚清,大部分游离,小区与胰尾相连。予行肿物加部分胰腺切除术,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CT和MRI等影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胰腺囊性疾病得到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作为肿瘤性胰腺囊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分支,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在有的医疗中心,IPMN已经成为胰腺切除术的第二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方法回顾我院7年半收治的经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病例资料,就其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随访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60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中位年龄为46岁。盆腹腔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其次为颅内、耳鼻喉口腔。约一半的患者出现专科症状而就诊。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27例(45%)患者术后进行了复查随访,且多为1年内。27例中有4例在复查随访时发现复发。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大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生长较缓慢,诊断主要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手术完整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