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28例PICC置管患者,对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患者79例,治疗后均治愈;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3例,给予拔除导管及抗感染输液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患者46例。结论 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外源性细菌感染是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的维护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及临床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200例,根据MHD治疗期间是否并发CRBSI分组为感染组(n=31)和未感染组(n=169)。采集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与鉴定,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毒症MHD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31例尿毒症MHD合并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3株,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18.87%)、金黄色葡萄球菌(16.98%)、铜绿假单胞菌(13.21%)和大肠埃希菌(13.21%)等。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青霉素G抗生素耐药率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粘菌素和庆大霉素较为敏感,对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白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和氟康唑均...  相似文献   

5.
总结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并发重度皮疹、心力衰竭等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伴输液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血栓形成的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患者入院后立即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快速明确感染源、控制全身及局部感染,关注皮疹变化并加强皮肤护理,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负责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维护与移除,同时严格控制出入量,持续体液负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经多学科团队合作治疗21 d后,患者移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全身及局部感染控制,生命体征平稳,皮疹消退,出院后随访30 d,均无异常。通过多学科团队快速明确病因、控制感染,并维持体液负平衡、加强皮肤护理是治疗与护理此类多发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炎症指标与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CRT)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及防治CRT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8月收治的696例首次接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炎症指标与肿瘤患者CRT发生率的相关性。根据有无CRT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个组,分别是CRT组和N-CRT组,分别为54和642例。单因素分析影响CRT发生的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筛选与CRT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696例肿瘤置管患者中,54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CRT,发生率为7.7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民族、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浓度、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与CRT的发生有相关性(P <0.05);两组年龄、性别、远处转移、肿瘤分类和置管类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民族、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浓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与肿瘤患者CRT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从而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总结归纳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和置管后的护理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制定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有8例发生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致拔管。结论加强穿刺技术的规范性、无菌隔离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最大限度的达到无菌性屏障,降低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方法:对观察组67例CRBSI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期选择ICU静脉导管置管未发生CRBS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部位与CRBSI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BSI的预防重点要尽可能避免置管或早期拔管,严格无菌操作,精通置管技术,加强日常监测和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5±3.4)d及(16.5±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3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02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7例(8.94%)。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组年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59例血液病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化疗患者的PICC置管静脉与部位、置管时间、置管长度、置管留管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其处理措施。结果本组59例血液病患者的穿刺成功者54例,穿刺成功率为91.5%;PICC置管长度为(45.28±6.29)cm,留管时间为最长达550 d。临床上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有静脉炎、渗血、导管异位和不完全堵管。结论外周置入导管的最佳穿刺时机应选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首选患者右侧的贵要静脉,且实际的置管长度以比体表测量值短(2.6±1.4)cm;此外,良好的护理及维护对提高置管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ICU住院并且行CVC治疗的400例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46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1.50%.多因素结果筛选出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患糖尿病(OR=4.864,95%CI:0.526~6.643),其他部位感染(OR=3.453,95%CI:0.368~5.334),住ICU时间>10 d(OR=2.137,95%CI:0.441~3.422),留置管时间>5 d (OR=2.456,95%CI:0.793~3.467).结论 ICU老年CVC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患有糖尿病、其他部位感染、住ICU时间>10 d、留置管时间>5 d是ICU老年患者CVC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行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并置入CVC的患者119例,根据是否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分为血栓阴性组(n=58)和血栓阳性组(n=61),患者均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中心静脉置管,并记录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干预对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院治疗接受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未接受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探讨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ICU接受治疗的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在48 h 以上患者988例。其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67例,感染率为6.78℅。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使用美国 Becton Dickinson 公司生产的 Bactec 9120血培养仪以及德国 Siemens 公司生产的 Microscan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观察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51.19℅。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44.05℅。真菌4株,占4.76℅。影响 ICU 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 =3.734,95℅CI =1.293~5.982),APACHE 评分(OR =1.157,95℅ CI =1.042~1.258),复数菌性(OR =7.352,95℅ CI =2.425~12.436),长期免疫抑制剂(OR =2.635,95℅ CI =1.946~3.892),消化道出血(OR =1.633,95℅ CI =1.246~2.201), ICU 住院时间(OR =1.534,95℅ CI =1.322~1.743),Lac 水平(OR =2.536,95℅ CI =2.135~4.35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临床上,年龄、APACHE 评分、复数菌性、长期免疫抑制剂、消化道出血、ICU 住院时间以及 Lac 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62例血液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口腔、消化道等;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G-菌为主,但G+菌及真菌感染也较多。患者化疗期间及其后2周内感染率较高,同时外周中性粒细胞是影响血液病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患者发生感染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多能控制。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率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的临床指导价值及护理干预结果。方法通过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过程中的手卫生、无菌技术及CRBSI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感染率变化的危险因素,制定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CRBSI感染率从2013年7月9.31‰下降至2013年9-10月为0。结论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有关CRBSI感染危险因素,而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降低CRBSI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碳酸氢钠封管对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碳酸氢钠组、肝素组、生理盐水组各200例,分别采用碳酸氢钠、肝素盐水、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处理。比较三组置管前与拔管时的pH值、PaCO2、Ca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CVC留置时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碳酸氢钠组CVC留置时间长于其他两组,因CRBSI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导致的导管丢失发生率1.50%,低于肝素组的13.00%和生理盐水组的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04,χ2=23.948;P <0.01)。三组置管前与拔管时pH值、PaCO2、Ca2+、PT、APTT、INR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置管前=0.359、0.663、2.328、0.150、2.659...  相似文献   

20.
李静 《黑龙江医药》2014,27(5):1246-1247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0例导管感染患者中360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护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5.87%,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41.67%。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1.18%、27.06%和11.76%。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