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据本人调查发现,基层医院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手卫生执行率较低,手卫生制度更是难以落实。而在各种诊疗、护理活动中,医护人员的手又极易被各种微生物污染。因此,如果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或者不洗手,就会导致细菌传播而造成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疾病预防中心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护理工作者是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有实验表明,在每天常规护理工作中,细菌污染可达103~105cfu/手。如果在进行护理活动后,对手的清洗或消毒不够充分,就容易导致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下一个患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情况,对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进行调查汇总反馈。方法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采用不定期调查方式,对医务人员手洗手后采集样品,并培养计数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计228人次,达标166人次,不达标31人次,手卫生依从性达标率为72.81%。结论强化卫生洗手意识,规范七步洗手法,减少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徐彦彬  李建英  刘冰 《河北医药》2012,34(4):619-620
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的空气中、物品上都会有大量的致病菌存在,医务人员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者患者接触,极容易引起医院感染.口腔科的工作具有特殊性,绝大多数的治疗任务是外伤,拔牙,洁牙,牙备,另外,口腔科锐利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也较严重,在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很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组织液和锐利器械等而造成手部污染和损伤,极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不仅造成患者之间疾病的传播,也可能造成护理人员自身感染.护士是医院内预防感染和控制的主力,护士手部卫生及安全不仅能避免自身遭受疾病侵袭,同时避免医院感染给带来痛苦.因此,护理人员手部清洁和避免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方面.为了了解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情况及安全情况,采取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我们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督促医护人员操作前后及时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方法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深入各科室参加晨会,传达手卫生重要性及洗手和速干手使用指征,跟随医师查房及护士护理治疗。结果手卫生督查后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增多。结论通过参加科室晨会,跟随查房及护理治疗可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潘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523-3524
目的 调查研究临床实习生的手卫生执行状况.方法 调查148名临床实习生的手卫生执行率和洗手正确性.结果 临床实习生的手卫生总体执行率为50%,洗手正确率仅为18.24%.结论 临床带教老师可以通过强化实习生的手卫生观念,加强监督再教育和培训及增强自身依从性等方式增强实习生的执行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在医院工作中,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美国一项研究证实,1/3的医院感染能够通过手部:卫生预防,手卫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廉价、最简单易行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因此要通过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将感染控制在手中”。然而通过观察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行业操作行为的规范,临床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也越来越被重视。医务人员手消毒依从性高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对疾病的治疗、护理预后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临床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的意识普遍较差,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依从性执行率不达标依然常见。本文详细讲解了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规范操作方法,探讨影响临床医务人员洗手及卫生手消毒执行因素,为提升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图片刺激对年轻护士洗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外科工作3年内的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个病区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抽取15名年轻护士,观察组所属病区洗手池上方张贴绘有洗手方法及洗手指征的彩色图纸,使洗手者容易看到;对照组所属病区不张贴任何与洗手方法有关的内容,比较使用图片刺激和不使用图片刺激时年轻护士掌握卫生知识状况和落实洗手行为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年轻护士掌握卫生知识的程度、洗手依从性及手卫生监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图片刺激能促使本科室护士严格按照洗手步骤、规范严格进行洗手,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普遍不高,国内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令人堪忧。通过分析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而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的针对性对策大多数十分有效。注重实际情况,适量投入人力物力,对医院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改善可以明显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研究意义重大,今后一段时间内,手卫生进展方向都应重点放在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上,切实改善手卫生执行情况和洗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调查本院14个病区医护人员的洗手次数。结果:手卫生干预后的洗手率高于干预前,护士洗手率高于医生,干预后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依从性提高。结论:手卫生干预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品管圈活动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记录,手卫生依从性用执行百分率表示。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开展前的57.7%提高到了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手卫生宣教活动,规范手卫生行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选择医院28个科室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针对现存问题开展手卫生安全教育活动,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检查,评价活动效果。结果活动结束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手卫生知晓率和洗手实施率明显优于活动前;使用洗手液,使用速干手消剂,使用干手纸巾,接触病人前后洗手,治疗前后洗手合格率在宣教活动后明显提高;手卫生操作成绩优于活动前(医技为P<0.01,护士为P<0.01)。结论做好手卫生安全宣传工作,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合格性与规范性,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洗手效果,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所有参与研究的医务人员均采用标准的七步洗手法,强化培训之前手表面细菌菌落数监测资料作为对照组,强化培训3个月后手表面细菌菌落数监测资料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总合格率为95.49%,对照组总合格率为84.76%,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5,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强,手卫生制度落实,洗手程序规范到位,能有效提高洗手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黄明珍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53-254
目的 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探讨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1~3月我院护士29名,对照分析对策实施前后感染风险评分、手卫生的不同依从性影响因素.结果 对策实施前后,医院感染科和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抽查的感染风险抵押评分对照显示,差异显著.结论 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足、设施欠缺及劳动强度大是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能显著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赵婷婷 《北方药学》2013,(6):133-133
作者通过对所在医院外科系统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的隐蔽性调查,探讨医护人员手卫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追踪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我院感染管理科进行了一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调查工作,以便针对手卫生依从性薄弱环节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2012年7月,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设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采用现场隐蔽观察方法分3组进行:一组调查手术科室,一组调查内科病区,一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调查是随机性的,调查的人员分为不同层级,涵盖所有人员,  相似文献   

19.
金懿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94-394
<正>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国外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率,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是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1]。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手卫生的标准、设施、方法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尽管通过加强培训及不断宣传,医护人员对洗手方法、洗手指征的掌握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各方面的研究报道显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距标准要求还相差甚远[2-4]。目前医院感染管理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产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在我院产科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46名。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2±7.8)岁。中专学历20名,大专学历16名,本科学历9名,研究生学历1名。护士职称20名,护师职称11名,主管护师职称9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任护师1名。对所有人员开展手卫生教育,经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配备齐全洗手及手消毒设备。成立管控小组对手卫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和分析原因。结果本组护理人员在执行有菌及简单操作时,进行有效洗手、消毒为22~40%;在进行无菌要求较高的护理时,手卫生执行为93~99%。在护理操作完成后执行手卫生情况好于操作前。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手卫生执行差的原因包括:护理工作繁忙,来不及洗手(37%),不至于给患者或医护人员带来太大危害(21%),对患者的治疗优于洗手(15%),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12%),不是传染疾病,不用洗手(7%),担心反复洗手伤害皮肤(5%),反复洗手麻烦(3%)。结论我国每年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左右,每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7~13 d,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情况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可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50%以上,因此必须要加强手卫生教育,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提高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