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Ⅰ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Ⅱ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搔刮术对子宫内膜形态不良患者IV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IVF-ET前自然周期阴式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卵泡晚期子宫内膜非三线征者共77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在垂体降调节超促排卵周期月经第1~2天行子宫内膜搔刮术;对照组(30例)不做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两组的年龄、不孕因素及年限、用药量、移植胚胎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种植率(30.30%)及临床妊娠率(53.1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15%和30%)。观察组85.11%的患者搔刮术后卵泡晚期超声下子宫内膜形态得到改善。结论子宫内膜搔刮术能改善子宫内膜形态,提高周期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在IVF-ET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第一次进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9例,根据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状况分为A组(n=8):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2支;B组(n=50):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3-4支;C组(n=61):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5支。各组患者均移植1-3个胚胎。比较各组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内膜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各组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内膜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妊娠率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A组着床率低于C组(P<0.01),B组和C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在IVF-ET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预测价值。IVF-ET周期中内膜和内膜下血流≤2支者建议当月不做胚胎移植,可待血流改善后再行胚胎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雌孕激素受体(ER、PR)、整合素β1表达及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四种指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 56例患者,在IVF治疗周期开始前、BBT升高5~7d行诊断性刮宫,刮出组织分别行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内膜分泌反应、ER、PR及整合素β1,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根据B超下内膜表现分为A、B、C三型)。结果 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正常组中妊娠率及整合素β1含量均明显高于分泌反应不良组,P〈0.05。妊娠组的整合素β1的含量及表达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1;A、B、C三型内膜相比妊娠率无差异,但A+B型内膜与C型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27。结论 整合素β1结合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子宫内膜形态能有效预测IVF-ET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自然及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氯米芬(CC)、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以及48例正常妇女、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CC/hMG/hCG方案促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在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表达,而CC、hMG抑制整合率α4β1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妊娠者较妊娠者整合素α4β1表达强度高。结论 促排卵周期黄体中期整合素α4β1表达下降或缺失,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GnRHa长周期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厚度及整合素αV、β1 表达的影响,探讨提高IVF ET妊娠率的方法。方法:随机将36只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NS)组,单纯促排卵组为HMG+HCG组,GnRHa+促排卵组为Gn RHa+HMG+HCG组。促排卵和排卵后24h、48h,利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 的表达。结果: 3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 05)。整合素αV、β1 表达对照组呈强阳性,单纯促排卵组稍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GnRHa+促排卵组弱于前两组,与前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控制性超排卵药物可以影响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的表达,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临床妊娠率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单胺氧化酶A(MAO—A)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次IvF-ET失败患者fA组,n=39)、2次IVF-ET失败,第3次获得临床妊娠患者(B组,行=8)、首次IVF—ET获得临床妊娠患者(C组,n=21)在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AO-AmRNA的表达和MAO-A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膜的胞饮突数量及发育情况,探讨子宫内膜MAO—A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结果:反复IVF-ET失败患者在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AO-A的表达低于首次IvF-ET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MAO-A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评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纳入IVF-ET助孕患者60例,于移植前一周期着床窗口期行子宫内膜取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NOS蛋白的表达及MV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eNOS mRNA的表达。根据临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30例)和未妊娠组(30例),比较两组eNOS mRNA、蛋白表达及MVD的差异。结果:妊娠组eNOS mRNA(0.72±0.21)明显高于未妊娠组(0.2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eNOS蛋白阳性表达率(80.0%)明显高于未妊娠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MVD(14.53±3.28)明显高于未妊娠组(12.20±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eNOS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eNOS 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和MVD增加均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IVF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种植窗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关系,选择能预测IVF—ET结局的良好而可靠的指标。方法 2004-05—2005-01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40例拟行IVF—ET妇女,在IVF—ET前1周期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学积分H—score方法对ER、PR和VEGF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按IVF—ET后是否妊娠将40例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妊娠组和未妊娠组。结果 未妊娠组腔上皮、腺体PR表达较妊娠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PR表达较妊娠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和未妊娠组子宫内膜E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妊娠组较未妊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体PR下调失败,间质PR表达减弱及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减弱可导致IVF—ET妊娠失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PR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妊娠是否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后对体外受精(IVF)周期控制性超排卵中卵巢反应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且曾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双侧异位囊肿剥除术20例(25周期)患者及32例单侧异位囊肿剥除术(40周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因输卵管因素行IVF助孕的104例(129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作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3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天数、受精率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妊娠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侧囊肿剥除组妊娠率最高(50.0%)。双侧囊肿剥除组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及可冷冻的胚胎个数分别为[(4.95±3.46)个、(56.0±32.0)%、(1.40±1.96)个],明显低于单侧囊肿剥除组[(9.38±4.62)个、(70.1±20.2)%、(3.45±3.05)个]和输卵管组[(10.37±4.14)个、(85.1±19.9)%、(4.36±3.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Gn总用量也明显高于输卵管组和单侧囊肿剥除组(P〈0.05)。单侧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手术侧卵巢的获卵数[(3.34±2.92)个]低于未手术侧卵巢[(6.06v2.27)个](t=5.784,P〈0.01)。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可影响IVF周期中卵巢反应性,如导致Gn用量增加,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和可冷冻胚胎个数减少,对IVF-ET有一定不良影响,而对IVF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Glycodelin-A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诊的拟行IVF-ET治疗患者71例,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抽血检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个周期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24个周期共解冻胚胎727个,复苏成活720个(99.0%),临床妊娠144例(44.4%),胚胎植入196例(27.2%)。其中自然内膜准备周期组和激素替代内膜准备周期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基础雌二醇(bE2)、复苏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年龄3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4.0 kg/m2的肥胖组临床妊娠率与正常体质量(BMI=18.5~23.9 kg/m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移植胚胎数组间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FET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内膜准备方案、BMI、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对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评价IVF-ET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CG注射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预测IVF-ET的结局。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分布情况,将115例IVF-ET/ICSI-ET助孕患者分为A组(n=56):子宫内膜和内膜下均有血流通过;B组(n=42):内膜下有血流但内膜没有血流通过;C组(n=17):内膜和内膜下均无血流通过。随访IVF-ET结局,按妊娠与否分为妊娠组(n=53)与非妊娠组(n=62)。比较A、B、C组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内膜厚度及类型和妊娠结局;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内膜厚度和类型。结果:A、B、C组间的临床特征、卵巢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膜厚度C组低于A组和B组(P<0.05),但3组内膜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妊娠率(62.5%、33.3%、23.5%)和种植率(37.9%、18.4%、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内膜厚度及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G注射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对IVF-ET的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一种较好的、能在临床上普遍开展的无创伤性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IVF/ICSI-ET共20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短方案者50个周期(A组),拮抗剂方案者39个周期(B组),微刺激方案者93个周期(C组),自然周期方案者18个周期(D组)。比较分析各组的促排卵结局。结果:4组间周期取消率无统计学差异,hCG注射日LH水平A组低于其他3组,E2水平高于其他3组,与C、D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优势卵泡数及平均获卵数D组低于其他3组,而正常受精率高于其他3组,与A、B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内膜厚度、P值、MⅡ卵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C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低反应患者微刺激方案在IVF-ET促排卵中相对其他方案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慧焱  孙海翔  王玢  陈华 《生殖与避孕》2009,29(11):759-763
目的:探讨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对IVF结局的影响,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173个IVF-ET周期,控制性促排卵方案包括:长方案(568例)、口服避孕药(OC)+GnRHa方案(425例)、拮抗剂方案(107例)和超长方案(73例)。比较各种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包括Gn启动当日、启动后第5日、hCG注射日及子宫内膜差值1(=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2(=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后第5日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差值3(=hCG注射日内膜厚度-启动当日内膜厚度)。结果: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组均较未妊娠组显著增加(P<0.05);Gn启动当日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第5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差值1、差值2、差值3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不能预测IVF结果,不同的促排卵方案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卵巢的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在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IVF-ET治疗的69例患者,其中妊娠组28例,未妊娠组41例,分别比较妊娠组和非妊娠组的临床特征以及子宫内膜、卵巢的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结果 (1)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促排卵药物用量、黄体生成素(LH)峰日雌二醇(E2)值、平均移植胚胎数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及卵巢体积、卵巢F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巢VI、VFI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内膜VI、FI、VFI及卵巢FI不能作为预测IVF-ET妊娠结局的评价指标,卵巢的三维能量参数VI、VFI对妊娠结局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IVF-ET中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和内膜下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对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VF-ET助孕的110例不孕症妇女,根据有无输卵管积水分为积水组(n=48)和对照组(n=62),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组间子宫动脉血流、内膜形态、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及IVF-ET结局。结果:积水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水组hCG注射日A型血流(可检测到子宫内膜和内膜下均有血流通过)、三线型内膜比率及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I、RI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形态的改变及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减少可能是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ET种植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4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最适的IVF-ET促排方案。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76例年龄≥40岁接受IVF-ET助孕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患者促排方案的不同分为GnRH激动剂长方案组(A组,56个周期)、GnRH激动剂短方案组(B组,103个月周期)和微刺激组(C组,86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助孕结局。结果: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基础FSH、不孕年限、妊娠率、流产率、每可利用胚胎所需Gn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Gn使用天数、可利用胚胎数、成熟卵子数、每成熟卵子所需Gn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3组患者的周期取消率A组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hCG注射日内膜厚度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A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适当增加Gn用量可以改善高龄患者的助孕结局;长方案和微刺激方案更适合于高龄患者。长方案耗时及花费较高,但可以改善部分高龄患者助孕结局,是一种有效的促排卵方案;而微刺激方案是一种经济的促排卵方案,可以获得相当的累计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