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可造成6%~18%儿童视力丧失,是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近年来,我国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使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如何提高存活早产儿的生命质量、降低视觉残疾率是当前我国医学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我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年来对ROP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ROP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旨在评价ROP的筛查模式及卫生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而导致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轻者可引发近视、斜视、弱视等,重者可至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围产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ROP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987年制定了ROP国际分类标准,2005年进行了修订[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EGF、PED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例ROP患儿根据病变特征分为Ⅰ区ROP组和Ⅱ区ROP组,另选取50例非ROP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VEGF和PEDF水平。ROP患儿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进展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EGF/PEDF。结果Ⅰ区ROP组和Ⅱ区ROP组治疗前的VEGF高于对照组,PEDF低于对照组(P<0.05);Ⅰ区ROP组治疗前后的VEGF高于Ⅱ区ROP组,PEDF低于Ⅱ区ROP组(P<0.05)。有效组治疗后的VEGF/PEDF低于治疗前及进展组(P<0.05)。结论检测VEGF、PEDF可为ROP的诊疗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视网膜异常血管增生的一种疾病,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它是众多血管因子相互作用和调节的结果,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着重要的中心调控作用,随着对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VEGF的一些内科治疗方法已开始动物实验研究,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就VEG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及抗VEGF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209例筛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方法】按ROP诊断方法对209例早产儿,使用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结果】209例早产儿中ROP发病率为11.0%,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氧疗增加ROP的发生。【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多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晚期可造成视网膜脱离而致盲.随着我国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早产儿ROP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1],因此,ROP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286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并对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并分析与ROP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10例(620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资料进行分析。参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将出生体重≤2 000 g或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确定为本次ROP筛查目标人群,根据筛查结果分为ROP组和无ROP组,对两组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分娩方式、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眼底筛查的310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检出ROP 36例,检出率为11.61%。ROP组的出生体重和胎龄均明显低于无ROP组(p<0.05);ROP组平均吸氧时间为(5.72±3.38)d,无ROP组平均吸氧时间为(3.88±2.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并发呼吸暂停和使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无ROP组(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分娩方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及呼吸暂停均是影响ROP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这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可以导致视力严重丧失。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生存率上升,ROP的发生率亦逐渐增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发达国家ROP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ROP的历史与命名、流行病学、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国际分类、临床筛查与检查方法、预防与治疗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丁素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5-4407
目的:调查该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针对国内现有的ROP筛查标准进行对照,评估其在县市级医院的实用性。方法:统计2006年1月~2010年6月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494例新生儿住院期间眼底筛查结果,并按该院的筛查标准与2004年卫生部制定的ROP筛查标准(体重<2 000 g,孕周<32周;高危因素早产儿可以到2 200 g、孕周<34周)、英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 500 g或孕周≤31周)和美国推荐的ROP筛查标准(体重≤1 500 g或孕周≤28周)对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接受筛查的494例患儿(早产儿464例,足月儿30例)中仅有7例早产儿发生ROP,30例足月儿中无1例发生ROP。结论:该院RO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该院现有的筛查标准相对较宽及该地区经济水平相对偏低等有关,将该院的筛查结果与国内现有的ROP筛查标准比较无一例遗漏,与英国及美国的ROP筛查标准比较均有2例ROP患儿被遗漏,有必要根据更多的流行病学结果,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ROP筛选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通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眼底筛查新生儿的眼底及远期眼部异常随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合并ROP患儿的围产期病史及远期眼部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血管化的时间ROP轻度组为生后(63.3±24.5)天;阈值前病变组为(52.0±12.4)天;ROP重度组为(55.0)±16.9天;ROP轻度组胎龄、出生体重、平均吸氧时间(F iO2>45.0%)与阈值前病变组及ROP重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阈值前病变组与ROP重度组比较,胎龄、平均吸氧时间(F iO2>45.0%)差异有显著性(P<0.05);6年后的随访早产儿的其他眼部异常的发生率与ROP的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小胎龄、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为ROP的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阈值前病变及重度ROP早产儿远期其他眼部异常如屈光不正、弱视、斜视、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枧网膜血管的异常增殖性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善是其根本原因.现就近年对ROP发病率、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从而降低ROP发生率,改善儿童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璟  李杨方  吴茜  许江涛  潘晓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31-1032,1034
[目的]探讨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及早期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检查前首先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儿进行双眼散瞳,15min1次,4次后瞳孔散大,并压迫泪囊,采用小儿开睑器将患儿眼睑分开。[结果]100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占17.00%,男11例,女6例。其中ROPⅠ期9例,ROPⅡ期4例,ROPⅢ期1例,ROP达到Ⅲ期阈值并伴有附加病变而接受治疗者1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几率随着出生体重的下降逐渐升高,且与体重≤1000g早产儿相比,体重为1750~2500g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几率随着孕周的缩短逐渐升高,且与孕周≤30周早产儿相比,孕周为34~36周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浓度≤400ml/L早产儿相比,吸氧浓度﹥400ml/L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时间≤3d早产儿相比,吸氧持续时间≥7d的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短的早产儿发生ROP的几率越大,且吸氧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也会促使早产儿ROP的发生,这将对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并发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出生胎龄<32周并诊断为BPD的23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筛查结果分为ROP组(n=60)和对照组(n=170)。对比两组患儿临床因素的差异性,探讨BPD早产儿并发ROP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230例BPD早产儿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08、81、41例;ROP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00、-3.743,P<0.001);ROP组吸氧时间、早期输血(生后10天内)比例及28天内输血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2.745、25.336、-5.8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生后早期输血、生后28天输血次数多是BPD早产儿发生ROP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4.371(1.981~7.757)、3.563(2.032~6.246);胎龄是BPD早产儿发生RO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3天内血气分析值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早产儿视网病(ROP)的影响,及IGF-1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在2004年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病变防治指南》规定的筛查对象,收集396例早产儿生后最初3天的血气分析,统计分析ROP患儿及无ROP患儿的PaO2、PCO2上下四分位值及PH值下四分位值。并分别在出生后第1、3、5、7周(出院前)监测血清IGF-1因子变化。结果 ROP患儿中占下四分位数PaO2PH值比率、上四分位数PaO2PCO2比率均高于无RO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上、下四分位数、PCO2上四分位数、PH值下四分位数、及ROP患儿第1周、第2周、第3周血清IGF-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下四分位数与对照组比较第1周、第5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PaO2、PH值及高PaO2、高PCO2使发生ROP的危险性增加;低PH值、ROP患儿血清IGF-1浓度明显降低,低血清IGF-1浓度,预示ROP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单次和多次气道注入后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早产儿有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使用的次数分为PS单次组、PS多次组和对照组,每周对患儿进行眼底检查,记录各组患儿发生ROP情况,比较各组ROP发生率和ROP程度的差异。结果:ROP的发生率为2.92%,PS单次组、PS多次组和对照组之间的ROP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对ROP日益重视,ROP的发生率有所降低,PS对早产儿ROP的发生并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状况,并探讨R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胎龄≤36孕周,出生体重≤2500 g.于生后第14天对其进行ROP筛查,记录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早产儿完成ROP筛查后,对其随访至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病变退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ROP相关危险因素[胎龄、胎次、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机械通气治疗、是否合并新生儿窒息、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症及是否输血等]分析.结果 250例早产儿全部完成ROP筛查,共计检出ROP 16例(26只眼),ROP发生率分别为6.4%(16/250,ROP患儿发病率)和5.2%(26/500,ROP眼发病率),其中ROP 1期为12例(75.0%),2期为3例(18.8%),3期为1例(6.3%).非条件logistic RO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与早产儿胎龄、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相关(OR=0.668,95%CI:-0.721~-0.088,P=0.012;OR=7.768,95%CI:0.608~3.492,P=0.005; OR=5.241,95%CI:0.191~3.121,P=0.027;OR=1.235,95%CI:1.109~2.872,P=0.001);其余因素与ROP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早产、吸氧持续时间长及浓度高、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是发生ROP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可为临床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孕周36周、出生体重2000g的244例早产儿生后4周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进行诊断分期,分析ROP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感染及贫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244例早产儿中患有不同程度ROP者49例(其中ROPⅠ期37例、ROPⅡ期10例、ROPⅢ期2例),ROP发生率为20.08%。ROP病儿中住院期间有8例自愈,1例成功进行手术治疗,而大部分病例需出院后继续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O2的变化、机械通气及感染与ROP的发生有关。且孕周越短、出生体重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ROP的发生率较高。ROP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O2变化及感染、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孕周、出生体重、吸氧、呼吸暂停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进行筛查,了解ROP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眼科门诊进行ROP筛查的早产儿及低体重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筛查情况。 【结果】 共计筛查239例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现ROP患儿15例,发生率为6.28%。BW≤1 500 g、1 500 g2 000 g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0.59%、8.22%、1.52%,组间R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5);胎龄≤31周、31<胎龄≤34周、胎龄>34周的ROP的发生率分别为29.17%、7.25%、2.06%,组间ROP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5.96,P<0.005)。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吸氧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 筛查显示ROP的发生率为6.28%,不规范吸氧、出生体重低及胎龄小是ROP形成的相关因素,对于低胎龄或低体重的高危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眼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协同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进行筛查的方式。方法 眼科医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RetcamIII视网膜广域成像系统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住院及门诊的293例符合ROP 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筛查。结果 按检查要求完成筛查的患儿共195例, 发现ROP 患儿57例( 占完成筛查总数的29.23%) , 其中阈值前期II型病变共31例(占完成筛查总数的15.90%) , 阈值前期I型或阈值期病变共8例( 占完成筛查总数的4.10%) 。结论 这种眼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协同配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式, 有利于在对早产儿身体情况有效监护的前提下ROP的早期发现、定期随诊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方法和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中心出生体质量<2500g及胎龄<37周的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37例ROP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吸氧浓度及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 ROP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呈负相关,与吸氧浓度及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