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节病18F-FDG PET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结节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征。方法  2 4例结节病患者 ,其中有临床症状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者 5例 ,无临床症状、结节病抗原 (Kveim)试验阳性者 19例。均有胸部CT检查结果。行1 8F FDGPET显像 ,经计算机重建获得冠状、横断、矢状断面图像 ,采用目视法观察病灶的部位和形态 ,计算标准摄取值 (SUV)。结果 目视法见 2 4例患者病灶均分布于双侧肺门和纵隔 ,呈结节形串珠状连接 ,其中 1例有症状患者还伴有左侧腋窝1 8F FDG摄取增高灶。 5例有症状患者 ,结节大小为 ( 2 .16± 0 .67)cm ,SUV为 2 .68± 0 .5 8;19例无症状患者 ,结节大小为 ( 1.5 5± 0 .2 1)cm ,SUV为 1.46± 0 .2 4,前者结节大小明显大于后者 (t =3 .5 4,P <0 .0 1) ,SUV明显高于后者 (t =7 3 8,P <0 .0 1)。 2 4例中CT检查仅发现 1例肺门及纵隔病变而提示为结节病。结论 病灶分布于双侧肺门和纵隔 ,呈结节形串珠状连接为结节病1 8F FDGPET显像特征。有临床症状者 ,结节病灶大小大于无临床症状者 ,1 8F FDG摄取亦高于无临床症状者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脑18F-FDG PET显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部分新生儿肺炎患儿和早产儿的脑^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图,从代谢角度分析其脑功能.方法 对9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及7例早产儿行脑^18F-FDG PET检查.结果 新生儿正常脑^18F-FDG PET影像与成人及儿童明显不同,整个脑的结构不清晰,其葡萄糖代谢活性区主要集中在丘脑、小脑、感觉运动皮质、基底节等脑组织,其中丘脑摄取^18F-FDG最多,大脑皮质摄取^18F-FDG的量较低.分别用1、2、3 min的透射采集作衰减校正,所得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18F-FDG PET显像可作为研究新生儿脑功能代谢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新生儿行脑^18F-FDGPET显像应尽量减少透射采集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39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行56次^18F-FDG PET检查.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标准摄取值,SUV)方法.结果 ①5例治疗前患者,PET显像使3例改变了分期;34例治疗后患者中,PET显像发现6例头颈部有残存或复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肺部转移,3例骨转移.②22例PET显像阳性患者中,2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证实,2例假阳性;17例PET显像为阴性的患者均得到随访证实.PET显像用于头颈部肿瘤病情监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4.9%.③21例患者有近期CT或MRI检查结果,其中6例PET显像发现了CT或MRI未发现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6例患者CT或MRI提示有肿瘤复发或转移,但PET显像结果阴性,并经随访证实.④9例患者多次进行PET检查随访,其中5例病灶消失,3例病情进展,1例无变化.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较准确地发现头颈部肿瘤的残存、转移和复发病灶,并为肿瘤分期提供重要依据,但应与炎症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过程中出现肌肉FDG摄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ET显像肌肉摄取影响诊断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58例行PET显像发现不同程度局灶肌肉FDG摄取的患者,男32例,女26例,年龄9~6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随访证实排除肌肉组织恶性病变,均行^18F—FDG PET全身显像,显像后及时询问注射及采集前后患者的体位、精神状态、活动情况及既往病史等。图像分析采用目测法及半定量分析法。结果:58例患者肌肉FIX;摄取部位的PET显像均表现为不规则的轻、中度FIX3摄取。其中,颈部肌肉群摄取者10例;肩部肌肉摄取者10例;背部肌肉摄取者14例;脊柱旁摄取者6例;四肢肌肉摄取者8例;胸肋关节处肌肉摄取者1例;多部位肌肉FDG摄取者9例。所有肌肉摄取部位的半定量分析比值均低干3.0。结论:PET显像肌肉FDG摄取的原因包括可引发器质性肌肉损伤的病变所致的肌肉痉挛和用力。以及生理性的精神紧张、过度运动、负重体位所导致的肌肉收缩。在PET显像准备时应注意让患者尽量肌肉放松,注射时尽量采取卧位,并注意与患者增加交流作好检查前的解释工作,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状态,必要时可给予注射或口服适量的安定类镇静药物,通过询问患者病史排除器质性肌肉损伤,从而避免误诊和假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用于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在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单次显像难以鉴别病变性质的患者行双时相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3例延迟显像SUV升高的患者中有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4例为良性病变;9例延迟显像SUV降低的患者中有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2例为恶性病变。灵敏度为95.1%,准确性为88.5%,特异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7/9例。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所示全身骨髓代谢弥漫性增高临床原因。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在该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发现全身骨髓代谢弥漫性增高且已确诊的病例66例,分析影像学表现,并进行临床病程随访和病理结果分析。选择7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骨髓代谢增高组和对照组的骨髓SUVmax和SUVmean以及纵隔SUVmax和SUVmean,并计算最大值比(SUVmax/纵隔SUVmax)及平均值比(骨髓SUVmean/纵隔SUVmea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全身骨髓代谢弥漫l生增高原因有:近期升白细胞药物注射史27例,血液病21例,发热18例。(2)将上述3组及对照组SUVmean比(3.076±1.955,3.633±2.405,2.546±0.791,1.026±0.190)进行方差分析,F=34.4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3组骨髓代谢增高组进行多重比较,P均〈0.001,提示对照组与骨髓代谢增高组的SUVmean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SUVmean比将骨髓代谢增高的程度分为2级:轻度(SUVmean比2.0—3.0)和重度(SUVmean大于3.0)。(4)3组骨髓代谢弥漫增高组中部分患者会伴有肝脾肿大及代谢增高,较常见的为血液病和发热。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以较敏感和准确地观察全身骨髓代谢的改变情况,良性和恶性病变均可引起骨髓代谢不同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7.
李云  嵇辉  张燕齐  宋芸 《武警医学》2012,23(8):710-711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临床中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以转移瘤为首发症状,而通过常规的化验检查,如肿瘤标志物、超声、CT、MRI等往往也难以查到肿瘤原发病灶,从而影响患者最终诊断和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分子影像技术PET/CT能够从功能代谢和解剖两个方面进行全身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病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显像在肺癌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显像评价新诊断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例新诊断肺癌患者资料,以肺部原发病灶的SUV为显像的预后评价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原发病灶大小及SUV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SUV对不同分期患者的预后价值不同,对Ⅲ期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最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及原发病灶的SUV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P〈0.05)。SUV〉8患者的死亡风险是SUV≤8患者的2.19倍。SUV每升高“1”,患者死亡风险升高7%。结论 肺癌原发病灶的SUV是独立于TNM分期外的另一个重要的预后因子。分期相同的肺癌患者根据SUV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危险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伟龙   《放射学实践》2011,26(5):479-482
目的:研究大鼠C6胶质瘤放射治疗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放疗后肿瘤组织的演化过程,探讨C6胶质瘤放疗后不同时间点FDG摄取水平变化与病理学变化间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右腿皮下种植C6胶质瘤,2周后全部成瘤,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仅行^18F-FDG PET/CT显像,B、C两组行放射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后48 h及1周进行显像,观察肿瘤与对侧脊柱旁肌肉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值(T/M)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后取出肿瘤组织分别行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细胞的坏死及萎缩情况,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B、C三组T/M逐渐减低,分别为10.86±3.31、9.23±4.56和5.16±2.52,统计检验表明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表明随着放疗后时间的延长,肿瘤坏死成分逐渐增多,体积逐渐减小,A组[(8.61±6.57)cm3]、B组[(7.80±7.31)cm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5.21±5.48)cm3]间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组MVD(19.5±1.96)较A组(17.9±2.02)轻度增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MVD(8.4±1.84)显著下降,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C组间T/M变化与肿瘤体积及MVD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0.68,P值均〈0.05),而A、B组间T/M变化仅与肿瘤体积变化相关(r=0.76,P〈0.05)。结论:大鼠C6胶质瘤放射治疗后,FDG摄取水平变化在放疗后48 h仅与肿瘤体积变化相关,放疗后1周则能有效反映肿瘤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肺癌分期、再分期及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12月接受PET/CT检查的肺癌或肺癌经过手术、放疗或化疗至少1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医师填写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PET/CT检查前及检查后问卷资料均齐全的病例为资料完整者。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放疗、化疗、随访4种,改变主要分为不同治疗方式间和同一治疗方式内部2种。结果参考PET/CT检查前后问卷情况,资料完整符合要求的病例245例纳入研究进行分析,其中49.8%(122/245)为初次分期,50.2%(123/245)为治疗后再分期或治疗效果评价。PET/CT检查前后临床分期改变为26.5%(65/245),其中分期上调为17.1%(42/245),分期下调为9.4%(23/245),另外还有5.7%(14/245)的病例由于相应临床医师习惯参考PET/CT结果进行分期,故PET/CT检查影响临床分期32.2%(79/245)。PET/CT检查前后治疗方案改变为51.8%(127/245),不同治疗方式间改变为15.9%(39/245),同一治疗方式内部改变为35.9%(88/24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提高肺癌临床分期或再分期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肺癌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1C甲基蛋氨酸(MET)PET/CT对胶质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价值,并与^18F-FDG进行比较。方法46例胶质瘤术后患者均行^11C—MET和^18F-FDGPET/CT颅脑显像,2次显像间隔时间在5d内。采用ROI技术计算肿瘤与对侧灰质和白质比值。胶质瘤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根据手术或立体定向活组织病理学检查、MRI、CT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统计学比较采用z。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46例胶质瘤术后患者中残余或复发者36例。^11C-MET、^18F-FDGPET/CT显像对残余或复发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4.4%(34/36)、47.2%(17/36),χ2=19.429,P〈0.001;特异性分别为90.0%(9/10)、100%(10/10),χ2=1.053,P〉0.05;准确性分别为93.5%(43/46)、58.7%(27/46),χ2=15.294,P〈0.001。半定量分析:^11C—MET肿瘤/灰质比值为1.68±0.23,明显高于^18F—FDG的1.13±0.51(t=5.877,P〈0.001),^11C—MET肿瘤/白质比值为2.52±0.28,明显高于^18F—FDG的1.42±0.57(t=10.470,P〈0.001)。结论^11C-METPET/CT显像对胶质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病灶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优于^18F—FDGPET/CT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鉴别乳腺肿块性质和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有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行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患者禁食6h以上,肘静脉注射18F-FDG185MBq~296MBq。静注60min后开始发射和X线CT透射扫描,然后进行符合线路PET连续采集30min。图像经X线衰减校正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COSEM)叠代重建后,得到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三维断层图像及CT与FDGSPECT的融合图像。结果22例患者均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并获得病理结果。其中,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肿瘤6例。FDGSPECT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是93.75%、100%和95.45%,明显高于乳腺X射线摄片。16例乳腺癌患者,15例FDGSPECT分期与临床手术分期一致。利用SPECT/CT仪所配备的定位CT,1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灶可准确定位。结论SPECT/CT符合线路18F-FDG显像在乳腺癌的诊断、转移灶定位以及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积液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腹腔积液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其最终的病理检查结果、生存期等,并将18F-FDG PET显像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8F-FDG PET显像发现腹腔积液由恶性肿瘤引起者5例,良性病变引起者6例,假阳性1例和假阴性2例.18F-FDG PET显像对恶性肿瘤引起腹腔积液原发灶的检出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7,5/6和6/8;18F-FDG PET显像示阳性者及阴性者其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5(1~36)个月和15.5(3~50)个月,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结论 18F-FDG PET显像在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恶性腹腔积液原发灶的检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有助于预测腹腔积液阳性显像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介入^99Tc^m-tetrofosmin 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与^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估心肌活力的价值。方法 既往有心肌梗死史伴左心功能不全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6例,行二日法静息和硝酸甘油介入^99Tc^m-tetrofosmin SPECT显像,并在1周内再行^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及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左心室分成13个节段,分析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并分析相同节段^99Tc^m-tetrofosmin与^18F-FDG的相对摄取比值,以^18Tc^m-tetrofosmin摄取比值55%,^18F—FDG摄取比值50%为判断心肌活力有无的阈值。以k统计比较3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超声心动图示131个节段呈无运动或反向运动。^99Tc^m-tetrofosmin静息显像示其中78个节段(60%)心肌有活力,53个节段(40%)无活力。该53个节段中14个(26%)在硝酸甘油介入后可见再填充,余39个节段无改变。在^18F—FDGPET显像中,硝酸甘油介入显像再填充节段的心肌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再填充节段与无填充节段比较,心肌FDG摄取分别为(76±15)%和(5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酸甘油介入显像中,92个心肌节段(70%)有活力,39个无活力。tetrofosmin静息显像评估心肌活力与FDG PET显像比较,k值为0.35,而硝酸甘油介入^99Tc^m-tetrofosmin SPECT与^18F—FDGPET显像结果比较,k值为0.53。结论 硝酸甘油介入^99Tc^m-tetrofosmin SPECT显像可提高对心肌活力的检测能力,与^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SPM(统计参数图)对强迫症患者和正常人的PET图像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材料和方法:男性强迫症患者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6例,分别行^18F—FDG PETT显像,应用SPM(统计参数图)对患者和正常人的PET图像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SPM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代谢增加的脑区域有左侧扣带回(Brodmann 32区)、左侧上额叶灰质(Brodmann 10区)、左侧中额叶灰质(Brodmann 9区)、左侧中额叶白质、左侧下额叶白质、左侧壳外白质、左侧边缘叶前联合白质、左侧海马旁回(Brodmann30区)、左侧丘脑背内侧核、左侧小脑扁桃体、右侧中额叶白质、右侧壳外白质、右侧丘脑背内侧核。结论:SPM分析可以显示强迫症患者的异常额纹状体丘脑环路,是分析功能代谢的有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肾脏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经18 F-FDG PET/CT诊断为肾脏肿瘤且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的7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2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3±14.1)岁.PET/CT诊断根据肾脏轮廓改变、病灶密度异常及FDG摄取程度做出.计算18F-FDG 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效能指标.结果 79例中恶性肿瘤70例(包括肾细胞癌40例、肾盂癌5例,淋巴瘤8例,转移瘤16例,肾筋膜囊脂肪肉瘤1例);良性肿瘤9例(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后肾腺瘤1例;不含小脂滴样错构瘤病例).18 F-FDG PET/CT对病灶检出率达97.5%(77/79),对肾脏良恶性病灶判断的灵敏度为92.9% (65/70),特异性为7/9,准确性为91.1% (72/79),阳性预测值为97.0%(65/67),阴性预测值为58.3% (7/12).结论 18 F-FDG PET/CT能够检出并判断大部分肾脏占位病变性质,对肾脏肿瘤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做出综合评价是18F-FDG PET/CT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11C-胆碱、18F-脱氧葡萄糖(FDG)和^18F-FDG双时相PET显像对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16例临床疑为肺肿瘤的患者进行^18F-FDGPET显像(注药后1h显像,2h后行延迟显像)、^11C-胆碱PET显像(3d内,于注药后10min进行)。图像判断以标准摄取值(SUV)作为半定量指标,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以SUV〉2.5为葡萄糖代谢增高,^18F-FDG延迟显像SUV上升≥10%为恶性病变(阳性),如下降或升高〈10%为良性病变(阴性);^11C-胆碱异常摄取灶以SUV〉2.0为阳性。所有病例进行随访,以显像诊断是否符合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证实12例肺癌,3例结核,1例结节病。^11C-胆碱PET显像确诊了12例肿瘤中的ll例,而^18F-FDG PET显像确诊10例(10/12例),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确诊11例。4例良性病变者,^11C-胆碱PET显像能较好鉴别;而^18F-FDG PET显像2例假阳性,结合延迟显像仅1例假阳性。结论 ^11C-胆碱和^18F-FDG PET显像均能较好地鉴别肺部良恶性肿瘤。但^11C-胆碱和双时相^18F-FDGPET显像优于常规^18F-FDGPET显像,三者联合能提高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小肠腺癌(SI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9例SIA(男17例,女12例)、21例小肠淋巴瘤(SIL;男15例,女6例)及10例小肠结核(SIT;男4例,女6例)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方法(SUVmax)分析3种疾病PET/CT显像特点.计量资料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行x2检验.结果 (1) PET/CT图像上SIA多表现为小肠局部团块状、结节状高代谢灶,典型的SIL为小肠局部环形异常放射性浓聚灶,SIT多呈结节状、条状高代谢灶、病灶呈“跳跃性”分布;SIA的SUVmax为8.44±3.82,低于SIL(11.54±4.02; F=86.96,t=2.77,均P<0.01),与SIT的8.61±2.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2)SIA、SIL和SIT的灶周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分别为72.41% (21/29)、85.71%(18/21)和70.00% (7/10) (x2=1.50,P>0.05);SIA的灶周肿大淋巴结SUVmax为5.59±2.86,明显低于SIL的11.10±5.72(F=56.56,t=3.85,均P<0.01),与SIT的5.63±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PET/CT显像对SIA的灶周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明显高于CT(41.38%,12/29;x2=5.69,P<0.05).(3)55.17%(16/29)的SIA有小肠外转移灶;66.67%(14/21)的SIL有小肠外病灶,以全身多发淋巴结浸润多见;80.00%(8/10)的SIT有腹腔外结核灶;三者小肠外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3,P>0.05).(4)29例SIA中15例(51.72%)累及回肠,8例(27.59%)累及空肠,4例(13.79%)空肠回肠同时受累,2例(6.90%)空肠十二指肠同时受累,病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6,P<0.01).(5)29例SIA中单原发癌8例(27.59%),转移性癌14例(48.28%),7例(24.14%)考虑为双原发癌.(6)以病理、诊断性治疗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18F-FDG PET/CT显像诊断SIA的灵敏度为93.10%(27/29),特异性为80.00%(8/10).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可用于SIA的鉴别诊断,可为单原发、多原发及转移性SIA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的8649例受检者中,诊断为心脏肿瘤者占0.16%(14/8649).对这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6.9(35 ~68)岁.患者最终诊断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5例)、肿瘤病史和临床随访结果(9例)为依据,分析18 F-FDG PET/CT诊断情况.结果 14例心脏肿瘤,18F-FDG PET/CT均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其中,转移性肿瘤11例,占78.6% (11/14);原发恶性肿瘤2例,占14.3% (2/14);原发良性黏液瘤1例,占7.1% (1/14).11例转移性肿瘤的原发肿瘤分别为HCC(8例),肺癌(2例)和食管癌(1例).2例原发恶性肿瘤均发生转移.13例恶性肿瘤患者SUVmax为3.2 ~10.7,高于正常心肌.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对心脏转移及原发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探查心脏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情况,从而进行准确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