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82个(39.0%),良性病灶112个(53.3%),诊断准确率为92.4%(194/21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7%.②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一致,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9%(94/97),肋骨最低,为83.7%(36/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差异,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肋骨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MDP骨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融合显像在应力性骨折(SF)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8只,进行跑跳训练6周;对照组4只,自由活动6周。全部兔均进行^99Tc^m-MDP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将胫骨均分为上、中、下3段,分别在平面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上勾画各段ROI和三维ROI体积,并计算各自单位面积和体积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以对照组兔胫骨总的平均放射性计数为正常均值,计算可疑SF病变骨段放射性计数与正常均值的比值(SF/N),SF/N〉1.46为显像阳性。对显像结果与对应胫骨的病理诊断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12只兔共24根胫骨,骨平面显像半定量分析诊断SF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6.25%(9/16)、7/8和66.67%(16/24);骨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显像三维半定量分析诊断sF的相应指标分别为75.00%(12/16)、8/8和83.33%(20/24)。后者的诊断准确性较前者明显提高。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显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667(P〈0.05),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骨平面显像结合SPECT/CT显像诊断sF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PECT和CT融合骨显像在探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转移性骨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NB患儿,均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及局部SPECT和CT融合骨显像。将骨病灶显示的清晰度分为5级(不可见、模糊、可见、清晰、非常清晰),良恶性诊断的确定性分为3级(不确定、可以确定、十分确定),诊断效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对显像图像在骨病灶的清晰度显示、良恶性确定性诊断及探测恶性骨病灶的诊断效能方面进行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4例NB患儿,全身平面骨显像发现骨病灶72个,有5个骨病灶未能显示,SPECT和CT融合显像和单独SPECT显像均分别发现骨病灶77个。对骨病灶的清晰度显示SPECT和CT融合显像,单独SPECT显像均优于平面显像(日值均为69.000,P均〈0.05)。平面显像和SPECT显像诊断恶性骨病灶的准确性分别为45.45%(35/77)和62.34%(48/77;χ^2=4.416,P〈0.05),SPECT和CT融合诊断恶性骨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平面显像有提高,分别为82.35%(42/51)和53.19%(25/47)、88.46%(23/26)和40.00%(10/25)、84.42%(65/77)和45.45%(35/77),χ^2=12.571,14.016和25.667,P均〈0.01。与SPECT显像的特异性(14/26,53.85%)和准确性(48/77,62.34%)相比,SPECT和cT融合诊断恶性骨病灶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提高(χ^2=7.589,9.606,P均〈0.01),两者间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SPECT和CT融合显像骨病灶良恶性的确定性诊断优于SPECT(H=28.000,P〈0.05)和平面显像(H=21.000,P〈0.05)。结论SPECT和CT融合骨显像能探测到NB患儿更多的骨病灶,是一种较好的探测NB患儿转移性骨肿瘤的显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对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患者的手术、病理及影像资料。28例均行常规CT检查,其中25例先行双时相^99Tc^m-MIBI显像,对甲状腺外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患者,随即进行SPECT结合定位CT采集,经计算机处理得到二者融合图像,对放射性浓聚灶进行精确定位。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为检查“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按4个甲状旁腺计算,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为阳性,其余判为阴性。CT检查与核医学显像结果的比较采用四格表,检验。结果手术中28例患者共摘除28个异位病灶,均为单发。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腺瘤。28例患者常规CT检查共发现22个阳性病灶,其中真阳性17个,假阳性5个,另假阴性11个,真阴性79个;25例^99Tc^m-MIBI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发现阳性病灶23个,无假阳性,另假阴性2个,真阴性75个。常规CT检查与核医学显像对检出病理性甲状旁腺的灵敏度分别为61%(17/28)、92%(23/25),特异性为94%(79/84)、100%(75/75),准确性为86%(96/112)、98%(98/100),阳性预测值为77%(17/22)、100%(23/23),阴性预测值为88%(79/90)、97%(75/77);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χ^2=6.98,P〈0.01,特异性:χ^2=4.61,P〈0.05,准确性:χ^2=10.30,P〈0.01,阳性预测值:χ^2=5.88,P〈0.05,阴性预测值:χ^2=5.36,P〈0.05。结论^99Tc^m—MIBI 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对功能亢进异位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SPECT/CT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增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146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1110MBq,3~6h后按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SPECT/CT显像以及显像视野范围,然后采集SPECT和CT图像。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和不能确定。根据术后病理或随访获得正确诊断,分别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对患者能正确(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诊断和不能正确诊断(不能确定和诊断错误)的百分率及其95%可信区间,并分别计算其诊断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及其95%可信区间。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能否正确诊断的百分率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全身骨显像正确诊断者65例,占44.5%(65/146);不能正确诊断者81例,占55.5%(81/146),其95%可信区间为47.4%一63.5%;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64.4%(29/45)。SPECT/CT融合图像能正确诊断者131例,占89.7%(131/146);不能正确诊断者15例,占10.3%(15/146),其95%可信区间为5.3%~15.2%;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93.3%(42/45)。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高于全身骨显像(χ2=69.598,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6.
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对肿瘤患者可疑脊柱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6例99Tcm-MDP骨显像可疑脊柱转移灶患者,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76例患者中,与病理(含术中病理)检查结果对照19例,与随访1年余(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患者,随访至2008年3月)结果对照14例,显像结果与CT及MRI的共同结果对照43例.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肿瘤脊柱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5.83%(23/24),特异性为90.38%(47/52),准确性为92.11%(70/76),阳性预测值为82.14%(23/28),阴性预测值为97.92%(47/48),阳性似然比为9.97,阴性似然比为0.05.结论 SPECT/CT提高了肿瘤可疑脊柱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结合定位CT评价鼻咽癌(NPC)颅底骨侵犯(SBBI)。方法NPC患者44例,1周内行头颅^99Tc^m-MDP SPECT、定位CT、全身骨显像(WBI)和MRI检查,对照组10例其他部位肿瘤患者行头颅^99Tc^m-MDP SPECT结合定位CT显像。于SPECT图像矢状面,颅底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L)层面与高位颈椎体(C1~C3,S)处勾画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L/S〉1提示SBBI。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1)对照组10例I/S=0.66±0.13。(2)根据MRI结果,SPECT结合定位CT、WBI和单独SPECT诊断SBBI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3%(20/24)、80.0%(16/20)、81.8%(36/44),70.8%(17/24)、70.0%(14/20)、70.4%(31/44)和77.3%(17/22)、72.7%(16/22)、75.0%(3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37);SPECT结合定位CT与MRI相关[χ^2=17.65,相依系数(CC)=0.535,P〈0.05]。(3)头痛组与无头痛组SBBI阳性率分别为92.9%(13/14)与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P〈0.05),低分化鳞癌组与未分化癌组SBBI阳性率分别为50.0%(19/38)与83.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19)。(4)SPECT结合定位CT图像除能提供准确的定位外,还能柃测部分颅底骨破坏。结论SPECT结合定位CT能有效地榆测鼻咽痛SBBI。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骨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全身骨显像发现的96个可疑骨转移病灶,对可疑病灶行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核医学医师分别对SPECT、CT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分析并评分,以病理学结果或6个月以上复查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确诊依据。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病灶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可疑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6.8%、90.6%、91.5%和89.2%;ROC曲线下面积:SPECT/CT融合图像为0.956,CT图像为0.897,SPECT图像为0.710。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SPECT及CT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99Tc^m-MDP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全身骨显像示脊柱局灶性放射性异常浓聚者的SPECT/CT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用盲法阅片方法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病变良性、可能良性、可能恶性和恶性的判断。分别计算SPECT和SPECT/CT诊断结果中可能良性和可能恶性的百分比,并对2位阅片者的分析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Kappa值和95%的可信区间。分析SPECT和SPEC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率及95%可信区间。结果2位阅片者分析SPECT图像,诊断为不确定(可能恶性和可能良性)的比例分别为73.1%(38/52)和67.3%(35/52),一致率为63.5%,Kappa值为0.62,95%可信区间为0.49~0.76;2位阅片者分析SPECT/CT图像,诊断为不确定的比例分别为25.0%(13/52)和13.5%(7/52),一致率为78.9%,Kappa值为0.81,95%可信区间为0.72~0.91。SPE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率为76.9%,95%可信区间为63.8%~86.2%;SPECT/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率为94.2%,95%可信区间为84.3%~97.9%。结论在全身骨平面显像基础上,对脊柱病变再行SPECT/CT显像,可以获得更多诊断信息。不同阅片者对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结果的一致性、SPECT/CT诊断病变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SPECT好。  相似文献   

10.
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73例恶性肿瘤或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平面和局部显像。获得全身骨平面、SPECT断层和CT图像及SPECT与CT融合图像后,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PECT/CT骨显像可提供精确的解剖定位,发现脊柱(31处)、肋骨(11处)、胸骨(4处)、锁骨(3处)、肩胛骨(1处)、骶骨(1处)、坐骨(3处)、骶髂关节(1处)和骨外(20处)有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骨骼病变的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如病变累及椎体和(或)椎弓根,常提示肿瘤骨转移;累及椎小关节或椎体,呈“唇样”放射性浓聚,可考虑为良性病变。若平面显像呈“热区”,CT图像表现正常者,可考虑肿瘤骨转移。结论SPECT/CT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灶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99Fcm-MDPSPECT-CT与18F-FDG SPECT-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行常规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88例肿瘤患者同时行99Tcm-MDP SPECT-CT,同期(2周内)行18F-FDG SPECT-CT.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骨骼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较单纯三相骨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间临床怀疑骨肿瘤、并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1~82(44.1±21.2)岁.病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获得病理诊断.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分析三相骨显像图,判断病变良恶性;在其基础上,结合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再次判断病变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别对单纯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患者病灶良恶性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以x2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6例.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6%(28/29)和100%(29/29),特异性分别为37.5%(6/16)和81.2%(13/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8/38)和90.6%(29/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和100%(13/13).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为75.6%(34/45),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3.3%(42/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5).结论 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病灶良恶性病变判断的准确性较三相骨显像明显提高,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18F-FDG PET/C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临床确诊的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9~81(60.14±10.41)岁。所有患者均于两周内先后行18F-FDG PET/CT显像及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比分析18F-FDG PET/CT和99Tcm-MDP SPECT显像检出的骨异常改变,对两种显像方法检出MBD例数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χ2检验。 结果 2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伴发MBD,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28例(骨骼局灶型摄取显像剂18例,弥漫型骨髓摄取1例,混合型摄取9例),99Tcm-MDP SPECT骨显像阳性21例(表现为骨骼单发或多发放射性浓聚灶),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6%(28/29)和72.4%(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P<0.05)。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比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对MBD的探测更为灵敏,且对骨髓浸润及髓外侵犯亦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对于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并与99Tcm-MDP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97例肿瘤及疑诊为肿瘤的患者在30天内先后行18F-FDG PET-CT及99Tcm-MDP骨扫描,对比分析两者的显像结果。结果:97例中经临床和病理确诊基于病例分析,为骨转移63例,62例18F-FDG PET显像阳性,1例假阴性;99Tcm-MDP骨显像阳性49例,假阴性14例,两者敏感度分别为98.4%和77.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4例为阴性患者,其中PET显像阴性29例、假阳性5例,骨显像阴性21例、假阳性13例,两者的特异度为85.3%和61.8%(P>0.05),符合率为93.8%和72.2%(P<0.05)。基于病灶分析,97例中共分析1261个骨骼区,骨转移存在于226个骨骼区,剔除不能定性的14个区,18F-FDG PET显像阳性222个区,假阴性4个区;而骨扫描显像阳性154个区,假阴性72个区;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8.7%和6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021个阴性区,其中18F-FDGPET显像为阴性1010个区,假阳性11个区;骨扫描显像阴性1001个区,假阳性20个区;两者特异度分别为98.9%和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的诊断符合率为98.8%,骨显像为92.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CT表现分组,溶骨性病灶和CT上无明显异常改变病灶的FDG PET和骨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99.4%和72.6%及81.5%和4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高于骨扫描对溶骨病灶和CT上无明显改变病灶的检出优于骨扫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折(IF)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0例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的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和阳性部位的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分析联合显像对IF的临床诊断效能。9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58例,年龄(67.56±7.68)岁,其中22例可疑IF、68例已确诊局部IF。所有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均经过6个月以上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证实。 结果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IF病灶234个,均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增高,病变部位及个数为骨盆78个、腰椎49个、胸椎46个、肋骨45个、股骨8个、胫骨4个、跟骨3个及胸骨1个。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68.89%(62/90)的患者联合显像检出的IF数目多于显像之前已知的骨折数目。在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范围内,CT显示骨折病灶293个,其中SPECT/CT诊断新鲜IF病灶234个、陈旧性IF病灶59个,SPECT/CT对新鲜IF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34/234)。 结论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患者IF病灶数目的全身显示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