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使用频域前节OCT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Moria 90 μm(A组)一次性刀头和Moria 110 μm可重复使用刀头(B组)制作板层角膜瓣行LASIK治疗各50例共200眼,术中用A超的方法测量计算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术后用频域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测量保留角膜基础床厚度.结果:用A超的方法测得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为A组304±1μm,B组292±18μm,OCT测量保留角膜基础床厚度为A组332±15μm,B组325±18μm.用90μm一次性刀头 所制的角膜瓣厚度为131.3±12.8μm,用110μm刀头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为180.1±12.8μm.结论:频域前节OCT能比较准确测量LASIK术后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用90μm和110μm刀头所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标记的厚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分别相差约50μm和80μm.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Pencat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准确性。方法:分别使用Pencatam眼前节分析仪和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50例(100眼)眼科门诊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验证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分别采用Pencatam眼前节分析仪及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为543.05±30.65um和539.46±30.43u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cat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静兰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18(3):164-166
目的观察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行LASIK手术后干眼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准备行LASIK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54眼,既往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半年~3年,年龄最小19岁,最大26岁,平均年龄23岁。对照组:30例57眼,无戴眼镜或仅戴框架眼镜,年龄最小18岁,最大27岁,平均年龄22岁。观察两组患者行LASIK术后3天、14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眼部症状和体征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段试验组干眼病症状较对照组重,从术后干眼病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来看,术后前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患者行LASIK术后出现干眼病状的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发生、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3月6月收治的8例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的视力及角膜恢复情况。结果经及时手术处理,合理用药,视力恢复良好。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视力>0.1,术后1周所有患者视力>0.3;术后1个月6例患者视力达到0.8以上,角膜透明,无上皮植入、内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及时正确处理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能够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视疲劳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200只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分别在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术后1周、2周,1月比较两组的视疲劳症状。结果:干预组视疲劳症状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ASIK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视疲劳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那素达滴眼液能否降低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中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选取60例(120眼)接受SBK手术的近视患者,一眼术前滴用那素达滴眼液为试验组,另一眼不滴用那素达滴眼液为对照组,观察术中出血情况。结果:那素达滴眼液组5眼(8.3%)发生术中出血;对照组27眼(45%)发生术中出血,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那素达滴眼液能显著降低SBK术中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中医辨证分型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75例患者根据辨证分为瘀血阻络型、痰湿蕴结型和肝肾阴虚型3组,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患者的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瘀血阻络型、痰湿蕴结型、肝肾阴虚型的分布频率依次为46.7%、30.7%、22.7%;而瘀血阻络型、痰湿蕴结型黄斑区厚度均明显大于肝肾阴虚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以瘀血、痰湿标实证为突出表现,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8.
乙醇对兔LASEK术后角膜愈合及基质内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两种术式,探讨乙醇对LASEK术后角膜伤17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PRK及不保留上皮LASEK的兔眼模型,检测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角膜基质浅层角膜细胞数量的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1周LASEK组haze较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兔角膜bFGF RT-PCR产物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LASEK组高于PRK组(P<0.05);术后1天、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层基质内角膜细胞数量LASEK组与bFGF的相关系数为0.785;PRK组为0.738.结论 20%乙醇可促进bFGF表达增加,在LASEK手术的早期对角膜伤口愈合存在一定影响,但作用短暂,手术中应用是相对安全的;bFGF与haze的形成及术后基质内角膜细胞的活化、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0岁以上人群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11个月至2021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SMILE的中低度近视患者28例(56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测量未矫正视力(UCVA)、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眼压、散光、慧差、三叶草差、球面像差、高阶像差、波前像差和斯特列尔,并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视觉质量。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UCVA高于术前,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眼压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3个月的散光小于术前,慧差、球面像差、高阶像差、波前像差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的环境触发因素、视觉功能、眼部症状以及视觉质量问卷总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40岁以上人群行SMILE是安全有效的,调节力会影响视近满意度,术前充分沟通是提高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前瞻性对120例妇产科腹部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药组术后用大承气汤煎剂保留灌肠,肛门出现排气时间平均为25.2h,1例有中度腹胀;对照组平均为47.8h,15例有中度以上腹胀。证实大承气汤煎剂保留灌肠用于妇产科腹部术后,具有防治术后肠功能紊乱,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plat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意义及疗效.方法:总结2002-2006年期间收治的12例多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并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网植骨、Z形前路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钛网无松动、移位和塌陷,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5(.).2年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脊柱畸形矫正情况满意.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加钛网植骨、Z-plate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术式有术野显露清楚、病灶清除更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植骨融合率和结核治愈率高等特点,是目前外科治疗多节段腰椎结核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为22个月,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32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5.68±7.60)分提高到重建后随访时的((94.7±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异常(C级)18例、显著异常(D级)14例,改善为正常((A级)24例,接近正常(B级)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生物力学性能好,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刺降糖即刻效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取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6天的临床观察,具体方法为:前3日每天早晨7:30和8:00各测定1次空腹血糖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后3日每天早晨7:30先测定空腹血糖,然后行针刺治疗,针刺主穴取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配合辨证配穴,采用补虚泻实手法,留针30min,起针后即刻测定血糖值并与针刺前作比较;每个患者均观察3天,治疗3天,共计6天,观察和治疗期间数据各取平均值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期间7:30空腹血糖平均值7.8mmol·L^-1,8:00空腹血糖平均值7.7mmol·L^-1,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7:30空腹血糖平均值7.7mmol·L^-1,治疗后空腹血糖平均值7.1mmol·L^-1,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期8:00和治疗期8:00患者血糖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有较好的即刻降糖效应,降糖范围在0.2~1.5mmol·L^-1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上海针灸杂志》2015,(5)
目的观察顶颞前斜线丛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顶颞前斜线丛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言语训练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CFCP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及CFCP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及CFCP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顶颞前斜线丛刺配合言语训练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6例胆石症手术患者临床治疗和追踪观察1年,患者现代医学处理原则一致,治疗组68例在围手术期及手术后3月口服大黄灵仙胶囊,对照组68例不服中药。结果:治疗组痊愈48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年内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率分别为治疗组29.4%(20/68)和对照组47.1%(32/68),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可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提高胆石症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Colles骨折共64例,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骨折三期辨证用中药治疗。结果:在总有效率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肿胀消退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老年Colles骨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字型取穴法电针治疗下肢肌肉损伤的临床疗效并确定其操作方法.方法:散打下肢肌肉损伤的运动员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前者按T字型取穴用电针疏密波治疗日1次,后者用甘油果糖250 ml,每日2次,共治疗3天,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价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低(P<0.05);但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字型取穴法电针治疗下肢肌肉损伤有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复习了12例髋臼前壁、前柱或前柱并扣方半横切骨折。牵引治疗9例,手术治疗3例。疗效优7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对这12例正位及闭孔斜位X片进行负重弓完整性测量,发现疗效不佳者骨折均累及负重弓,作者对该种骨折的诊治及负重弓测量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质控图检测法评判针刺提插手法的可行性,为针刺提插法的教学和针灸专家手法技术整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针刺手法参数测试仪,对我校针灸教师的针刺提插手法进行测试,建立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在学习提插法后进行手法测试,根据仪器记录的波形参数用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进行评分,同时采用传统标准进行评分,用自身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种评分方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名学生在学习提插法后的针刺手法传统评分值为(81.03±8.40)分,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值为(80.60±7.48)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分方法呈正相关。结论: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与传统标准评分具有正相关性,质控图检测法可用于提插法的评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