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脉络宁注射液预防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试验,探讨脉络宁注射液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与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型简单随机临床试验的方法,将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陈旧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心脑血管病高危病人,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9740例)和对照组(8021例).预防治疗组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个疗程的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在经3年共计6个疗程的治疗后,记录两组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与再发病例数.[结果]脉络宁预防治疗组的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7.9%(769例),对照组则为19.76%(1585例);经比较,两组间数据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每年春、秋两季各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1个疗程可以有效防止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再发.  相似文献   

2.
氯毗格雷联用辛伐他汀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氯毗格雷(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患者,观察2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溶栓后应用波立维和辛伐他汀及给予抗凝、抗心肌缺血、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梗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心肌梗死再发率、死亡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脉络宁治疗组。历经3年6个疗程(或更多疗程)的治疗,观察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再发生率。结果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生率与再发生率下降了67%,脉络宁预防组脑梗死的发生及再发生率由对照组14.6%下降至5.0%;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再发生率由3.6%下降至1.3%。结论脉络宁注射液每年静滴2个疗程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再发。  相似文献   

4.
内皮素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内皮素(ET)是一种血管收缩肽,与ET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ET不仅参与了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而且参与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研制特异的ET受体拮抗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5.
对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治疗组(脉络宁组63例),对照组(维脑路通组61例)。用药前两组临床症状—头颅CT的改变经统计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果表明脉络宁组可显著提高痊愈率(p<0.01)及总有效率(p<0.05),明显缩短起效时间(p<0.01)。尤其对改善肢体运动动能及言语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治疗组(脉络宁组63例),对照组(维脑路通组61例)。用药前两组临床症——状头颅CT的改变经统计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果表明脉络宁组可显提高痊愈率(p<0.01)及总有效率(p<0.05),明显缩短起效时间(p<0.01)。尤其对改善肢体运动动能及言语功能疗效显。  相似文献   

7.
脉络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30例中重度新生地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脉络宁治疗,与同期用传统疗法30例作对照。两组基本情况除孕周外,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后NBNA评分、颅脑B超检查结果、脑血流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x2各为10.8000,6.0087,P各为<0.01及<0.05脑血流正常率经零反应检验法得P=0.00009。平均随访年龄各为17.5及16.2个月。结果两组正常率为86.7%及60.7%。预后差为13.7%及29.3%。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再发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315例青年AIS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再发MACCE发生率、类型及再发MACCE在各种亚型AIS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发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 再发MACCE的发生率为16.5%(52例),其中卒中复发占40.4%(21例),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AIS占42.3%(2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嘱依从性差、饮酒、踝肱指数≤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再发MACCE关系密切(P 0.05)。结论 青年AIS患者再发MACCE的类型以卒中复发和来源于LAA最为常见。医嘱依从性差、饮酒、踝肱指数≤0.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AIS患者再发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型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相似文献   

10.
孔丽  李婕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4):89-9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96604部队医院收治的8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及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同院接受体检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共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分为对照组(74例)与观察组(228例),对照组为无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9月~2009年6月所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选取3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2例,其中对照组做常规治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1年后对两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加用阿司匹林后,因冠心病死亡和心肌梗死的患者较对照组分别减少13.9%和14.3%。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良好的效果,临床上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时,可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评价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本组研究中的全部30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195例,占65%;对照组共105例,占35%。观察组195例受试对象给予500mg/d的可溶性阿司匹林,根据实际情况可加用肠溶性阿司匹林30mg/d。对照组105例受试对象给予安慰剂。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组全部19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管疾病共出现19例次/年(3.25%);对照组共105例受试对象中,心脑血管疾病出现16例次/年(5.0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对象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20%,出现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下降约37%,心脑血管死亡率下降约6%。在观察组的受试对象中同时患有糖尿病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降约4%。结论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理想的预防作用,为了有效降低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患者早期死亡,目前主要提倡做好预防措施,正确并合理地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多发性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老年患者,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减少这样的现象,应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本文主要从加强预防措施、合理膳食、减少外部刺激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对比:①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评分.②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厚度及血低切粘度.结果:①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前颈动脉厚度及血低切粘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厚度及血低切粘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改善颈动脉厚度及血低切粘度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ESR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临床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45例无活动性炎症的中老年病人在作血液流变学检查的同时作动态ESR分析。结果 测得的ESRK值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603,P<0.001);按ESRK水平分组显示ESRK水平依次上升的小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均值及其阳性率是阶梯形显著增高(P<0.01);动态ESR呈持续缓降、前/后期速降、持续速降型表现,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阳性率依次显著增高(P<0.01)。结论 临床可通过ESR检查,结合动态分析、观察无活动性炎症的中老年病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袁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363-2367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 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贾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5):236-238
1897年,德国药剂师费利克斯·霍夫曼化学合成了一种性质稳定的化合物乙酰水杨酸,标志着阿司匹林的诞生。现在,阿司匹林已经是抗血小板治疗的一线用药。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阐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以及其带来的风险,提示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脑血管疾病(CVD):包括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肺心病等,简称心血管疾病。其中对人民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降纤酶与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比较降纤酶与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经CT确诊脑梗死病人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在常规治疗(甘露醇、胞磷胆碱等)基础上,降纤酶组于治疗d1~3给降纤酶10IU,d4~7给5IU,均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qd,7d为一个疗程。脉络宁组给脉络宁20mL,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7d。结果:降纤酶组总有效率88%,脉络宁组44%,(P<0.01)。起病6h内,24h内,及1wk内用药者,降纤酶组有效率依次为100%,92%及75%;脉络宁组依次为60%,42%及38%;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脉络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