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52例ITP住院患者随机分成IVIG治疗组,IVIG 320-500 mg/(kg.d)连续应用3-5 d;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2.5 mg/(kg.d),治疗4周。结果:IVIG治疗ITP有明显的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升高血小板数的时间比强的松明显缩短(P〈0.01)。结论:IVIG治疗ITP具有快速升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免于出血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IVIG治疗组,静滴IVIG320~500mg/kg·d连续应用3~5天;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2.5mg/kg·d,治疗四周.结果IVIG治疗ITP有明显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强的松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升高血小板数的时间比强的松明显缩短(P<0.01).结论:IVIG治疗ITP疗效显著,具有快速升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免于出血的独特作用,不良反应少,是小儿重症及特殊ITP患儿治疗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冯永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49-1050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使用大荆量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HD-IVIG)和口服泼尼松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68例ITP患儿分为HD-IVIG组和泼尼松组,观察治疗后皮下出血、紫癜消失的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HD-IVIG组患儿皮下出血、紫癜消失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泼尼松组(P〈0.05,P〈0.01);治疗第1周血小板上升数目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0.01)。结论:HD-IVIG可迅速提高ITP患儿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数极低、有出血倾向者,可予该方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HLA-DRB1等位基因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LA)DRB1等位基因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用PCR-SSO法对42例ITP患儿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同时用改良的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MAIPA)检测其中36例ITP患儿血清中的抗GPⅡb/Ⅲa和GPⅠb/Ⅸ自身抗体。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ITP患儿HLA-DRB1*17基因型显著升高(P<0.05,RR=2.76,EF=0.1064),而HLA-DRB1*1202基因型显著降低(P<0.025,RR=0.20,PF=0.7616)。(2)慢性难治性ITP患儿与非难治性患儿相比,HLA-DRB1*11基因型显著升高(P<0.025),且具有DRB1*11的患儿主要(5/6)为女性年长患儿;(3)抗GPⅡb/Ⅲa及抗GPⅠb/Ⅸ自身抗体的阳性率都与HLA-DRB1*02(15/16)基因型显著相关(P分别为0.02和0.01),但难治性和非难治性ITP患儿间抗体阳性差异无显著性(P>0.1)。结论:(1)DRB1*17可能与儿童ITP的易感性有关,而DRB1*1202则可能对儿童ITP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2)具有DRB1*11基因型的患儿易发展为慢性难治性ITP;(3)血小板自身抗体与抗原表位的反应可能受DRB1*02限制,但自身抗体阳性与否并不能预示ITP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 (CsA)联合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31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CsA联合IVIG治疗,剂量分别为5 mg/ (kg·d)和0.4 g/ (kg· w).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71.80.结论 CsA联合IVIG可作为难治性ITP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短期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疗效。方法:将35例HSP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纽(n=20)用大剂量IVIG1g/(kg.d),连用2天;对照组(n=15)用常规量IVIG400mg/(kg.d),连用5天。两组总量一致,均同时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症状控制后改强的松口服。根具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判断两组问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皮疹、血尿消退,关节及胃肠道症状缓解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短期复发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短期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可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血粘度与血小板聚集度影响。方法 64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甘糖酯对照组,分别口服血脂康1.2g/d或甘糖酯200mg/d,连服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谱,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度。结果 ①服血脂康和甘糖酯8周后,TC、TG和LDL-C明显下降(P均<0.01),HDL-C明显升高(P均<0.01)。血脂康降低TG的作用弱于甘糖酯(P<0.05),而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与甘糖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血脂康和甘糖酯均可明显降低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度(P均<0.01)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血脂康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其降低TC、LDL-C、血粘度、血小板聚集度和升高HDL-C的作用与甘糖酯相近,其降低TG的作用弱于甘糖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蛋白(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和防止病愈后反复喘息发作的方法。方法: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213例,按随机原则,分对照组和大剂量IVIG组,大剂量IVIG组,每次IVIG 1g/kg,连用2天,观察疗效,病愈后对其随访。结果:大剂量IVG组可明显缩短入眼达正常时间,吸氧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195例,发生反复喘息,对照组占63.7%,大剂量IVIG组占28.1%,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有确实疗效,并能减少病愈后反复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10^0/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1.5mg/(kg·d)静脉滴注,连用5d,于治疗第6d起口服强的松2mg/(kg·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10^9/L时间分别为(2.1±0.6)d,(2.7±0.6)d,(3.9±0.8)d,血小板数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2)d,(11.2±1.3)d,(13.5±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更迅速。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ELISA法作PAIgG,PAIgA,PAIgM联合检测,并作动态观察。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PAIg,P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PAIg增高患者采用泼尼松治疗,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g含量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肿节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研究肿节风在ITP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初治ITP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肿节风治疗组,复治ITP患者共16例。治疗方案按强的松0.25mg/kg+肿节风1.5g/d。疗效判定,按照第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确定。结果:小剂量强的松(0.25mg/kg)合并肿节风治疗初治ITP的有效率,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对复治ITP患者治疗有效率达68.7%,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部和肺癌患者在放化前后血小板(PLT)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静脉血,用CD-16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PLT各参数。结果: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1周后,PLT数,血小板比积(PC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期间,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一周后,MPV回升,与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DW升高(P<0.05)。结论:观察PLT参数的变化能间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对临床能否进一步放化疗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观察其疗效。方法:收治患者45例,年龄5月龄~10岁,病程均在5d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两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体征、脑脊液、脑电图之间轻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清热解毒、退热、激素、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IVIG治疗,200-400mg/(kg·d),连用3d。对两组治疗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发热、头痛、呕吐、神经系统病理征的缓解及住院日数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脊液及脑电图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VIG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疗效确切,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健康体检者、51例 ITP 患者(23例新诊断 ITP 患者、28例持续性 ITP 患者)和21例非 ITP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的表达率及荧光强度,与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持续性 ITP 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的 PAIg 表达率。结果ITP 患者组 IgG、IgA 和 IgM 的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自身免疫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自身免疫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持续性 ITP 治疗患者中,完全反应(complete response,C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有效(response,R)组的 PAIg 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 PAIg 可以用于 ITP 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价值。方法: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62例早产儿(胎龄32周-36周)入院时及10d后的血清IgG、IgM、IgA。同时随机分为IVIG组、抗生素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IVIG每天按0.5g/kg-1.0g/kg稀释成50mL在2h-3h滴完,连用2d;选择青霉素、头孢氨噻肟钠、氧哌嗪青霉素,使用其中1种-2种,连用3d-5d。结果: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2,P<0.01),而IgM、IgA差异无显著意义。且IVIG组治疗后均值明显上升(P<0.01),而抗生素组及对照组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97%,其中抗生素组发生率为35.00%,对照组为27.78%,IVIG组仅为4.17%。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张晓芬  刘晓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87-2589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d后改用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对照组用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d后改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第5天血小板上升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比单用地塞米松治疗ITP可明显缩短血小板上升至安全水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 59例儿童ITP患者分为两组应用激素联合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5d,1g/kg·d×1d)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相仿,血小板计数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达正常值及达峰值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用法均能取得良好效果,1g/kg·d×1d用法组起效更快,更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免疫球蛋白(Ig)变化。方法:将6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IVIG,按每次500-1000mg/kg给予,仅用1次。应用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IgG明显升高(P<0.01)。结论:IVIG治疗SIRS临床疗效确切并可调节免疫机制,改善预后,且安全,可作为佐治SIRS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63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甲泼尼龙1000mg/d,静脉滴注,共3d,以后改口服泼尼松1~2mg/(kg·d);对照组用泼尼松1—2mg/(kg·d)。结果在治疗第2~5天,血小板计数〉50×10^9/L者。治疗组分别为1、10、19、19例,对照组分别为0、0、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止血天数治疗组(3.6±2.2)d,对照组(8.3±4.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2组疗效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1d时。重新评价疗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ITP患者,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有积极意义,尤其适用于口服泼尼松有禁忌者。而对于出血倾向不重者,传统治疗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儿童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儿童乙型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和B组(15例),两组均在抗病毒、地塞米松、20%甘露醇等治疗的基础上予总量相同的IVIG静脉滴注治疗,A组IVIG用法:1g/(kg·d),连用2d;B组IVIG用法:0.4g/(kg·d),连用5d。统计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所需的治疗时间、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观察患儿在使用IVIG中有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所需的时间比较,A组所需的时间明显少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IVIG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均无出现任何毒副反应。结论IVIG治疗儿童乙型脑炎(尤其急性期时)需要短时间、大剂量冲击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