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镇静镇痛剂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危重患儿和机械通气患儿的诊治中 ,经常会遇到患儿因病痛及治疗时的疼痛而产生焦虑、恐惧现象 ,严重者可引起躁动、挣扎及呼吸对抗 ,影响临床一些治疗的正常进行 ,患儿可因体耗增加、呼吸效率变差而加重机体缺氧和气体交换 ,甚至导致体内导管滑脱、气道损伤、气胸等并发症 ,这些结果可直接加重病情 ,增加因再次操作而带来的痛苦 ,增加患儿的恐惧程度 ,并给临床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使患儿能平稳安静地渡过危险期 ,尽可能减少年幼患儿不合作而产生的并发症 ,有必要对这些患儿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治疗。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床旁动态脑电图(AEEG)在儿童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儿童ICU病房的具有昏迷症状病例24例.全部病例急性期行AEEG检查,并随访6个月.结果 24例患儿均失去正常的脑电背景节律,14例表现为广泛性高或低波幅的θ或δ波;6例表现为广泛性低电压;4例α波为背景,出现较多的高波幅的θ或δ波.24例患儿均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生理波不清楚.临床记录惊厥发作10例,结合AEEG监测确定性发作8例,其中全身性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2例,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2例,非性发作2例.结论 AEEG检测对昏迷患儿预后的估计、对其伴有的性发作和非性发作表现的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同时AEEG还可提示病灶的起源,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镇静在危重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普遍应用于临床.各种镇静药物及其使用方法、镇静水平的评估、镇静风险的防治等都有不同的文献报道.目前苯二氮(革)类是镇静的主要药物,咪达唑仑静脉维持是常用的镇静方法,Rasmay评分、舒适量表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常用于评价镇静水平,良好的镇静评估和心电呼吸监护是防治镇静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上应用PDCA前后NICU的医院感染率、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合格率资料,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为对照组,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为观察组。结果对照期间共收治患儿783例,发生医院感染37例,医院感染率4.7%;观察期间共收治患儿2164例,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率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后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恒温箱水、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均高于实施PDCA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中应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定期轮换使用抗生素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细菌耐药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502例应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噻肟的患儿,观察肺炎克雷伯菌亚种感染的108例在相继5个研究阶段轮换使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时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基础阶段为12个月,无序地应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噻肟;后4个阶段每一阶段为6个月,交替使用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基本不用头孢噻肟.结果 随着停用头孢他啶时间的延长,肺炎克雷伯菌亚种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从基础阶段的59.3%下降至第3阶段的40 4%,到第4阶段又上升至45.9%,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2,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从基础阶段的6.7%下降至第4阶段的2.6%,而第5阶段则为4.5%,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P<0.05).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也逐渐下降,从基础阶段的59.8%下降至第2阶段的47.8%,第3阶段继续有所下降为45.4%,第4阶段为40 4%,第5阶段为33.6%,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但停药2 a耐药率仍偏高,未能消除.结论抗生素轮换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可达到降低细菌耐药率的成效.但细菌耐药性的消除需2 a以上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对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NICU患儿经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后的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符合入选条件患儿1 011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9例,医院感染率为5.8%,日感染率为3.5%;以每半年分期,日感染率从2013年上半年的8.0%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1 000呼吸机使用日从2013年上半年的12.8‰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例/1000中心静脉置管日从2013年上半年的4.5‰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连续性目标性监测可及时掌握N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和危险因素,便于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儿死亡原因 ,以指导临床工作 ,降低死亡率 ,对 84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窒息与先天畸形是新生儿的主要死因 ;感染性疾病、捂热综合征、颅内出血是婴儿期主要死因 ;>1岁儿童意外死因构成比增加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在各年龄阶段均占一定比例。认为新生儿和婴儿期是重点防范阶段 ,加强围生期保健、卫生宣教 ,加强对严重感染性疾病的积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疾病分析$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儿童急救中心610017@王译
$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儿童急救中心610017@张国英… 相似文献
9.
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PICU体外膜肺氧合( ECMO)技术开展及ECMO疗效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2015年3月至2015年8月对全国三级甲等医院PICU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了38家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的PICU,其中儿童医院28家,综合医院10家。10家医院的PICU拥有12台ECMO设备;能开展ECMO技术的单位6家,准备开展ECMO技术的单位14家;接受过ECMO培训的医院8家。共有63例患儿在 PICU 内接受非开胸 ECMO 治疗,成功撤离 ECMO 者49例,有效率77.8%;36例存活,存活率57.1%。儿童患者(大于28 d)51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1例,心脏疾病28例,心肺衰竭2例;存活出院31例,存活率60.8%。新生儿患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心脏疾病2例,存活出院5例,存活率41.7%。结论国内儿科领域ECMO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发展不均衡,整体上存活率低于国际水平,今后需要进一步增加ECMO技术在儿科领域应用的临床实践,提高国内危重患儿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5)
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是将源于单通道(P3-P4)或双通道(C3-P3、C4-P4)等有限数量导联的原始脑电图经过过滤、校正和时间压缩形成基于振幅为主要元素的脑电活动趋势。因其具有可实时、连续、无创床旁监测脑电活动以及相对易判读和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a EEG在评估脑电活动背景、诊断癫痫并监测抗癫痫药物疗效、预测和评估早产或足月儿神经系统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技术更新,目前还可进行多导联a EEG记录,且同时跟踪原始脑电图,使得a EEG对脑电背景活动的评估以及癫痫发作的诊断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肺脏超声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应用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就诊于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的内科ICU和心外科ICU的137例患儿进行肺脏超声检查。肺疾病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和(或)CT检查,与肺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137例中存在肺疾病者89例(66.7%);无肺部疾病者48例(33.3%)。肺疾病中肺炎76例(85.4%)、毛细支气管炎8例(9.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5.6%)。肺疾病的主要超声征象为A-线消失、胸膜线异常、肺实变、肺间质综合征、肺搏动、肺水肿等。肺脏超声动态观察发现,病情的好转、加重或是新出现的肺部感染,均可通过胸膜线、A-线、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肺不张、支气管充气征等超声征象来判断。在撤呼吸机失败病例中,肺脏超声比X线更容易发现病灶。无肺脏疾病儿童肺脏超声中可见正常的胸膜线和A-线,无B-线、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支气管充气征等异常征象。结论 肺脏超声对PICU肺部疾病诊断准确,尤其对病情反复及撤呼吸机的患儿更具有实用价值;超声检查便于动态监测疾病变化,提示在PICU内常规开展肺脏超声检查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PICU中人腺病毒( human adenovirus,HAdV)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住院的HAdV感染患儿87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方法进行HAdV及其亚型检测,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合胞病毒、肠道病毒、偏肺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等10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对HAd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7例HAdV肺炎患儿中, HAdV-3感染占35.6%(31/87), HAdV-7感染占52.9%(46/87),HAdV-4感染占2.3%(2/87),8例未定型;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7.6%(24/87),其中87.5%(21/24)是2种混合感染,12.5%(3/24)是3种混合感染;与肺炎支原体发生混合感染的占50.0%(12/24),与人博卡病毒混合感染的占20.8%(5/24)。 HAdV-7感染患儿中73.9%(34/46)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而 HAdV-3感染患儿中51.6%(16/31)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χ2=4.045,P=0.044)。 HAdV-7感染患儿发生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比例大于HAdV-3感染患儿[47.8%(22/46)vs.22.6%(7/31),χ2=5.027,P=0.025]。结论 HAdV是广州地区PICU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可导致重症肺炎。 PICU中发现3、7、4型HAdV感染,7型HAdV肺炎患儿所占比例和临床表现较3型更多、更危重。 HAdV与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的现象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14.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可对心肺功能进行替代,是一种严重呼吸和(或)循环衰竭的挽救性治疗措施。在儿童ECMO治疗的各个环节如ECMO启动、穿刺和置管、运行过程中的管理,ECMO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ECMO撤机等,可应用床旁超声对患儿的心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9例危重患儿分为3组:细菌感染组45例,病毒感染组38例,非感染组36例,回顾分析患儿血清PCT水平,比较PCT检测阴性的非细菌感染危重患儿不用抗生素治疗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疗效差异.结果 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阳性率分别为73.3%,13.2%和13.9%,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检测阴性的非细菌感染危重患儿不用抗生素治疗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血清PCT可用作细菌感染与病毒等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3d内血气分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中的意义,评估能否通过早期血气分析预测早产儿ROP病发生的危险性。方法经筛检共收集了396例早产儿生后最初3d的血气分析值,统计分析ROP患儿及无ROP患儿的PaO2、PCO2及pH值的上下四分位数(P25,P75)。结果 ROP患儿中,PaO2、pH值占下四分位数的比率,PaO2、PCO2占上四分位数的比率明显高于无RO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0、40.21,P均<0.05)。结论低PaO2、低pH值以及高PaO2、高PCO2使ROP的发生危险性增加,提示高氧、低氧、酸中毒与R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抗生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4):251-252
PICU中应用抗生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患儿因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从急诊收入或从其它病区转入PICU ,包括严重的颅内感染、重症肺炎、重症消化道感染 (如中毒性痢疾 )、脓毒败血症及上述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 (MSOF)等。②在PICU中发生的院内感染。由于PICU中患儿长期插管应用人工呼吸机 ,或长期留置各种有创导管 (如动脉内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等 )及导尿管等 ,以及危重患儿大多免疫功能低下 ,PICU中的细菌耐药性强 ,所以在PICU中容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 ,而且经常给治疗带来很大困… 相似文献
18.
潘慧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5(3)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血液系统疾病已成为这一群体的一大突出问题,血小板减少症尤为常见,但目前对于如何合理评估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张小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1995,(3)
高频给氧在重症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作用山西医学院儿科系(030001)张小莉近年来,我院采用KR一巨型喷射呼吸机高频给氧参与抢救和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我院1992.7~1994.6收治的1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临床... 相似文献
20.
王群思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3):197-199
颅内压(ICP)系指脑、脑膜、颅内血管、脑脊液(CSF)等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当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超过自身代偿能力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颅高压)。引起颅高压的原因很多,脑水肿是急性颅高压的主要原因,可见于感染、缺氧、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其他原因如颅腔狭小、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及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和流通阻塞等也可导致颅高压的发生[1]。Guillaume于1951年首次在动物实验中应用ICP监测,1960年Lundberg在临床使用ICP监测。ICP正常值因患儿年龄、测压部位、测压方法、测压时小儿状态而异,目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