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双下肢麻木1年,加重伴乏力7个月入院.查体发现脊髓胸9段以下浅、深感觉减退,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X片示T9右缘、后纵隔内有一约8cm×8cm的缎密肿块;椎管造影示T10髓外硬膜外占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例发生在颈段脊髓,3例发生于颈胸段脊髓,1例发生于胸段脊髓。其中1例呈多发,同时累及小脑半球和颈髓。肿瘤实质最大1.5cm,最小3mm,3例为局部囊变,9例为邻近脊髓空洞积水,2例伴有明显的水肿。累及范围为1个椎体区段至10个椎体区段。T1WI显示病变囊影呈脑脊液样低信号,结节与脊髓相比,呈等或略低信号。其中9例结节位于脊髓背侧,3例位于脊髓中央区域。9例囊肿及空洞积水周围的脊髓未见明显水肿存在。3例邻近脊髓水肿呈T1 W略低信号,T2 W呈较高信号。1例同时伴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T2 WI囊性病变呈脑脊液样高信号,结节呈略高信号,囊肿周围水肿区呈较高信号,其中1例结节内见血管流空信号。T1WI增强扫描12例结节病灶及伴有小脑病灶的均显著增强。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椎管内脊膜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其发病部位、边缘形态、信号特点、与邻近结构关系及增强表现。结果:23例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14-71岁,平均48岁。好发部位依次为上胸段、颈段、胸腰段,腰段,髓外硬膜下,髓外硬膜内外。22例肿瘤形态规则,呈半圆形,椭圆形,脊髓受压移位,可见"硬膜下"征;1例同时累及髓外硬膜内、外的脊膜瘤呈不规则形。18例平扫T1WI呈等、略低信号,5例呈等、低混杂信号,18例T2WI呈等、略高信号,5例呈等、高混杂信号。注射Gd-DTPA后18例呈较均匀强化,5例呈不均匀强化,22例可见"硬膜尾"征。结论:低场MRI能够对椎管内脊膜瘤较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对外科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脊髓硬膜内脂肪瘤极少见,多位于脊髓颈或胸段的背面。Ginffre氏在378例原发性脊髓肿瘤中,仅有6例硬膜内脂肪瘤,占1.6%。截止到1972年止,文献上约有137例脊髓脂肪瘤报道。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现报告1例如下:男,26岁,主因双下肢无力伴二便失禁2年余,继而发现双小腿肌肉萎缩及会阴部鞍区感觉丧失。病后无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等神经根刺激症状。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T、P、R,即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查体合作;头、颈部,心肺均(一),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脊柱无畸形,四肢活动尚可,双小腿肌肉明显萎缩,足背屈,会阴部鞍区皮肤感觉丧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及腱反射正常,踝振挛  相似文献   

5.
崔焱  辛亮  齐大亮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2):1375-1375
患者男性,68岁,于2007年9月因"腰痛3个月、咳嗽1个月,明显加重10天"入院.入院后确诊左肺癌多发骨转移及左肾癌,经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左肾癌手术后肿瘤病情稳定.于2010年6月开始出现双下肢乏力,以右下肢为甚,MR示胸10~12水平脊髓内可见点状长T2信号影,增强后呈点状异常强化,因该处椎体为骨转移灶,曾行放疗,故脊髓病灶考虑为放射性损伤,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未见效,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逐渐加重,但左下肢肌力尚存,可借助步行器行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7岁,复视半月,加重伴头痛5d入我院神经科.患者自幼有癫痫史.于外院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桥脑腔隙性缺血灶,左颞叶异常信号.入我院查体:右眼球运动外展不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黑痣,表面毛发生长,近期无增大、增多、瘙痒或破溃.行胸、腹CT检查未见占位病变.入院诊断:脑梗塞、外展神经麻痹.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无改善,头痛加重,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耳鸣.入院第3天行头部MRI检查示:左颞叶见直径0.6 cm异常信号,T1WI、FLARE像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左颞叶病灶稍强化,小脑沟回内见点线状异常强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腹侧,4例病变位于颈段,5例位于颈胸段交界处,3例位于上段胸椎。T1WI图像上,10例囊肿呈低信号,其中4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为均质低信号,6例略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呈与脊髓等信号。T2WI图像上,囊肿均呈高信号,其中5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均质高信号,7例呈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结论:肠源性囊肿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乳房皮肤黑色素瘤少见,现报告三例如下。病例摘要例1.女,21岁,右乳皮肤黑痣6年,糜烂10天。查体: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腹无包块,右乳外下皮肤黑痣直径1.7mm,表面糜烂,右腋窝淋巴结(以下简称腋结)肿大1.0cm。入院后行右乳局部广泛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术。病理诊断:皮肤黑色素瘤,腋淋巴结转移3/15,术后给予TSPA200mg化疗。随访:术后9月局部复发,第19个月后死于腹腔内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腹侧,4例病变位于颈段,5例位于颈胸段交界处,3例位于上段胸椎。T1WI图像上,10例囊肿呈低信号,其中4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为均质低信号,6例略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呈与脊髓等信号。T2WI图像上,囊肿均呈高信号,其中5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均质高信号,7例呈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结论:肠源性囊肿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皮肤和粘膜,发生于食管贲门处十分罕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余,于1990年3月6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全身皮肤、口腔、鼻腔等处均未见色素沉着。X线钡餐检查诊断:食管贲门癌。1990年3月9日剖胸探查。术中见食管贲门处有一5×4×4cm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贲门周围的网膜内,见有3个肿大淋巴结,行胃大部、下段食管及贲门周围大网膜组织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7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7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皮肤感觉运动障碍,二便失禁1个月,于2002年7月22日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胸4、5棘突压痛,自胸4水平以下皮肤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髌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双侧髌震挛、踝震挛阴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MRI示:胸4水平髓外硬膜下偏右侧及胸9水平髓外硬膜下偏后上方有两个结节状软组织,硬脊膜受压变扁平并平移,胸8水平右侧椎间小关节增生,强化扫描后,胸4及胸9水平病变均有强化。于7月27日行肿瘤摘除椎管减压术。手术见两处肿瘤均呈灰白色、质脆、…  相似文献   

12.
肺腺癌脊髓转移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患者 男 ,3 6岁 ,因腰骶痛伴双下肢感觉障碍 ,排尿、排便困难 4天 ,于 2 0 0 1年4月 12日入院。入院时查体 :L5 S1棘旁、骶骨压痛 ,屈颈试验 ( +) ,腰脊柱超伸展位加压 ( +) ,前屈位加压 ( +) ,左提睾反射较右侧减弱 ,会阴部皮肤痛觉减弱。MRI示 :①T12水平脊髓圆锥尖室管膜瘤(大小约 1.5cm× 0 .9cm× 0 .7cm ) ;②L4/ 5椎间盘变性、膨出。CT示 :右肺中叶外侧段病变 ,多考虑为周围型肺癌。于 4月 2 1日行脊髓内肿瘤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组织位于T12椎体水平脊髓内 (腰膨大处 )。肿瘤组织呈暗红色 ,血供丰富。病理检查示 …  相似文献   

13.
姚荣欣  林焱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0):600-600
患者,男,73岁.因外伤后两下肢活动障碍3天,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于2003年5月5日转入我院.查体:意识清,T 36.7℃,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肝脾肋下未及,T8~T10脊突扣击痛( ).神经系统检查:T10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消失,马鞍区感觉消失,两下肢肌力0级,双侧巴氏征( ),膝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MRI检查:T8~T10平面椎管硬膜外见一梭形稍短T1,稍长T2信号灶,长5.5cm,轴位大小约1cm×1cm,向前推压脊髓,受压脊髓在T2WI上信号稍多,提示T8~T10锥体后缘硬膜外血肿,对应平面脊髓受压(图1).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3岁,主因双下肢运动障碍1个月,排尿困难5 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不大.脊柱外观正常,棘突叩击痛(-),右下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双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膝-腱反射未引出、肛门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MRI检查示:胸10-腰1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梭形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占据大半个椎管,脊髓受压明显,肿物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5.
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较皮肤和眼睛部位者少见,多位于皮肤附近的粘膜,如口腔、鼻腔、阴道和肛管等,亦可见于食管、肺、胆囊、膀胱、直肠和宫颈等,但罕见于胃。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性,55岁,会诊号82-1373。患者因上腹部剧痛并反射至肩部15小时入院。检查发现上腹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但腹部X线透视来见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复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行MRI检查的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23例,包括神经鞘瘤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例,神经节细胞瘤及神经纤维瘤各2例,副神经节瘤1例,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3个肿瘤中位于腹膜后脊柱右侧者18例,左侧4例,椎前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1例.肿瘤横断面最大径3.1~14.5 cm,平均6.5cm.肿瘤呈类球形改变的22例,占95.7%,不规则形仅1例,类球形肿瘤中有10例(45.5%)可见病变部分呈鸟嘴样伸入椎间孔或下腔静脉后.肿瘤边界清楚,T2WI可检出包膜者17例(73.9%).T1WI肿瘤均以低信号或等信号为主,其中病灶内混杂高信号影2例.T2WI肿瘤信号多不均匀(19例,占82.6%),内均可见明显高信号区,其中表现为"靶征"8例,占全部病例的34.8%,包括神经鞘瘤5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嗜铬细胞瘤无一例出现"靶征".T2WI表现信号均匀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9例,T2WI肿物内的明显高信号区出现强化10例(52.6%).T2WI显示"靶征"者增强扫描显示"靶心"强化.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者4例.结论 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0岁。因腰骶部疼痛行走困难3个月,加重2周,于2000年11月12日入院。体格检查:脊柱四肢无畸形,腰骶部叩痛,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马鞍区、肛门的感觉、肌力及反射均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MRI示:L3椎体后下方椎管内可见一约13mm×17mm×31mm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马尾神经受压移位(图1)。图1 腰椎MRI示:L3椎体后下方椎管内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强化后未见明显增强,马尾神经受压移位 初步诊断:L3椎管内肿瘤。手术在全麻下经腰椎后正中入路,切除L3椎板显露椎管,打开硬脊膜见腔内有约3.0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鞘内化疗相关脊髓病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男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多次鞘内化疗后继发脊髓病,表现为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感觉异常、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困难等,给予抗神经毒治疗后,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营养神经、物理及针灸等治疗后患者脊髓病的相关症状逐渐减轻.结论:脊髓病是鞘内化疗的一种少见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特效治疗方案,预后不一,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类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临床表现多为单侧单发的无痛性肿块,一般活动度好,不侵犯胸肌和皮肤,溃疡及乳头回缩少见。叶状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临床少见,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了1例女性巨大恶性叶状肿瘤,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以"发现左乳肿物10个月,进行性增大2个月"为主诉于2016年9月15日入院。患者10个月前无  相似文献   

20.
0引言宫颈癌并胆道系统转移非常少见,我院病检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两月"于2006年9月入院.入院体检: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前壁中、上段受累,宫颈菜花样肿瘤直径4 cm,子宫萎缩,双侧附件未及异常.双宫旁弹性好.宫颈组织病理检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腹部和盆腔CT扫描未发现异常.入院诊断:宫颈癌ⅡA期.入院后排除放化疗禁忌证后,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估:阴道弹性较好,宫颈原形基本恢复,表面呈点状充血状,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