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瑶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的 探讨瑶族成人体型的特点与规律。方法 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广西田林县利周乡 2 18例(男 116 ,女 10 2 ) 2 0~ 45岁盘古瑶族成人体型进行活体测量。结果 瑶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 ( 1.8-4 .9-2 .2 ) ,女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 ( 3 .1-4 .3 -1.9) ;瑶族男性 2 0~ 40岁间各年龄组 ,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变化不大 ,外因子值略有减少 ,内、中因子值的最小值及外因子值的最大值均在 40~ 45岁组 ;女性 2 0~ 45岁间各年龄组 ,随着年龄增加 ,外因子值明显增加 ,中、内因子值略有减少 ;瑶族男女间体型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 ,P<0 .0 5或P <0 .0 1。结论 瑶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 ,体脂少 ,骨骼肌肉较发达 ,身体线性度适中。  相似文献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汉族儿童少年体型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汉族儿童少年体型发育特点与规律 .[方法 ]应用Heath Carter体型法 ,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3 0 85名 7~ 15岁的城乡汉族儿童少年的体型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 ]城市男孩在内因子、中因子 ,女孩在中因子 ,农村女孩在内因子方面各占优势 ;在三角型体型图上和 13种体型分布比例上均具有明显的性别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孩体型变化较小 ,平均体型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型 ,女孩的平均体型出现较大的变化 .[结论 ]本组儿童少年的内因子值居中下等 ,中因子值居中等 ,外因子值居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壮族青少年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壮族青少年的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丰富和完善我国少数民族体质资料库。方法 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 1611(男 80 2 ,女 80 9)例 7~ 18岁的壮族青少年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壮族男生内、中、外因子值分别为 2 .1~ 2 .7,3 .0~ 4.3和 2 .7~ 3 .9;女生分别为 2 .5~ 4.9、2 .3~ 3 .2和 2 .3~ 4.4。②壮族男生 8~ 11岁和 14~ 15岁各组为中胚层 -外胚层均衡体型 ,12~ 13岁组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 ,16~ 17岁组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生 7、8岁组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 ,9~ 11岁组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 ,12、13岁组为外胚层的内胚层均衡体型 ,15岁组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 ,16~ 18岁组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③男生体型 8~ 15岁组为外胚层体型比例最高 ,16~ 18岁组为中胚层体型比例最高 ;而女生 7~ 13岁组为外胚层体型比例最高 ,13~ 18岁组为内胚层体型比例最高。结论 ①壮族男生体型分布呈外胚层体型向中胚层体型发展 ;女生则呈外胚层体型向内胚层体型发展。②壮族男女生体型与汉族 (内蒙 )体型最为接近。男女生体型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沧州社区汉族成人20-91岁总计867人(男516人,女351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70-5.55-2.4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各年龄组中以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为主。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男性20-岁,30-岁和40-岁的内因子值逐渐上升,而50-岁组以后的内因子值下降;中因子值20-,30-组逐渐上升,40-岁以后下降;外因子值20-,30-和40-岁组变化不大,50-组外因子值升高。社区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32-5.43-1.63,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以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及偏外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女性20-,30-和40-岁组的内因子值逐渐上升,50-岁以后下降;女性中因子值和外因子值各年龄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沧州社区汉族成人男女间体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与国内其他族群比较,沧州社区汉族成人体型,山东城市汉族体型、山西城市汉族、内蒙古汉族、大连市汉族比较接近,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东汉族乡村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①目的 探讨山东省乡村汉族青少年学生的体型特点及体型随年龄的变化规律。②方法 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对 12 37名 (男 6 33名 ,女 6 0 4名 ) 7~ 19岁的乡村汉族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③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 ,男、女生在 7~ 13岁内、外因子值上升 ,中因子值下降。 13岁以后 ,内、中因子值上升 ,外因子值下降。男生平均体型 7~ 10岁为中胚层 外胚层均衡型 ,11~ 14岁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 ,15~ 17岁为三胚层中间型 ,18~ 19岁为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型 ;乡村女生 7~ 12岁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 ,13~ 14岁为内胚层 外胚层均衡型 ,15~ 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男、女生体型 7岁出现性别差异 (t=2 .6 1,P <0 .0 5 ) ,13岁时性别差异明显扩大 (t=4 .2 1,P <0 .0 1)。乡村男生 17岁与 18岁年龄组间 ,女生 14岁与 15岁年龄组间体型存在差异 (t =2 .83、2 .78,P <0 .0 1)。山东汉族乡村男生体型与北京汉族、达斡尔族最为接近 ,与蒙古族 (12、13岁除外 )及 14岁以后的匈牙利人、芬兰人、日本人体型较为相似 ;女生体型与蒙古族 (7~ 11岁 )、达斡尔族 (8~ 10岁 )、芬兰人 (11~ 16岁 )、匈牙利人 (12~ 16岁 )较为接近。④结论 山东汉族乡材青少年体型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体型存在性别差异。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研究辽西地区汉族城乡男性儿童青少年的体型发育规律和特点,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辽西地区7~19岁汉族城乡男性儿童青少年1323名(城男657,乡男666名),进行体型比较。结果辽西地区汉族城男的体型均值3.9~3.5~3.4,属中间型,乡男的体型均值3.6~2.5~3.7,属外胚层-内胚层均衡体型。身高、体重城男大于乡男,平均身高相差5.93 cm(u=6.24,P<0.01),平均体重相差5.75kg(u=6.93,P<0.01),三因子平均值比较,内因子:城男>乡男,外因子:城男<乡男,以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因子:城男>乡男,且差异显著,经t检验,7岁、8岁、11岁、13岁、15~18岁同龄城乡男生体型差异显著(P<0.01)。体型频数在各年龄各体型中的变化,提示辽西城市汉族男生体型分布较散,农村汉族男生体型分布在内胚层和外胚层的体型较多。结论辽西地区汉族乡男比城男矮瘦,城男比乡男皮下脂肪发达,骨骼、肌肉强健,辽西地区男生体内脂肪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云南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云南汉族成人的体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090名(男492,女598名)年龄在20-59岁间的云南省昆明和玉溪两市的城乡汉族(简称云南汉族)进行体型评定。结果①云南汉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8—4.4-2.6(城3.9—4.3-2.6,乡3.6—4.5-2.6),属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各年龄组中以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及内胚层一中胚层均衡型为主。②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5.3-3.9-2.0(城5.3-3.8-2.0,乡5.3-4.0-2.0),属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以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及偏外胚层型的内胚层型为主。③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20-54岁)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结论云南汉族成年人体型男女两性间存在性别差异,但无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8.
壮族大学生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壮族大学生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472名(男272,女200)19-21岁的壮族大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壮族大学生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2.2-3.9-3.1和3.8-3.4-2.7,男女间SAD值为1.70,T为6.9,结论:壮族大学生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壮族大学男,女性的体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国内外资料相比,壮族大学生的内,中因子值偏低,外因子值相关不大。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城市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辽西地区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为体质人类学补充必要的资料。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辽西地区锦州市区496名(男243,女253)20~81岁间的汉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锦州市区汉族成年男性平均体型值为5.7-3.3-2.1,成年女性的平均体型值为7.0-3.0-1.7,两者均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经t检验,20~24岁、25~29岁和55岁以上年龄组男女体型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辽西城市汉族成年男女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通过与我国六个少数民族成人体型的比较,可以看出辽西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与其他民族体型差异较大。结论辽西地区城市成年男女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一般发达,身体线性度较低,特别是较高的体脂率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广西汉族成人的体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广西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汉族成年人20~65岁共979人[其中男性493人(城市241人、乡村252人),女性486人(城市245人、乡村241人)],进行体型评定.结果:①广西汉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4.9-4.7-2.4和5.9-3.7-2.3;汉族成人男性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属偏中胚层型的内胚层体型;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男性20岁~到35岁~组内因子值上升,40岁~到45岁~增长最快,50岁~后缓慢减少,中因子值变化不大,外因子值下降;乡村男性内、中、外因子值变化不大;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女性内、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乡村女性内、中、外因子值变化不大;④广西汉族成人体型城、乡和性别间均存在明显差别.结论:广西汉族男性平均体型与国内的山东汉族和蒙古族较为接近,与国外资料的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接近;女性平均体型与国内的蒙古族和鄂伦春族较为接近,与国外资料的印度锡克族、旁遮族及墨西哥人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延吉市城区内7~17岁汉族和朝鲜族青少年共4289人的体型发育进行了描述性比较分析,证实了汉族男孩在内因子、女孩在外因子,朝鲜族男、女孩在中因子方面各占优势。男孩绝大多数被分入中、外胚层,分入内胚层者极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居内胚层的女孩渐多,居中、外胚层者渐少,两民族女孩在体型图上各具明显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壮族医学生骨量和肌肉量,探讨壮族医学生身体成分的组成及分布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就读的561名20~24岁壮族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的体成分测量仪测量骨量和肌肉量,同时测量身高和体质量。结果 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年龄组男、女间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0~24岁组壮族医学生的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同一性别与前一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骨量男、女生人数分别占男女生总数的10.21%和25.15%。结论壮族男女医学生身高、体质量、骨量和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波动,同一年龄组上述四项指标男生增长的速度要高于女生;男、女生低骨量患病率分别占一定比例,低骨量会导致骨质疏松,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UF-100检测北京地区健康人群尿液的有形成分,为临床建立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范围。方法应用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658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3243人,女性3344人,年龄为1~92岁)随机中段尿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EC)及管型数。结果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12岁以下组除外)、白细胞、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检测结果男女13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2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检测结果男性12岁以下与19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岁年龄组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3岁以上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2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细胞检测结果男性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3~55岁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12岁以下及56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型检测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RBC、WBC、EC与性别、年龄有关,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男女性别之间、年龄之间生物参考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从 1998年测得的 7~ 18岁壮族男女学生 5 2 49名 6项指标 (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 )的资料 ,计算出12项指数 ,并与汉族和蒙古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12项指数中 ,年龄变化规律与汉族和蒙古族基本相似 ,但身体各部分的发育程度不同 ,并存在城乡差别。提示壮族学生体型为横径较宽的粗壮体型 ,城市男女生多数年龄组为长躯干型 ,乡村男女生多数年龄组为中躯干型 ;城乡男女生肩型大多为中肩型 ;全部年龄组的胸型均为窄胸型 ;城男 7~ 18岁、14岁以前乡男女及城女均为窄骨盆型 ,15岁以后的乡男女及城女为中骨盆型。  相似文献   

15.
广西隆林县仡佬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隆林县德峨、常么、长发、岩茶四个乡男性22至60岁与女性20至60岁的71名仡佬人(男38、女33)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计算出各项数据,总结仡佬族的体质特征,并与国内一些民族相比较。结果与广西三江县侗族及隆林德峨彝族、苗族较接近,与黑龙江的达斜尔族及新疆的锡伯族较疏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参考值范围,探讨AI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延边地区选择18~79岁健康人988名(男性为500名,女性为488名),采用HEM-9000AI型动脉反射波检测装置检测AI.[结果]各年龄组男性AI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5岁组男性及女性AI均明显高于18~29岁组,46~79岁组男性及女性AI均显著高于30~45岁组,男性及女性AI均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健康人动脉AI受性别及年龄影响,应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分别建立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指的平均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辽河油田地区指骨骨密度男性大于女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BMI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组,4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2)人体在40岁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3)男女性BMD值均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验成人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BMI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睾酮(T)和生长激素(GH)含量在青春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青春期体格发育和骨龄发育的作用。方法:先取身体健康,年龄在11-15岁的初中学生172名,按常规进行体格测量,用百分记分法评定骨龄,采用放免法测定其血清T和GH,分别分析T和GH水平与体格发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血清T浓度与骨龄及身体形态各指标间均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37-0.66(P<0.01);而男女性GH含量与骨龄和身体形态指标的相关关系均不密切,相关系数-0.19-0.23。结论:男、女生血清GH水平在青春期对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但可能不一定是导致青春期生长突增的主要激素;T在男生青春期生长突增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大于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