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精神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措施。方法:对50例住院精神患者进行安慰、鼓励、支持为主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对50例精神患者被动服药和藏药原因的调查与分析,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68%的患者由被动服药转变为主动服药,藏药现象基本消除。结论:通过对50例精神患者实施了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后,临床治愈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就舒适护理在产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某医院产科分娩且产后出血的患者100例,年龄为20岁-35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法,而对照组采用一般医院对于患者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 50例治疗组满意人数50例,满意度为100%,而50例对照组满意人数41例,满意度为82%.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在社会、心理、生理上达到较为愉快状态,取得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杨彩霞  王庆辉  马锐 《吉林医学》2012,33(2):378-379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沟通。方法:总结对5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从护患关系,疏导消极情绪,休养环境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50例老年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达到最佳的治疗状态。结论: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可促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马红旗 《中外医疗》2013,32(8):21-22
目的分析5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案,探讨最佳的突发脑溢血急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突发脑溢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扫描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痊愈,所占比例为30%。31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所占比例为62%。2例患者出现瘫痪,所占比例为4%。2例患者因合并并发症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突发脑溢血的治愈率,降低抢救无效死亡率,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孙昌兴  秦洁  张小玲 《安徽医学》2011,32(4):559-561
医案介绍 病案患者男性,56岁,因胸痛、胸闷、右侧肢体乏力等入院。入院后患者主诉胸闷、胸痛、心前区阵发性绞痛以及腰痛不能动。患者有高血压、心动过缓病史。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痛苦面容,血压85/45~50 mmHg,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50次/min,律齐,两下肢无凹陷性浮肿,  相似文献   

6.
熊岚 《中国医药导报》2011,8(4):105-106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的应用。方法:经临床医生确诊慢性硬膜下血肿100例按手术单双日随机分两组,即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50例观察组患者从环境、心理、生理、言语等方面,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患者采用舒适护理2~3周后,大部分有效控制了病情,未发生并发症,而且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舒适护理可以使护患关系融洽,沟通有效,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获得满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概念。  相似文献   

7.
裴龙梅 《求医问药》2014,(21):136-136
目的:探讨对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这5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师艳艳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6):1078-107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90%,我国近年来的调查显示约50%的患者伴有疼痛,直接由癌症引起疼痛为癌症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占65%~85%。癌症疼痛可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干扰和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缓解或解除癌症患者的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110例癌症患者的疼痛干预及临床护理体会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择9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40例)与非手术组(50例),40例患者使用手术进行治疗,剩余50例使用非手术进行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例骨盆骨折患者中存在20例合并伤,包括11例合并出血性休克,7例泌尿系感染。手术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95%,2例死亡都是由于失血性休克导致;非手术组的50例患者全部痊愈,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压疮,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异常情况,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拔牙术前心理安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安慰对老年人拔牙前后心率、血压及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安慰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拔牙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手术合作程度。结果2组比较患者拔牙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及合作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拔牙前提供心理安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癌症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身心困扰。有近5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而几乎所有的患者家属都会出现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方法:对50例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结论:首发女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应对之提出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采用七氟醚为老年患者进行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复合麻醉;另选同期行腹部手术治疗的50例老年患者,以异丙酚实施复合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及麻醉、手术、苏醒、拔管、清醒的时间。结果:七氟醚组与异丙酚组使用活性药物的百分比分别为6.00%(3/50)、8.00%(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清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相比于以异丙酚配合舒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临床医师采用七氟醚配合舒芬太尼为实施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复合麻醉,麻醉苏醒期短,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2):i0005
1.60公斤-80公斤患者:150mg/日80公斤以上患者:200mg/日50公斤以下患者:100mg/日肾功能未正常时,分二次口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认知行为,分析与干预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方法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将2008年6月至 2010 年6月收治的100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名,对50 名实验组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分析与干预,对照组50名为常规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认知行为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化疗副作用明显减少,程度相应降低,能够坚持健康饮食的患者达80.85%,能够坚持运动锻炼的患者达89.60%.结论 通过认知行为分析与干预能够影响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患者处理问题的应对方式及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存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45-546
癌症病死率很高,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使患者饱受折磨,约50%-8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更高,达60%-90%,约有30%的患者临终前严重的疼痛得不到缓解。尽管在止痛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对癌痛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痛患者而言,癌痛的出现和加剧常被患者和家属视为肿瘤复发、转移及治疗无效的信号,并成为他们最为恐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吗啡与布比卡因联合用药,观察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将78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P组(PCEA组)、C组(对照组)。结果发现,P组与C组胃肠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前、术后血浆胃动素水平(MOT)也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20hMOT均低于术前(P<0.05)。C组中>50岁患者胃肠恢复时间迟于≤50岁患者(P<0.01)。而P组中>50岁与≤50岁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50岁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C组相应年龄患者(P<0.05)。提示小剂量吗啡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行PCEA对胆囊术后患者血浆MOT水平无抑制作用,也未见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且有利年长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陈善联 《中外医疗》2012,31(23):135-136
目的探讨分析放疗患者的心理表现并且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在我市中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把这5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总结出放疗患者的心理以及护理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结果对50例患者临床观察发现患者会出现恐慌心理、猜疑心理、焦虑心理、绝望心理等;经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仅紧密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消除了患者内心的不安,也让患者加深了对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了解和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与康复重要性的认识,增添患者信心和促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是提高放疗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相似文献   

19.
帅艳红 《求医问药》2014,(3X):74-7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记录。结果:本组5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0例,脉压差>60mmHg的患者29例,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气促以及心前区疼痛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患病率较高,并伴有其他综合病症,临床治疗时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高原与平原地区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麻的麻醉用药量。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原地区患者50例(高原组),平原地区患者50例(平原组),ASAⅠ~Ⅱ级,肝、肾功能均正常。两组患者均插入喉罩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在复苏室对患者进行疼痛及术中知晓的评估,自诉疼痛则给予舒芬太尼镇痛,并根据患者需求使用镇痛泵,但镇痛泵药物使用量不纳入麻醉药物剂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开始到离开复苏室共计使用的麻醉药物用量、镇痛评分及复苏室追加药物情况。结果高原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小于平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咪达唑仑、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的用量及离开复苏室时患者镇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复苏室再次给予舒芬太尼镇痛的患者中,高原组明显少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原地区患者在全麻过程中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的用量比平原地区患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