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10年住院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特点,拟为医疗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精神科住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及出院日期,全部资料输入EXCEL数据库管理,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出院例数为6258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68,总计出院10830例次。就诊率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分离转换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焦虑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共4498例,占全部出院例数的71.9%。入院例次在不同疾病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医院应根据近10年精神疾病的构成情况、性别、年龄差异及就诊患者例数、例次的变化特点,及时调整医疗专业结构,加强科室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析南昌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就诊患者的季节分布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及治疗精神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门诊就诊患者(76 661人次)进行描述性及圆分布分析,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分类诊断。结果 2015年门诊就诊人次较2013年增长了49.6%;以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30-F39(心境情感障碍),F40-F48(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为主要疾病(占95.87%);就诊人员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占51.64%)。2013—2015年各年就诊存在明显集中趋势(P<0.05);3年合计就诊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集中趋势,平均角是226.56°,对应日期是8月18日(P<0.05),F30-F39平均角对应日期是8月20日,F40-F48平均角对应日期是8月17日(P<0.05)。结论 精神疾病就诊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南昌地区以夏季高发;其中F30-F39、F40-F48以8月为高发月份,应加强该月份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从加蓬医院儿科门诊疾病构成看热带地区儿科疾病特点总医院儿科卢作政对非洲加蓬地区中加合作医院儿科门诊两年间就诊的2124名儿童进行疾病构成及顺位统计分析表明:儿童感染性疾病总计1772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疟疾居构成比的前两位。儿童营养缺乏性疾...  相似文献   

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16-219
目的:探究近9年来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疾病诊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从华西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收集2011年至2019年心理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疾病诊断信息,分析各年度患者出院诊断中主要诊断的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该院心理卫生中心9年总共收治58 169例住院患者,其诊断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物质滥用和酒依赖、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构成比的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13.88%、5.62%、3.38%。焦虑、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构成比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54%、5.00%、3.30%。结论:近9年来,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等传统精神疾病的构成比减少,而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疾病诊断构成比增加。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院住院病人疾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医院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8年疾病分类报表,并对前5位疾病构成分性别、分年龄组进行顺位及对比分析。结果全年收治病人25,392人次,前5位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病。结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工作,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保健,控制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提高综合医院医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3 124例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疾病分类及治疗情况.结果 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多为中老年,常伴基础疾病,男女性别比为1:1.7.疾病分类以神经症(占47.7%)和情感障碍(占26.3%)为主;神经症和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者占91%.结论 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年龄偏大,常伴随基础疾病,症状涉及多个系统,需要加以辨别;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作为精神类疾病最多见的3种疾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评估脑功能改变方面日渐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行综述,用以寻找主要的精神疾病的共同和特异的生物学标志,为这3种疾病的诊断和早期预防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方法:对到心理门诊就诊病人的性别、年龄、陪诊情况、诊断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38人就诊病人中,女性病人占多数(68%);在年龄段中,以21~40岁年龄为多(76%);在疾病分类中,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51.4%),在居民构成中,以城镇户口居多(62%);被督促就诊人数比自愿就诊多(79%).结论:精神疾病的科学知识普及率在我国仍较低,心理门诊作为精神病人的首选诊疗点可以为病人增加一个就诊平台.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十年前后疾病发展规律,了解住院病人的病种来源,更好地为医院业务发展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对我院2004年与1994年的出院病人前十位疾病顺位及构成进行疾病分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贾宝岭  李硕 《四川医学》2013,34(5):763-764
门诊特殊疾病指患者患病后需要长期治疗,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治疗可以在门诊进行,且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按病种分为三类:①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②慢性疾病:恶  相似文献   

11.
1998年--2007年住院精神疾病病种构成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克文  赵星萍 《当代医学》2009,15(27):103-104
目的分析该院10年病种分布,为精神卫生事业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年~2007年出院病例资料。结果精神疾病病种构成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发生了明显变化,精神分裂症构成比下降,心境障碍、神经症等构成比上升,但近10年间病种构成比则相对稳定。结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应针对性加强对心境障碍、轻型精神障碍的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病种构成及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癔症3种主要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为标准,对2008-2010年烟台地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2 453份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0.74∶1,...  相似文献   

13.
惠州市杨侨镇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州市杨侨镇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2010年8月20日至9月20日整群抽样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为调查对象。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以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结果:1420人完成筛选,83人完成诊断,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57.75%o,终生患病率58.45‰,15岁以上人口时点患病率为65.92‰,终生患病率为66.72‰。精神分裂症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3.67倍(P〈0.05),≥55岁以上人群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所有人群的10倍,排在前三位的是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抑郁症。结论:与1982年全国流调数据相比,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各类精神障碍有其相应的年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综合医院临床心理门诊首诊患者的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5月8日至2007年6月30日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临床心理科的1400例首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青壮年、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病种分类以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最多,其次为心境障碍,居第3位者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第4位者为器质性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情况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临床数据与生物样本库的受试者数据库(2 142例),从中选取符合分析要求的正常对照(n=111例)、精神分裂症(n=82例)和情感障碍(抑郁症和双相障碍)(n=119例)受试者,通过分析比较3组中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以及维度分)的数据,来探讨社会支持情况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并将2个病例组按照发病次数分为不同亚组(发作次数:≤2次vs >2次)进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维度分的比较。结果 3组之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在正常对照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及情感障碍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情感障碍组与精神分裂症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情感障碍患者亚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亚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的水平低于正常人,发作次数越多,社会支持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徐州市区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的残疾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市2008年至2010年的精神残疾及智力残疾1 201例鉴定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756例(62.95%);精神分裂症321例(26.73%);癫痫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5例(4.58%),情感性精神障碍25例(2.08%);器质性精神障碍21例(1.7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0例(1.67%);癔症性精神障碍3例(0.25%)。结论:提示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是残疾鉴定中的主要病种,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疾病中导致个体职业功能及社会功能受损的主要疾病,是精神病防治及康复工作中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对常见精神疾病鉴别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在临床中鉴别诊断意义的价值.方法 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分类为标准,按照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为操作工具,对本院24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诊断分型,并进行MMPI测量.结果 精神病性障碍、抑郁性障碍、焦虑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之间均有多量表的差异.精神分裂症与重性抑郁障碍及轻度抑郁障碍、强迫症均有多量表差异.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障碍、重性抑郁障碍与心境恶劣障碍之间MMPI各量表无明显差异.结论 MMPI在鉴别常见精神疾病中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CT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99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症状的种类所占的百分比以及脑CT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表现以抑郁、焦虑、躁狂、精神病性症状、谵妄为主。CT检查以先天性畸形、脑血管疾病、脑囊肿与肿瘤、阿尔茨海默病性脑萎缩、脑白质病等表现为主。结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与病期和发病部位有关,脑CT检查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女性精神疾病患者受暴力及性虐待现状。方法:应用自编"精神疾病患者受暴力及性虐待现状调查问卷"对住院妇女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对不同因素相关的受暴力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747例女性精神疾病患者中受暴力发生率为57.16%,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受暴力发生率为69.55%,诊断为心境障碍的患者受暴力发生率为14.29%,两者受暴力发生率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诊断的患者受暴力发生率为16.16%,与诊断为心境障碍者受暴力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城市患者发生率为45.90%,乡村患者发生率为54.10%。病程超过2年发生率为64.60%,住院次数超过2次发生率为63.50%,暴力主要来源于家庭(68.21%)、工作学习场所(27.72%)、社区(10.50%)。59.23%的受暴力患者认为遭受暴力使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严重伤害;80.42%的患者受暴力时感到无助。25.70%的患者遭受性虐待,其中的75.91%在遭受性虐待的同时也遭受暴力。结论:妇女精神疾病患者易于成为受暴力及性虐待对象。  相似文献   

20.
李璐君  胡珉 《河北医学》2016,(7):1098-1101
目的::研究某精神病院急诊科重性精神病疾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精神疾病患者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某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41例精神疾病患者,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住院次数、服药情况、临床表现、合并疾病以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发病特征。结果:共调查精神疾病患者1641例,患者年龄14~88岁,平均年龄(41.6±10.2)岁。其中首发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583例,占35.53%;复发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1058例,占64.47%。外伤患者138例,给予包扎止血处理;肌肉注射411例;静脉输液286例。所有患者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其中精神科1338例,外科91例,内科169例,妇科43例。治疗后出院1292例,转院113例,236例转精神科门诊治疗,无死亡病例。精神分裂、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发育迟滞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8.52%、23.28%以及20.48%。其中除感情障碍外,其他类型疾病男性发病率均略高于女性。精神疾病发病年龄段以18~60岁最多,共1232例(75.08%),其中多数患者为已婚患者,共1184例(72.15%),文化程度以初高中患者最多,共983例(59.90%),多数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来院就诊,共1397例(85.13%)。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发病类型及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减少患者对社会的危害性,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