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过临床及病源学检查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78例手足口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医治疗。结果:78例患者,治疗组40例,均治愈出院;对照组38例,1例无效,其它的均治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既可以退热,又可使患儿皮疹及口腔疱疹及早消退,能够迅速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治疗方案对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分成中医组75例、西医组50例、中西医结合组75例,观察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及咳嗽、纳差、恶寒等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皮疹消退时间,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显著少于西医组(P<0.05);咳嗽、纳差、恶寒等症状消失时间,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显著少于西医组(P<0.05);在体温恢复正常方面,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减少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17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121例,采用阿昔洛韦、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9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除湿类中药。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完全消失时间、总疗程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能迅速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利巴韦林、维生素B、维生素C等对症处理;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完全消失时间、总疗程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对照组则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时间、发热消退以及疱疹消退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缩短疱疹和发热消退时间,使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7.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400mg/kg静脉滴注1次。两组均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未见副作用。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自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5%,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高热退散时间、口腔疱疹愈合时间及手足皮疹缓解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优于单纯利巴韦林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应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81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利巴韦林口服,观察组41例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hs-CRP、CD19~+水平及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CD3~+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消除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喜炎平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7月经我院收治的3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喜炎平、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7d后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过程中皮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喜炎平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喜炎平、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3例初诊为普通璎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91例,应用病毒唑治疗;中药治疗组91例,抗病毒口服液+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91例,为上述治疗的结合.结果:各组不良反应都鞍轻,西医治疗组有效率79.12%;中药组有效率77.78%;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92.31%,比前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疱疹消退、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上比前两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抗病毒口服液联合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重症病例发生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体温下降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明显改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皮疹及发热时间,具有高效抗病毒作用,协同效果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采用喜炎平2~4 m L/(kg·d)和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外用药物为康复新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草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40/60),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退热及皮疹消退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给予更昔洛韦静滴及对症治疗,观察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外洗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退热及皮疹消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98-600
目的:观察双金清热口服液与喜炎平配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碘甘油口腔护理,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退热剂退热治疗。对照组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24 h内发病的手足口病普通患儿,根据不同年代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013年11月以后采用西医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加用开喉剑喷雾剂中医治疗)和对照组(2013年11月以前采用西医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各40例,疗程5 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转为危重症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可以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重症病例,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陈杏桃  彭德峰 《吉林医学》2013,34(14):2644-2646
目的:探讨在西医干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4例,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治疗组口腔疼痛消失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出10.83%(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在手足口病治疗中有独特之处,口腔疼痛、皮疹消退速度快、治疗效果佳,与传统治疗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观察组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明显提高治疗疗效,减少热退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9.
胡亮  丁绍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41-3642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儿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有感染情况的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利巴韦林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儿进行热毒宁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对照组为8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好,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对症处理措施,其中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传统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和病症消失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无论是手部及足部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病症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4%(42/4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9.5%(35/44)。结论: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使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体征,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