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淡涌泉穴在中医急诊中的应用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倪良玉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井穴,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而井穴为十二经脉之根,阴阳气穴相交之所。正如《难经·第六十五难》云:“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古人把涌泉穴列入回阳九针之...  相似文献   

2.
<正>井穴是五输穴之一,十二经脉各有一穴,位于手足之端。《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难经·六十三难》曰:"……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井穴位于四肢末端,《难经》中将井穴类比为东方,东方属木,与四季中春节相应,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季节,即井穴为阳气生发之源,可振奋阳气。笔者应用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辨证为风寒型疾病疗效确切,报道如下。1治疗荨麻疹患者,女性,32岁,2010年11月来诊。患者每年冬季因为受寒后双手出现风团,瘙痒明显,遇寒加重。近几日因为寒凉明显症状加重,夜间皮肤瘙痒影响睡眠故来我科就诊。诊断为荨麻疹,辨证属于风寒型。予以刺络放血方法治疗。取穴:井穴。穴位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应用三棱针快速刺入穴位快速出针,局部挤血,出血量以出现  相似文献   

3.
《难经·六十三难》有云:“诸蚑行、喘息、蜎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历代注家对此众说纷纭。例如: 宋·虞庶:“夫葭灰方飞,蛰虫始振,所以蚑虫行、喘虫息、蜎虫飞、蠕虫动,皆因春气而生故也。”元·滑寿:“诸蚑者行、喘者息(息,谓嘘  相似文献   

4.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难经·第六十五难》:“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肾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井穴为十二经脉之根,为阴阳气血相交之所。为此,我们采用双针刺入涌泉穴的方法治疗中风,目的是加强针刺效应,强化滋水涵木的功能,扩大得气后调节阴阳的双向功能,这种双针针刺涌泉穴法,作用是醒神、开窍、调节气血,恢复足少阴肾气,使气有所出,则骨髓有所养,达到迅速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选穴与手法主穴取双侧涌泉穴,常规消毒后,选用28号  相似文献   

5.
三焦谷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雄志  陈丹 《陕西中医》2002,23(1):92-92
三焦学说古今颇多争议。《难经·三十一难》曰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笔者求之《内经》、《难经》,提出三焦谷学道说 ,探讨如下。《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 ,贯膈而布胸中”,《难经·三十一难》亦曰 :“上焦者 ,在心下 ,当胃上口 ,主内而不出”,故口、咽、食管皆属上焦 ,主受纳饮食 ,如雾露之降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如雾”是也。《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中焦亦并胃中 ,出上焦之后所受气者 ,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代而为血。《难经·三十一难》曰 :“中焦者 ,在胃中脘 ,不上…  相似文献   

6.
中医切脉部位 ,有遍身诊、三部诊与独取寸口三种诊法。所谓“寸口”又称“气口”、“脉口”。“独取寸口”是指单独切按两手掌后突起 (桡骨茎突 )的桡动脉 ,又叫“寸口诊”。此诊法文献记述始于《内经》 ,详于《难经》 ,而成于《脉经》 ,为历代医家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 ,以决死生。”《难经·二难》:“尺寸者 ,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 ,阴之所治也 ;从关至鱼际是寸内 ,阳之所治也。”分别指出了寸口诊的重要性和三部脉位的阴阳属性。《脉经》说 :“心部 ,在左手关前寸口” ;“肝部 ,在左手关上” ;“肾…  相似文献   

7.
<正> 治络法,是清代名医叶天士独特的治疗手法之一。在《临证指南医案》及《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记载有叶氏治络病医案三百余例,乃后世学者整理而成。叶氏治络法之理论起源于《内经》、《难经》。《内经》云:“经络皆统血”。《难经·二十二难》云:“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说明络病是属于血病中的一部分。叶氏在临床  相似文献   

8.
1 《内经》揭示了针灸疗法的渊源《内经》从地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各种治法的渊源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曰 :“砭石者 ,亦从东方来。……毒药者 ,亦从西方来。……灸者 ,亦从北方来。……九针者 ,亦从南方来。……导引按者 ,亦从中央出也。”这些治疗方法的产生 ,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疾病性质有密切关系。如“砭石”来源于东方是因为“东方之域 ,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 ,海滨傍水 ,其民食鱼而嗜咸 ,皆安其处 ,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 ,盐者胜血 ,故其民皆黑色疏理 ,其病皆为痈疡 ,其治宜砭石。” ;“灸”来源于…  相似文献   

9.
再谈脉诊为何独取寸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脉诊病早在《周礼》上便有“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而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的记载。切脉法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内经》中所记载的脉诊部位有遍诊法、人迎寸口对比诊法、尺肤诊法等。同时,《素问·五脏别论》[1]中说:“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也就是说,《内经》为脉诊“独取寸口”理论的提出做了铺垫。其后的《难经》继承并发展了《黄帝内经》中的脉学理论,如《难经》第一难中指出:“…  相似文献   

10.
举凡按摩医师都能掌握按摩的多种基本手法。然而由于对疾病的诊断和采用治疗手法的妙诀不同收效亦不尽相同。有的能事半功倍,手到病除,有的则收效甚微。究其原候,其妙之一就在于医者能否辨别四时人气之所在。《难经·八难》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气随四时变化而有不同之所在。《内经·四时刺逆论》篇说:“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又说:“是故  相似文献   

11.
彭思菡 《中医杂志》2006,47(9):715-715
1完整性和系统性《内经》与《难经》相比,在论述时间治疗学上更系统完整。《内经》论述天时对人体的影响可总结为生理病理因素两个方面。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此系《内经》对正常生命活动与天时变化关系的概括。以自然界季节周期言,《内经》认为,五脏随四季的转换而各有所主。如肝主春,脉弦;心主夏,脉洪;脾主长夏,脉软;肺主秋,脉浮;肾主冬,脉沉。以月周期言。《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相似文献   

12.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难经》是以质疑问难的形式解释《内经》的理论性著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注释,而是发挥至理,剖析疑义,以垂示后学,诚为学习《内经》之津梁。尤其是其自出机杼,有所创新,补《内经》之所未发,扩前圣而启后贤,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代医家常以《内》、《难》并称,把《难经》也尊为“医经”,认为是学者升阶岐黄堂奥登堂入室的必读著作。但近年来,似有忽视学习研究《难经》的倾向。今特撰本文,为学习《难经》一呼,并供进修或自学者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冬取井荥,春不鼽衄。”语出《素问·水热穴论》篇,“冬取井荥”不仅是《内经》应时取穴法之一,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祖国医学“君子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防为主的思想。其立法之妙,确有探讨之必要。笔者试就个人学习体会,作以浅析。“冬取并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意。《难经·六十五难》云:“井者,东方  相似文献   

15.
韩志贞 《光明中医》1996,11(5):14-15
治疗奔豚气的临床体会韩志贞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再现于《难经》。《灵枢·邪气藏腑病形》云:“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难经·五十六难》云:“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  相似文献   

16.
重视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内经》及后世许多医家对中医地理问题均有论述。《内经》不仅对地理进行了分区,而且对各地域的气候、水土、物产、风俗习惯等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各地多发疾病和相应的诊断治疗等都进行了描述,如《素问·异法方异论》云:“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  相似文献   

17.
问诊是四诊之一,历代医家极为重视。《内经》曰:“诊病不问其始,……卒持寸口,何病能中。”《难经》曰:“问而知之谓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理解经典,以五行生克理论、《内经》标本理论结合后世医家之注解,探讨《难经·七十五难》所蕴含的医理。此难的基本病机是"东方实,西方虚",又隐含了南方"欲实"、中央"欲虚"、北方"欲虚"的虚实变化趋势。西方虚在先为本,东方实在后为标,"泻南方,补北方"为治标之举,"补中央"才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9.
"独取寸口"脉法与"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取寸口”脉法确立于《难经》,而实际渊源于《内经》。通过对《内经》“独取寸口”之论述的探究,发现“独取寸口”之理,实乃《内经》中“天人合一观”在脉法中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0.
<正>《内经》《难经》对心胸部位疼痛的病证有较详的论述,提出了"厥心痛""真心痛"概念,对临床辨治此类疾病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笔者认为掌握其规律有执简御繁之功。1厥真机不同、体势有别须辨明《内经》《难经》提出了"厥心痛""真心痛"病证的主症特点和病因病机。如《难经·六十难》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