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脑脊液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我院诊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脑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脊液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结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观察并比较治疗后CT及腰穿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消失时间、出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时间早,出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治疗能提高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凯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凯时注射液,每次10μg,一日1次;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40mg,每6小时1次。同时给予镇静。降低颅内压,止血及其它对症治疗。对照组不使用凯时注射液,其余治疗措施同治疗组,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 两组治疗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存在差异,治疗组为6例,对照组为9例(P<0.05)。两组的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列地尔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改善预后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对照组无明显效果。结论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院2006~2008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利用药历管理软件,对我院2006~2008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药品的数量与金额进行统计,并计算DDDs、DDC和药品消耗金额排序(B)/DDDs排序(A)。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水,热量,电解质平衡药物和神经系统药物用量也较大。结论:我院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庾莉萍  陈蕾  郑美娣 《海峡药学》2012,24(9):138-139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尼膜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取本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均已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15例患者使用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在使用以上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显著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华  夏曙华 《贵州医药》1995,19(2):94-96
使用脑脊液置换疗4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其中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4例,创伤性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通过本法处理,疗效满意。结果表明:腰穿行CSF置换疗法可作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的常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内科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70例患者中,显效5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7%。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治疗一般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预防脑血管痉挛、营养脑细胞等。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病因、病情、血压情况及神经系统体征等。一般及时适当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表面或脑底部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或不伴有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它起病急,发病快,病情凶险。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轻、中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DSA检查,根据造影结果接受介入治疗者分为治疗组,行内科保守治疗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并发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病因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及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逆时选取2007年1月以前采用保守治疗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头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有效,且可有效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8例分为治疗组(法舒地尔组)和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各14例,治疗组采用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 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安全有效,毒副作用较小,可作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我医院2006年6月2007年至7月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者,统计学方法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尼莫地平组两侧ACA、MCA的Vp较对照组明显减慢,病死率和CVS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应早期使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大承气汤服用,同时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脑脊液变清时间、头颅CT改变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因此,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颅脑损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后)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卒中的10%-15%。如能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则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并发的脑耗盐综合症。方法 从我院神经外科4年中诊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根据脑耗盐综合症诊断标准确定该综合症。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耗盐综合症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妥善处理脑耗盐综合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赵阳  李艳红 《中国药业》2008,17(14):70-7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止血药物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4do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CT显示出血吸收及水肿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脑血管痉挛度脑梗死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好疗效,且能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赵幸娟 《河南医药信息》2003,24(1):10-10,46
目的 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减轻后遗症及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要严密认真观察,并及时查TCD,掌握发生迟发脑血管痉挛的动向,及早采取治疗措施。结果 对于有发生脑血管痉挛倾向的病人采取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如钙拮抗剂可有效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减轻后遗症。结论 蛛网膜下腔了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采取积极措施,能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及减轻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穿刺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人出血量多少引流或置换脑脊液解除高颅压症状,防止蛛网膜下腔粘连。结果:15现人无一例死亡,疗效比内科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结论:蛛网膜下腔穿刺是适应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脑室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