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及中医治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敏  孙增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4):544-545,553
文章客观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病因、发病机制、肺功能、表型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指出COPD稳定期的特点,强调稳定期的治疗、减少急性发作对于COPD患者的重要性,制定COPD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建立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候相结合的“系统-系统”的研究,实现临床与实验室相结合,为COPD的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病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辨识病机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对病机理论的论述和发挥,总结了中医病机的内涵要素:病因、病性、病位、病症、病情、病理因素和病势。提出以病机为主导集成中医临床个体化信息、探索建立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病因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客观填写临床观察表,将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为主要证候;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按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多种证型,其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一、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和虫兽伤等。中医认识病因,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就是病因学说的具体运用,从以上可看出,病因是辨证的内容之一,又是治疗的依据之一,概括起来称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所以学习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特点的同时,必须  相似文献   

5.
曲建中  周益新 《光明中医》2008,23(12):1881-1884
外感热病的病因有外感六淫、非时之气及戾气致病之说,但六淫、啡时之邪,乃从临床证候推求而得,不能拘泥于四时六淫主病来认定病因。戾气学说虽最接近现代病原微生物之说,但限于历史条件及自然科学技术的缺位,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能有效地指导辨证论治。体质内涵、地理环境等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病因辨证时宜当参究。而“审证求因”为中医病因学最大的特点,“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具有永远的指导作用。充分认识外感热病的病因,有利于对各类热病的防治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这给其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医上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记载,然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的“大瘕泄”、“腹痛”、“泄泻”、“痢疾”、“肠风下血”等范畴。在临床上,我们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依据中医药理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护理,做到了个体化护理,针对性更强,临床效果亦更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案分析讨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方法从"提炼、明确、强化病因病案分析的目的,结合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及其致病的临床表现分析症状体征以推求病因"入手进行病因病案分析讨论。结果圆满完成了"病因病案分析讨论"课的课堂教学任务。结论只要明确《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案分析讨论课的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引导得当,就能圆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具有个体化的特性,但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模糊性、随意性、缺乏客观统一的诊断标准,其治疗的效果难以有统一标准。然而运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法分析,可以为中医临床诊治肝炎后肝硬化提供有效的、客观的工具,并以此推动中医证候量化与规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疗效是中医临床关注的核心,在现有临床疗效评价模式下,中医临床尚缺乏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等级证据。该文从疗效评价的概念和现在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在临床实际情况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特点,临床实际和临床疗效评价间的问题,提出从临床实际出发,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建立以患者为评价客体,个体化病例数据为节点的证据链,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新的客观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量表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在中医临床疗效和科学性的评价方面,沿用西医学的理化指标体系,这样既不能客观反映其疗效,也不能体现中医治疗的优势。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步将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疾病的人”为中心的模式,引入了对自我感受(软指标)评价的新方法,即量表学的评价方法以弥补其不足。中医学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的观点,运用辨证论治方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其治疗特点与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一致。中医学的诊疗体系不仅能体现躯体器官功能障碍,还能够体现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思想、情感及人对客观社会现象的反应等方面给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预判疾病传变对中医临床遣方用药有重要指导价值,然而当前中医临证多以经验为主,对于疾病是否传、如何传尚无明确准则。证素辨证可将复杂的证拆解出病位和病性证素,笔者通过对证素间关系的梳理,认为两两证素之间主要存在"易""已"两个层次,"嗜""夹""致"3种关系,且分别代表了疾病的起因、过程和趋势,故而尝试从证素角度预测证素的发展演变趋势。同时,将阐释证素预测与六经传变、卫气营血传变间关联,并选取内伤和外感各1例医案,解析说明如何通过证素预测实现对疾病传变的预判,以更好指导临床"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科常见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难治难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治疗有独到理解,认为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均可引起血瘀,血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贯穿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始终。文章从类风湿关节炎与"瘀"之间的关系,论述痹证多瘀、因瘀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痹必先祛瘀的治法、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以及现代病理、药理对治痹祛瘀的认识,为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深入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间质性肺病等临床常见疾病,可归属于中医的"肺胀""肺痿"等范畴。历年来对慢性肺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逐渐深入。在对慢性肺病的认识过程中,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提出了"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我们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重新总结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中医病机特征,认为IPF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痰瘀互结,并提出了温阳散寒、化痰消瘀的治疗原则,使用温肺化纤汤治疗IPF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2型糖尿病临床症因脉治的特点,结合近40年临床实践,初步构建了"病证结合、据证立法、依法遣方"的中医诊疗模式,以"理-法-方-证"为路径,以病证结合为策应,方证对应为抓手,对2型糖尿病辨治属肝郁脾虚证者,以"木郁达之、土郁夺之"为宗旨,以疏肝健脾、理气调糖为法则,选方疏肝健脾调糖饮化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佟雪  孙林  庞博  杨波 《环球中医药》2021,14(2):351-356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已经成为世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相比西方医学,中医学在DKD的治疗方面极具优势.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特征,"辨机论治"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哲学思想.古代医家对DKD病机的认识较为单一,近代医家则认为该病病机纷繁复杂.在结合学术传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病机概览、方药解说、名候析疑、病变机转、证治举例5个方面对膈中病进行探析,得出膈中病因"忧恚寒热"四气和"动气"伤神,进而脾胃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不足,痰饮水湿之气弥漫胸膈所致,临床常见饮食不下、反酸烧心、短气、胸闷、心下痞坚等症,并与胸痹心痛病、腹满寒疝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结气病、脚气冲心病等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可选用《肘后备急方》五膈丸,并根据虚劳结气之不同程度,痰饮水气之弥漫部位,而酌情增损五膈、七气等方。  相似文献   

17.
马晓燕  刘月  王艳杰 《吉林中医药》2014,(10):1038-1040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积淀,提出慢性肾衰竭,顽固缠绵,脏腑虚衰,变证丛生,是"毒邪"深伏久滞、广泛内损、兼夹依附、暴戾酷烈等特性的体现;其病机为内毒深伏,肾络受损;湿毒、瘀毒是其顽恶难愈,迁延反复之关键;从解毒、排毒、抗毒三法论治,强调"审因论治"以解毒;药浴、利尿、通腑、敷脐以排毒;健脾补肾以抗毒,尤以调理脾胃为重点,全方位、多途径祛毒外出,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为隋代巢元方所著,书中大量应用"候"字,此"候"字可概括为病候、证候、脉候三部分。文章从《诸病源候论》中对"无子候"的论述着手,探讨"候"的含义及特点,并阐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辨治不孕症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期为中医医者学习《诸病源候论》提供理论学习思路,将中医古籍学习成果应用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治疗方案目前尚有许多争论。陈志强教授通过详细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脾肾亏虚、风湿瘀痹"的基本病机,进而提出"益气温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中围绕主体病机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四维辨治论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也是开创医学新未来之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