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隋云华  高峰 《江苏医药》1995,21(6):372-373
对14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糖类抗原CA-50和甲胎蛋白(AFP)的含量作了同步检测。结果101例(68.7%)的CA-50检测值超过正常值,检测平均值依序为慢性重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P〈0.01),而且各型慢性肝炎都高于健康人(P〈0.01),急性肝炎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0.05)。CA-50和AFP的检测符合率为77.85%;慢性重型肝炎病程中CA-50和AF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血清Ⅳ型胶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微  曹立森 《江苏医药》1997,23(6):412-412
本文检测了14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N)的含量,以探讨血清CIV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一、对象住院病人146例,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肝硬化(LC)ZI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55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26例,急性黄疽型肝炎(AIH)44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二、方法全部受检者于晨空腹抽血。血清CN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免疫法。结果一、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CIV含量变化见表1表1各型肝炎M清CIV含量(】土s,ng/ml)二、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Cw异…  相似文献   

3.
卡介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雨  汪晓莺 《江苏医药》1998,24(6):422-423
卡介苗(BCG)是一种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有效生物制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如何,我们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自我院1995年7月以来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诊断按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所修订的标准。治疗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4~63岁,平均33.5岁。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30例,肝炎后肝硬化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5例。肝炎病程6个月~11年,平均32年。对照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5~67岁,平均35.7岁。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28例,肝炎后肝硬化6例,慢性迁延…  相似文献   

4.
冯宝良  陈芝蓉 《江苏医药》1997,23(6):418-418
本院从1995年1月~1996年5月收住散发性成肝8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本组83例中男57例,女26例,男:女一2.19:1,年龄二6~67岁,平均年龄4乙18岁。诊断与分型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急性肝炎52例,馒性迁延型肝炎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9例,肝硬化6例,肝癌3例。除52例急性肝炎外,其他引例经血清学检测均重叠有乙型肝炎。二、血清学检测所有病例均检测抗一HEVIgG、抗一HEVIgM,至少一项以上阳性(ELISA法)。试剂由新加坡DiagnosticBiotechnology(Pie)Ltd提供…  相似文献   

5.
陈凯红  刘海肃 《江苏医药》1997,23(12):874-874
本文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清进行细胞介素一6(IL-6)含量的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资料:收集1995年8月至1995年11月我院住院病人105例,男8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3.4士13,3岁。按照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所制订的标准诊断,其中急性肝炎33例,慢性肝炎18例,肝炎后肝硬化23例,重型肝炎2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9例。病原学检查乙型肝炎90例,丙型肝炎4例,已丙型重叠3例,甲型肝炎1例,甲乙型重叠1例,病原学检测全阴性6例。二、标本:每例均予入院时采集血清标本,为急性期或活动期标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测定135例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探讨该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35例均系住院患者,男105例,女30例,年龄21~65岁,平均41.5岁。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30例,重型肝炎10例(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原发性肝癌(PHC)39例。二、检查方法: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由CL-720型津岛全自动血生化仪,采用免疫法度法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另以30名健康人作对照组,其正常值为200~400mg/L。对照组与肝病组年龄、性别无差异。全部病例均做肝功能测定,主要观察其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一、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见附表。二、全部病例肝功能检测结果中发现血清白蛋白与血清前白蛋白有一定关系。血清白蛋白降低者,其血清前白蛋白必定降低,血清白蛋白正常者中有大部分前白蛋白呈不同程度降低。三、正常组与肝病组所检测的血清前白蛋白值与年龄、性别无差异。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有关。讨论前白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61000d的载体蛋白,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9天,本组病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呈不同程度降低,说明肝病时,肝脏合成前白蛋...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特点,为了探讨血清HBVDNA与e系统的相关性,我们对104例各型肝炎(乙肝)及HBSAg携带者采用PCR法检测了患者血清中HBVDN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有44例乙肝患者来自本院1994~1995年3月肝炎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由省肿瘤医院提供,其中,男60例,女44例,年龄15~61岁,平均32.5岁,依据1990年(上海)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分型标准,计急性肝炎(AH)2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4例,肝炎后肝硬化(L)6例,无症…  相似文献   

8.
丁海  杨文彬 《江苏医药》1996,22(12):857-857
收集1993~1995年收治的8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第一次食道静脉破裂出血(EVB),行急诊切脾加门奇断流止血术病人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并对影响预后高危因素做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死亡组(Ⅰ组)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48.70岁;康复组(Ⅱ组)男48例,女5例,平均年龄38.53岁。二、检查方法及项目采用美国Techni-con—RA10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CHOL)及谷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并以术前二周内最后一次肝功能为统计值。ALB(g)…  相似文献   

9.
陆庆华 《江苏医药》1994,20(12):703-703
在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中,常有血清甲胎蛋白(AFP)一过性升高,但有部分病例AFP呈高水平(7400ng/ml)变化,而引起医生和病人的高度警惕和疑虑。本文收集了1988年以来收治的520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动态观察了血清AFP变化,发现87例AFP7400ng/ml,对AFP变化与肝脏损害及病毒复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7例患者中男80例,女7例;年龄25~64岁。其中慢活肝42例,肝炎后肝硬化27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正常值<20ng/ml),高水平AFP者定期(每2~4周)复查。同期作…  相似文献   

10.
1996年6月间,随机采集我院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244份,对HBSAg、抗一HCV、抗一HDVIgwt,三项均阴性者,检测庚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GVRNA),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共244份住院和出院后复诊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原采血清258份,剔除重叠感染HAV、EBV、CMV、HEV血清14份)。患者均为本地居民,男167例,女77例;年龄17~71岁,平均3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o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慢性迁延型肝炎(CPH)7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24例,肝炎后肝硬化(LC)36例,慢性重型肝炎(CSH)8例…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过程中,经常遇到部分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转化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我们仅依靠重型肝炎的主要诊断指标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等来作出病情判断的话,难免会延误治疗时机,并且不利于医患沟通。血清前白蛋白(P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较短生物半衰期的血浆蛋白,可比ALB、PT、TBIL更早地提示病情变化,在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我们回顾性总结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165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ChE、ALB、PTA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以及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肝病组血浆ChE、ALB、PT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依次下降。结论:血浆ChE、ALB、PTA各指标水平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下降,提示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变程度的指标及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6、α-肿瘤坏死因子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不同阶段血清及腹水白细胞介素-6(IL-6)、a-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进行动态观察,探讨IL-6、TNF-a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和在肝硬化腹水发病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共收集住院患者155例。按照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所订的标准诊断,其中急性肝炎33例,慢性肝炎18例,肝炎后肝硬化73例,重型肝炎22例,原发性肝癌9例。病原学检测乙型14O例,丙型4例,乙、丙型重叠3例,甲型1例,甲、乙型重叠1例,病原学检测全阴性6例。在73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中,SO例有大量…  相似文献   

14.
蒋道荣  孟宪镛 《江苏医药》1996,22(8):564-565
本文介绍检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旨在进一步探讨其在乙型肝炎免疫损伤机理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组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共118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AH)2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42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28例,肝炎后肝硬化(ALC)18例,慢性重型肝炎(CFH)10例。男93例,女25例。年龄18~59岁。诊断分型按1990年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所有病例在2个月内末使用过免疫调节剂和糖皮质激素药物。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献血员。二、检测方法:(1)外周血T淋巴细…  相似文献   

15.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异常率高达83.6%,急性重型肝炎血清AFP异常率显著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均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高水平组存活率显著高于AFP正常组及AFP低水平组(P〈0.01~0.05);重型病毒性肝炎存活者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者(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患者血清AFP呈高水平,说明其肝细胞再生活跃,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吴小松 《医药导报》2000,19(3):247-247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讲座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诊断标准。治疗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平均年龄(47±10.2)岁;亚急性重型肝炎12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活动性肝硬化9例。对照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46±9.2)岁;亚急性重型肝炎13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活动性肝硬化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不显著,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新鲜血浆200ml或10%人体白蛋白100ml静脉注射;肝细胞生长素12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门冬氨酸钾…  相似文献   

17.
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灵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23-3224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肝脏疾病患者(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癌)和3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叶岩藻糖苷酶(AFU)、腺苷酸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1-谷氨酰转肽酶(1-GT)、前清蛋白(PA)等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E、PA在黄疸性肝炎组、迁延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癌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急性黄疸性肝炎组TBA、ALP、5’NT、AFU、ADA、γ-GT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组(t=5.667,P〈0.05),肝癌组5'-NT,AFU、ADA、γ-GT明显升高(均P〈0.05);重炎肝炎组综合阳性率明显高于黄疸性肝炎组、迁延性肝炎组和肝癌组(均P〈0.05)。结论在进行肝脏疾病诊断时,对急性黄疽性肝炎应优先检查AFU、ADA、TBA等指标,对慢性迁延性肝炎应优先检查TBA、γ-GT,对重型肝炎应优先检查TBA、CHE、PA、ADA等指标,对肝癌应优先检查5’-NT、AFU、γ-GT等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35例正常人及113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B因子的测定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B因子含量升高,机理与C反应蛋白一样,属急性时相反应物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B因子含量降低,反映了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其含量与患者病情轻重一致。临床上动态检测B因子可作为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林  张新年 《江苏医药》1996,22(12):864-865
自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对6411例住院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巨细胞病毒IgM(CMV-IgM)检测,报告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6411例患者中血清抗CMV-IgM阳性114例(下称CMV阳性组),男78例,女36例。年龄8~69岁。其中急性肝炎(AH)49例,但迁肝(CPH)11例,慢活肝(CAH)31例,肝炎后肝硬化(HLC)14例,重症肝炎(SH)9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抗CMV-IgM阴性的肝炎患者192例,其中男150例,女42例,AH74例,CPH24例,CAH46例,HLC25例.SH2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肝炎分型上无显著差别,P>0.05,有可比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祁向东  许宏岳 《江苏医药》1998,24(2):143-143
脂蛋白(a)[Lp(a)]是由一个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分子与一个载脂蛋白(a)[apo(a)]结合而成,肝脏是LP(a)的合成部位,也是其代谢的主要场所,为了探讨肝脏疾病对LP(a)浓度的影响,我们检测了肝硬化病人的血清Lp(a)水平,并与正常人血清Lp(a)作对照。村温与方法一、材料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4~69岁,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无肝、肾、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患。病例组:肝硬化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4~8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3例,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6例;肝功能分组:ChildA级11例、B级9例、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