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入给药肺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峰  肖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5,14(2):133-135,150
吸入给药治疗哮喘已成为一线疗法,吸人性药物作用依赖于其达到肺内的浓度。目前有多种药物和吸入装置应用于临床,理想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该具有肺内沉积多,受体结合力强,肺内停留时间长,全身消除快,起到较好的气道抗炎作用并尽可能减少全身副作用。吸入给药还可用于多肽和蛋白质类口服吸收会被破坏的药物,取代注射给药途径。但是经吸入给药,药物大部分滞留于口咽部,只有少部分能到达肺,吸入药物粒子肺沉积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内源性药物干粉吸入给药的研究进展,找出其中最适宜的干粉吸入剂的制作工艺和给药方法和剂量。方法从网络最近公开发表的文献综合分析、比较后将适宜的干粉制作工艺和给药方法作了概述。结果内源性药干粉吸入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病人的感受都比液体气管内滴入给药好,比注射给药更好,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制作工艺以超临界流体技术较好,但因应用时间短尚需继续观察,目前应用较多的喷雾干燥法。结论内源性药物,采用干粉吸入法给药是目前较好的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肺部给药系统具有肺局部药物浓度高、无首过效应、药物吸收快等优势,已成为肺部疾病治疗和促进大分子药物吸收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肺的生理特点,着重介绍肺吸入给药的剂型、制备方法、质量评价和体内实验方法,以及肺部给药系统在肺部疾病,包括急性肺损伤、肺部感染、肺纤维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等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向鼻咽部疾病患者 ,如急性鼻咽炎、咽囊炎、腺样体肥大等给药 ,我们研制了鼻咽部给药器 ,即在脑穿刺针头部 3mm处外周套螺纹 ,弯折近 90度 ,弯折部长约 5mm ,在折起部外套螺旋喷雾器头 ,其头端直径 5mm。使用时患者可自行操作 ,也可由他人施药。程序是将药物吸入 2~ 5ml针管内接鼻咽给药器 ,将其头端经下鼻道、后鼻孔到鼻咽部 ,推注时药液自鼻咽给药器呈放射状均匀喷洒在鼻咽腔壁 ,若鼻腔狭窄可经口至口咽部给药。用此器械给药疗效快捷 ,黏膜直接吸收 ,节省药物 ,且无副作用。鼻咽部给药器$山东莘县人民医院@沈玲…  相似文献   

5.
雾化吸入化疗法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在于能维持化疗药物在肺内的高浓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对肺部癌细胞的杀伤效应,而对机体其他组织器官没有明显的不良作用。我们使用该方法对近5 0只兔进行雾化吸入给药,效果满意。1 实验动物:新西兰兔,♀♂兼用,2 0~2 6kg ,由江苏省农科院动物房提供。2 仪器及药物:S - 888E型超声波雾化器(南京道芬电子有限公司) ;KR -Ⅲ(B)型喷射呼吸机(江西第五机床厂)。羟基喜树碱注射液(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2mL/支,批号0 30 5 0 2 )。3 雾化吸入给药:给兔肌内注射4 0mg kg盐酸氯胺酮麻醉后…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通过朝百脉的功能将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直肠给药法。结论:治疗小儿湿疹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诱导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模型,探讨符合人类肺纤维化病程的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经气管、腹腔给予BLM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第1、14、28天处死,取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后评价两种动物模型各时间段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肺泡壁和胸膜厚度;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气管内、腹腔内给药均可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但时间长短不一;(2)气管内给药大鼠肺内病灶分布以末梢细支气管为主,早期的肺内炎症变化较重,而腹腔内给药大鼠病灶分布以胸膜下、肺组织内为主,炎症反应相对较轻;(3)腹腔内给药大鼠第28天肺组织匀浆HYP含量明显高于气管内给药(P<0.05)。结论:腹腔内给药建立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可能较近似于人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程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吸入给药是防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常见的吸入给药制剂包括压力定量吸入剂、干粉吸入剂和雾化吸入剂。吸入给药有效的评价指标为粒径的测定,测定吸入制剂粒径的方法主要有撞击器法和光学仪器法。就目前吸入给药制剂的优点、剂型分类、体外评价和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在黄金时间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给药途径,迅速给予急救药物并使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要使药物在循环中迅速达到峰值浓度,应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及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长征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858-860
吸入性激素(ICS)是一种局部激素,全身性作用极小,已成为哮喘长期治疗的一线药物。但由于给药途径的特殊性,研究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的规律与传统的研究血药浓度的方法完全不同。影响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主要包括ICS对激素受体的亲和力、颗粒大小等ICS本身的特性,吸入装置以及在肺内的沉积等众多因素。研究ICS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对认识ICS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极为重要。1 ICS的药效学1.1 ICS的量效关系ICS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肯定的疗效,但由于ICS给药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ICS的剂量/反应曲…  相似文献   

11.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用药方式除了传统的口服、注射(包括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以外,还有特殊的给药方式——吸入治疗。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使给药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仅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改善药动学过程,而且减少毒性。细胞给药系统不仅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而且可将药物靶向到特定细胞间隔,生物相容性好。其中红细胞载体给药系统能在体循环内连续几周持续释药,载药量大,易于制备,传统和生物药物都能被其容纳,还可作为抗体和造影剂的给药载体。在人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已证实红细胞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用红细胞载体传递新药和传统药物在给药系统和处理复杂病症中,尤其是当副作用严重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131I-3H11不同途径给药后兔血液及腹腔液内药物浓度的比较吕大鹏徐光炜张梅颖牟阿平林保和杨志许小宝张青本研究把传统的外周静脉给药、门静脉给药与腹腔给药的药代学进行比较研究,进而证实腹腔内应用导向药物131I-3H11治疗胃肠癌的合理性。一、材料与...  相似文献   

14.
李泽彬 《四川医学》2003,24(6):567-567
mT埋植式给药装置是通过手术将导管直接插入肿瘤脏器的血管内 ,与注药装置连接并埋植于皮下组织内 ,可随时经过药泵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入病变区域 ,增强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 ,提高杀伤癌细胞的效力。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病人中 ,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 35~ 6 8岁。其中直肠癌 3例 ,肝癌 1例 ,食管癌 1例 ,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 2例。经mT埋植给药装置注入化疗药物同期治疗后 ,现均存活 ,埋植最长的2年。1 2 化疗药物的选择及注入方法 :7例病人均选用 5 Fu 5 0 0mg ,丝裂霉素 4mg加生理盐水 2 0ml,经皮下mT埋植式给药装…  相似文献   

15.
氨溴索不同途径给药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昶生 《安徽医学》2010,31(12):1496-1497
目的观察对比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方法将240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静脉注射给药组、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每组60例,均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氨溴索,比较4组患儿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氨溴索的雾化给药方式优于口服和静脉注射给药,氧气雾化给药优于超声雾化给药。结论氨溴索氧气雾化吸入给药途径起效快、疗效好,是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管注入与口服给药两种给药方法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经胃肠道给药对患者和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将既需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又需经胃肠道给药的患者,分为胃管注入组(46例)和口服给药组(48例).胃管注入组是通过胃管将药物注入胃内,患者绝对禁食水;口服给药法是先将胃管夹闭,再将药物由口服下.观察两组患者的口咽不适、口唇干裂、咽部感染情况及核算两组患者所需费用和护士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口咽不适、口唇干裂、咽部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核算两组患者所需费用和护士操作时间比较也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在患者留置胃管期间经胃肠道给药行口服给药法,可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降低咽部感染率,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药物治疗是临床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安全、有效地实施给药护理 ,是医疗质量及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当前 ,由于医、药学的迅速发展 ,新药、特药层出不穷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方法日趋复杂。作为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士 ,既是药物治疗执行者 ,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人。因此 ,为保证医疗及病人安全 ,护士必须正确实施给药护理。1 口服给药护理  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方便、操作最简单的用药途径。护士应充分掌握各种常用药和新药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熟悉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各类药物在…  相似文献   

18.
<正>气道途径给药治疗即雾化吸入治疗(以下称雾化吸入治疗),是以促排痰为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水液雾滴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清除,缓解呼吸道症状并减轻咳嗽;以治疗为目的的雾化吸入主要是通过气道给药达到局部清除炎性反应、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药物不良反应~([1])。但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不良反应而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避免或减轻雾化吸入不良反应是保障雾化吸入治疗成败的关键。笔者对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药物的疗效达到应有的效果,正确合理的给药方案及根据病因病情、药物的特殊性和治疗目的而正确选择给药方法,才能充分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出给药近似错误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给药近似错误的发生率。方法对某三级医院给药近似错误的18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近似错误发生率在调查期内逐年下降;药物错误、剂量错误在给药近似错误中的比例占60%以上;药物准备阶段发生近似错误的比例占60%以上;90%以上给药近似错误发生在白天:职称、工作年限和系统设备对降低给药近似错误有重要影响;不遵守工作流程、违反操作规程、因干扰工作连续性中断、沟通缺乏、粗心疏忽、记忆错误、药品相似性、信息系统信号差等因素是造成给药近似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规范给药管理制度,将给药管理视为整体,实行全员的“Five Rights”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