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病例资料男,68岁。因胸闷、心慌、气短伴牙痛、腹痛1周,症状逐渐加重就诊。患者1周前出现牙痛、腹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活动后明显,休息后稍好转。2 d前症状逐渐加重,伴恶心、食欲缺乏等不适,无呕吐,稍进食即感腹胀。自服速效救心丸、异山梨酯、消炎利胆片等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遂来我部。就诊前2 d尿正常,未排大便。9年前患甲状腺腺瘤行手术治疗,有慢性胆囊炎病史,15年前诊断为冠心病,一直口服复方丹参片、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病情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仅口服阿司匹林一种非甾体抗炎药200例患者,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集两组患者吸烟史、现病史、既往史,行凝血常规、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镜检查,经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Hp感染、既往溃疡病史的患者在观察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后表明年龄>60岁、糖尿病、Hp 感染、既往溃疡病史和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 OR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Hp感染、溃疡病史是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 5年来 ,我们临床观察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 3 1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住院连续病例和胃镜室病例 ,共计 3 1例。其中男性2 3例 ,女性 8例 ,年龄 40~ 76岁 ,平均年龄 5 7岁。有高血压病史 16例 ,冠心病 9例 ,脑梗死 6例。病例选择纳入标准 :近1周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2 5~ 5 0mg/d ,无肝、肾、心等严重疾患的消化道出血者。排出标准 :①消化性溃疡 ;②急性胃黏膜病变 ;③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 ;④炎症性肠病 ;⑤消化道肿瘤 ;⑥其他药物致消化…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致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患者近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ASA)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服用ASA在服药2月内出现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38例;对照组为30例服用相同制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药物致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等指标。结果①出血组出血前PLT(25.4±6.8)×109/L、Fg(3.86±1.2)g/L、PT(10.2±1.6)s、APTT(28.5±5.9)s与对照组PLT、Fg、PT、AP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出血组出现ASA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出血组年龄(66.3±8.7)岁较对照组(57.4±6.9)岁高(P<0.05)、出血组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发生率(26.3%)较对照组(5.7%)高(P<0.05)、出血组H.P阳性率(81.6%)较对照组(37.1%)高(P<0.05);④出血组中经胃镜检查发现以糜烂性胃炎者比例最多(44.7%)。结论老年人、既往有消化性溃疡史、H.P阳性者服用小剂量肠溶ASA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应加强伍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剂及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因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易欣  刘长  聂绍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24-1725
[目的]分析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其余40例患者则单独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并分析统计导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60岁)、服用时间超过3个月、有既往消化道出血病史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是抗血小板治疗中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增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同时对高龄、服药时间较久及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应高度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04-2011-04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糜烂,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阿司匹林可增加以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糜烂、溃疡合并出血的病变为主,结论 加强对老年人阿司匹林相关性出血的认识,合理规范地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是避免及减少消化道事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04—2011—04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糜烂,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结果阿司匹林可增加以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糜烂、溃疡合并出血的病变为主。结论加强对老年人阿司匹林相关性出血的认识,合理规范地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是避免及减少消化道事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总结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参考相关文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在992例肝硬化患者中,根据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评分,396例为出血高危患者,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共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4例,出血率为2.42%(24/992),低于之前的9.21%(76/825)。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至柔  黄雪 《临床荟萃》2003,18(14):809-8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病死率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国内鲜有文献报道 ,且只用单因素统计分析 ,难以充分说明其关系。为此 ,我们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男 15 6例 ,女 38例 ;年龄 15~ 79岁 ,平均 4 9岁。病程 0 .5~ 2 32个月 ,平均 2 3个月。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 16 9例 ,酒精性肝硬化 3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 1例 ,乙肝合并酒精的混合性肝硬化 8例 ,原因不明者 13例。肝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以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危重病患者252例,按发病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治疗超过3 d后继发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与病死率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意外和重度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出现时间愈早(分别为<1 d、1~3 d、>3 d)死亡率愈高(P<0.05);治疗超过3 d后出现继发感染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P<0.05),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占83.33%,且继发感染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增加(P<0.05)。结论ICU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防治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对ICU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高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老年冠心病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8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中年组(〈60岁),普通老年组(60岁≤年龄〈75岁),高龄老年组(≥75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调查既往史;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的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冠状动脉积分较中年组高,高龄老年组最明显(P〈0.01);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比例均升高,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积分高于普通老年组(P〈0.05)。②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中年组明显减低(P〈0.05),高龄老年组比普通老年组更低(P〈0.05)。③年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与冠状动脉积分明显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且心功能差,高龄老年患者更明显;年龄因素不可控制,因此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阿司匹林相关消化道黏膜损伤的特点。方法服用阿司匹林且存在消化道不适的患者入选,询问服用阿司匹林时间、服药原因,消化道症状、体征,吸烟史等,整理胃镜资料[含幽门螺杆菌(Hp)检测],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26例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内镜结果显示:胃溃疡28例,占22.22%;十二指肠溃疡37例,占29.37%;糜烂性胃炎45例,占35.71%;十二指肠球炎5例,占3.96%;复合性溃疡2例,占1.59%;食管炎16例,占12.70%。Hp阴性者71例,占56.34%;阳性者55例,占43.65%。因消化道出血就诊者达32.54%,其他腹部不适占67.46%。吸烟者达51.59%。高达96.83%的患者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服用阿司匹林。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服用阿司匹林指征。服药前应询问有无消化道疾病史,戒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预防阿司匹林所致胃黏膜损伤有重要作用,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应及时服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或停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生化指标的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尿酸、肌酐及尿素氮等,并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高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同时测定 80例冠心病患者和 80例正常人的血尿酸浓度。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1) ;冠心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升高 (P <0 0 0 1)。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评价冠心病危险因素对老年人冠心病的影响。方法 对 35 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 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确诊冠心病 2 32例 ,阳性率 6 5 4%。单因素分析 ,增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增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易致老年冠心病事件发生。多因数回归分析 ,性别、年龄、吸烟及LDL/HDL C为冠心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年轻患者比较老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更高。因此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可为老龄患者带来的绝对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成功进行冠状支架植入手术患者183例,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组46例和非再狭窄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以及病情特点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脂蛋白a、总胆红素、术前狭窄程度、植入支架长度、植入支架直径、病变支数、糖尿病以及吸烟8个因素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蛋白a、植入支架直径、糖尿病、植入支架长度以及吸烟5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脂蛋白a、植入支架直径、糖尿病、植入支架长度以及吸烟是造成冠心病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冠脉支架手术需要仔细考虑植入支架的长度和直径,术后密切观察注意对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诊断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1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危险因素,比较高危组与低危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CAG阳性率为83.9%,其中心肌梗死组阳性率为100%,心绞痛组阳性率为77.3%,累及血管最多为左前降支,次之右冠脉、左回旋支。男性占78.1%,≥60岁占70.3%,高血压占54.8%,高脂血症占47.7%,有吸烟史占25.8%,糖尿病占23.9%。高危组3支病变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程度明显多于低危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单支病变明显多于高危组(P<0.01)。结论提示CAG在CHD诊断中有很高的特异性。性别、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越多,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冠状动脉狭窄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程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的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旨在为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择已成功施行PCI手术的262例冠心病患者,对患者的常见的危险因素严格测量评估,根据患者不同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侵犯病变血管男性和女性几乎一致,而在病变严重程度二者更是趋于一致。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LM、LAD、LCX和RCA男性分别为25(11.8%)、176(83.4%)、105(49.8%)和148(70.1%)。女性患者为6(11.8%)、43(84.3%)、22(43.1%)、36(70.6%);构成比比较男女患者无差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尽管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需行支架植入大约推迟5年,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二者病变血管和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并无区别,而女性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患高血压的病人比男性患者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能是女性患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