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痉挛以往由于对其病因不明,在临床中予以抗痉挛药物,如卡马西平、氟派啶醇;局部封闭、针炙、手术等均无明确、持久的疗效。近年来,我们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4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病因。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对105例眼睑及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行面部肌肉局部多点注射,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1例面肌痉挛者完全缓解35例(49.3%),明显缓解34例(47.8%),无效2例(2.8%)。34例眼睑痉挛者,22例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8%。起效时间数小时至7d,缓解时间3~8个月,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其中2例引起面肌萎缩。4例MRA中3例检出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变异,并造成对面神经的压迫。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多点小剂量注射,可有效控制眼睑痉挛及偏侧面肌痉挛,部分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病因为血管压迫。  相似文献   

3.
A型肉毒毒素治疗111例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1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面肌多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比较,并随访3~12月。结果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绝大多数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但极少数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局部面肌萎缩,偶见全身不良反应。3个月复发率为80%,药效作用时间平均为5月,重复注射仍然有效。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有效手段,准确定位、注射合适剂量是本治疗方法的关键所在,且注射剂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病因。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对105例眼睑及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行面部肌肉局部多点注射,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1例面肌痉挛者完全缓解35例(49.3%),明显缓解34例(47.8%),无效2例(2.8%)。34例眼睑痉挛者,22例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8%。起效时间数小时至7d,缓解时间3~8个月,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其中2例引起面肌萎缩。4例MRA中3例检出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变异,并造成对面神经的压迫。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多点小剂量注射,可有效控制眼睑痉挛及偏侧面肌痉挛,部分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病因为血管压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给46例面肌痉挛患者的面部17点位皮下注射BTX-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面肌痉挛强度评级。在注射治疗后4周,根据面肌痉挛强度评级进行疗效评定。对症状复发的患者给予重复BTX-A注射治疗。结果本组患者BTX-A注射治疗后完全缓解15例,明显缓解29例,部分缓解2例;有效率95.6%。起效时间为(2.62±1.10)d;疗效持续(19.1±2.3)周。其中注射治疗1次5例、2次23例、3次11例、≥4次7例。重复注射治疗的起效时间[(2.61±1.03)d]、疗效持续时间[(19.24±2.12)周]及有效率(100%)与初次注射治疗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注射侧局部面肌轻度麻痹6例,2~4周后自行完全恢复。结论 BTX-A局部注射是一种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地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并且重复治疗的效果不减退。  相似文献   

6.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较好,但对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不同BTX-A治疗剂量和治疗间隔时间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6例,研究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A型肉毒毒素针多点重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重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500例,使用Cohen评分进行评估.观察疗效.结果 症状完全缓解301例(60.2%),明显缓解者182例(36.4%),部分缓解者15例(3.0%),无效2例(0.4%);总有效率99.8%.疗效持续2~7个月,复发者重复治疗仍有效,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是治疗面肌痉挛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86例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较好,但对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不同BTX-A治疗剂量和治疗间隔时间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6例,研究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3 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 11例 ,明显缓解 2 7例 ,总有效率 10 0 %。起效时间平均 3d。局部反应轻微 ,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国产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120例睑肌痉挛、面肌痉挛,有随访结果的108例,有效率100%。副反应发生25例,包括眼睑下垂、眼闭合不全、局部水肿、复视等。减少副反应的关键是专门医师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3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7例,总有效率100%。起效时间平均3d。局部反应轻微,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手术治疗1例右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女性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此病例右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是由粗大移位椎动脉压迫所致,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消失,无并发症。结论同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少见,粗大移位的椎动脉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择眼睑及面肌痉挛患者36例,根据病情用2.5U/0.1ml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做痉挛局部皮下或肌内注射,一次剂量不超过55U, 有残存痉挛者可追加注射.结果 一次注射痉挛完全缓解26例,明显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10例重复2~3次注射均完全缓解.结论 BTXA治疗眼睑、面部肌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眼睑痉挛和面肌痉挛多发生于中老年 ,为神经内科常见病 ,多年来 ,虽采用口服药物、封闭、针灸、手术等疗法 ,但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我们应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 18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眼睑痉挛 8例 ,面肌痉挛 10例 ;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40~ 68岁 ,平均 5 8岁 ,病程 3个月~ 5年 ,平均 2 5年 ,均为药物、手术治疗无效者。1 2 症状及体征  8例眼睑痉挛 ,其中双眼睑刺激感 ,瞬目频繁 ,不自主眼睑闭合 7例 ,单侧上下眼睑不自主抽动 1例。 10例面肌痉挛均表现为眼睑及面部不自主抽动 ,左…  相似文献   

15.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痉挛9例及面肌痉挛33,例完全缓解者分别为6例及31例,明显缓解者分别为3例及2例,所有病例均有效,总有效期分别为4~20周(平均14周)及16~34周(平均22周)。局部副反应轻微、短暂,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且操作简单。认为A型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该方法可作为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目的评价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对6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施行锁孔入路MVD,术中通过神经内镜观察面神经根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责任血管,并对手术入路及神经减压方式进行改良,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的松解以及责任血管移位后的状态,术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手术有效率94.12%(64/68);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个月~4年,仅1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模拟面肌痉挛面神经损伤病理,制作SD大鼠面神经干局部脱髓鞘模型。方法应用定量损伤镊,对大鼠面神经颅内段主干进行局部定量损伤,制作SD大鼠面神经干局部脱髓鞘模型。通过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测评估面神经功能,通过病理学检测对面神经损伤程度和脱髓鞘程度进行鉴定。结果使用50 g定量损伤力时,损伤侧变性神经纤维百分数约为38.6%,损伤侧F波潜伏期(Lf)比健侧明显延迟;面神经出现明显脱髓鞘病理改变,而无面神经麻痹表现;电镜观察面神经纤维肿胀、中度脱髓鞘,并有瓦勒变性后脱落的髓鞘。结论应用定量损伤镊,在50 g定量外力作用下,可成功制作大鼠面神经干局部脱髓鞘模型。该模型能够从临床表现、组织学以及电生理学等多方面准确体现面肌痉挛的特点。该模型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8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即消失,8例术后第3~7天面肌痉挛症状完全缓解,9例出院1月后电话随访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2例出院后3月电话随访仍诉面肌痉挛,但肌肉紧张度较术前有所减轻。发生手术并发症共18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MVD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明确,但需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偏侧面肌痉挛 (hemifacialspasm ,HFS)为一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 ,常见偏侧面部表情肌痉挛 ,部分累及颈阔肌。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几乎均可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但部分患者治疗后面肌痉挛缓解 ,患侧耳中却存在与面肌抽搐节律一致的杂音 ,夜晚尤明显 ,可影响睡眠。伴有同侧耳中杂音在HFS发生和治疗情况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观察的 179例HFS患者伴发同侧耳中杂音及用A型肉毒毒素茎乳孔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 1994年 3月至 2 0 0 0年 8月神经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HFS患…  相似文献   

20.
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病因及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26例面肌痉挛患者全部在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结果126例患者术中均发现面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51例.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38例.椎动脉23例.多根小动脉14例。85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即停止.28例于术后7~3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8例30~90天内面肌痉挛停止.5例3~6个月内面肌痉挛停止。随访108例,随访时间1~4年。2例于术后16个月复发,2例术后18个月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受血管压迫所致.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