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淤胆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及胆总管结扎加乳果糖组。观察术后第3,7,14和21d血浆内毒素,NO和ET-1水平及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胆总管结扎致胆汁淤积后,随着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NO和ET-1水平相应上升,血浆AST,ALT也明显升高。肝纤维化程度随梗阻时间逐渐加重。电镜下见肝窦变窄,Disse间隙增宽,内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肝“筛“的数量和直径均明显减少。使用乳果糖能部分逆转肝脏功能和结构的病理改变。结论:NO和ET-1可能通过作用于肝“筛“而引起淤胆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在淤胆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淤胆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和胆总管结扎+内毒素拮抗剂组,观察术后3 d、7 d、14 d和21 d血浆内毒素、N0和ET-1水平,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胆总管结扎致胆汁淤积后,随着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NO和ET-1水平相应上升,血清AST和ALT也明显升高.肝纤维化程度随梗阻时间逐渐加重,电镜下见肝窦变窄,Disse间隙增宽,内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肝筛的数量和直径均明显减少.应用乳果糖能部分逆转肝脏功能和结构的病理改变.结论: N0和ET-1在淤胆性肝纤维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可能是通过肝筛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对照组和氨基胍治疗组.每组各8只。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复制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氨基胍治疗组采用氨基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大鼠肝脏的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其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可见.内毒素组肝组织有散在小脓肿灶形成.肝细胞坏死,中性白细胞浸润.而氨基胍治疗组的肝组织受损程度较轻。电镜下可见,内毒素组的肝细胞核出现融解性空斑.线粒体肿胀和线粒体嵴数量减少.而氨基胍则对肝脏的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内毒素对照组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给予氨基胍治疗后血浆NO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氨基胍通过选择性抑制iNOS活性.抑制了大鼠内毒素休克时过量的NO的产生.保护了肝脏的功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AM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AMP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组)。缺血60 min后分别再灌注1、6、24 h后取材,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MP组及HIRI组ALT、AST水平均高于Sham组;与HIRI组比较,AMP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IRI组及AMP组术后各时段的NO水平均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6 h时明显(P<0.05);与HIRI组相比较,AMP组术后各时段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肝血窦变窄、淤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电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部分膜破裂,线粒体嵴疏松溶解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结论:AMP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NO水平,同时降低ET-1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喂饲左旋精氨酸对烫伤大鼠肠道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喂饲左旋精氨酸(L-Arg)对烫伤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不作烫伤和其他处理)、精氨酸组(30只,烫伤后2h喂饲70g/LL-Arg,1ml/次,2次/d)和普通喂养组(30只,烫伤后喂饲等量凉开水)。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两组烫伤大鼠伤后6、12、24、48、72h肠组织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ET/NO比值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取回肠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伤后6、12、24h,精氨酸组大鼠肠组织ET水平分别为(0.80±0.26)、(0.75±0.30)、(0.63±0.22)ng/g,低于普通喂养组(1.26±0.38)、(1.34±0.37)、(0.97±0.19)ng/g(P<0.05);其NO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喂养组(P<0.01);ET/NO比值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普通喂养组(P<0.05或0.01)。病理学观察显示,精氨酸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情况明显轻于普通喂养组。结论喂饲L-Arg可减轻烫伤大鼠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为喂饲L-Arg后增加了肠黏膜局部NO的含量,有助于维持ET/NO比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内皮素1(ET-1)单克隆抗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ET-1单抗灌注移植肝,检测血浆与肝组织中ET-1,检测肝功能,测定移植肝组织的MDA及细胞凋亡:结果移植肝再灌注后血中ET-1,谷丙转氨酶(ALT)和肝组织中ET-1与MDA均明显升高,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应用ET-1单抗后,血中ET-1,ALT和肝组织中ET-1及MDA均降低,肝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结论ET-1单抗可通过减轻移植肝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从而减少肝细胞凋亡,起减轻到肝细胞损伤,从而保护移植肝。  相似文献   

7.
潘生丁对实验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  杨建青  渚光平 《腹部外科》2006,19(4):244-246
目的探讨潘生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潘生丁预处理组,观察各组血浆肝酶及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内皮素(ET-1)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缺血肝组织相比,潘生丁预处理组肝酶的漏出、血浆HA水平及肝组织中MDA、ET-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潘生丁预处理可明显改善肝微循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预处理可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胆汁中内毒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胆管结石病人胆汁中内毒素、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浓度及血浆ALT、AST、TB含量,探讨内毒素在胆管结石胆道感染病人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胆管结石病人50例,按临床感染程度分成择期手术组和急症手术组。另选择单纯性胆囊结石病人20例为对照组。术中采取胆总管胆汁,检测胆汁内毒素、ET-1、CGRP和血浆ALT、AST、TB的含量。结果急症手术组胆汁中内毒素、ET-1、CGRP含量和血浆ALT、AST、TB的含量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和对照组。伴随胆道感染程度加重,胆汁中内毒素含量升高,胆汁中ET-1、CGRP含量也升高,肝功能损害加重。结论胆道感染时,胆管结石病人胆汁中内毒素对肝胆系统合成和释放ET-1、CGRP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胆汁中ET-1和CGRP的生理平衡失调,在胆管结石胆道感染病人肝脏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3组,每组15只。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血清NO、ET-1的水平,探讨缺血再灌注6 h时的NO、ET-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缺血再灌注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渗盐水预处理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而血清ET-1水平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各组血清NO和ET-1水平在1、6、24 h之间的变化以6 h最为显著。大鼠血清NO与ET-1水平呈负相关(r=-0.970,P0.01)。结论高渗盐水预处理改变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与ET-1的水平,且二者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激发血清NO的水平、降低ET-1的水平,使两者的动态平衡向良性方向发展而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猪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管调节基因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与血流动力学及移植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38头猪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建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19个,监测受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猪肝移植术前、后各时相肝功能及血清ET-1、NO的水平,分析ET-1、N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肝功能损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血清ET-1和NO水平在再灌注后快速上升,再灌注30 min时达高峰,ET-1/NO比值也在再灌注30 min时达最高.再灌注3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与ET-1水平和ET-1/NO比值呈正相关;再灌注5 min时MAP、中心静脉压(CVP)与NO水平呈负相关;再灌注30 min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ET-1水平和ET-1/NO比值呈正相关,ET-1和NO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ET-1/NO平衡紊乱是血流动力学紊乱和移植肝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ET-1可加重肝细胞的缺氧,导致肝细胞损伤;NO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肝脏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1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内皮素-1(ET-1)在肝脏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1生理盐水组和ET-1抗体组、观察肝脏缺血60min再灌注3h后血浆ET-1、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本酸(HA)、以及肝组织中ET-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在缺血再灌注组选择第1、3、6、12和24h时相点观察ET-1的变化规律。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肝组织中ET-1,血浆HA`ALT肝组织中MDA显著升高,而ET-1抗体组血浆ET-1、HA、ALT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5),同时,肝组织的瘀血程度和损伤程度显著改善。结论ET-1参与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损伤与肝脏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肝脏原位灌注模型,探讨了内皮素1(ET1)在内毒素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选用Wistar大鼠24只,分为对照组、ET1组、内毒素组、内毒素+ET1抗体组。观察了肝组织中ET1、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内毒素能使肝组织ET1含量增加;内毒素和ET1均能使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和酶的漏出,还能使肝细胞浊肿变性;ET1抗体能部分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损伤。结果表明:ET1参与了内毒素所致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外源性药物麦角新碱预处理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的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中,于肝门阻断前10 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麦角新碱;观察移植肝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 min、30 min、2 h时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NO/ET1的比值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酶学差异和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再灌注2 h取肝组织检测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 应用麦角新碱预处理的大鼠移植肝缺血前门脉血浆中ET1升高(P<0.01),但再灌注后5 min、30 min时,血浆中ET1水平降低(P<0.05);而缺血前NO/ET1比值降低(P<0.01),再灌注后5 min时,NO/ET1比值升高(P<0.01);再灌注后ALT的升高有逐渐降低趋势;再灌注后2 h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使用麦角新碱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细胞是肝血窦内皮细胞,NO/ET1比值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毒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内毒素、L左旋精氨酸和硝基左旋精氨酸进行处理,并检测上清液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 含量。结果 内毒素使ET1 和NO 含量增加;NO 则使ET1的含量降低。结论 内毒素能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使ET1 和NO的合成和释放增加;NO则抑制ET1 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5.
丹参对阻塞性黄疸内毒素血症及肝脏CD14mRN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丹参对阻塞性黄疸(OJ)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OJ模型,观察OJ7、14d及尾静脉注射丹参7、14d后血浆内毒素(ET)水平、末端回肠通透性、肝脏CD14 mRNA的表达。结果 OJ7、14d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肝损害。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增高和白蛋白的降低,血浆ET水平随着阻塞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回肠细胞间隙可见大量的硝酸镧颗粒,肝脏CD14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注射丹参后,大鼠血浆ALT、TB较OJ7、14d明显下降;回肠通透性明显改善,细胞间隙无硝酸镧颗粒;CD14 mRNA的表达也较OJ7、14d组明显减弱。结论 丹参可明显改善由OJ引发的肝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肠道通透性、下调CD14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皮素-1反义寡核苷酸(ET1-ASON)在内毒素(LPS)致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T1-ASON预处理后将LPS以1 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以正义、错义ET1-ASON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 h后检测大鼠PVF、PVP、PVR和IVCP;应用放射免疫法、RT-PCR检测各组门静脉血和肝脏的ET1表达情况.结果ET1-ASON处理组大鼠门静脉血浆和肝脏组织ET1表达减低;PVR和PV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VF无明显改变.结论ET1-ASON在内毒素致门脉高压中主要通过降低PVR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用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内皮素1(ET1)组、ET1+硝基左旋精氨酸组和ET1+前列环素+消炎痛组,每组5只。采用氢气清除法观察ET1对肝血流量的影响以及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对ET1生物学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ET1能使肝血流量迅速降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NO及PGI2可部分拮抗ET1的生物学效应。表明内皮细胞源性血管因子对肝血流量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部肠管火器伤后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伤后1、2、4、8、12和24h实验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浆内毒素和血清ALT、AST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各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内毒素于伤后8h出现高峰,伤后12h仍维持在高峰值水平(P〉0.05),ALT、AST于伤后2h和伤后12h出现两个高峰(P〈0.01)。相关分析表明,伤后内毒素与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4、0.352,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内毒素血症在火器伤后继发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毒素引起阻塞性黄疸大鼠肾功能障碍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时内毒素引起肾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胆总管结扎后,分5 d(B1),10 d(B2),15 d(B3)三组,每组各10只,同时建立相应对照组(A1,A2,A3),另30只胆总管结扎后分3组(SHUD,LAC,NS),每组各10只,分别用2 ml舒胆合剂、乳果糖液、生理盐水灌胃,连用9 d.观察内毒素、血和肾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血内毒素与血、肾组织ET含量,ET/NO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30,0.438,0.496,0.453),与肌肝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和肾皮质血流量(renal cortical blood flow,BCBF)呈显著负相关(P<0.05,r=-0.600,-0.410).血、肾组织ET/NO比值与Ccr,RCBF呈显著负相关(P<0.05,r=-0.449,-0.558,-0.626,-0.731).血和肾组织内NO水平与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r=-0.518,-0.441),与Ccr、RCBF呈正相关(P<0.05,r=0.422,0.496,0.400,0.659).SHUD组与LAC血内毒素、ET水平组明显降低,血和肾组织NO,NOS活性以及Ccr,RCBF较NS组明显升高.结论 OJ时内毒素可通过刺激ET的释放,提高ET/NO比值,使肾内缩血管因子与扩血管因子比例失调而损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