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酶清洗剂在消毒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消化内镜90例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多酶清洗(酶洗组)和单纯流动水清洗(水洗组),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监测清洗消毒后消毒效果。结果:应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后内镜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表面清洁度均较单纯流动水清洗评分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应用多酶清洗剂清洗组内镜消毒合格率较单纯流动水清洗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酶清洗剂可明显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ntercept生物膜特效清洗剂在消毒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内镜80例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国家卫生部(2004版)规定的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分别用Intercept生物膜特效清洗剂(观察组)和普通酶洗液(对照组)清洗,观察清洗后内镜的喷嘴堵塞的情况及内镜清洗消毒后消毒灭菌的效果。结果:Intercept生物膜特效清洗剂清洗后,内镜喷嘴堵塞及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均优于普通酶洗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ntercept生物膜特效清洗剂是一种理想的内镜清洗剂,能有效的清洗祛除内镜腔内生物膜,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多酶清洗剂对电子支气管镜清洗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采样方法对电子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效果的检测情况。方法:将483例诊疗后污染的电子支气管镜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从内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管道堵塞及细菌菌落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后,内镜表面清洁度、镜身表面附着物、管道堵塞均较单纯用流动水清洗效果好;无论是内腔采样法还是外表采样法,试验组的无菌生长例数都高于对照组;在对照组,通过内腔采样法进行细菌培养的标本,≥20cfu/件的例数要多于外表采样法,而在试验组该差异减小。结论:应用多酶清洗剂可明显提高电子支气管镜清洗、消毒质量;对电子支气管镜的监测,建议采用内腔采样和外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本采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清洗剂对内镜的消毒效果比较,探讨对内镜消毒效果最佳的清洗液。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份该院使用过的内镜328件,随机将所选的内镜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内镜164件。实验组使用生物膜专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对照组使用多酶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后两组内镜均给予相同的灭菌流程。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技术检测两组清洗后内镜活检孔中ATP水平,采用目测法、残留蛋白检测法及咽拭子法来分析与统计两组内镜消毒的合格率。结果清洗后两组内镜活检孔中ATP水平较清洗前均明显减少,且实验组减少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测法、残留蛋白检测法及咽拭子法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内镜清洗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膜专用清洗剂能有效去除内镜腔内的生物膜,其对内镜的清洗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双双  易红艳 《家庭护士》2009,7(17):1511-1512
[目的]探讨鲁沃夫全效多酶清洗液在胃镜活检钳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件胃镜活检钳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件;实验组胃镜活检钳采用鲁沃夫全效多酶清洗液1:270溶液加超声清洗法清洗,对照组胃镜活检钳采用传统清洗剂1:200溶液加超声清洗法清洗,观察两组胃镜活检钳的洁净程度.[结果]两种方法清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鲁沃夫全效多酶清洗液清洗胃镜活检钳效果优于传统清洗剂.  相似文献   

6.
多酶清洗液在胃镜清洗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云霞 《护理学报》2005,12(5):56-57
目的观察多酶清洗液在胃镜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使用后的胃镜253例次,采用卫生部规定的四槽法进行多酶清洗液清洗,观察清洗前后镜身表面附着物积分值、喷嘴堵塞积分值、内镜表面清洁度积分值的变化。结果多酶清洗液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表面清洁度评分均显著下降,清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多酶清洗液是一种理想的内镜清洗剂,能有效清洗,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RUHOF多酶清洗液在内窥镜清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RUHOF多酶清洗液在内窥镜(以下简称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后的内镜80例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四槽法分别用RUHOF多酶清洗液和流动水清洗,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及内镜内腔、活检钳清洗消毒措施改进前后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结果RUHOF多酶清洗液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喷嘴堵塞、表面清洁度评分均低于流动水清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镜内腔、活检钳清洗消毒措施改进前后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UHOF多酶清洗液是一种理想的内镜清洗剂,能有效清洗和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镜清洗“盲区”的清洗方法,保证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将诊疗后污染的60例次电子胃镜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将污染后的内镜按照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在酶洗的基础上加用蘸有稀释后的多酶洗液(1∶〖KG-*2〗150)纱布反复擦洗胃镜的清洗“盲区”(操作部、钳道口、先端部、吸引及送气送水口)。两组均在次洗结束后分别在“盲区”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细菌培养计数和ATP生物荧光法读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多酶清洗液对胃镜清洗“盲区”进行反复擦拭,能明显提高内镜的清洗质量,保证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穿针的有效清洗消毒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骨穿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先用流动热水清洗干净针头表面血迹→高压水枪冲洗管腔→放入酶清洗剂浸泡→毛刷刷洗→酶清洗剂浸泡+超声清洗剂清洗,之后的步骤同对照组.比较两组骨穿针的洁净度、透明度、细菌生长、蛋白残留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洁净度、透明度、蛋白残留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细菌生长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进后的清洗消毒方法对骨穿针的清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对呼吸道内镜清洗的影响,并观察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在消毒呼吸道内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的呼吸道内镜100例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多酶洗液清洗时,对多酶洗液的浓度、温度、清洗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合理应用,对照组只用普通流动水进行简单的酶洗浸泡,观察清洗后镜身表面附着物、内镜表面清洁度的变化,监测清洗消毒的消毒效果.结果观察组内镜表面附着物、内镜表面清洁度均较对照组清洗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内镜消毒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可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酸性氧化电位水与常规消毒剂戊二醛、含氯制剂、过氧乙酸对麻醉喉镜镜片的消毒效果差异,了解酸性氧化电位水对麻醉喉镜镜片的消毒作用。方法:选择240例全麻手术患者使用后的麻醉喉镜镜片,分为2%戊二醛、1%过氧乙酸、1000mg/L含氯制剂、酸性氧化电位水(EOW)组4组,每组60例,按消毒时间的不同(3min,5min,7min)再分3组,每组20例,消毒后进行涂抹采样,细菌学检测;取结核杆菌、HBsAg阳性患者用后的麻醉喉镜镜片各20例,EOW3min消毒后涂抹采样,检测致病菌。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对麻醉喉镜镜片清洗,采样,细菌菌落检测,致病菌检测,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和没有检出致病菌。结果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行χ2检验。结果:3minEOW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minEOW组与含氯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戊二醛和1%过氧乙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min EOW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和结核患者组EOW消毒3min没有检出致病菌。结论:EOW用于麻醉喉镜镜片的消毒效果确切,具有高效性、速效性、环保性和广谱性,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酶清洗剂温度及清洗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探讨多酶清洗剂的最佳清洗条件。[方法]将稀释浓度为1∶125的多酶清洗液按照不同温度分为3组:常温(10℃~20℃)、30℃和50℃,将同等大小的X光胶片置入其中,观察放置1h、2h和5h时胶片表面有机物脱落情况。[结果]3组多酶清洗剂清洗X线胶片表面有机物的效果不同:常温组1h、2h和5h胶片表面有机物脱落达一半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10%、20%和45%;30℃组3个时间点阳性率分别为35%、60%和85%;50℃组3个时间点阳性率分别为60%、80%和10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多酶清洗剂对X线胶片的清洗效果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尤其在50℃的多酶清洗液放置5h清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对扩阴器采用不同清洗消毒方法和流程改进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0日本院计生科人流包、上环包、妇科清宫包内扩阴器240只,随机均分成A、B、C三组,每组80只。A组采用常规多酶浸泡手工刷洗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B组采用95%乙醇擦洗多酶浸泡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C组采用碱性还原电位水刷洗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应用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蛋白残留测试对比三组扩阴器清洗消毒效果和质量。结果:三组清洗效果均符合院感要求,C组目测法、白纱布擦拭法、蛋白残留测试检测值各项均显著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碱性还原电位水刷洗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能有效去除扩阴器上的分泌物残留及碘伏,白纱布检测无污渍,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3种硬式内镜清洗方法的效果,探讨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环节。方法选择在本院手术室使用后的腹腔镜和鼻内镜各30套,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20套,分别使用清水清洗、酶洗、加酶超声清洗。监测3种清洗方法前后内镜平均菌落数。结果 3种清洗方法前后内镜平均菌落数均从无法计数到0。结论内镜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是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的保湿处理对宫腔吸引管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后的宫腔吸引管240件随机分为多酶清洗液组和碱性清洗液组各120件,分别采用多酶清洗液和碱性清洗液保湿处理,用隐血试验法检测保湿4,10,24h官腔吸引管的清洗效果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使用4h保湿清洗目测合格率均为100%,隐血试验检测结果,两组总阳性率及宫腔吸引管各部位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10h碱性清洗液组保湿清洗目测合格率为98.3%,优于多酶清洗液组的9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血试验检测结果,碱性清洗液组吸引管表面、头端、尾部阳性率分别为5.8%,11.7%,10.8%,均低于多酶清洗液组的15.8%,44.2%,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211,31.493,6.618;P〈0.05);使用24h碱性清洗液组保湿清洗目测合格率为99.2%,优于多酶清洗液组的93.3%,隐血试验检测结果,碱性清洗液组吸引管表面、头端、尾部阳性率分别为5.8%,12.5%,10.8%,均低于多酶清洗液组的16.7%,45.8%,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0.909,7.053,32.269,8.886;P〈0.01)。结论两种清洗液均是理想的保湿液,碱性清洗液可连续使用24h保湿效果不下降,成本相对较低,是保湿宫腔吸引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功能腔镜清洗槽在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腔镜手术使用后的400件器械,按手术结束时间的次序分为实验组200件和对照组20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洗方法,实验组采用本院设计的简易多功能腔镜清洗槽进行清洗.比较两组器械清洗时间、完整度和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实验组清洗时间和细菌培养阳性例数较对照组低,器械完整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简易多功能腔镜清洗槽用于腔镜器械的清洗与消毒,可缩短工作时间,保证器械清洗质量和器械完整性.槽体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值得在基层和山区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清洗方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医疗器械进行血液污染,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去除医疗器械上血液的效果,得出有效的清洗方法,确定正确的清洗操作规程。方法:采用标准污染方法,把新鲜血液污染后的外科剪按照1h、2h、3h、4h、5h5个时间段分别放置,每个时间段将样本分为4组,每组200把,共4000个样本。在器械质量、水质、水温、机械清洗程序、器械装载量等因素确定可比的条件下,对5组样本分别采用4种清洗方法,进行潜血阳性率比较。实验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酶机洗清洗方法在污染器械放置1~3h内清洗,与冲洗+酶泡方法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5),与多酶浸泡清洗方法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放置4h的4组标本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01);放置5h多酶机洗的阳性率也明显增加,各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械清洗法效果优于人工清洗法,清洗前先冲洗提高清洗效果,污染器械放置2h以上将增加清洗难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细菌培养法和ATP荧光检测法监测和改进内镜清洗的环节,提高内镜清洗效果,有效保证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将60条使用后的内镜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条。对照组的清洗方法为常规床旁预处理、床旁负压吸引的压力、酶洗液的温度为常温;观察组的清洗方法为改进床旁预处理、增加床旁负压吸引的压力、提高酶洗液的温度。通过两种常用内镜微生物学监测方法评价两组内镜清洗前及清洗后内镜活检管腔的细菌残留情况。结果两组内镜清洗前内镜活检管腔中细菌计数和ATP荧光读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观察组内镜活检管腔中细菌计数和ATP荧光读数均值分别为0cfu,(210±32)RLU,低于对照组的(32±17)cfu,(4940±256)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90,2.391;P〈0.05)。结论内镜清洗环节十分重要,有效清洗能够显著地降低内镜微生物水平,保证内镜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