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探讨Wolf-Hirschhom畸变综合征的候选相关基因(Wolf-Hirschhorn syndrome candidate 1,WHSC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HSC1在60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HSC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3%(53/60),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WHSC1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Ⅲ~Ⅳ级胶质瘤[(17.25±4.33)%vs(58.66±8.42)%,P<0.01],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KPS评分、是否复发、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WHSC1的表达与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及P1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检测359例结直肠癌及35例癌旁正常组织DNA-PKcs及P16表达的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提取16例新鲜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总蛋白并进行定量,通过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DNA-PKcs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杂交法结果均显示,DNA-PKc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结直肠癌DNA-PKcs的阳性率为63.5%(228/359).P1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16的阳性率为53.2%(191/359).P16及DNA-PKcs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和远处转移情况相关(均P<0.05).DNA-PKcs还与肿瘤的肠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DNA-PKcs及P16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患者(均P<0.05).DNA-PKcs与P16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149,P=0.036).结论 DNA-PKcs及P16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演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结直肠癌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RIZ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IZ1和Ki-67在51例不同级别星型胶质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IZ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IZ1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浆,而Ki-67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低级别胶质瘤中RIZ1的染色程度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分别为48.83±4.34% vs. 7.55±4.3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1);RIZ1与Ki-67的表达水平成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r=-0.8130,P<0.0001。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显示RIZ1的表达与肿瘤级别和患者年龄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IZ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正相关(P < 0.0001);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提示RIZ1的高表达和Ki-67的低表达与患者预后正相关,而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P <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RIZ1的高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良好有显著性关系。结论 RIZ1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减少,并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RIZ1是胶质瘤发病过程中的潜在抑癌癌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蛋白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DNA-PKcs蛋白的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1例食管癌患者DNA-PKc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8%、63.4%、51.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DNA-PKcs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DNA-PKcs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期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DNA-PKcs蛋白表达高于中分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PKcs蛋白表达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表达不同,DNA-PKcs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可能成为制定食管癌个体化放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胶质瘤组织MGMT和Ki-67的表达,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79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Karnofsky评分、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期等;将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切片进行Ki-67和MGMT的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染色阳性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判断Ki-67和MGMT的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生存时间的关系。MGMF表达情况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的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并采用log-rank方法分析。结果患者性别、年龄、术前Karnofsky评分及Ki-67阳性率与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MGMT阳性率与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r=0.074,P<0.05),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127,P<0.001)。将所有患者分为MGMT指数≤15%和MGMT指数>15%2组,无进展生存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胶质瘤中Ki-67表达与肿瘤预后无关,MGMT表达与肿瘤预后有关,MGMT检测对胶质瘤预后判断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胞质多聚腺苷酸化成分结合蛋白4(CPEB4)和Bcl-x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及多种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65例不同级别胶质瘤(低级别69例,高级别96例)组织中CPEB4和Bcl-xL的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胶质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CPEB4和Bcl-xL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χ2=28.971和17.60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KPS评分、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术后放疗、术后化疗、病理级别、CPEB4和Bcl-xL的表达对3 a生存率有影响(P<0.05),构建的判别函数判别符合率达90.9%;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范围、术后化疗、病理级别、CPEB4和Bcl-xL的表达是影响胶质瘤患者3 a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判别函数Y=-0.644+1.386X3+1.052X5+1.248X6-2.679X10-1.042X11-2.659X12,判别符合率达88.3%。结论:CPEB4和Bcl-xL阳性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范围、术后化疗、病理级别、CPEB4和Bcl-xL的表达可作为考察胶质瘤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cathepsin)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患者年龄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athepsin D蛋白在41例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athepsin D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41例胶质瘤中25例表达阳性,占61.0%;临床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脑胶质瘤与Ⅲ~Ⅳ级的脑胶质瘤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hepsin D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hepsin D表达的异常在胶质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athepsin D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TNB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40例和癌旁正常乳腺石蜡组织标本20例,同时通过随机区组设计从191例non-TNBC中选取40例石蜡组织标本与TNBC组配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APK蛋白在TNBC组织、non-TNB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APK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明确MAPK蛋白是否为TNBC特异的预后指标,进一步比较其表达在TNBC与non-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40例TNBC组织中MAPK阳性表达率(4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non-TNBC(阳性表达率4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K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家族史、民族、病理类型及分级、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阳性表达68.4%,无复发转移组23.80%)有相关性(P<0.05)。MAPK阴性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77.3%)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MAPK的表达与TNM分期同样是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与non-TNBC患者比较MAPK表达在复发转移及5年生存率方面,2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其复发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在TNBC与nonTNBC组分别为52.0%和48.0%,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和38.9%(P>0.05)。结论 MAPK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TNBC预后不良的非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GMT、P53和Ki-67在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胶质瘤组织中MGMT、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用药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60例胶质瘤中,MGMT、P53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65%(39/60)、53.33%(32/60)和51.67%(31/60);MGMT、P53和Ki-67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及肿瘤部位各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Ki-67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均有高表达率,均为63.89%,亦显著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P<0.05)。结论:MGMT表达与胶质瘤级别无关,与用药及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判定胶质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测定MGMT、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结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1,MMP-11)和膜突蛋白(Moesin)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8例结肠癌组织及4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MP-11和Moes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MP-11和Moes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组织中MMP-11和Moesin mRNA表达与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MMP-11表达还与浸润深度相关;MMP-11 mRNA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46.8%)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oesin mRNA阳性表达患者五年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11和Moesin mRNA高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其中MMP-11可以作为结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NA依赖的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对多药耐药的恶性胶质瘤细胞化疗抗性的影响,探讨其介导化疗抗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构建DNA-PKcs基因表达沉默的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251细胞(U251细胞)、多柔比星(ADM)耐药的U251细胞(U251/ADM细胞)和DNA-PKcs基因表达沉默的多柔比星耐药的U251细胞(U251/ADM/siDNA-PKcs细胞)中DNA-PKcs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细胞中多药耐药性1(MDR1)、报告基因质粒pNF-κB/p6、总Akt蛋白、pAkt/T308和pAKT/S47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251/ADM细胞DNA-PKc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251细胞和U251/ADM/siDNA-PKcs细胞(P<0.01);ADM、紫杉醇(PTX)和吉西他滨(GEM)对U251/ADM/siDNA-PKcs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较U251/ADM细胞明显降低(P<0.01);U251/ADM/SIDNA-PKcs细胞中pAKT/S473、pNF-κB/p65和MD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U251/ADM细胞(P<0.05),而两者总Akt和pAkt/T308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PKcs能明显增强多重耐药的恶性胶质瘤细胞化疗抗性,其作用机制与pAKT/S473和pNF-κB/p65表达上调,诱导MD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circ_002136的表达,探讨circ_002136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RT-qPCR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2136的表达,并分析circ_002136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并对胶质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2136明显上调,且和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circ_002136表达和WHO分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circ_00213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 circ_002136在胶质瘤中表达明显上调,且过表达的circ_002136是影响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circ_002136的上调可能是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骨桥蛋白(OPN)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OPNmRNA在60例胶质瘤及相应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对含量,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OPN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73.3%(44/60),正常脑组织OPNmRNA表达均为阴性,OPN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有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OPN表达阳性组44例中复发36例,表达阴性组16例中仅复发2例(P〈0.05),此外表达阳性组中死亡23例,表达阴性组仅2例死亡(P〈0.05)。结论胶质瘤中骨桥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肿瘤临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骨桥蛋白可作为一临床评价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i67、GFAP与人脑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胶质瘤标本3l例,根据WHO(2007年)胶质瘤分级标准,分为胶质瘤Ⅱ级组、胶质瘤Ⅲ级组和胶质瘤Ⅳ级组,另取10名正常人脑组织胶质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及GFAP表达。结果Ki67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最低,随着肿瘤WHO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胶质瘤Ⅳ级组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最高,随WHO分级的增高而降低,在胶质瘤Ⅳ级组表达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GFAP可作为人脑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判断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联合检测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R132位点核苷酸突变(IDH1R132突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胶质瘤病理标本1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理标本中IDH1R132突变、MGMT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此部分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从而分析这3种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脑胶质瘤标本中IDH1R132突变总阳性表达率为31.1%(42/135),Ⅱ级、Ⅲ级及Ⅳ级脑胶质瘤标本中IDH1R132突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22.2%、11.8%,三者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H1R132突变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分别为27个月和13个月(P<0.01).MGMT总体阳性表达率为42.2%,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之间MGMT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MT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低于阴性者(23个月)(P<0.01).所有患者Ki-67呈阳性表达,Ⅱ-Ⅳ级胶质瘤中Ki-67的表达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之间Ki-67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表达程度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IDH1R132突变、Ki-6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IDH1R132突变、MGMT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的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心体α-微管蛋白和γ-微管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脑胶质瘤组织中α-微管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γ 微管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胶质瘤高级别组(Ⅲ~Ⅳ级)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及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88.0%、80.0%、92.0%)明显高于低级别组(Ⅰ、Ⅱ级)(22.2%、47.1%;11.1%、35.3%;33.3%、5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5)。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与Survivin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0?4、0.547?8,P<0.05)。结论 α-微管蛋白、γ-微管蛋白和Survivi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随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且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微管蛋白与Survivin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的催化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变化情况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Ⅰ级分化乳腺癌组织,44例Ⅱ级分化乳腺癌组织及39例Ⅲ级分化乳腺癌组织中的DNA-PKcs的表达情况.结果DNA-PKcs在Ⅰ级分化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Ⅱ级分化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降低趋势(与Ⅰ级分化乳腺癌组织比较P〉0.05,与Ⅲ级分化乳腺癌组织比较P〈0.01),在Ⅲ级分化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Ⅰ级分化乳腺癌(P〈0.01).结论DNA-PKc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是随着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变化而变化的,从高分化癌到中分化癌到低分化癌呈逐渐降低趋势,DNA-PKcs与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成为一个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细胞核内与细胞分裂增殖相关的蛋白抗原Ki-67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揭示HIF-1α、Ki-67与脑胶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IF-1α、Ki-67在56例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病理为Ⅲ~Ⅳ级的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病理为Ⅰ~Ⅱ级的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病理为Ⅲ~Ⅳ级的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病理为Ⅰ~Ⅱ级的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人脑胶质瘤中HIF-1α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13,P〈0.01)。结论:HIF-1α在人脑胶质瘤中呈阳性表达并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在人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的侵袭中起重要作用;Ki-67的阳性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价人脑胶质瘤增殖状态的指标,对判断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价值;HIF-1α表达与Ki-67表达密切相关,HIF-1α、Ki-67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在脑胶质瘤中的基因表达,以了解脑胶质瘤中多胺代谢及ODC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30例脑胶质瘤及其邻近正常脑组织手术标本中的ODCmRNA表达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胶质瘤组织ODCmRNA扫描值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升高(P<0.0001)。肿瘤组织ODCmRNA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ODC基因表达增强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