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近2年收治45例颈椎病患者,今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9例,女26例。年龄31~40岁1例,41~50岁12例,51~60岁15例,61~70岁14例,71岁以上3例,年龄在50岁以上36例(80%),平均年龄55岁。职业:文秘等办公室工作人员,财会,管理干部等18人(40%);纺织,印刷,制鞋等工人18人(40%);医生、教师4人(8.9%);其他职业5人(11.1%)。 1.2 临床分型与临床症状 (1)根型:8例(18%)。大多数表现颈、肩、背酸痛,伴上肢麻木或无力,压头试验阳性。(2)椎动脉型:18例(40%)眩晕、呕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132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院自1991年7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4例,死亡132例,死亡率42.1%。本文就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8例,女34例。年龄2~78岁,平均46.5岁。其中20岁以内死亡6例(4.5%),21~40岁死亡47例(35.6%),41~60岁死亡43例(32.6%),60岁以上死亡36例(27.3%)。致伤原因:车祸60例(45.5%),跌坠伤47例(35.6%),打击伤20例(15.1%),其他5例(3.8%)。闭合型损伤101例(76.5%),开放型损伤31例(23.5%)。入院时GCS6~8分54例(40.9%),3~5分78例(59.1%)。手术清…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多发性脑梗塞33例,50~73岁28例(84.8%),语言功能障碍26例(78.8%),病灶多分布在大脑中心部位(61.1%)。本文分析了临床表现同CT的关系,结合有关文献,着重讨论语言功能障碍与病灶CT表现及其发病机理。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3例,女10例;40~49岁5例,50~59岁11例,60~69例12例,70岁以上5例;其中50~73岁28例占总数的84.8%。农民12例,工人10例,干部11例。 (2)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者25例(75.8%),5年以上者22例,1~3年者3  相似文献   

4.
33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与病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3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表现、特殊类型、诊断与病因问题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男217例,女115例。年龄:20~30岁5例,31~40岁7,41~50岁47,51~60岁106,61~70岁114,71~80岁48,81~90岁5。年龄分布呈倒马鞍型,其中51~70岁占2/3以上。初发症状:依次为眩晕194(58.4%),肢体无力23(6.9%),头疼22(6.6%),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1983~1995年共收治脑动静脉畸形(AVMS)38例,男25例,女13例,6~8岁11例,14~53岁27例,平均年龄31.5岁。 1.临床症状 头痛29例(占76%),肢体乏力12例(占32%),癫痫11例(占29%),意识障碍18例(占47%),脑疝8例  相似文献   

6.
格林—巴利综合征10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科1972~1986年共收治格林—巴利综合征(GBS)1091例,占同期我科住院病人的8.7%。现将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642例(58.8%),女性449例(41.2%),男:女为1.4:1。发病年龄3个月~73岁。其中20岁以下者828例(75.9%)。46岁以上者46例(4.2%)。以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为多见,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我院1996-01~2001-12的86例氯乙酰胺中毒患者,对其神经系统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1.5~12岁,其中1.5~3岁42例(49%),4~6岁31例(36%),7岁以上13例(15%)。学龄前儿童73例(85%)。多数患儿为误服喷洒  相似文献   

8.
<正>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中,男80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6个月~67岁,其中12岁以下32例(25%),12~20岁30例(23.4%),20~60岁58例(45.3%),60岁以上8例(6.3%);病程6个月~25年;临床发作类型;全身性发作89例,部分性发作33例,混合性发作6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66例非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66例中,男性27例,女性39例,年龄7~82岁,60岁以上30例,占46.2%。良性梗阻性黄疸平均发病年龄为62.8岁。2 临床表现腹痛53例(80.3%),恶心呕吐59例(89.4%),畏寒发热31例(47.1%),胆囊肿大23例(34.8%)。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良性组为68.4umol/L,恶性组为157.3umol/L,碱性磷酸酶平均值良性组与恶性组分别为14.7和35.1u。胆总管扩张(d)平均值良性组  相似文献   

10.
30例住院精神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城地区精神防治院1964年5月~1977年8月住院病人中有30例死亡(占住院病人总数7.1‰)。现将死亡原因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1例,女9例,男:女=2.3:1。年龄13—60岁,平均35.8岁。以20—40岁多见(19例,63%)。病程3月~6年,平均2.4年,19例(63%)病程在3年之  相似文献   

11.
重度颅脑损伤104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1978年1月至1985年12月,收治重度颅脑损伤285例,死亡104例(36.8%)。本文就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一)临床资料 本组男80例,女24例。年龄2~80岁。其中:车祸47例,堕落伤43例,暴力伤13例,爆炸伤1例。72例行开颅探查术,发现颅内血肿70例(97%)。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自1994年以来,我院应用帕金宁治疗帕金森病。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60岁,42~72岁。病程平均5年(0.8~22年)。 病例资料:凡中年以上出现原因不明的  相似文献   

13.
肝豆状核变性16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病例屡有发生。本文对167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收集我院和文献报道的有误诊记载的肝豆状核变性273例,男157例,女116例,男女之比为1.35:1。发病年龄2~62岁,在年龄记载完整的211例中,10岁以下37例(17.5%),11~15岁73例(34.6%),16~20岁34例(16.1%),21~25岁40例(19%),26~30岁13例(6.2%),31岁以上14例(6.6%),15岁以前占半数以上(52.1%)。二、误诊的疾病:本组273例,误诊167例,误诊率61.2%。误诊病种达34种以上,累及消化、神经精神、血液、运动、泌尿、内分泌、寄生虫、免疫和代谢等多个系统。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的血气观察(附7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血气应用临床广泛,但用于观察脑血管疾病方面较少。自1979年以来我院观察了70例脑血管病的血气变化,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70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22~39岁4例,40~49岁8例,50~59岁33例,60~69岁17例,70~81岁8例,最小22岁,最大81岁。脑出血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血栓27例,脑栓塞5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2例。二、标本采集测定条件及方法:取动脉化耳垂血为主,少数患者股动脉取血。采血样时体温在36~38℃,血红蛋白12~20g%,血清钾2.7~5.4mEq/l(6例患者2.7~3.5mEq/l),钠130—154mEq/l,氯92~110mEq/l,CO_2 CP 20.1~62.7体积%,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是老年期死亡、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据文献报导近年呈上升趋势,如何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院于1987年至1989年间收治经头部CT扫描证实的老年脑血管病160例,做如下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本组男98例、女62例,男女之比为1.6:1。发病年龄最小60岁,最高86岁,平均年龄66.6岁;其中60~69岁122例,70~79岁36例,80岁以上2例;以60~69岁年龄组发病最高,占76.25%。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是一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见于年龄较大者。颈椎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同时又是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最常见病因。现将我科住院病人中的20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200例病人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最大87岁,以60~70岁为最多,共141例,占70%。 2、发病诱因;静态发病51例(25%);因头位或  相似文献   

17.
随访我所1960年1月至1985年2月46例64次的肌无力危象。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因病加重而昏迷、死亡或需辅助呼吸;恢复呼吸2周后再恶化者为复发。 2.基本资料:女23人,36次起病,1~70岁(X32.9),男23人,28次起病,16~62岁(X40.5)。病后14天至16年(X2.4年)发生首次危象。20%在3个月内,61%在2年内,9%在10年后。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巴金森氏病101例治疗中出现精神症状23例(22.8%),男10/39(25.8%),女13/62(21%),年龄组:50~59岁占5.6%,60~69岁35.6%,70~79岁16.7%,80岁以上33.3%。治疗起出现症状止,<1年10例(43.5%),1~3年8例(34.8  相似文献   

19.
对复发性脑出血某些问题的认识(附5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复发性脑出血少见,自1989~1996年,我科收治脑出血870例,其中再出血51例(5.9%)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性27例,女性24例;50~60岁26例,61岁以上25例;两次出血48例,三次出血3例(本文仅包括最后一次出血情况);近期(30天内)再出血7例;远期(30天以上者)再出血44例,其中0.5~1年13例,1~2年15例,2年以上16例;再出血灶位于同侧异位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小脑出血(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83岁,平均年龄61.9岁,其中30岁以下3例,41~50岁1例,51~60岁7例,61岁以上19例。既往有高血压史者16例(53.3%),有天幕上出血史者2例(6.7%),小脑半球出血史者1例(3.3%),脑梗塞史者2例(6.7%)。 二、临床表现:本组30例病人均为突然起病,于起病后2小时~7天入院。多以头痛(60%)、头晕(73.3%),呕吐(73.3%)为主诉,其中出现共济失调15例(50%),意识障碍11例(36.7%),复视,眼震4例(13.3%),构音障碍3例(10%),肌张力改变2例(6.7%),一侧轻偏瘫7例(23.3%),颈低抗9例(30%),就诊时血压升高18例(60%)。 三、CT所见:30例均于就诊后24小时内行头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