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原发性肺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原发性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仅l例正确诊断,其余均误诊。手术切除率为94.4%(17/1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均为5.6%(1/18)。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纤维肉瘤6例,神经纤维肉瘤2例,脂肪肉瘤l例。4例中心型及4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均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38.5%(5/13),已证实死亡的7例中,l例死于手术并发症,l例死于恶性胸腔积液,其余均死于血道转移。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术前易被误诊,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指证及术式选择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脾脏肿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Chen Y  Huang Z  Feng Y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510-512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依据、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31例脾脏肿瘤中良性肿瘤居多(20/3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全部患者均是先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其中19例又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7例脾囊肿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6例在手术后病理证实;9例脾脏转移性肿瘤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在术前明确诊断,有5例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另外15例脾脏病变,除1例因术前CT检查明确为脾脏淋巴管瘤而放弃手术外,其余14例则以脾脏肿瘤而行脾脏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全组31例患者中,25例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均较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重要依据,术前不易鉴别良恶性肿瘤,手术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检查、乳腺X线摄影、高频彩超以及三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9年3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30岁-7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306例。采用外科检查、乳腺X线、高频彩超及三者联合的方法对人选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比较四种检查方法诊断率的差异,按照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层讨论其意义。结果外科检查、乳腺X线、高频彩超及三者联合的诊断率分别是68.6%、69.9%、80.7%和98.0%;不同年龄组的外科检查、乳腺X线、高频彩超、三者联合的诊断率分别在57.7%-82.4%、61.5%-91.2%、73.2%-94.1%和88.5%-100%之间;不同肿瘤直径外科检查、乳腺X线、高频彩超、三者联合的诊断率分别分布在11.1%-100%、45.8%-77.5%、62.5%-87.5%和77.8%-100%之间。结论外科检查、乳腺X线、高频彩超三者联合检查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小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我们在 16例临床诊断为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例 ,经细胞学检查为涎腺混合瘤。病例来源与组成 :我科自 1987年 1月~ 2 0 0 0年 6月诊检 16例全部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瘤。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9例 ;患者年龄 2 3~ 5 7岁 ,平均年龄 40 .6岁 ,s =9.14。颌下 11例(6 8.8% ) ,腮部 1例 (6 .2 % ) ,耳下 4例 (2 5 .0 % )。检查方法与染色 :用 5ml注射器对肿块进行多个方向的负压抽吸 ,穿出物涂片 ,瑞士染色检查。结果 :涂片中可见到片状 ,不规则形红染的粘液性物质及散在…  相似文献   

5.
小儿恶性肝肿瘤的CT与MRI诊断—附45 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肝肿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45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恶性肝肿瘤的CT与MRI表现。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37天,最大14岁,平均年龄2.3岁。28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结果 45例中,肝母细胞瘤31例(68.8%)、肝细胞癌4例(8.8%)、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3例(6.6%)、肝胆系横纹肌肉瘤3例(6.6%)、肝淋巴瘤2例(4.4%)、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2例(4.4%)。瘤体位于肝右叶25例,左叶8例,同时累及2叶以上12例;单发肝肿块37例,多发结节6例,瘤体内钙化17例,假包膜18例,瘤体密度不均,强化不一,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肝组织(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除外)。结论 CT与MRI检查可准确显示恶性肝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影像特点及转移情况,为肿瘤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四例肺癌肉瘤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肉瘤为一罕见的由恶性的上皮成分和问叶成分组成的复合性肿瘤,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2%~0.6%。我们报告上海市胸科医院1990年12月至2000年12月间共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肉瘤,结合文献对其病理、临床类型、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直肠平滑肌肉瘤(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1964年至1984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直肠平滑肌肉瘤6例,占本院同期直肠恶性肿瘤的0.77%,高于国外文献报告。本组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26~74岁,平均48.6岁。主要临床症状是扪及包块(6/6),肛门区域痛(5/6),直肠出血(4/6)和便秘(4/6)组织学诊断标准为瘤细胞明显异形。瘤细胞多形性及瘤巨细胞;最主要的是核分裂象(1/10PHF)以上。随访结果表明肿瘤直径较大,瘤细胞分化低及核分裂象多预后差。本文对直肠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因素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食管平滑肌肉瘤比较罕见。本文结合我院及外院临床资料,报告了经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食管平滑肌肉瘤6例。现将外科治疗结果和国内外有关文献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8—62岁,平均51.3岁。病史2个月~3.5年,平均1年6个月。均有吞咽困难,部分伴有胸背痛、黑便及呕吐。肿物位于食管胸中段4例,胸下段2例,其长径4~6cm2例,11~13cm4例。术前行纤维食管镜检查(FOE),l例行食管拉网检查。经活检病理或细胞学确诊者仅1例,余5例均误诊,其中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纤维肉瘤1例、1例因肿块巨大待除外纵隔肿瘤。…  相似文献   

9.
恶性腹膜间皮瘤4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ZG  Hao XS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0):631-633
目的 探讨恶性腹膜问皮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腹膜问皮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恶性腹膜间皮瘤中,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者38例(92.7%),腹泻35例(85.4%)。病理类型为上皮样型21例,梭形细胞型11例,混合型9例。21例行CT检查,13例行腹腔镜检查。手术切除率为70.7%,术后行腹腔局部灌注化疗12例(29.3%),全身化疗23例(56.1%),免疫治疗3例(7.3%);全组2年生存率为36.6%。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主要诊断方法,但肿瘤的确诊须依据病理诊断;恶性腹膜间皮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本科共收治子宫肉瘤35例。年龄42~73岁,平均51.8岁。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11例(占31.4%),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7例(占48.6%),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7例(占20.0%)。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我科从1972年7月-1994年底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平滑肌肿瘤12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6例,临床没有特异性表现,腹痛,出血和腹块是最常见的三大症状。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为83.3%,X线和胃地诊断有重要意义,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肉瘤五年生存率为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77年3月1日~2002年11月1日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38例。其中胸腺肿瘤104例(43.7%),并发重症肌无力19例,发生危象9例;畸胎类肿瘤39例(16.4%);神经源性肿瘤35例(14.7%);胸内甲状腺肿26例(10.9%);纵隔囊肿17例(7.1%);其他肿瘤17例(7.1%)。结果:238例中彻底切除231例(97.00%),7例未能彻底切除者,术后给予放疗。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死亡1例(0.4%),237例痊愈。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起主要作用,手术切除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调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入路,注意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乳腺叶状囊肉瘤3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320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行乳腺X片检查121例,B超检查25例,近红外检查21例,针吸细胞学检查42例;15例(12.4%)乳腺X片检查及3例(14.3%)近红外检查诊断为乳腺叶状囊肉瘤。临床诊断正确率为17.5%(56/320),误诊率为82.5%(264/320)。随访253例患者,其中局部复发45例(17.8%),远处转移死亡13例(5.1%)。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诊断需常规病理检查,治疗宜行局部广泛切除或全乳切除。  相似文献   

14.
李秀英  宋绪明 《中国肿瘤临床》1991,18(4):201-203,206,F003
本文报告灰阶超声诊断肾肿瘤8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0例,恶性72例,诊断符合率为89%,误诊9例占11%。本文根据肾肿瘤的不同声像图特点来鉴别良、恶性肿瘤,并分别对肾癌、肾盂癌、肾内瘤的声像图表现加以重点描述。认为良性肿瘤的声像图边缘清楚、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后壁回声增强。恶性肿瘤则多数边缘模糊,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壁回声衰减。 8例小于5cm的早期肾癌,6例无临床症状;6例经IVP检查,阳性仅3例;CT检查5例,阳性4例;而超声诊断均与手术病理完全符合。证明灰阶超声检查方法完全、方便,对诊断肾肿瘤列为首选手段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58例腮腺肿块的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总结腮腺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高频彩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总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2%、68.4%,其中腮腺囊肿诊断符合率为100%。二维超声检查中腮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边缘和内部回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腮腺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的检出率分别为82.1%、94.7%。以收缩期峰值流速≥23.8cm/s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块阈值的标准,脉冲多普勒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71.8%;以阻力指数≥0.68(除混合瘤外)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块阈值的标准,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5.0%。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对腮腺肿块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对腮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直肠指诊细胞学检查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室1999~2001年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3例直肠肿瘤患者由临床医师在进行直肠指诊检查时直接涂片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细胞学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2.4%,敏感性93.7%,假阴性率2.3%,假阳性率为0。结论 直肠指诊涂片细胞学检查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可反复检查,对直肠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方法 :本院腹外科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7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 ,术前经内镜病理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 83例 ,术前提示癌变者 2 8例 (33.7% )。 83例中男性 4 5例 ,女性 38例 ;年龄 33~ 88岁 ,中位年龄 6 0岁 ;肿瘤位于盲肠 1例 ,升结肠 7例 ,结肠肝曲 2例 ,横结肠 3例 ,结肠脾曲 1例 ,降结肠 5例 ,乙结肠 15例 ,直肠 4 6例 ,多原发 3例肿瘤分别位于盲肠 /直肠、升结肠 /乙结肠、降结肠 /乙结肠。 83例患者中 1例单纯探查 ,4例单纯扩肛肿瘤局切术 ,2例扩肛局切术后补充行Miles术 ,8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手术 ,余 6 8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手术标本与术前病理作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 4例 (4 .8% )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肿瘤最大径 1~ 2cm ,平均 1.5cm ;余 79例 (95 .2 % )均证实为腺癌 ,肿瘤最大径 1~ 8cm ,平均 3.76cm ,两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前后病理结果比较 ,Kappa一致值为 0 .0 4 4 ,一致性较差。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肿瘤癌变与大小及浸润深度相关。证实为腺癌的 79例中已有 7例伴有肝转移 ,4例伴有盆腔转移 ;34例 (4 3.0 4 %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4 7例直肠肿瘤 (包括 1例多原发 )  相似文献   

18.
自应用CT检查以来,脑内多发性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大大提高,但对单发性脑转移瘤的诊断尚存在一定困难。兹将我院自1983年12月至1986年12月三年中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有明确的原发肿瘤史(或经病理证实有脑外转移性肿瘤史)而被确诊为单发性脑转移瘤的30例患者(同期多发性脑转移瘤31例)之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资料与方法 30例单发性脑转移瘤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有16例(包括腺癌9例、鳞癌3例、未分化癌2例、实体癌1例及雀表细胞癌1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临床病例,探讨脾脏肿瘤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远期生存进行分析。结果:32例脾脏肿瘤均行脾切除术(包括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恶性肿瘤各占50%。脾脏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为淋巴瘤(25.00%)、血管肉瘤(15.63%);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前三位为脾囊肿(18.75%)、血管瘤(15.63%)、淋巴管瘤(12.5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影像学特点为脾脏均匀增大,或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16例恶性肿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CI:6.28~25.72)。结论: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重要依据。良性肿瘤手术效果佳,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鉴别诊断困难。本文通过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CT、MRI和血管造影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9例均行CT平扫.4例行CT增强.7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肿瘤位于前颅窝2例、中颅窝3例、后颅窝3例、顶叶大脑镰旁1例;肿块直径5.8cm,呈分叶状.并与脑膜广基相连,肿瘤周围有水肿伴占位效应.肿块内可见囊变和坏死区。CT平扫肿瘤均为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2例有骨侵蚀,9例均无骨质增生和钙化。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MRI平扫为等或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影。注人对比剂后病灶明显强化。5例可见“脑膜尾征”。血管造影示肿瘤血供丰富,血供来自脑内、外血管。结论:当影像学上表现为以下3个特点时,应考虑颅内血管外皮瘤:(1)起自脑膜较大的分叶状、无钙化肿块,肿瘤有囊变及瘤周明显水肿;(2)CT及MRI增强检查时肿块明显强化;(3)血管造影检查为富血供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