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嗜碱细胞致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嗜碱细胞致敏的探讨牛余宗,周军平,马志根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常有食物过敏发生。本文采用人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对肾病患儿的食物致敏作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肾病组为31例未加选择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男21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2.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进展刘刚综述王海燕审校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但是,目前IMN的病因、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其临床发展快慢不一,其中约25%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自缓解,还有20%~40%的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人工判读及检测脉图参数,提取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的IMN客观化脉象特征。方法:(1)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3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符合纳入标准患者42例,同期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健康中老年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2)由两名高年资临床医师同时判读脉名;(3)应用SMARTMX-1型脉象采集分析仪采集脉图,采用时域分析法对脉图参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人工脉象判读结果显示表现为NS的IMN患者最常见基本脉象依次为细脉、弱脉、弦脉;其在h1、h3、h4、h4/h1、h5、h5/h1、t4及As这8个脉图参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图参数的差异性反映了IMN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动脉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但主动脉顺应性尚良好的状态,因此将这些脉图参数联合分析可作为IMN中医辨证的客观化依据之一,同时也可辅助评估本病血管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据国外统计肾病综合征约占正常人口的2%,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约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三分之一,属难治性肾病。IMN患者中75%~85%有肾病程度的蛋白尿,约40%~60%的患者在5~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也了解不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的综合征。以往认为少见,但近年国内外均陆续有报道。本综合征1968年由Hardy和Anderson首先提出,1975年又由Chusid等重新定义并提出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idiopath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的临床、病理、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6月入院INS并发急性肾衰竭(ARF)8例患儿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均为男性,年龄3岁~12岁,平均(8±3)岁,全部病例发生在NS活动期,均表现为少尿型肾衰竭,以微小病变为主(85.7%),予标准剂量激素及对症或透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儿童INS合并IARF,以男性为主,临床表现为少尿型肾衰竭,病理以微小病变多见,经常规激素、对症或透析治疗,肾功能可恢复正常,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虽然有关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是由于病情变化缓慢且自发性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药物治疗相对不敏感等特点,至今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膜性肾病流行病学、机制以及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1定义及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01月~2019年06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就诊并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112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CKD1期患者相比,CKD2期及CKD3~5期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血尿酸水平、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小动脉管壁增厚等临床病理表现上更为严重;Logistic二元逐步回归提示年龄、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和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eGFR <90 ml/m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尿酸对女性患者肾功能的预测优于男性。结论: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影响伴肾病综合征IMN患者肾功能的重要因素,血尿酸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膜性肾病(menbranous nephrology,MN)是引起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主要的病因。病因未明的MN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nbranous nephrology,IMN)。IMN通常起病隐匿,20%~35%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自行缓解,故之前认为预后良好,但后来发现临床表现差异大,随着病程的进展,疗效不佳。因此全面认识IMN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由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进展缓慢,存在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自发缓解两种倾向,且药物治疗时间长、患者对治疗的敏感度不一、不良反应多。因此,IMN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目前IMN的治疗作一循证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中特发行膜性肾病(IMN)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的病理类型,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发病率更高[1,2]。近年来IMN发病率逐渐升高,呈年轻化趋势[3]。IMN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早治疗、早诊断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以下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予以综述。1诊断进展IMN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肾小球足细胞某些成分(中性肽链内切酶、M型磷脂酶A2受体、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与其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沉着于上皮细胞下,再激活补体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相关蛋白及足细胞,造  相似文献   

15.
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约90%对激素是敏感的,但当减量或停药后有半数以上病人会复发,且这些病人常是激素依赖或副作用导致应用其它药物如烷化剂,而这些药物也有副作用。10%的病人对激素治疗是无效的,其中50%以上会发展到终末期肾衰,且激素无效的病人应用烷化剂疗效也不肯定,为此作者应用环孢素A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观察其疗效,并通过重复肾活检来评价其副作用和肾毒性。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Cyclosporin、CS)是一种T淋巴细胞功能的特异调节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使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最近,有些学者将CS试用于难治性的特发性肾病患者的治疗,虽然目前治疗的病例数量还不多,结果亦不尽一致;但是初步疗效是明显的,有希望成为治疗难治性肾病的重要药物。为了全面评价CS的疗效,权衡其利弊及正确使用此药,故将近几年来CS在特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全球成人非糖尿病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最常见原因。在大多数研究中,IMN患病比例占NS病例的20%~37%,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0%。以美国为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的发病率估计为每年约12/百万,平均年龄在50岁~6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1,由MN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发病率约为每年1.9/百万,由于目前只有10%~20%的IMN患者发展为ESRD,IMN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泛素的表达与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不同治疗效应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泛素的mRNA水平.结果:初发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组泛素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未用泼尼松等治疗药物之前激素部分效应组的泛素mRNA表达和激素敏感组之间无明显差别;治疗后激素部分效应组和激素敏感组泛素mRNA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泛素表达降低,参与了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可提高泛素的表达,逆转泛素低表达引起的免疫紊乱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伴发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与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对3例ELG伴发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皮下肿块及肾活检的病理检查、临床分析、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 3例ELG,2例伴发肾小球微小病变,1例伴发早期膜性肾病,强的松常规治疗,ELG及肾病综合征同时治愈。结论 ELG合并蛋白尿高达12%,从两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分析,支持两者属于同一病因导致的变态反应疾病。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疾病,也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该病具有自我缓解倾向,过去曾认为无需治疗.但介于该病发病原因多样性及病情发展相对缓慢、复杂等特点,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应该根据尿蛋白多少及肾功能等情况来决定治疗与否.现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一些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