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伤寒论》之所以被誉为经方之祖 ,在于它总结了前人的医疗经验 ,创立以六经论伤寒的辨证体系 ,并设立了不少法度严谨的方剂 ,直至今天依然为临床所常用。现就论中人参在诸方中之不同配伍而发挥的不同功用作一简要归纳。1 益气和营《伤寒论》第 6 2条 :“发汗后 ,身疼痛 ,脉沉迟者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本条为太阳病发汗太过 ,损伤气营的证治。身疼痛是太阳病较为常见的症状 ,每随汗解而失。今汗后身疼痛犹在 ,此乃发汗太过 ,损伤营气致经脉失养。其脉沉迟无力 ,为气亏营耗 ,不能充盈脉道所致。《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2.
浅谈《伤寒论》药物配伍规律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伤寒论》为方书之祖,历代医家将其药物用于临床,其疗效显著,唐代医家孙思邈运用《伤寒论》中方药施治病家,取得了“行之以来,未有不效”之灵验。近代名医岳美中曾说:“配伍是组织方剂的基础,是前人积累经验的结晶,研究中医临床应以方剂入手,探索其药物配伍规律。”还进一步强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首创药物升降并用的配伍方法,为后世运用升降并用之法开创了先河。升降并用是方剂药物配伍的特殊形式,通过升浮药与沉降药的共同使用,有效调整脏腑气机,治疗病位或病势上下寒热夹杂等复杂病证,有良好的疗效。文章对《伤寒论》中的方药进行分析,整理出升降并用常用药物配伍形式及其功效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为方书之祖,历代医家将其方药用于临床,其效显著。唐·孙思邈运用《伤寒论》中方药施治病家,取得了,“行之以来,未有不效”之灵验。近代名医岳美中说:“配伍是组织方剂的基础,是前人积累经验的结晶,研究中医临床应从方剂入手,探索其药物配伍规律。”还进一步强调指出:“他(指张仲景)的配伍规律,应当很好钻研。”笔者仅就《伤寒论》中药物配伍规律做一初步探讨。一、相辅相成的配伍组成方剂的药物性能基本相同(或有别),配伍后协同发挥作用。 1.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可互相增强疗效。如麻黄与桂枝配伍,  相似文献   

5.
大枣乃寻常之物,早在汉代,医家张仲景已在其所著《伤寒论》中,广泛配伍、组方、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大枣与生姜、甘草配伍应用尤有显著关联性,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对后世医家临床配伍、应用大枣启迪诸多,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方剂的药物对立配伍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严谨,用之得当,奏效甚奇,其运用药性、功用对立药物相伍为用,尤具特色,治疗虚实寒热错杂的疑难病证,有重要意义。兹就此试作浅探。一、敛散相配敛散相配,即以收敛的药物与发散的药物相配合,使之一方面收敛正气,一方面解散邪气,同时并进,收敛正气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助于祛邪;解散邪气则邪气散走,有利于正气恢复。用以治疗正虚邪恋的复杂病情。  相似文献   

7.
从《伤寒论》方剂的药物组成及药物配伍方面,探讨其方证治法中的方剂配伍特点及优势,彰显其用药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谈《伤寒论》中相反相成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是我国汉代杰出的医学家,所著《伤寒论》(以下简称本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科学遗产。本书组方严谨、简而不杂,方法有的放矢,恰中病情,被后人称为方剂之始祖。书中方剂的配伍大至可分为相辅相成的配伍和相反相成的配伍。所谓相反相成的配伍,就是...  相似文献   

9.
试探芍药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本经》载“味苦,平,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李时珍谓“仲景治伤寒.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电”。在《伤寒论》113方中,其中31方用到芍药,经过不同的配伍广泛应用于六经病证,现将其主要配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药对配伍选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伤寒论》使用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药对,其药对配伍的原则为相互协同、互补互制、相畏相杀,还对《伤寒论》桂枝芍药等26种常用药对进行了选析,对学习和运用经方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从调和营卫、温中补虚、辛温发汁、缓急止痛、温经通络、温阳利水、补益疏阳、活血化瘀、平冲降逆、交通上下等十一个方面归纳整理了桂枝在论中的配伍及运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伤寒论》对芍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对芍药的记载为:“芍药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从这里可以看出芍药治病之广、功能之大远在秦汉时期医学家就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在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以下简称《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伤寒论》112首方中,用芍药者就有32方(次)(含加减法2处),占全书附方的四分之一。在用量上半斤1方,六两3方,四两2方,三两13方,二两7方,其它6方。在许多汤方的配伍中,芍药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现将芍药和它药的主要配伍和应用略述于后。芍药配桂枝。…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现存文献中记载治疗外感热病辩证的第一部专著,温病学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的气候暖化正逐渐地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及健康,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近年地球表面温度升幅达历史最高。人类生活的环境生态也趋向热化[1],  相似文献   

14.
大黄性味苦寒,沉降,入脾、胃、大肠、肝、心经,力猛善行,自古就有"将军"之称.临床取其泻下攻积治疗大便秘结,已广为人知.大黄不仅具有泻下作用,还能清热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等,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使用具有更广的临床作用,正如将军善于调配士兵,实施各种战术作战,大黄亦如此.在<伤寒论>中大黄出现在15首方中,分别与泻下、活血化瘀、清热、补虚、解表、行气及利湿退黄药配伍应用.笔者对大黄配伍规律探析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陈洁 《山西中医》2007,23(2):58-58
1芍药配附子,刚柔相济 芍药配附子见于《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汤等方。两药均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但性味殊异。炮附子辛温大热,长于温阳祛寒止痛;芍药酸苦微寒,善于益阴缓急止痛。两药相配,附子可去芍药之阴柔,芍药可防附子之刚烈,刚柔相济,走守相合,以补益阴阳、调理气血。如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中的芍附配伍,均属刚柔相济、阴阳并补,以治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经脉失养的身痛拘挛之证。而附子汤、真武汤之用芍药配附子,则意在温阳化湿、祛寒止痛,用于少阴阳虚、寒湿内盛之身痛或腹痛证。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载方113首,其中有30余首是按照相反相成的配伍原则组方的。主要用于寒热交替、虚实夹杂、升降失调、开合失司诸证。  相似文献   

17.
一、调阴阳,寒热相配 1.寒热错杂并见者,寒热相配疾病有表里上下兼虚实之别,其临床寒热孰多孰少、偏上在下,往往表现不一,仲景对表寒里热者,以辛温散表寒与寒凉泄里热并用,代表方如:27条桂枝二越婢一汤,38条大膏龙汤,方中均用辛温的麻黄、桂枝,与辛寒的石膏配伍。上热下寒者,宜温热祛寒与苦寒并举,以达阴阳协调的一种治法。 2.寒热格拒者,反佐相配反佐是于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之属,以消除寒热格拒、药不能进的现象,适用于病势拒药须加以从治者,即“因病气之甚而为从治之用”而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伤寒论》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寒热并用,补泻同用,散收并用,升降并用,刚柔并用,动静并用几种比较典型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伤寒论》方剂中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既不是简单的堆叠,也不是随意的凑合,而是针对复杂病机做出的对应处理,诚所谓"杂合之病,必须以杂合之药治之"。而究其杂合形式,主要有性味功效及作用趋势等的对立配伍。  相似文献   

19.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性甘温,入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在张仲景的《伤寒论》112首方剂中冠以桂枝的处方有24个,在70味中药中,桂枝的使用次数高达43次,仅次于甘草。桂枝及其组方已广泛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现仅对其在《伤寒论》中的配伍及现代应用加以解析,翼希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著作,被后世医家称为方之祖”。纵观全篇,113方中运用大黄者达15方之多,其立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卓著。现就《伤寒论》中大黄的配伍规律浅析如下。一、配芒硝、枳朴,泻热通便、行气荡积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利大便;厚朴苦、辛、温,行气除满;枳实辛、微寒,理气消痞。四药适当配伍,分别组成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