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OccupationThreapy,OT)对脑卒中致失用症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训练前后均经相关的失用症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运用OT的形式,对不同的脑卒中伴有失用症的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的训练,训练时间2~6个月.结果患者的失用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结构性失用和穿衣失用有效率为57.1%和50.0%,意念性失用和意念运动性失用的有效率为80.0%和81.8%;AD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运动性失用提高98.5%,其余失用提高72.0%左右,结构性失用没有改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OT的康复方法训练患者,对患者的失用现象改善和ADL提高有效.  相似文献   

2.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祝芃  何冰 《中国康复》2005,20(1):50-51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PT)的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OT),对照组开始2周只进行PT,2周后加用系统的 OT。2组均观察6周后进行肢体运动功能(FMA)及ADL能力(MBI)的评定。结果:6周时2组FMA和ADL评 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后2,4,6周FMA、MBI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 论:OT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与PT同时进行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悬吊下数字作业疗法(OT)评估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数字OT组和悬吊组,每组30例。三组均行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并予传统OT治疗;数字OT组行上肢数字OT系统训练,悬吊组在上肢悬吊状态下行数字OT系统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桡侧腕背伸肌收缩时的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评分、MBI评分、AEMG、RMS、MF和MPF均显著改善(|t|> 9.202, P <0.001),悬吊组各项指标最优(F> 8.791, P <0.001)。结论 悬吊下数字OT系统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上肢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4.
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孙浩  范小艳 《现代康复》2000,4(4):518-519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作业疗法(OT)对脑卒患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脑卒中患予以运动疗法(PT)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OT治疗,并与只进行PT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OT组的运动功能、ADL能力评分均高于PT组,在同一运动功能状态下作业疗法组的ADL能力高于运动疗法组,特别在运动功能积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低于60分时,两组的ADL能力差异显(P〈0.001)。结论:O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除了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外 ,还往往出现认知、言语、心理、社会等障碍。导致患者的ADL能力、家庭生活能力、学习、工作及娱乐活动能力下降。OT强调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 ,重视其各方面能力的改善与恢复。通过OT的干预、评估、制定目标、分析及选择活动、治疗 ,达到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作业活动能力、调整心态、建立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 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 UE)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UE、WMFT、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及手功能的作用。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存在偏侧感觉障碍的患者分为作业组(n=25)和对照组(n=25),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作业组通过针对性的作业疗法进行感觉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感觉评分以及手功能实用性评定进行评价。结果 2个月后,两组感觉评分和手实用能力均有改善,作业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侧感觉障碍,还能提高手的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偏瘫上肢的作业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竹青  孙启良 《现代康复》2000,4(4):495-497
脑卒中患除了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外,还往往出现认知、言语、心理、社会等障碍。导致患的ADL能力、家庭生活能力、学习、工作及娱乐活动能力下降。OT强调将患视为一个整体,重视其各方面能力的改善与恢复。通过OT的干预、评估、制定目标、分析及选择活动、治疗,达到改善患的身体机能、提高作业活动能力、调整心态、建立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作业疗法(OT)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脑卒中患者予以运动疗法(PT)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OT治疗 ,并与只进行PT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 :OT组的运动功能、ADL能力评分均高于PT组 ,在同一运动功能状态下作业疗法组的ADL能力高于运动疗法组 ,特别在运动功能积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低于60分时 ,两组的ADL能力差异显著(P<0.001)。结论 :OT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国徽 《现代康复》1999,3(9):1050-1051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治疗60次)分别用卓大宏1967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例患中,有效的为21例,占77.78%,对27例患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所得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01.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叶青  韩振萍  马将 《中国康复》2011,26(3):188-18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康复治疗技术对存在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配合运动疗法,包括主被动运动,运动想象等。作业组增加作业疗法,主要内容为上肢控制能力、关节活动度及精细动作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4、6及8周时均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与训练前比较,作业组在介入训练2周后FMA评分持续上升,8周〉4周〉2周;对照组在训练4周后FMA评分开始上升,作业组在各训练时间段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艳  李洁  刘琦  谢作文 《中国康复》2010,25(1):43-44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治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作业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作业组同时进行滚筒、木钉盘及手的精细活动训练等作业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作业组提高更显著(均P0.01)。作业组中发病≤15d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30d后进行治疗的患者(90.0%、44.4%,P0.05)。结论:及早配合作业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卒中后15d即介入作业疗法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观察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同时还进行系统的早期作业治疗。在患者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后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活质量(QOL)进行评定。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HO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Fugl-Meyer得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早期系统的作业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QOL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感游戏对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效性。 方法选取唐山工人医院康复医院的脑卒中恢复期执行功能障碍患者4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再按单双号分为治疗组(采用体感游戏干预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每组23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针灸、理疗、经皮神经电刺激及神经网络可塑性治疗等,体感游戏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感游戏训练,1次/日,每次训练30min,3次/周,共训练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BADS)测试。 结果治疗前,体感游戏训练治疗组的规则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分布图测验、修订六元素测验和总分分别为(1.17±0.89)、(1.26±0.92)、(0.91±0.85)、(1.22±0.80)、(1.04±0.77)、(1.00±0.67)和(6.61±3.60)分,对照组分别为(1.13±0.92)、(1.26±0.81)、(1.26±0.69)、(1.22±0.85)、(1.04±0.71)、(0.96±0.71)和(6.87±3.33)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体感游戏组除找钥匙测验外,其余6项如规则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分布图测验、修订六元素测验及总分的评分均较对照组评分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规则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分布图测验、修订六元素测验及总分的评分各提高到干预后的(2.09±0.90)、(2.35±0.94)、(2.35±0.78)、(1.78±0.80)、(1.70±0.77)和(12.13±3.53)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的(1.13±0.92)、(1.26±0.81)、(1.22±0.85)、(1.04±0.71)、(0.96±0.71)和(6.87±3.33)分。 结论体感游戏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臂假肢安装后作业疗法训练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上臂假肢患者进行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IM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3个月的训练,上臂假肢辅助健手完成日常生活达100%,采用FMI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作业疗法对上臂假肢患者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运动疗法组(n=46)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接受临床常规处理的同时先后予以床上摆放良肢体、被动关节活动、桥式运动、神经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治疗;运动结合作业疗法组(n=46)患者在运动疗法基础上,早期开始予以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 结果运动作业疗法组在康复治疗8周后,Fugl-Meyer评分(P<0.01)、Barthel指数(P<0.01)、单侧空间忽略程度的改善(P<0.01)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应用作业疗法配合运动疗法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康复疗效优于单用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 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 治疗60 次) 分别用卓大宏1967 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 例患者中,有效的为21 例, 占77 .78 % , 对27 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所得的分数进行t 检验, 结果显示 P< 0.001 ,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运动、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